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0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卷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2020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42分)
1. (4分) (2018高二下·应县期末) 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A . 中美地峡
B . 美国五大湖周围地区
C . 尼罗河三角洲
D . 墨累一达令盆地
(2)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 .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 .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 . 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碱
D . 最大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2. (2分)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④
3. (4分) (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 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中,c指的是()
A . 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B . 加工和组装环节
C . 制造和生产环节
D . 市场和运输环节
(2)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承接全球新一轮的IT产业转移
B . 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
C . 致力于高附加值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研发,努力创造自己的品牌
D . 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
4. (4分)(2019·福建模拟) 牛油果又名鳄梨,其营养价值非常高,味道也很独特,果肉柔软,似乳酪,有核桃的香味,是不可多得的水果之一。
读牛油果主要种植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1)据图推测牛油果的生长习性是()
A . 喜温暖湿润
B . 喜通风透气
C . 不耐贫瘠
D . 耐酸抗寒
(2)近年来,我国牛油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主要得益于()
A . 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高
B .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C . 居民食物构成的变化
D . 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5. (6分) (2020高二下·大庆月考) 灯笼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是喜庆的象征。
古代竹编灯笼是用天然竹子、油纸、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的。
福建省莆田市的船渡村,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制作竹编灯笼历史的“灯笼村”。
过去,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做灯笼,编制的灯笼在当地十分吃香。
如今,大部分村民放弃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全村仅剩七八家灯笼作坊,编制灯笼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境地。
(1)福建莆田历史上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 气候温暖湿润
B . 水陆交通便利
C . 竹林资源丰富
D . 消费市场广阔
(2)历史上莆田灯笼用油纸糊裱的主要目的是()
A . 增加透光性
B . 防风防雨
C . 防止烫伤手
D . 增加美观度
(3)与古代竹编灯笼相比,现代铁丝灯笼的主要优势是()
A . 材料成本较低
B . 剪断裁弯容易
C . 不可回收再利用
D . 使用寿命较长
6. (6分) (2019高三上·河南月考) 赣江入鄱阳湖时,在河口成一个河口坝,随着河口坝的逐步生长,赣江被分流成北、中、南三大分支。
三大分支形成后水动力明显并减弱,并在初期河口坝两侧不断摆动、沉积,河口坝逐渐平原化,由此初始浅水三角洲平原形成。
下面a图为鄱阳湖赣江浅水三角洲卫星照片,b图为赣江中部分支入湖口三角洲亚相与分流河分布特征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赣江三大分支形成后水动力明显减弱,主要是因为()
A . 河口坝阻挡
B . 流量分散
C . 湖水顶托
D . 地势下沉
(2)中部分支入湖口从三角洲平原一三角洲前缘一前三角洲()
A . 含沙量逐渐增加
B . 海拔逐渐抬高
C . 颗粒物逐渐变小
D . 河流流速增加
(3)获取a图片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
A . 地壳运动监测
B . 国土管理
C . 探矿产资源
D . 交通指挥
7. (4分) (2018高三上·长春期中)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属于温带气候,其北端严寒。
在冰河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曾被厚达3千米的冰川覆盖。
近1万年来,半岛每年以1厘米的速度上升。
半岛西部属于山地,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东南部地势较平坦。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半岛西侧峡湾形成的原因是()
A . 冰川侵蚀--流水侵蚀
B . 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 . 冰川侵蚀--海水侵蚀
D . 冰川堆积--海水侵蚀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坡森林覆盖率高于西北坡,主要是因为东南坡()
A . 迎风坡,降水多
B . 阳坡,光照充足
C . 背风坡,降水少
D . 阴坡,蒸发弱
8. (6分) (2019高二下·廊坊期中) 读俄罗斯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题。
(1)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构成,俄罗斯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中,图例甲、乙、丙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A . 气候类型
B . 降水量
C . 地形
D . 植被
(2)根据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关于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叙述错误的是()
A . 东西两岸降水差异较大
B . 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
C . 东岸因受东南信风及暖流的影响,降水多
D . 北部降水有季节变化
(3)俄罗斯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A . 轻重工业发达
B . 矿产资源丰富
C . 地广人稀
D . 科技力量雄厚
9. (2分)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 . 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 . 寒暖流交汇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 . 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10. (4分) (2018高三上·长春期末) 读某大洋冬季浮冰(漂浮的冰块)南界分布图和甲岛上的冰尘(混合了冰和水的黑色尘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冬季浮冰界线a段偏南的主要原因是()
A . 暖流①温度低
B . 寒流①势力强
C . 寒流②温度低
D . 暖流③温度高
(2)关于甲岛上冰尘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 增强太阳辐射的吸收,加速全球变暖
B . 减弱太阳辐射的吸收,减缓全球变暖
C . 减弱太阳辐射的反射,减缓全球变暖
D . 增强太阳辐射的反射,加速全球变暖
二、综合题 (共4题;共49分)
11. (15分) (2016高三上·济宁期中)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
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
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千泉”的形成过程。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特点,试解释其原因。
(3)分析该地巨大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为防止湿地水库群萎缩,可采取哪些措施。
12. (20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长白山地区是我国少有的天然矿泉水集中分布区。
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层、火山碎屑岩层及断裂构造带为矿泉水的形成提供良好的贮存空间、出露通道。
丰沛的雨水和完整的森林环境使地表水不断下渗,在长期深层循环中溶解了围岩中的有益矿物成分和微量元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
稀有的高品位矿泉水资源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竞相角逐,长白山地区天然矿泉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15年,长白山地区已建、在建和明确投资意向的矿泉水项目的总产能已累计超过1亿吨,约是2014年全国瓶装水总产量的1.28倍。
总部位于广州的恒大冰泉集团,引进德国生产技术,在长白山区原始森林中建立矿泉水加工厂,目前其瓶装矿泉水已出口到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28个国家,形成“一处水源供全球”的产销格局。
右图示意长白山地区的地形。
(1)说明长白山地区天然矿泉水的形成过程。
(2)分析长白山地区矿泉水水质优良的原因。
(3)试对恒大冰泉集团“一处水源供全球”的产销格局做出合理解释。
(4)你是否赞同在长白山地区进行矿泉水的工业化生产?请表明态度并简述理由。
13. (10分) (2019高二下·覃塘月考) 2018年10月21日下午,一名女性驴友在攀爬箭扣野长城镇北楼时,不慎踩空摔下十余米山涧受伤。
怀柔消防通过绳索、担架等器械,在悬崖上完成了一次高难度的营救。
近五年来,先后有46名驴友穿“鳌太线”(“鳌太线”是一条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线路,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时失踪或死亡,2018年10月16日陕西眉县、太白县联合发布公告,全面禁止“鳌太穿越”相关活动。
(1)旅游资源开放前,旅游部门会选择具有资质的探险队进行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规划,相对于驴友,指出旅游资源探险队具有的优势。
(2)作为一名普通的游客,从安全的角度说明应如何选择适宜的“旅游地”。
14. (4分)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上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水污染严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土壤肥力下降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秸秆还田
③加强交通建设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A . ①②⑤
B . ②⑤⑥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0题;共42分)
1-1、
1-2、
2-1、
3-1、
3-2、
4-1、
4-2、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8-2、
8-3、
9-1、
10-1、
10-2、
二、综合题 (共4题;共49分)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