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物体3认识物体形状》课教学设计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物体的形状?教课方案
2.背景剖析
3.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物体拥有质量、体积等特点〞,为了抵达这个教课目的,一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拙
4.程度、形状等。

全部物体都有质量和体积。

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质量和体积过于抽象,他们能够经过关注更加详细的特点,如轻重、大小、形状等成立起对证
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

5.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经过“轻重〞这一主题初步领会了物体的一个根本特点——质量。

这节课将借助对“摆放〞这一研究活动,指引学生初步领会物体的另一
个根本特点——形状。

6.为了让学生从“占有空间〞这个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点之一,教科书对“空间〞这个抽象观点进行了具象化——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

经过将物体放进
盒子,让学生领会物体自己会“占地方〞;经过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
领会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地方〞的方式。

教科书对活动的难度进行了控制,选择
了大小相像的物体〔木块和乒乓球〕,让学生聚焦在形状对物体“占地方的方式〞的
影响上。

同时,为了初步唤醒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教科书在活
7.动中选择了不同面形状不同的物体〔橡皮、螺母〕,让学生关注物体可能有好多面,不同面的形状可能是不同样的,而这也对物体“占地方的方式〞产生影响。

8.只管对难度进行了控制,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活动仍有必定难度,教师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指导。

9.教课目的
10.科学观点目标:
11.很多物体拥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根本特点之一。

1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13.科学研究目标:
14.用简单的方法能够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15.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6.展开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同物体的特点是能够被察和測量的。

科学、技、社会与境目:
领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不同。

教课要点
要点:到多物体拥有固定的形状,而且从“占有空〞的角度理解形
状是物体的重要特点之一。

点:研究多种“平〞方式,意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的方式。

价任
能仔察不同物体的形状。

极言,出平的果。

真察,及比果。

教课准
学生准:有必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像的球和木假定干、橡皮假定
干、螺母假定干、学生活手册等。

教准:学生资料一套。

教课程
一、聚焦〔5分〕
教引学生回第1的活,出示片后提:“我在第一比不同的物体,物体的形状都一?〞学生看回后将会出:“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有些物体是球形的、有些是方形的⋯⋯〞
教挨次出示四种资料并提:“它是什么形状的?〞
教引出:形状、重,都是物体的重要特点。

今日我一同来?物体的形状?。

〔板〕
提出。

教出示盒子,提:“里有四个同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装里面,怎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沟通装盒子的方式,教必定学生出的多种装入的方法,最后必定用“平一〞的方式行。

二、研究1:把四种物体分平在盒子里——不同形状的物体平的数目
不同〔预设15分钟〕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方法的指导。

〔课件出示:乒乓球、螺母平铺一层后的成效图〕
组织分组活动:把四种物体分别放入盒子里。

教师提示学生记录在?活着手册?第3页。

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将会出现的结果: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数据会同样;而螺帽和橡皮,因为各组可能会用
不同的侧面去平铺,数据可能会不同。


教师指引学生察看班级记录表。

发问:“此刻,每个盒子里都分别平铺这四种物体,大家平铺的结果同样吗?〞“还可以持续平铺进去吗?为何不可以了呢?〞学生回复后教师梳理与提高:“此刻,大
家盒子里都不可以持续平铺进去物
体了,因为盒子就这么大,这些物体的形状又都是固定的,因此就挤不进去了。


教师指引学生察看记录单中的乒乓球和木块,发问:“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其实差不多,我们来比一比:放的数目同样多吗?〞“为何木块的数目要多呢?〞学生回复后教师梳理与提高:“乒乓球与木块的形状不同,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缝隙,没法填平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后中间没有缝隙,根本填平
了盒子的空间。


三、研究2:换一种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平铺,数目可能会
不同〔预设15分钟〕
提出问题。

教师指引学生再次察看班级记录表。

发问:“为何螺母和橡皮的数目,各个小组会不同样呢?〞在学生回复后教师指引学生猜想:“可能是螺母和橡皮的摆放方式不同造成的〔有的是“躺着〞
的,有的是“立着〞的〕。


组织分组活动。

教师发问:“同一种物体,如何平铺会装得更多呢?让我们再来试一试!〞教师组织学生经过再次摆放来考证自己的猜想:用不同的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课件出示:螺母的两种平铺方法。


各组达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填好班级记录表。

〔将会出现的结果: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第1、2次数据都会同样,螺母和橡皮的第1、2次数据会不同〕
3.四、商讨、拓展〔预设5分钟〕
4.教师组织学生察看班级记录表,谈谈每种物体前后2次摆放的结果,发问:“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同样吗?〞指引学生发现:乒乓球和正方体的两次平铺数目同样,螺母和橡皮的两次平铺数目不同样。

5.教师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指引学生剖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
6.侧面的形状都是同样的,因此不论怎么摆平铺一层的数目不会有变化;螺母和橡皮的侧面形状不同,“躺〞着摆或“立〞着摆的时候,用来平铺的那个“面〞形状不同样,因此平铺一层的数目也不同样。

7.教师发问:假如再给你一个其他物体〔如:泡沫块〕,如何平铺能装得更多?〞指引学生回复:“察看一下这个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能否同样,假如不同,用‘立着’的方法来平铺能装得更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