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重点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重点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模拟试题
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2.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B.Fe在Ⅰ、Ⅱ两类反应条件相同
C.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Ⅰ、Ⅱ两类反应均会发光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B.MnO2C.CO2D.H2O2
4.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

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 .铁离子核外电子数为26
D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5.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下列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Na +、Cl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8.以下方法得到的水,其纯度最高的是( ) A .过滤
B .吸附
C .沉淀
D .蒸馏
9.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B.利用金属的年代:
C.溶液的pH:D.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步骤如下:
①检査装置的气密性;②给试管加热,排出试管内空气;③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④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⑤熄灭酒精灯;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用序号填写正确顺序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必须保证⑤⑦两步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根据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若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二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实验结束后,发现烧杯中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实验三中,在保鲜袋内加人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

(4)实验四中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时,常常导致瓶塞被冲开,实验失败。

导致瓶塞被冲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为了防止瓶塞被冲开,请你将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措施为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空气是宝贵的然资源。

下表是空气,如图是以空气、煤等为原料合成尿素(化学式;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空气组成N R Q CO 其它
体积分数78% 21% 0.93% 0.034% 0.02%
(1)上表中R的名称是_____;
(2)物质X和H2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Ⅰ.将空气液化后再气化,液态空气气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

则比较二者的沸点:
N2_____O2(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Ⅱ.用分子筛分离。

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了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N2_____O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1)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O,实验刚开始时,水槽里导管的合理位置是________(填“D”或(2)用排水法收集2
“E”),如最后收集的氧气浓度只有约88%,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选B而选C作发生装置,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
(4)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如图所示装置,装置中盛放部分蒸馏水,导气管________(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该装置
的作用是_______。

2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如用如图装置收集2CO 气体,请把集气瓶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232Al O +N +32A N+3C
C l O 一定条件
,现欲制41 t 氮化铝,求参加反应的氮气的质
量是多少___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水果中因为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 4H 8O 2),因为会呈现出某种香味,回答相关问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有答案不给分)
(1)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_____?
(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精确到0.1%)
(3)若22g 乙酸乙酯在体内代谢时,其所含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CO 2,则产生的CO 2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
16.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 6H 12O 6 (1) 葡萄糖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一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3)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4)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5)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6)360g 葡萄糖中氧元素______克?(写出解答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析】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氯化氢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而氢气和氯气混合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故C错误;
D、一个氯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氯化氢是由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元素组成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

2、A
【解析】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生锈主要是铁与氧气、水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都是与氧气发生了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对;B、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不是可燃性,故错;
C、CH4、C2H5OH均为有机物,CO虽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性质同无机物相似,常归到无机物类,故错;
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错误;故选:A。

3、A
【解析】
A、O2是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则含有氧分子,故A正确;
B、MnO2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
C、CO2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
D、H2O2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微观构成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C
【解析】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铁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形成铁离子,核外电子数为26-3=23,该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
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5、B
【解析】
A、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內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熄灭蜡烛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凝成的石蜡小颗粒,故A不符合题意;
B、不可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不可以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停止加热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而是用灯帽盖灭,故B符合题意;
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成功关键:装置气密性好、药品(红磷)足量、打开弹簧夹时机装置冷却,故C不符合题意;
D、加热时试管破裂原因: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沾有水珠、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油漆需要密闭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的缘故,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会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都是离子,例如氦原子,故推理错误;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故推理错误;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故推理错误;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推理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A、过滤只是将可溶物和颗粒较大的不溶物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
B、吸附主要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C 、沉淀是使较大的颗粒沉降下来;
D 、蒸馏是将水转化为水蒸气再进行液化的一项操作,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 。

9、B 【解析】
A.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故错误;B 、三种金属中,铜的活动性最弱,利用最早,铝的活动性最强,利用最晚,故正确;C 、氢氧化钠显碱性,pH 值大于7,氯化钠显中性,pH 值等于7,盐酸显酸性,pH 值小于7,故错误;D 、=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氧化亚铜、
氧化铜以及硫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硫化铜、氧化铜、氧化亚铜,故错误。

故选B 。

10、B 【解析】
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具有可燃性,选A 项正确;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如果丁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应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选项B 不正确;
C 、从丁烷的化学式看,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选项C 正确;
D 、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选项D 正确。

故选B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①④③②⑥⑦⑤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解析】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步骤是“茶庄定点收利息”①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③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给试管加热,排出试管内空气,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⑤熄灭酒精。

故填:①④③②⑥⑦⑤。

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故填:防止冷凝水倒流回
试管使试管炸裂。

⑤⑦两步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故填:防止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蜡蒸汽冷凝在玻璃管中 引流滤纸破损或倾倒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答案合理即可) 酒精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使瓶内气体膨胀,瓶内压强大于外部大气压,冲开瓶塞 将锥形瓶上单孔塞中的玻璃棒改为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外端扎上一个气球(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如果玻璃管太长,使蜡蒸汽凝固,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则可能是滤纸破损或倾倒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问题造成的;
(3)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酒精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4)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瓶内压强大于外部压强,常常导致瓶塞被冲开,实验失败;
白磷燃烧时,放出热量,故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因此玻璃棒改为玻璃管并在管口系一个气球,实验开始时小气球会先膨胀;白磷燃烧后,因为消耗了氧气,锥形瓶内压强比一开始还小,因此小气球会变得比实验前更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氧气 N 2+H 22NH 3 化合 低于 小于
【解析】
(1)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所以R 是氧气;
(2)氮气和氢气在加压、500℃的条件下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 2+H 2
2NH 3,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Ⅰ.将液态空气气化,首先分离出氮气。

则氮气的沸点低于氧气;
Ⅱ.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氧分子被截留,而其他通过,说明氧分子比氮分子大。

14、3
22
MnO Δ
2KClO 2KCl+3O E 没有等到气泡冒出均匀连续冒出就开始收
集或集气瓶里的水没有装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 湿润氧气,观察
流速 14t
【解析】
(1)A 装置为加热固体制取气体装置,且试管中没有棉花,是加热氯酸钾制取气体,为加快反应速率,常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
3
22
MnO Δ
2KClO 2KCl+3O ↑。

(2)为了保证收集到的氧气纯净,应该等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时水槽里导管的合理位置是E ,如最后收集的氧气浓度只有约88%,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冒出均匀连续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里的水没有装满。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选B 而选C 作发生装置,是因为C 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此装置中蒸馏水的作用是为了湿润从氧气钢瓶中进入的氧气,同时通过观察气泡的流速控制氧气的输入量;根据分析此瓶的作用可知, a 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b 端连接病人的吸氧器。

2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如用如
图装置收集2CO 气体,应该长管进气,空气从短管逸出,装置图为:。

(5)设参加反应的氮气的质量是x ,
232++2A1N +3C Al O O
28241
N x
t
3C 41⨯一定条件 28x
=24141t
⨯ x=14t 答:参加反应的氮气的质量是14t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3:2 54.5% 44g 【解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乙酸
乙酯中碳、氧的质量比=(12×4):(16×
2)=3:2; (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设:产生的CO 2的质量为x 。

根据乙酸乙酯在体内代谢时,其所含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CO 2,乙酸乙酯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为:
x=44g 。

16、3 1:2:1 6:1:8 180 40% 葡萄糖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16696100%=100%126+112+166180
⨯⨯⨯⨯⨯⨯ 360g 葡萄糖中氧元素质量为96360100%=192180
⨯⨯克克 答:360g 葡萄糖中氧元素192克。

【解析】
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 6H 12O 6,则有:
(1) 葡萄糖由3种元素组成;
(2)一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6:12:6,即1:2:1;
(3)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12):(166)=6:1:8⨯⨯⨯;
(4)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12+166=180⨯⨯⨯;
(5)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26100%=40%126+112+166
⨯⨯⨯⨯⨯; (6) 葡萄糖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6696100%=100%126+112+166180
⨯⨯⨯⨯⨯⨯ 360g 葡萄糖中氧元素质量为96360100%=192180⨯⨯克克 答:360g 葡萄糖中氧元素192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