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已知:过氧化钙(CaO2)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
现取用28.8g过氧化钙加热一段时间使其分解(该温度下,CaO不分解),测得所得固体中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A.1.6g B.3.2g C.6.4g D.12.8g
2.宏观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
微观思维是化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丙物质中所含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3.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
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
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4.25℃时,某气态碳氢化合物与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经充分反应后,又恢复25℃,此时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
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
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 )
A.CH4 B.C2H6 C.C2H2 D.C3H8
5.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 B.15.2g C.20.0g D.40.0g
6.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X的化学式为CO
C.偏二甲肼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1
7.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则同时消耗(b﹣a)g 的Y
8.已知:在650℃时,CuSO4分解为CuO与气体,在1400℃时,CuO受热发生如下分解反应:4CuO2Cu2O+O2↑.现将16gCuSO4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为7.6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B.产生的气体中,硫、氧的质量比为8∶26 C.剩余固体中含6.4g铜元素D.剩余固体用足量CO还原,可产生
CO23.3g
9.现有一包碳酸钙和生石灰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21.2g将其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33.3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
A.52.8%B.47.2%C.36%D.64%
10.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为4:3
C.物质C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
11.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5g B.6.7g C.15g D.20g
12.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得到0.6gD,则需要A的质量为()
A.5.6g B.16.8g C.22.8g D.无法计算
13.有A、B、C三种物质,发生反应2A+B═2C,若16gA与足量B充分反应得到20gC,则A、B、C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8:1:5 B.4:1:5 C.8:2:5 D.4:2:5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为单质
B.生成物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7:16
D.A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15.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属于混合物
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丙+丁乙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一定为8:12
16.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克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克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样品中混有KCl,也有NaHCO3
17.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4:11
C.丙的化学式为CH3O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8.物质R在0.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R+3O2点燃
XO2+2SO2,测得
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86g
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19.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0.含碳元素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A.40g B.60g C.30g D.50g
21.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50200
反应后的质量/g23X243
A.x的值等于2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1
22.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 + S Δ
M2S。
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
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
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M的质量/S的质量/ g M2S的质量/ g
甲 6.0 2.57.5
乙7.0 1.57.5
A.64 B.56 C.39 D.23
23.从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4
D.反应后生成的丙属于氧化物
2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10m87
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25.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为
A.4:9 B.8:11 C.10:11 D.13:44
26.现有一样品,经分析含氢氧化钾、碳酸钾和水三种物质。
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质量为
()
A.74.5g B.14.9g C.10g D.7.45g
27.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X O2CO2H2O
反应前的质量/g4612810
反应后的质量/g0待测89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2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12:19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 的值是 7
D.丁可能是化合物
29.氧化钙和过氧化钙(CaO2)的混合物6.4g溶于足量水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溶液中的Ca2+全部转化为沉淀,过滤、干燥,得到10gCaCO3。
则原6.4 g混合物中钙元素
2CaO+2H O=2Ca OH+O↑)
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已知:()
222
2
A.1∶1 B.5∶4 C.5∶3 D.5∶2
30.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丙不属于氧化物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B
【解析】
【分析】
根据过氧化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依据固体质量的减少就是氧气的质量,依据钙元素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
设该过程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x=3.2g
故选:B。
2.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2H2和O2,生成物 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甲和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5,A错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B正确;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氧化反应,C正确;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12:32=3:8,D正确。
故选A。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3.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1)(4)组符合,(2)(3)组不符合。
考点∶考查根据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4.D
【解析】容器内气体分子是反应前的一半。
再经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
由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此碳氢化合物可能是D. C3H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5.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Fe和FeO中的铁元素都上了硫酸亚铁中去了,根据铁元素的质量算出硫酸亚铁的质量。
解:由Fe和FeO的混合物质量为7.0g,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解出铁元素质量为:7.0g×80%=5.6g;
用铁元素质量除以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算出硫酸亚铁的质量:
=15.2g
故选B。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总质量方法是:用该元素的质量除以该元
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6.C
【解析】
【详解】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正确;
B、由C2H8N2+2N2O4═2X↑+3N2↑+4H2O↑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O2,故不正确;
C、偏二甲肼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4,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8,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8,因此氮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84:72=7:6,故不正确。
故选C。
7.D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因此Z不可能是单质,故A说法错误;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不等于其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因不知道X、Y、Z的化学式,所以不能计算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故说法错误;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说法错误;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 的Y,故说法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8.D
【解析】
【详解】
解:假设为650℃时,CuSO4分解为CuO与气体,设完全分解生成的固体的质量为x,
x=8g,现在固体为7.6g,说明氧化铜也部分分解。
所以剩余固体一定是混合物;
根据铜元素守恒,设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a,则氧化亚铜的质量为7.6g-
a,a+(7.6g-a)=16g× ×100%=6.4g,a=4g;氧化亚铜的质量为7.6g-4g=3.6g;产生的气体中,硫、氧的质量比为(16g×
×100%):(16g×-4g×-3.6g×)=3.2:5.2=8:13;剩余固体含氧元素的质量为4g×
+3.6g×=1.2g;剩余固体用足量CO还原,由于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固体中
的氧元素,所以可产生CO2=1.2g÷(×)=3.3g。
故选D。
9.B
【解析】
【详解】
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3222
100111
21.2gx11121.2gx
CaCO
100
2HCl CaCl H O CO
+++
=
⨯
↑
22
CaO2HCl CaCl
56111
21.2g(1x)11121.2g(1x)
5
H
6
O
=
⨯-⨯⨯
++
-
由题意可得:
11121.2gx
100
⨯
+
11121.2g(1x)
56
⨯-
=33.3g;
x≈47.2%。
故选B。
10.D
【解析】
将图对应成微粒相等如图:
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可以发现物质A和C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故A 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4:3,故B正确;
C、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物质C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C正确;
D、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是氨气,B是氧气,C是氮气,D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14×2):【6×(1×2+16×1)】=14:27,故D错误。
11.C 【解析】 【详解】 解法1:
设5g 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 ,则二氧化碳质量为5g-m ,根据题意得: m×
1628
×100%+(5g-m )×32
44×100%=5g×64%,m=2.8g ;
设2.8g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CO+CuO
∆
Cu+CO 2
28 44 2.8g x
44
=2.828
x g x=4.4g ,
10g 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后,二氧化碳气体质量=4.4g+(5g-2.8g )=6.6g ,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 , CO 2+Ca (OH )2═CaCO 3↓+H 2O 44 100 6.6g y
1006.644
y g = y=15g 。
故选C 。
解法二:(巧妙计算)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关系式法直接计算;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g ,设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 则有C ~~~CaCO 3 12 100 1.8g x
1001.812
x g = x=15g ;
或者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计算。
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g ;由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121401121163⨯⨯+⨯+⨯ ×100%=12%,则1.8g 碳元素对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812%g
=15g 。
故选C 。
12.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和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反应生成D的质量:7.6g+5.3g﹣12.7g=0.2g;
设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x,
+=+
A2B C D
7.6g0.2g
x0.6g
x7.6g
=
0.6g0.2g
x=22.8g;
所以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22.8g。
故选C。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由16gA与足量的B反应能生成20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0g﹣16g=4g,
设A、B、C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c,则:
+=
2A B2C
2a b2c
16g4g20g
2a b2c
==
16g4g20g
a:b:c=4:2:5。
故选D。
14.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分子构成看B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属于单质,根据配平后的结果看生成物中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34×2:32×3=17:24;;A的化学式为H2S其中氢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故选C.
考点:分子的构成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15.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后甲、丁质量减小,说明两者为反应物,丙质量不变,说明丙为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乙质量增大,说明乙为生成物。
【详解】
A、由图可知,乙为纯净物,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为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甲、丁为反应物,乙为生成物,丙为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丁
乙,或甲+丁乙,故选项错误;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g-4g):(12g-2g)=2:5,故选项正确;
D、由于不知化学方程式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故无法确定乙、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D
【解析】
【详解】
混有杂质的碳酸钠加水后溶液澄清,一定不存在硝酸钡,纯净的碳酸钠10.6克时,会生成二氧化碳4.4克,纯净的碳酸氢钠10.6克生成的二氧化碳约是5.55克,氯化钾的存在不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在取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4gCO2,说明碳酸钠中的杂质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但是根据计算全部的质量都是碳酸氢钠时生成的质量也多余4.4克,所以若是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故样品中混有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故选D。
17.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
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类型等。
【详解】
A、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12+16×2)=3:2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H3OH;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反应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18.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1.28g+0.44g-0.96g=0.76g,A错误;设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方程式计算
R+3O2=XO2+2SO2
X 96
0.76 0.96
x=96*0.76/96=76,B正确;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那么X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可能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0.32g+0.64g=0.96g,等于反应物中氧气的质量,那么R中含有X元素、S元素,不含氧元素,C错误;二氧化碳主要是造成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9.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由反应可知,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C
【解析】
【详解】
解:10.0g该气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10.0g×36%=3.6g;所以 CaCO3中碳的质量为3.6g,又
因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
100
×100%=12%,所以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
3.6g
12%
=30g。
故选C。
【点睛】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碳元素和碳酸钙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21.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50+2=23+x+24+3,x=2。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50+2=23+x+24+3,x=2,故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则甲是化合物,故B正确;
C 、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反应是甲生成丙丁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 不正确;
D 、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4:3=8:1,故D 正确。
故选C 。
【点睛】
反应中减少的我反应物,增加的为生成物。
22.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中硫过量、乙中M 过量,6.0gM 和1.5g 硫完全反应,所以根据反应方程式
2Δ2M +
S M S 2M
326g
1.5g 2M:32=6g :1.5g
M=64 则M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故选A 。
23.D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 4+CO 2
一定条件2CH 2O ;
【详解】
A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 正确;
B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故B 正确;
C 、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16=11:4,故C 正确;
D 、反应后生成的丙物质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D 错误。
故选D 。
24.D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 的质量减少了10g ﹣2g=8g ,故X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 的质量为8g ;同理可以确定Z 是生成物,生成的Z 的质量为30g ﹣8g=22g ;W 是生成物,生成的W 的质量为25g ﹣7g=18g ;由质量守恒定律,Y 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22g+18g ﹣8g=32g ,故m 的数值为32g+3g=35g 。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 和Y ,生成物是Z 和W 。
【详解】
A 、若W 为水,则X 或Y 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选项说法
错误。
B 、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无法确定Z 和W 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 、Y 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22g+18g ﹣8g=32g ,故m 的数值为
32g+3g=35g ,故选项说法错误。
D 、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8g :32g=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25.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详解】
C 、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设生成8.8gD 同时生成C 的质量为x
2A +5B=2C +4D
29422x 8.8g
⨯⨯ 29x =4228.8g
⨯⨯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1.8g+8.8g-2.6g=8g ,则B 与D 的质量比为 8g :8.8g=10:11。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
26.B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钾、碳酸钾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最后得到的固体KCl 的质量为:100g×7.3%×
=14.9g 。
故选B 。
27.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X 质量减少46g ,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 ,是生成物;反应后水增加54g ,是生成物。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6g+128g+1g+0g=0g++89g+54g 待测,=32g 待测,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 ,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88g 100%=24g 44⎛⎫⨯⨯ ⎪⎝⎭;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54g 100%=6g 18⎛⎫⨯⨯ ⎪⎝⎭
,24g+6g=30g <46g ,X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错误;
B 、物质X 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
C 、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
D 、生成CO 2与H 2O 的质量比是88:54,错误
故选B .
28.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信息,甲物质质量减少了14g-2g=12g ,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质量增加了36g-5g=31g ,根据质量守恒,乙物质反应后的质量,x=(14+26+5+3)g-(2+3+36)g=7g 。
乙物质质量减少了26g-7g=19g 。
【详解】
A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19,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丙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由分析可知,x 的值为7,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甲+乙→丁,丁是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错误。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9.C
【解析】
【详解】
氧化钙和过氧化钙中的钙元素完全转化到碳酸钙中,则钙元素质量为:10g ×40100
=4g ,氧元素质量为:6.4g ﹣4g =2.4g ,则原6.4g 混合物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g :2.4g =5:3,故选C 。
30.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详解】
由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①②的方程式分别是:2H 2S+3O 2===点燃2SO 2+2H 2O ;SO 2+H 2O 2═H 2SO 4
A 、由微粒的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①中甲和O 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3,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 、转化②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物质丙含有3种元素,故该物质不会是氧化物,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