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7高三上·南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学校多如牛毛,但真正符合办学条件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②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这里的生态不被破坏工程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制定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③2016年,中国女排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勇夺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④在刺绣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⑤课堂上,许多学生能娴熟地运用术语分析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却麻木不仁,甚至觉得好笑。

⑥2018年元旦这天,天山景区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景区装点得格外美丽。

A . ①④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③⑤
D . ②④⑥
2. (2分) (2016高二上·荣成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央视对电视剧《琅琊榜》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剧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国庆期间排片的比例与收视率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 . 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C . “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

D .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
化奠定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3. (2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虽然都叫文物,却分为能赚钱与不赚钱两类,文物的“待遇” ① 截然不同。

那些能赚钱的文物,如一些知名古建筑,早早就被管理者圈起来搞成景区,②大张旗鼓申遗。

只要有利可图,文物③ 香饽饽。

那些不赚钱的文物,像不太有名的遗址或故居,则是虽有文物之名却呈现破败之象,④ 无利可图,不仅无人修缮维护,⑤被视为城市拆迁⑥ 改造的“绊脚石”,“误拆”“保护性拆除” 等鬼才信的破坏不胜枚举。

①②③④⑤⑥
A/从而才是由于还会或
B由此从而就是因此反而/
C/甚至才是因此而且和
D由此甚至就是由于还会或
A . A
B . B
C . C
D . D
4. (2分) (2017高二上·沾益月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今年高考刚结束,一外地老师就发来微信:向您垂询一下,您觉得全国卷第21题考的是逻辑问题还是语言准确?
B . 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C . 吴阳要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他进来,吴阳说:“我不能久坐,半小时后我还有事,恐怕要失陪了。


D . 真是抱歉,家弟放学时边走边踢球,不小心打坏了您的车灯,请您原谅,我一定照价赔偿,并教育他不要在路上踢球。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5. (9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

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

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

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

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

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

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

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

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

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

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

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

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

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年时举行祠典。

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

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

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

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

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

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

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

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

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

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

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

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

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

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

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

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

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 . 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 . 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 . 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 . 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 . 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 . 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3)阅读文章第4段,概括书院讲学的特点。

6. (12分) (2019高一下·铜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音
万芊
那年,银泾村的阿秀,在陈墩镇上读完初中后,靠在城里做科长的姨夫的帮助,进了国营棉纺一厂做了农民长期临时工。

阿秀,名为秀,人也长得秀,瓜子脸蛋,眼大大的,嘴小小的,稍一打扮,比那明星还明星,可一开口就露了馅:她把“这里”说成了“该爿”,把“那里”说成了“给爿”,把“糖”说成了“同”。

跟她一起上班的女工,都是爱笑的,一听她说“该爿”就止不住笑,后来不知是谁,干脆不叫她阿秀叫“该爿”。

有一次,厂长听人唤她“该爿”她应着,很奇怪,问身边的人:“好像厂里的工人名册上,没这人么。

”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有的女工止不住笑,还直唤妈。

因此,在厂里阿秀是从不轻易开口的,一门心思学技术干活。

阿秀手脚挺麻利,又吃得起苦,干起活来,常常一个顶两个,进厂没两年,车间主任就让她当了能管十来个人的工班长。

手下的人常常不
服气,跟她较劲,可技术上谁也较不过她,只能取笑她的乡音,一时间,车间里到处是“该爿”、“给爿”的声音。

可阿秀一点也不往心里去,该做的照做,该管的照管,只是仍然从不轻易开口。

不料,阿秀的好景不长,厂里因销售不善,入不敷出,工资常一拖再拖,实在是难以维持,厂工会一班人,开始按厂长办公会的意见,做那些农民长期临时工离岗的思想工作,阿秀也在其中。

可阿秀死也不答应,哭着跟工会主席扳理:“厂里好的时候,还不是靠伲‘该’些农民工撑着,干的活最多,拿的钱最少,可伲哪一天说过一句怨言?为啥?还不是因为伲把厂当成了自己的家。


正在这时,厂长派人来找阿秀,说是有一桩极其重要的外商接待任务让她去作陪,并派专人来指导阿秀化妆打扮。

可阿秀说啥也不肯打扮,说是随她意她就去,不随她意,她就不去。

厂长没法,只得随她的意,她去了,厂长的小轿车接去的。

厂里人见了,就开始说风凉话:“‘该爿’长着这么漂亮的脸蛋,干啥都赚钱,干么非要赖在厂里呢,真是死脑筋。


三天以后,厂里开全厂大会,大家都没搞懂,阿秀竟陪着个老华侨坐在了主席台上。

会上,厂长让大家用最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华侨童先生讲话。

白发苍苍的童先生站起来,对着麦克风一开口,全场都笑了:老华侨竟是一口拗舌的乡音,把“我”说成“伲”,把“这里”说成“该爿”,把“吃糖一样甜”说成“吃同一样甜”。

坐在前边的人这才发现老华侨说着说着已是热泪盈眶。

后来,厂里人才知道,老华侨童先生跟阿秀是同乡,也是银泾村人,五十年前在海外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

这次来,他确实非常有诚意地想与国棉一厂合作。

半个月的实地考察、谈判,基本上都谈妥了一应事宜,只待签字前的最后一轮谈判,只是半途中回了一次牵缠了他半个世纪的家乡时,他却伤心了:故居依稀还在,可家里什么人也没有找到,原来跟厂里谈妥的投资事宜再也没心思谈了。

厂方没法,只得礼节性地设宴送别,可就在那晚宴上,老华侨竟与身边的小同乡阿秀“该爿”、“给爿”谈得少有的投机,阿秀那说话的神态,他越看越像记忆里的小阿姐,而阿秀的敬业精神,使童老隐约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再加上阿秀说起生产技术上的事竟一套一套的,满心欢喜,当场拍板,由他提供一应的资金、设备、技术、高级管理人员及百分之七十的外销业务,并让阿秀当他的全权代理。

谁也没有想到阿秀一顿晚饭救活了一个大厂,众人都挺感激她的,再也没有人称她“该爿”了。

只是有人问起阿秀跟童老先生是不是亲眷时,阿秀说:“只是老乡。

他家以前住村里的‘该爿爿’,伲家住村里的‘给爿爿’。

”众人都会意地笑了,自然都是善意的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阿秀开口说话呈现的浓重乡音而招来工友的取笑,营造了严肃而紧张的工作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 . 小说善于在描写人物关系之中刻画阿秀的形象,如众人对她的取笑与感激、老华侨对她的赏识等,具体地表现她的个性。

C . 小说运用补叙笔法交代了老华侨最终决定投资国棉一厂的原委,这部分内容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D . 小说叙事善于蓄势,情节有波澜,阿秀一顿饭救活了一个大厂,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2)小说在刻画阿秀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以“乡音”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从情节线索、主题两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时,往往仿佛是在鉴赏中国画。

例如有人说,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在西洋诗里,最接近韦尔兰。

另一人说,中国古诗简约隽永,韦尔兰的《诗法》算得中国文学里传统原则的定义。

还有人说,中国古诗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很少辞藻、形容词和比喻,歌德、海涅、哈代等的小诗偶有中国诗的风味。

这些意见出于本世纪前期,然而到现在还似乎代表一般人的看法。

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

一方面也许证明中国诗的艺术高、活力强,它像人体有“自动免疫性”似的,也具备顽强的免译性或抗译性,经受得起好好歹歹的翻译;一方面更表示这些批评家有艺术感觉和本土文学素养。

一个绘画史家也指出,歌德的《峰颠群动息》和海涅的《孤杉孑然立》两首小诗和中国画的情调融合。

把中国旧诗和韦尔兰联系,最耐人寻味。

韦尔兰宣称:最好是“灰暗的诗歌”,不着彩色,只分深淡。

那简直就是南宗画风了:“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

”(董其昌《画眼》)
②一句话,在那些西洋批评家眼里,词气豪放的李白、思力深刻的杜甫、言论畅快的白居易、比喻络绎的苏轼——且不提韩愈、李商隐等人——都给“神韵”淡远的王维、韦应物同化了。

西方有句谚语:“黑夜里,各色的猫一般灰色。

”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猫是色盲的,在白天看一切东西都是灰色。

正像人黑夜里看猫,猫白天看世界,西洋批评家看五光十色的中国旧诗都成为韦尔兰所向往的“灰暗的诗歌”。

这种现象并不稀罕。

习惯于一种文艺传统或风气的人看另一种传统或风气里的作品,常常笼统概括,有如中国古代隽语所谓“用个带草(怀素)看法,一览而尽”(见董说《西游补》)。

譬如在法国文评家眼里,德国文学作品都是浪漫主义的,它的“古典主义”也是浪漫的、非古典的;而在德国文评家眼里,法国文学作品都只能算古典主义的,它的“浪漫主义”至多是打了对折的浪漫。

德、法比邻,又同属于西欧文化大家庭,尚且如此,中国和西洋更不用说了。

③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
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

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的。

我们以为词华够鲜艳了,看惯纷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直恁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是低言软语。

同样,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味,简洁的终嫌不够惜墨如金。

这仿佛国际货币有兑换率,甲国的两毛零钱折合乙国的一块大洋。

西洋人评论不很中肯,那可以理解。

他们不是个中人,只从外面看个大概,见林而不见树,领略大同而忽视小异。

我们中国批评家不会那样,我们知道中国旧诗不单纯是“灰暗诗歌”,不能由“神韵派”来代表。

但是,我们也往往不注意一个事实:神韵派在旧诗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不同于南宗在旧画传统里公认的地位,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标准的诗风,而传统画评承认南宗是标准的画风。

在“正宗”“正统”这一点上,中国旧“诗、画”不是“一律”的。

(1)作者引西洋文评家谈论中国诗,他们的看法是中国古诗“空灵”“轻淡”“含蓄”________。

(用文中的词语答)概括起来,在西洋文评家看来,中国诗的特点是________。

(用文中的词语答)
(2)作者从“透过翻译而能那样认识中国诗,很不容易”引出了两点看法。

这两点看法分别是什么?
(3)文中作者就西洋评论家对中国诗的评论,表明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可用文中的话明确表示,这话是哪一句?据作者分析,西洋文评家把中国旧诗都看成“灰暗的诗歌”,其原因是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 (2020高三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合剌普华,岳璘帖木尔子也。

幼侍母奥敦氏居益都,尝叹曰:“幼而不学,有不坠吾宗者乎!”父时以断事官建牙保定,合剌普华往白其志。

父奇之,俾习畏兀书及经史,记诵精敏,出于天性。

李璮畔继从从叔父撒吉思平贼山东卒奉其母以归撒吉思深加器重自谓其才不及,言于世祖,召给宿卫。

尝以事至益都,于四脚山下置广兴、商山二冶,以劳授金符,为商山铁冶都提举;未及代,以职让其弟。

时兵南伐,馈运繁兴,被选为行都漕运使,帅诸翼兵万五千人,从事飞挽。

江南平,上疏言:“亲肺腑,礼大臣,以存国家之体。

兴学校,奖名节,以励天下之士。

正名分,严考课,以定百官之法。

通泉币,却贡献,以厚生民之本。

”又言:江南新附,宜招旧族,力穑通商,弛征薄入,以抚驯其民;不然恐尚烦宵旰之虑。

帝多采用其言。

属漕米二十万,由邗沟达于河,舟覆,损十之一,而又每斛视都斛亏三升。

时阿合马专政,责偿舟人。

合剌普华伏阙抗言:“量之踦赢,出于元降,而水道之虞,非人力所及。

且彼虽罄其家,不足以偿,苟朝廷必不任亏损,臣独当其辜。

”诏勿治。

阿合马愤之,乃出合剌普华为宁海路达鲁花赤。

时盗梗盐法,陈良臣扇东莞、香山、惠州负贩之徒万人为乱,江西行省命与招讨使答失蛮讨捕之,先驱斩渠魁,以讯馘告,躬抵贼巢,招诱余党复业。

群盗欧南喜僭王号,伪署丞相、招讨,众号十万。

未几,右丞唆都督兵征占
城、交趾,属护饷道。

比至东莞、博罗二界中,遇剧贼欧、钟等,横绝石湾,其锋锐甚。

合剌普华身先士卒,且战且行,矢竭马创,徒步格斗,杀数十人,勇气益厉,以众寡不敌,为所执。

贼欲奉之为主,不屈,遂遇害于中心冈。

后赠户部尚书、守忠全节功臣,谥忠愍。

(选自《元史•合剌昔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璮畔继从/从叔父撒吉思平贼山东/卒/奉其母以归撒吉思深加器重/自谓其才不及
B . 李璮畔/继从从叔父撒吉思平贼山东/卒/奉其母以归/撒吉思深加器重/自谓其才不及
C . 李璮畔/继从从叔父撒吉思平贼山东/卒奉其母以归/撒吉思深加器重/自谓其才不及
D . 李璮畔继从/从叔父撒吉思平贼山东/卒奉其母以归/撒吉思深加器重/自谓其才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 世祖,皇帝庙号。

古代君王死后都能在太庙中拥有庙号。

B . 漕,即漕运,中国古代运输粮食的一种方式。

元代运输粮食以陆路运输为主。

C . 赠,也可称为追赠,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

官员在死后都可以获得朝廷追赠。

D . 金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合剌普华才能出众,兴办冶炼。

他在担任商山铁冶都提举一职后,在益都四脚山下设置广兴、商山两处冶铁。

B . 合刺普华文武双全善于政事。

平定江南后,他提出治理江南的建议,均被皇帝采纳。

C . 合刺普华不惧权贵,勇于承担。

消运船覆,阿合马专政,责舟人偿粮,他伏殿直言量器不足和水运意外,独当罪责,没被皇帝采纳。

D . 合刺普华英勇善战,忠于胡廷。

他讨伐盗賊,遭遇凶猛的敌人,亲自带头,冲锋在前,被俘后,贼人想推其为首领,他不屈而就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江南新附,宜招旧族,力穑通商,弛征薄入,以抚驯其民;不然,恐尚烦宵旰之虑。

②比至东莞、博罗二界中,遇剧贼欧、钟等,横绝石湾,其锋锐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9. (8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田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

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

B . 上阕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的黄昏秋江图。

C . 下阕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 . “堪恨西风吹世换”运用对比,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

E . 上片“寓情于景”;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体现出他已被浓缩了的主体感受。

(2)这首词最后三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加以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三上·沈阳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六、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17·醴陵模拟) 阅读下面漫画,简要说明其内容,并谈谈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高二上·天津期末) 鲁迅曾经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请以“论敢于正视”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不少于7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