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八校联考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八校联
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大明湖景色优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去考察,发现湖内生活着芦苇、鱼、水草、鸭子等各种生物。

下面是同学们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能生长和繁殖B.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都能适应生活的环境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2.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应该让较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对光时,镜筒下降,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C.物镜与目镜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越多
D.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细胞结构
3.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一段时间后,细菌内出现一些新的噬菌体,这是因为DNA是()
A.主要的遗传物质B.控制性状的单位
C.提供能量的物质D.遗传物质的载体
4.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用行动诊释了拼搏精神。

一传到位率高是制胜的关键,运动员垫球时上臂肌肉的运动状态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和肱服三头肌都舒张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5.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陆生植物叶的上、下表皮(a、b表示细胞)。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是上表皮B.a 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乙是下表皮D.b 能进行光合作用
6.北陵公园植被覆盖率高,有许多参天古树,夏天,我们一进入公园就会感到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凉爽,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周围的环境
7.下列对几种动物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螅的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B.涡虫的身体扁平,有口有肛门
C.蛔虫的身体体表有角质层
D.蜗牛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8.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不包括
A.骨B.肌肉C.关节D.神经
9.下列说法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有坚硬的角质喙
B.胸肌发达,有可用于飞翔的翼
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呼吸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1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2生肖之谜。

这12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动物下列组织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的一组是
A.猪、蛇、鸡B.鸡、牛、鼠
C.鸡、兔、蛇D.狗、羊、蛇
11.用低倍镜观察时,如果在视野内所看到的图像是“↗”,那么,在载玻片上写的是()
A.↖B.↙C.→D.↘
12.易发于婴幼儿群体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此病以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下列关于肠道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比细菌要大得多B.能够独立生活
C.在活细胞中繁殖D.具有细胞结构
13.人们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B.链球菌C.甲烷菌D.根瘤菌14.日照莒县有棵树龄达 4000 多年的高大的银杏树,促进水分“爬”上树梢的动力来自()
A.光合作用B.吸收作用C.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15.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获取食物
B.动物的运动有利于主动地逃避敌害
C.动物的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
D.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1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以下关于该诗句中两种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鳃呈鲜红色,有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在水中进行呼吸
B.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
C.鸟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很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鸟飞行中,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17.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C段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18.下列有关微生物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解释、说明,错误的是()
A.武汉酸豇豆的泡制原理是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
B.发霉的花生、玉米不能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可能致癌
C.产甲烷细菌能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秸秆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沼气
D.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并为植物制造含氮的营养物质
19.下列有关人体运动器官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B.人在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囊和关节腔
D.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20.在动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A.种B.门
C.目D.属
二、综合题
21.在许多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生物,回答下面的问题,试试你对显微镜及其操作了解多少吧!
(1)如果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2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____倍。

(2)如图所示四个镜头中,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是哪两个_____(填字母)。

(3)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这是因为_______。

(4)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字,则玻片上写的字是_____。

22.如图是人的伸肘运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图中①是_____,②是______。

当你做伸肘运动时,图中标号④处于_____状态,标号⑤处于_____状态,说明完成一个动作需要肌肉之间的协作。

(2)骨的运动要靠_____牵拉,当它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骨绕着______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3.自然界中的动物自身都形成了固有的保护结构和繁衍生存的方式,如图是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动物类群中只有幼体能用鳃呼吸是_____(填字母)类动物。

(2)以上动物类群中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是_____(填字母)类动物。

(3)生殖过程真正脱离了水的限制的有_____(填字母)类动物。

(4)牙齿出现了分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5)生殖方式与其他动物都不相同的是______(填字母)类动物。

(6)以上动物中变温动物有_____(填字母),恒温动物有______(填字母)。

24.依据下图所示的几种微生物形态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引发流行性感冒的生物类群是_____(填字母)。

(2)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A、B、E 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

(3)上述微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_(填字母),其结构简单一般由_____和____组成。

三、实验探究题
25.为了深入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成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探究,请回答:
(1)将图甲中的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 A中液面明显下降,B无变化,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_____作用。

(2)小组同学从枝条上取下叶片,徒手横切后,要挑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这
是因为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_。

(3)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图乙的[____]____散失到大气中,它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4)图丙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 1、2 表示气体,A、B 表示两种能量转换器。

如果 1 为氧气,则 A 是____,发生在 B 处的生理过程是____。

(5)小组同学到温室大棚调查,发现农民伯伯安装了增加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参考答案
1.D
【分析】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⑦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详解】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A正确;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生物的特征,B正确;
生物都是都能适应生活的环境,属于生物的特征,C正确;
芦苇、水草属于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鱼、鸭子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D错误。

【点睛】
理解生物的特征是关键。

2.D
【解析】
试题分析:对光时,选用大的光圈还是小的光圈,要根据光线的强弱来定,A错误;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B错误;物镜与目镜的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的体积越大,数目越少,C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故正确。

考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3.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

【详解】
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结果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故选:A。

【点睛】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实验的结论,只要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操作步骤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正确牢固的基础知识。

4.D
【分析】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详解】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员垫球时上臂肌肉的运动状态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都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

【点睛】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5.B
【解析】
试题分析:甲中气孔的数量明显少于乙,说明甲是上表皮,乙是下表皮。

a是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是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

考点: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

6.D
【解析】
【分析】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
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

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

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

所以夏日走进翠绿的果园,顿感空气清新湿润,这得益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7.B
【分析】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主要分布在触手的周围,可以用来攻击和防御,大多藏有刺丝和毒液。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

(3)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4)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体外有外套膜.
【详解】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可以用来攻击和防御,A正确;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B错误;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体表有角质层,能防止消化液的侵蚀,C正确;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各种动物的特征。

8.D
【详解】
试题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

所以,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肌肉等,而不包括神经。

故选D。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9.A
【解析】
试题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后肢直立行走不与家鸽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生有角质的喙与飞行无关。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10.C
【解析】
试题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用气囊辅助呼吸,鸡属于鸟类、兔属于哺乳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

考点:鸟类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特点、爬行动物的特征。

11.B
【分析】
(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
右相反。

【详解】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画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所以如果在视野内所看到的图像是“↗”,那么,在载玻片上写的是“↙”。

故选B。

【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

12.C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A、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比细菌要小得多,A错误;
B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活细胞里.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B错误,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D错误.
故选C
考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13.A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酸奶要利用乳酸菌等,据此解答。

【详解】
A.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A正确。

B.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
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B错误。

C.甲烷菌可将有机物发酵形成甲烷,C错误。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
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D错误。

故选A。

【点睛】
理解各种微生物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C
【分析】
蒸腾作用的实质是将根吸收的水分经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从而达到运输物质,降低植物体温度等的作用。

【详解】
A.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A错误。

B.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
与土壤水分相接触,B错误。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正确。

D.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
放出来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
理解各种作用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C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获取食物,A正确;动物的运动有利于主动地逃避敌害,B正确;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
的行为,C错误;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D正确。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16.D
【分析】
鱼利用鳃在水中进行呼吸,其运动借助于鳍;鸟利用肺进行呼吸,有特有的双重呼吸,其运动方式是飞行。

【详解】
A.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鱼鳃呈鲜红色,由多而细的鳃丝组成,利于其在水中进行呼吸,A 正确。

B.鱼身体呈流线型,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B正确。

C.鸟类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其龙骨突上附着有发达的胸肌,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C正确。

D.鸟在飞行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只有肺,气囊是用于暂时储存气体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
理解鸟的双重呼吸过程是找到本题错误点的关键。

17.C
【分析】
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B点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为0,B点为零界点,从A开始到B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B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

而BD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机物开始积累。

点D以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曲线AB段表示光照较弱时,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故A 错误;
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

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
度,故B错误;
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同,于是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刚好全部用于光合作用,表现为植物没有从外界吸收CO2,故C正确;
曲线从A到C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但是光照强度大于D后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A
【解析】
试题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武汉酸豇豆的泡制原理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A错误;发霉的花生、玉米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不能食用,B正确;一些细菌如甲烷菌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C正确;根瘤中的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并为植物制造含氮的营养物质,D正确。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19.A
【解析】
试题分析: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人在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考点定位】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关节的结构
20.C
【分析】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据此可知,“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目”。

可见C符合题意。

【点睛】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掌握.明确不同等级的大小关系。

21.200(倍)A和D光线被遮住(或没有光线)
【分析】
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其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该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为10X20=200倍。

(2)根据图示可知,AB为目镜,CD为物镜,目镜的镜臂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的镜臂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的,物镜离玻片距离越近。

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即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最小的组合,为A和D。

(3)显微镜是靠反光镜,将周围的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的。

若光线被遮住(或没有光线),视野就会变暗。

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说明光线被遮住了,没有光线或是只有一小部分的光线进入显微镜。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故小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字,则玻片上写的字是。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22.肌腹肌腱舒张收缩骨骼肌关节
【分析】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图中:①是肌腹、②是肌腱、③是骨骼肌。

④是肱二头肌、⑤是肱三头肌。

【详解】
(1)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所以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肌腱、肌腹。

图中①肌腹和②肌腱。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