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小学美术观摩课《美术的节奏 》教案及反思

小学美术观摩课《美术的节奏》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节奏的概念,理解美术作品中节奏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节奏知识,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美术节奏的定义与分类2. 美术作品中节奏的运用实例分析3. 创作具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节奏的概念,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中节奏的运用。
2. 难点: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独特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节奏的定义、分类及运用。
2. 示范法:分析实例,展示美术作品中节奏的运用。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体验美术节奏的魅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动画形式展示具有明显节奏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节奏。
2. 讲解:介绍美术节奏的定义、分类及运用,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节奏的重要性。
3. 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节奏知识进行创作。
4.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总结美术节奏在作品中的表现。
5. 反思:教师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节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中节奏的能力。
3. 学生创作具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的质量。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动画素材:展示具有明显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2. 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3. 创作材料:绘画工具、纸张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体现美术节奏的作品。
2. 搜集更多关于美术节奏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十、教学反思1.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铺 直叙 , 无峰无 谷 , 也不能 总是一个音节一个速度。 美 术教学 , 作为人类的一项特 ( 图1 】 字母 联 想 殊活动 , 也具有它本身特有 的节奏。概要 的说 , 美术课堂教学节奏 , 就是课堂教学中, 在激发学生学习美的热情的过程 中, 教师运用的一种具有 定规律性的教学变化形式 。 美术课堂教学节奏的意义在 于, 不同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 适宜的节奏 , 有促 进教学 的积极作用 , 而不当的节奏 , 则对教学产生消极 的 阻碍作用 。这是 由于节奏和教学之间, 存在形式和 内容的 辨证关系。 适宜的节奏, 可以使教学获得充分 的表达 , 所以 教师之于教学节奏 , 不可不慎。 节奏 , 也是解决课堂教学矛 盾的一种有效方法。节奏对教学 的促进作用 , 是通过教师 采取适宜的节奏去解决课堂教学矛盾而得以实现的, 而课 堂教学也是在教学矛盾的不断解决与转化之 中向前发展 的。诸如美 术课堂 的主导与主体 、 审美与技能 、 知识 与能 力、 教 与学 、 问与答 、 讲与练 、 虚 与实 、 起与伏 、 张与驰…… 如果教师能动而艺术地创设教学节奏, 则将有利于上述教 学矛盾的解决 。例如我设计的三年级美术课《 字母联想》 , 在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做 “ 猜谜 ” 游戏 ( 见图 1 ) 而引 出 教学 内容 。当学生看到我画 出的漂亮 的图案时 , 不时地发 出惊 叹声 , 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就被抓住 了, 课堂上 出现 了
易产 生疲 惫感 。所 谓 表情 的节 奏 , 即教师 面部 表情 的适 宜
变换 。 严肃的表情 、 诙谐的表情、 兴奋 的表情 、 赞赏的表情 、 疑惑的表情等应该有机地交替变化 。 尤其美术是视觉 的艺 术, 美术教师作为这种视觉艺术 的传授者 , 无疑是课堂被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节奏的美感 | 人教新课标 ( 秋)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节奏的美感|人教新课标(秋)一、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中的节奏元素。
•能够感知和表达艺术中的节奏元素。
•掌握多种美术创作技巧,运用节奏元素创作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节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1.节奏的概念:音乐中的节奏是由音符和间断组成,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动态形式。
2.节奏的种类:单一节奏、复合节奏、随机节奏和混合节奏。
2. 节奏元素在艺术中的应用1.色彩节奏:通过颜色的变化和运用规律,刻画出艺术形象的节奏感。
2.构图节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组合、重复和变化,表现出艺术形象的韵律感和动感。
3.空间节奏:通过空间的分布和变化组成一种特殊的节奏形式。
4.线条节奏:通过线条的排列、重复和变化,表现出艺术形象的节奏感。
3. 节奏元素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1.色彩节奏:通过色彩的明暗、数目、面积、对比和运用规律创作出具有节奏感的艺术作品。
2.构图节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组合、重复和变化创作出具有节奏感和动感的艺术作品。
3.空间节奏:通过空间的分布和变化,创造出具有节奏感的艺术作品。
4.线条节奏:通过线条的排列、重复和变化,创造出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艺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感知艺术中的节奏元素。
•运用不同的节奏形式创作出艺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带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做出创意动作,引发学生对节奏元素的感知。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节奏形式,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并导入节奏元素在艺术中的应用。
3. 实例展示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不同节奏形式的艺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论。
4. 实践操作教师根据不同节奏元素,设计创意活动,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体验并运用不同的节奏形式。
5. 总结回顾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并结合实践操作,总结节奏元素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情境导入和多媒体展示,学生对节奏元素的理解更加深入。
•通过实际案例和创意活动的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多种节奏形式的创作技巧。
小学美术《节奏的美感》教案

小学美术《节奏的美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体验、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节奏来源于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节奏,体验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节奏的美感,分析探究节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节奏的美感,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
三、教学策略本课教材为学生呈现了关于节奏的图片,有生活中的节奏、建筑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
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从音乐中的节奏联想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非常关键。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生活中、美术作品中有节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结合音乐共同感受节奏,也可以设计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表现。
《绿韵》是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的作品。
这幅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表现出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
画面中颜色深浅、高矮不同的树使人们觉得画面起伏、生动,构成了画面中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盘的花边采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由于它具有重复、条理及有节奏的形式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所以常用于器皿的花边设计上。
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听音乐中的节奏-联想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欣赏图片-创作绘画或剪纸作业一展示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将学生带人情境中,再出示大量的生活照片让学生寻找节奏,将美术作品中的节奏自然而然地带到学生身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作业表现方面,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上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为学生的创作打开思路。
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教学准备教学用具水彩笔、彩色纸、剪刀、图片情境导入激趣导入,明确目标播放一段节奏感强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拍手歌)播放极富节奏感的儿童歌曲《七色光》,让学生共同欣赏,在歌曲的感染下有的同学随着哼唱了起来,有的还欢快地跟着节奏打着拍子。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5《节奏的美感》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5《节奏的美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到节奏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不同节奏对作品产生的影响。
3.通过绘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知识点1.节奏在美术中的定义和作用。
2.不同节奏对作品产生的影响。
3.节奏在绘画中的运用。
实践活动1.制作小鼓并演奏不同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不同魅力。
2.分析不同图片作品中的节奏感,并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节奏进行模仿绘画。
3.使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节奏性绘画创作。
教学方法1.指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听老师讲解节奏在美术中的作用,然后进行演奏和模仿绘画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倡导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节奏进行模仿绘画等活动,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自由发挥进行艺术创作。
教学规划第一课:节奏在美术中的作用1.教师讲解节奏在美术中的作用和意义。
2.制作小鼓并演奏不同节奏,让学生感受节奏的不同魅力。
第二课:不同节奏对作品的影响1.学生通过观察不同节奏感的图片作品,分析节奏对作品产生的影响。
2.学生自主选择不同节奏进行模仿绘画。
第三课:节奏在绘画中的运用1.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节奏性绘画创作。
2.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并展示作品。
总结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让学生理解节奏在美术中的作用和意义,启发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绘画技巧。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深入学习美术知识,同时也能够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理解美的本质,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节奏的美感》-【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节奏的美感课题:节奏的美感人教版美术教案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一、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二、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节奏的美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节奏的美感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展示课题)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出示课题:节奏的美感三、授课(一)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教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二)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三)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四)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五)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七、板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节奏的美感我相信我能行设计理念:自信心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它间接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儿童刚开始对新事物进行体验尝试与竞争,最常见的普遍心理却是自卑与胆怯,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不相信自己,导致出现退缩或回避的消极行为,最终无法得到成功的体验。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帮助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成功,感受自我价值,使其朝着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
活动目标:通过参与难度不同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到面对不同的事件时,可以通过调整自我获得更多的成功,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
活动重点:通过对比游戏,增进对自信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难点: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充满自信的经历,和同伴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鼓励。
小学美术《节奏的美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花边与生活的联系,认识、了解花边的造型及装饰的特点, 会运用花边进行装饰。
(2)通过剪、贴、画、印等方法,利用花边的多种排列方法进行装饰,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并通过本课,让学生对生活中美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
(3)通过欣赏了解二方连续纹样,促进学生对美术画面节奏感的了解与认识。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树立互助、合作的集体观念。
2、学情分析对于花边(二方连续纹样),三年级已有接触,并初步掌握了绘制二方连续。
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 在教学上把重点放在掌握花边的排列规律并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花边装饰生活用品。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发现美、运用美、表现美。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不同的美术节奏,使学生能够绘制二方连续或有规律的纹样。
难点:如何将单独纹样有规律的排列或重新组合,创造性的设计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设计、装饰纸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一、导入同学们平常喜不喜欢听音乐呀?老师也特别喜欢听音乐,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音乐的美术课。
我们先来听一段节奏。
1、播放音乐。
听完这段音乐,你有怎样的感受?如果用黑板上的图形来表示这段节奏,应该怎么摆?请一位同学上台用一体机摆放图形。
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和我们听到的节奏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有规律,一直重复的。
2、从我们自己的身体上也可以找到重复和有规律的事情,例如我在走动的时候,双腿在有规律的一直迈动,我们身体上还有这样的现象么?心跳、脉搏等现象。
《美术的节奏》教案

《美术的节奏》教案《美术的节奏》教案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的节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的节奏》教案1教学目的: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展示课题)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美术的节奏》教案2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和设计知识的基础上,以进一步的运用线条、色彩、肌理、形状等造型表现方法和学习设计的造型、媒材、形式原理、制作方法等为目的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能力目标: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法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情感目标: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和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的媒材和表现形式设计图形,表现出美术的节奏。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节奏的美感》教案

第5课节奏的美感【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有节奏感的景或物,了解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2.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中的节奏。
3.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体会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节奏美感。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图片,观察、体验美术中的节奏感,体会节奏与美术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利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纹样或有规律的纹样表现节奏。
【教学准备】教师:欣赏图片,范画等。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1.教师出示铁栅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概括出图片中的铁栅栏。
二、发展阶段1.试着找一找它们的规律。
2.学生讨论,通过刚才用线条进行描绘,你发现了什么?3.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类似的图案?教师总结: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
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4.引导学生分别从建筑、植物、风景中去寻找节奏。
5.给学生播放非洲的鼓点音乐,让学生感受鼓点的节奏,然后思考: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与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有什么不同?6.欣赏图片:生活中关于美术的节奏,如工艺品中的节奏——青花瓷盘(瓷器)。
绘画作品中的节奏,如《绿韵》(日本画)。
民族服饰上的节奏,如贵州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上的花纹。
7.教师演示:提示学生可以运用重复或二方连续纹样表现节奏。
三、学生作业用绘画或剪纸的方法表现节奏感。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点评。
五、收拾与整理阶段安排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剪纸的学生,注意环境卫生。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逐条进行强调复习。
二、作业展示挑选学生尚未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
请学生相互评价,请作者自我评价,目前作业中体现出的优缺点。
教师进行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最新小学美术《节奏的美感》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一、导入_感受节奏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鼓对,这是一副手鼓,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
接下来,你需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哦,要开始啦。
老师敲击鼓面(一声重,两声轻)请同学举手回答,你听到了什么?鼓声(咚-大,咚咚-小)嗯!(肯定)听得很认真,连鼓声的轻重也听出来啦,是不是第一声重,后两声轻啊?如果老师重复这个敲击的力度(敲鼓“咚-咚咚、咚-咚咚”)这样的声音听起来具有强烈的什么感觉?节奏感同学们说的非常准确,都发现了鼓点儿的节奏,音乐之所以好听,就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如果美术中也能加入这种节奏,那我们的美术作品是不是也能像音乐一样唱歌啦!接下来,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开启美术的节奏之旅吧。
二、新授。
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基本型,那位同学上来把刚才听到的鼓声摆一摆呢?其他同学可以画一画。
看看能不能把刚才听到的节奏规律摆出来?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么摆?大的代表重的声音,小的代表轻的鼓声。
所以形状也能产生节奏感呢!我们身边你能想到哪些事物有这种动感呢?一排排的的树木,摆放整齐的课桌,笔直的建筑,很有秩序感。
盘旋在山丘上的梯田有一种曲线的流动美。
高低的房顶,有种层次不齐的错落美。
节奏不仅仅存在于音乐中,在大自然里,生物的新陈代谢,动物的奔跑,山峦的起伏,心脏的跳动啊,这些都有一定的规律的次序,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节奏美。
那我们美术中的节奏如何表现呢?接下来我们把黑板上的基本型换成漂亮的花,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呢?我用花的图案代替圆形,好看吗?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呢?花边在美术中也称为二方连续。
将这些具有节奏感的事物和现象,向左右或上下进行变化、排列组合,这样就形成了二方连续。
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图案,它们的组合形式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有一个共同规律,是的,它们都是重复出现,有规律的。
那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呢?哦,她也是重复的,只不过它不像二方连续一样向左右延展,而是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延展,这样就形成面的感觉,这样的图案我们称为四方连续。
小学美术【课堂实录】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感知花边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与了解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并会进行简单的设计及应用。
2.能力性目标:通过拼贴与绘画的方法,利用具有节奏感的花纹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并通过欣赏与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对生活中美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
同时,发展学生勤于动笔,乐于创造的精神。
3.情感性目标:通过欣赏祖国传统文化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物品,促进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发展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及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渗透他们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具有节奏感花纹的造型与装饰特点,并会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应用。
教学难点:为生活中的物品设计既适合外形又具节奏感的图案。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放松心情,拍出节奏。
2.贴节奏:用大小不同的点来表现一下听到的节奏。
3.将学生贴好的节奏换成纹样,变成一条具有节奏感的花边。
4.欣赏生活中具有节奏感,有韵律的美。
5.谈一谈自己欣赏了这些图片后的感受。
6.引出课题《节奏的美感》。
二.课堂新授: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会把一个或是多个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就可以产生节奏感。
1.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变换规律,给花边变个样子。
2.展示多种二方连续的花边。
3.展示两组贴好的四方连续。
4.只要同学们肯动脑筋,都能创造出有节奏感的花纹。
5.欣赏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商代青铜器、家具和建筑、少数民族、剪纸工艺、陶瓷制品、服饰……6. 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有节奏感秩序感的图案、物品呢?(指生谈)7.欣赏老师带来的青花瓷罐,它的身上有没有带节奏感的花纹呢?8.(欣赏图片——青花瓶)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以陶瓷闻名于世,而青花瓷则是我国陶瓷工艺中的珍品,美丽的蓝白图案是最具我们中国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美丽的青花瓷也成为了中国在世界人们心中的一张名片。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5节奏的美感 |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5节奏的美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节奏和节拍。
2.能分辨音乐节奏和形态上的节奏。
3.能在绘画时表现不同的节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2.通过感悟节奏美感的体验,能够发掘和表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示范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节奏美感。
2.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自由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2.通过感悟节奏美感的体验,能够发掘和表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节奏和节拍。
2.让学生分辨音乐节奏和形态上的节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现场演奏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节奏和节拍。
2. 模仿演奏(15分钟)老师带领同学模仿演奏欢快、轻快的曲子,让学生能够分辨音乐节拍。
3. 分析绘画作品(20分钟)老师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如彼得·马克斯的作品,带领学生分析其节奏感和节奏的表现形式。
让学生能够辨别出不同的节奏感。
4. 绘画实践(30分钟)老师让学生在绘画时通过笔画的大小、粗细、形态等来表现不同的节奏感。
5. 作品分享(15分钟)学生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作品中表现的节奏感。
四、教学实录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5节奏的美感1.导入老师带领学生听一段快乐短曲,让同学们进行齐声应和。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节奏和节拍。
2.模仿演奏老师拿出一把小吉他,先表演一遍,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演奏曲子。
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停地在节奏上调整,让学生们学会分辨音乐节拍。
3.分析绘画作品老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们展示彼得·马克斯等画家的作品,带领学生分析其中的节奏感和表现方式,让学生能够辨别出不同的节奏感。
4.绘画实践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在绘画时通过笔画的大小、粗细、形态等来表现不同的节奏感。
老师还特别强调了颜色的运用和画面的整体构成。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节奏的美感》《最受尊敬的人》优秀教案材料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节奏的美感》《最受尊敬的人》优秀教案材料教学目标: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对美术节奏的理解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课前准备:教具:课件(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一一命运)、彩纸、剪刀、作品若干。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节奏1、听一一“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一一命运”2、看——两幅绘画作品⑴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2)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3、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生……(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
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
)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4、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生……5、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在黑板上进行简笔勾画,表现节奏的图形。
二、节奏的运用和表现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全班讨论:生...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三、表现节奏作业要求: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
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师写关键词)四、交流感受交流一下刚才在拼摆中对不同材料表现不同节奏的感受。
布置回家搜寻各种材料,下次继续用拼摆的方式表现节奏。
第二课时:一、引导交流阶段:请同学们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工具材料,交流自已的构思。
生……(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不断开阔创作思维)二、课堂创作阶段:1、作业要求: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美术节奏”。
《第5课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12四年级上册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节奏”这一美学元素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节奏美的探索兴趣。
具体目标包括:1. 让学生理解节奏在美术中的基本概念,认识到节奏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通过欣赏与创作实践,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出作品中的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对于美感的鉴赏能力及美术创作中个人风格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节奏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的节奏感。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节奏元素,并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三、教学准备:为保证教学效果,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具:美术教材、画笔、颜料、画板等绘画工具。
2. 教学资料:收集具有明显节奏感的美术作品作为范例,如画作、建筑照片等。
3. 媒体资源:准备PPT或视频材料,用于展示节奏的多样形式及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本环节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具有明显节奏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作品中的节奏变化。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有没有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韵律感?”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二、基本知识介绍在此环节中,教师需对“节奏”这一概念进行详细解读。
教师可以利用简短且生动的语言,解释节奏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节奏,节奏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的。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节奏的概念。
三、实践操作与探索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索,让学生亲身体验节奏的美感。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绘画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然后,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创作出具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有节奏的景或物,了解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2.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中的节奏。
3.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体会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节奏美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乐、美术工具和材料、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纸张、美术工具和材料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图片,观察、体验美术中的节奏感,体会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难点:学生能够利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纹样或有规律的纹样表现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课1.为学生播放非洲鼓点音乐,让学生听一听,并用手跟着拍一拍。
学生思考:什么是节奏?2.教师解释节奏的概念。
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之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
3.节奏与美术的关系。
(1)出示建筑物、风景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图片中的节奏。
(2)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4.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
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
)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2.节奏的运用和表现(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2)教师给学生介绍二方连续纹样,出示教师范作进行欣赏。
教师介绍绘画的方法与特点。
三、作业布置:用绘画或剪纸的方法表现节奏,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师生评价: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点评。
五、小结: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节奏,只要你用心观察,会发现许多节奏的美感,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小学环保课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交流秋天的美景,增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小学美术《节奏美》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节奏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出节奏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表现节奏美。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首先,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可能需要更多的一对一指导,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其次,课堂时间安排上,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今后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这些环节,让学生有更充分的体验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节奏美的基本概念。节奏美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通过重复、变化和对比等形式,形成和谐有序的美感。它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能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教材中的作品《舞动的线条》展示了节奏美在绘画中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线条的动态和韵律。
-作品的评价与反馈:学生可能难以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应教授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举例:针对基本元素的运用难点,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作品,分析艺术家如何通过点、线、面的组合表现出节奏美,并指导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逐步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节奏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事物的节奏美?”比如,树叶的摇曳、流水的潺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节奏美的奥秘。
《第5课 节奏的美感》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节奏的美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节奏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2. 尝试运用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表现生活中的节奏美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与欣赏:请同学们在课后寻找并观察生活中的节奏美感,可以是音乐、舞蹈、建筑、自然景观等方面。
可以选择以下作业方向之一进行创作:(1)以音乐为主题,用画笔或手工制作表现音乐的节奏感。
(2)以舞蹈为主题,选择一段动感强烈的舞蹈视频,用照片或绘画表现舞蹈的节奏美感。
(3)以建筑为主题,选择一处具有节奏感的建筑,用照片或绘画表现建筑的韵律美。
(4)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选择一处具有节奏感的风景,用照片或绘画表现风景的节奏美感。
2. 表现手法:鼓励同学们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来表现作业内容,如油画棒、水彩、水粉、彩铅、拼贴等。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后,需在作品上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
2. 每个同学至少提交两件作品,一件为课堂展示,一件为私下保存。
3. 作品尺寸不限,可选择手绘或手工制作。
4. 作业提交截止日期为下课前,请同学们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将根据同学们的观察力、创新性、表现力以及作品的艺术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2. 评价方式:将邀请美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参与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展示,并有机会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美术展览。
五、作业反馈:1. 同学们在下课后需将作业反馈表(附在教材最后一页)填写完整并交给老师。
2. 老师将及时对同学们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3. 老师将针对同学们的作业情况,在下节课上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将进一步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节奏美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的尝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第5课 节奏的美感》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节奏的美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观察和欣赏不同形式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感受节奏美感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 学习如何将节奏美感运用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尝试表达生活中的各种节奏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欣赏作业:学生需要选取一幅或一组具有节奏美感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欣赏,了解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节奏美感,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2. 创作作业: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选择一个具体的节奏现象或场景进行美术创作,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表达节奏的美感。
同时,需要记录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3. 讨论作业: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总结不同形式的节奏美感的表达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和创作奠定基础。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提交作业时需要附带相关的创作过程和感受的文字说明,以助于老师理解和评价。
3. 提交的作品可以是单件作品,也可以是一组具有相同主题或风格的作品。
4. 作业应体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符合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创作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2.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并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需要集中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3.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教师将会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节奏美感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后续的美术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节奏的美感》《最受尊敬的人》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节奏的美感》《最受尊敬的人》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节奏的美感》和《最受尊敬的人》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创作,让学生感受节奏的美感,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最受尊敬的人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既注重了学生的审美培养,又强化了学生的情感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他们善于观察、想象和创造。
但学生在表现最受尊敬的人时,可能难以抓住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节奏的概念,学会用绘画表现节奏的美感;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最受尊敬的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实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学会尊重和感激身边的人,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节奏的美感,学会用绘画表现节奏;学生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最受尊敬的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把握最受尊敬的人的特点和情感,以及如何将情感融入绘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节奏感和最受尊敬的人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题。
3.实践与指导: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边画边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创作与展示:学生独立完成作品,教师作品展示,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学习。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创作,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课 节奏的美感-省赛一等奖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西回小学崔光耀一、课题:《节奏的美感》二、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课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学情分析:对于花边(二方连续纹样),同学并不陌生,三年级已有所接触,并初步掌握了绘制的方法,为了激发和坚持同学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在优秀教案上,把重点偏重放在掌握花边的排列规律并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花边装饰生活用品,让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发现美、运用美、表示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不只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对同学进行人文教育,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为同学自主发展发明良好的空间。
五、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关于节奏的图片,有生活中的节奏、建筑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
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从音乐中的节奏联想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非常关键。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生活中、美术作品中有节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结合音乐共同感受节奏,也可以设计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美术节奏与音乐节奏的组成因素和美术节奏的产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画或者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的美术节奏感,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艺术的感受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不同的美术节奏,用不同的材料表现或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美术的节奏。
教学难点:理解美术节奏的产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掌握并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美术的节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彩色纸、剪刀、各种花边、音乐。
2、同学准备:彩色水笔、橡皮泥、颜料、腊光纸、剪刀、双面胶、制作好的各种花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发 挥 学生 的 主体性 ,要让 学 生学 会学 习 。为 此 ,我 对语 文教 学 忽视 的路 径 。 现 状 做 了一 些 思 考 ,并 在 教 学 实 践 中做 了一 些 尝试 ,强 调 在 语 文 教 学 中培 养学 生 自主 学 习的能 力 ,从 学生 已有 的 知识 和 生活 经验 出
识 字 解 词 是 阅 读 的 基 础 ,字 典 则 是 帮 助 学 生 识 字 解 词 的 最 读 书 ,善于 思考 的 学生 ,我 们都 加 以表 扬 。没有 很好 读课 文 ,不 动 好 教 师 。 因此 ,教 给 学 生 查 字 典 的 方 法 ,让 其 熟 练 使 用 字 典 工 脑筋 的 ,教 师就 予 以引 导 ,让学 生 逐步 养成 在预 习 中质 疑 的习惯 ,
六 开放教 学的内容 与空间
现 行传 统 教学 ,把 教 学 内容封 闭在课 本 中 。但在 旧教 材 中 ,相
对 滞 后 的课 本知 识 与飞 速增 长 的新 知识距 离 越来 越 大 ,必 须 开放 教 四是 字 典 上 的 本 义 与 课 文 对 不 上 号 时 ,要 自 己联 系 上 下 文 ,想 学 内容 ,注 意引 进 与 学 生 课本 及 生 活 联 系 密 切 的新 材 料 。尤 其 是 出 符 合 文 章 意 思 的 确 切 解 释 。根 据 这 四点 要 求 ,进 行 从 易 到 难 语 文 学科 ,更 有 必要 多 引进 一些 ,正如 著名 语文 教育 家 于漪所 说 : 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 语 文 同生 活 同生 ,把语 文 学 习挤 到狭小 的 课堂 里 ,挤 到无 穷无尽
具 ,是 培 养 自主 学 习能 力 的 重 要 措 施 ,必 须 认 真 对 待 。为 此 , 不断 培养 独立 自主 阅读 的能力 。
要 求 学 生 查 字 典 要 学 会 四 点 :一 是 根 据 音 序 或 偏 旁 部 首 或 笔 画 迅 速 地 查 到 自己 要 查 的 字 ;二 是 碰 到 多 义 字 或 词 要 联 系 上 下 文 ,选 择 一 条 合 适 的解 释 ;三 是 把 字 典 上 较 深 的解 释 通 俗 化 ;
一
读 书是 培养 学 习能 力 的基础 ,而有 些 学生 读 了几 年 书 ,学 习 了 析 、 比较 、综合 、概括 等语 文 能力 。在 教学 过程 中 ,把 学 习的主 动 不 少篇 课 文 ,可是 离 开老 师仍 不会 读 书 。于是 我 坚持 有计 划 、有 目 权交 给 学生 ,引导 他们 掌握 自己 的学 习过程 ,实 际 上就 是让 他们 掌
’ 际
螺 考
张 永 生
( 酒泉 市东苑 学校 ,甘肃 酒泉 7 5 5 0 0 0 )
现 在 ,全社 会 都十 分关 心 素质 教育 ,都大 力 提倡 培养 学 生 的能 意 ,认 识作 者 的写 作意 图 ,感悟 文 中熔 铸 的感情 ,这也 是一 条不 可
四 让 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达 尔 文有 一 句格 言 : “ 最有 价值 的 知识 是关 于 方法 的知 识 。”
授之 于 发 ,真 正做 到在教 学 中 ,既让 学 生能 主动 获 取知 识 ,又 培养 学生 的 培养 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能 力还 必须 让 他们 掌握 学 习 的方法 。 “ 能力。 鱼 ,不 如授 之 于渔 。 ”要 学 生 主 动地 学 习知 识 ,关键 是 教 给 他 们 学 习的 方法 与策 略 ,使 学生 逐步 掌 握正 确 的思维 方 法 ,培养 学生 分 指导学生课前预 习
开 始 布 置 学 生 回 家预 习 , 只要 求 查 字 典 ,读 准 字 音 ,记 住 字
形 ,读 通 课 文 。 让学 生根 据 课 后 “ 预 习 提示 ” 的要 求 ,带 着 问 题
问 ”到 “ 会 问 ”更 是一 个 自主 学 习能力 的飞 跃 。如 在指 导学 生 练 ,当学生 大 体能 够独 立地 理 清文 章 脉络 ,达 到 一定 阅读 水 平后 , 从 “ 再 根据 文章 特 点 、难点 和教 学 重点 ,提高 预 习要 求 ,要求 学 生进 一 预 习 中质疑 。 当学 生在 预 习 中遇 到 困难 ,产 生疑 虑 时 ,老师 就让 学 步 深入 细致 地 阅读课 文 。 生用 圈 划法 将在 阅 读过 程 中的疑 虑 表示 出来 ,在 书 上 留下思 考 的痕 迹 。学 生 由于基 础 不 同 ,所 提 的问 题水 平高 低也 不 一样 。凡 是认 真 二 ,指导学生熟练地运用字典工具
的地指 导学 生课 前 预 习。 握学 习方 法 。
五 鼓 励质 疑问题 ,大胆 创新 学 起 于思 ,思 源 于疑 ,求 知 欲是 从 问题 开始 的 。教 学 中 ,我 们 提倡 认 真听 讲 ,鼓 励积 极思 考 ,大 胆怀 疑 ,踊跃 提 问 。学生 在学 习 去 阅 读 、思 考 ,做 到在 阅读 中思 考 ,在 思 考 中 阅读 ,把 “ 读 ” 和 “ 思 ”结合 起来 ,引导 学 生初 步理 解 文章 脉络 。经过 一段 时 间 的训 中 善 于 发现 问题 ,从 “ 不问”到 “ 问 ”是 自主 学 习 的具 体 表 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