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7T13:24:59.01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7期作者:郑文静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深化,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郑文静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深化,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健康的关注度日渐提升。
心血管外科护理是很多人和从业者关注的内容。
为了研究心血管外科护理的风险管理,某医院选择了50例患者、分成两组来做观察对比实验。
一组是使用常规护理办法对照组,一组是使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
观察对比后我们发现,观察组的不良事件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这证明对于实践了风险管理心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风险管理护理效果很好,可以在临床中应用推广,优化病患的医护体验。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应用
引言
我国正在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此基础上,心血管外科面临的患者必将越来越多。
患者有很多护理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自理能力比较差,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
针对这种情况,某医院将心血管外科护理和风险管理结合在一起,取得好的实践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医院本次研究对象是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进行过心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
我们根据床位号来设置对照组以及观察组。
每一组都是25例病患,其中对照组拥有男病患11例,女病患14例,年龄在,45~68岁,平均(58.8±3.3)岁,冠心病患者有6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有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有10例。
观察组中,男病患有18例,女病患有7例,年龄在50岁到85岁区间,平均(78.3±3.1)岁,冠心病,患者有11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有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有9例。
1.2 方法
在对照组,某医院给予的常规护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确定并准备好患者病理所需需要的一应物品、患者的无菌手术服的准备、手术前的各项专业检查、手术前的详细日志等等。
在观察组,某医院实施风险意识护理管理包括以下三项:(1)护理人员在正式展开工作之前,必须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绝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2)护理人员必须有“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部门必须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排班,保证医护人员可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一方面,每一论排班的医护人员都不会因为过度劳累而出现护理意外。
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服务患者,帮助患者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3)医院要定时组织、督促护理人员观看知识讲座,并参加一系列的培训,让护理人员随时随地都有合格的专业素养。
要及时组织自我考核和小组考核等等,保证护理人员随时拥有警惕性,不会在长期从业过程中放松对自我的要求。
观察组风险管理主要措施有以下2点:(1)做好风险问题的识别。
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能力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病史等客观条件来进行有预见性的工作。
与患者积极沟通风险状况。
如果护理人员面对的是高危患者,要采取24小时动态监测,强化沟通。
医护人员要了解心血管外科治疗所有的注意事项,并为病人详细介绍,让病患有更好的自我保健能力。
护理人员要全程监护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时随地警惕病变情况。
如果病患行动不便,医护人员要做好防护做好房间、地面清洁,保证相应的床栏等措施的落实,更好的服务于病患,避免病患在日常活动中跌倒。
(2)预防护理风险。
医院建设护理风险预防机制,让患者能够有机会加入护理风险培训。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向患者阐述风险,让护理人员也可以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患者能够有更好的沟通。
医院要介绍不同护理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明确护理重点,让患者和护理人员都能够很清晰的意识到每一个阶段要注意什么内容。
理论上的护理手段,需要运用在临床上。
比如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管道护理就是一些需要多通路静脉泵入血管患者要重点关注的护理内容。
护理人员要观察管道牢固情况,看管道插入深度,有没有到位。
处于风险期的时候,工作人员要管理设备和药品,采取措施应对意外事件。
由于患者难免会产生一些负性心理,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沟通,在避免冲突的情况下,加强和患者之间的联系,稳定患者的心态。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有“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满意度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患者实际体验感受更好。
还要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用来评估的三个方面分别是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医疗投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软件来计算该次护理中涉及到的数据。
(x±s)表示t检验,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通过对比实践观察可以得到结果:对照组的25例病患中,不满意的患者有6例,基本满意的患者由5例,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4例,整体护理满意度是76.0%。
观察组中不满意的病患有1例,基本满意的病患有2例,非常满意的病患有22例,整体护理满意度是96.0%。
x2=4.1528,P=0.0415。
2.2 对比两种护理措施下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
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两者相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又以中老年人为多数。
为了尽快回复健康,很多病人都需要体外循环手术来做治疗。
很多时候年龄越大的病患,对应的心脏病也更加严重,手术和养护的风险也更大,需要得到的帮助和护理强度也更大。
护理人员必须要有绝对的专业素养,才能够做好护理工作。
风险管理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很好的改善服务质量,让病患能够得到更专业的护理服务,提升病患护理满意度。
目前来说,风险管理应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对病患恢复有巨大的帮助。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很高,一旦出现心血管疾病,那就会牵涉到循环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微血管的血管,以及心脏肺腑等等。
不同的病因、发病的快慢都会影响护理工作。
比如急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心血管疾病,在护理方面就有差异。
护理人员要了解病因,用正确、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来帮助患者度过疾病期,帮助患者恢复风险意识管理。
作为临床最新的管理模式,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细化护理方法,让每一次护理都能够达到预计的效
果,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率。
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值得医院大力推广,但是,医院医护人员也必须做到绝对专业,能够应对每一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变革,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患者身体条件的改善奠定基础,可以当做未来护理的首选方案。
医院要提供更好更完善的制度和系统,来帮助有需求的病患具有专业技能的护理人员互相匹配。
参考文献
[1]陈磊,应宁,刘佳, 等.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多中心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0,(29):208.
[2]杨兆弟.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J].科学养生,2020,23(3):215.
[3]彭芬芬,林晓燕.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9,(26):217.
[4]郭琳琳,施熠婷.风险管理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9,6(10):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