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视频压缩技术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学位论文黄晴基于小波变换与矢量量化的图像编码研究2004
图像数据压缩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在图像存储和图像传输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波变换和矢量量化都是现代图像编码领域的重要工具.矢量量化能够将小波系数有效地转化为比特流,实现图像数据压缩,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和生机.针对以上背景,该文对传统的图像数据压缩方法、小波分析、矢量量化技术、小波变换编码以及WT/VQ系统在静态图像数据压缩领域的应用方法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主要工作包括对一些常用的量化编码方法作了仿真实验;给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矢量量化的图像渐进传输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少计算复杂度和存储空间,加快图像传输速度;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矢量量化的图像压缩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高压缩比下仍可以较好的恢复图像,满足图像海量存储和快速传输的需要.
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H.264中的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技术,并最终在ADI公司的高速DSPBlackfin-561芯片上实现、优化这些模块。 首先,对H.264视频编码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熟悉并掌握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模块原理。其次,将H.264编码程序移植到BF-561上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测试,针对其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部分在编码中的耗时比例,对算法进行优化,减少程序执行时间,提高编码速度。最后,针对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模块的特点,提出适合这些模块本身的优化方案,并予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模块,在保证图像质量和码率提高很多的情况下,达到了实时编码器的要求。
6.学位论文杨曦运动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的研究2000
该文系统介绍了运动视频图像压缩编码的一般原理,掌握了以运动补偿帧间预测结合DCT变换和自适应量化为特点的运动视频编码方法,并对美国微软公司制定的AVI(Audio-Video Interleaved音频-视频交错)文件格式和当前国际流行的运动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标准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5.会议论文徐欣锋MERs深空在轨图像压缩技术研究2007
介绍了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MERs)所采用的在轨图像压缩方法,包括ICER有损压缩和MLOCO无损压缩算法;重点分析了MERs所应用的小波变换编码技术、容错技术、渐进式编码及传输技术,以及其它有益于深空科学数据/图像处理、传输、重构的技术措施:作为成功案例,MERs所采用的图像压缩技术和MERs本身一样,对推动人类探索深空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后来者学习借鉴。
9.会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徐欣锋.黄廉卿.徐抒岩.王家骐一种高分辨力遥感图像星上压缩方案2004
DW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据变换方式,它对整幅图像进行相关计算,比DCT更适合图像压缩.DSP芯片的飞速发展为实时图像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DWT变换编码和高档DSP芯片相结合,可以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星上压缩方案之一.在此分析了DWT+DSP方案应用于高分辨力遥感图像星上压缩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初步构想.
山东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图像/视频压缩技术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
20090405
图像/视频压缩技术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3.期刊论文方建斌变换编码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12)
分析了图像压缩及变换编码的基本理论和特点,并将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应用于图像压缩之中,利用matlab 编程进行了图像压缩实验,取得了较好的较果.
4.学位论文徐金雷基于BF-561的H.264帧内预测、变长编码、变换编码的实现与优化2006
7.学位论文龚劬小波的设计与图像压缩新方法研究2002
该文研究了正交小波和双正交小波的设计方法、适合于图像压缩编码的优化滤波器组的设计、可实现非膨胀小波分解精确重构的边界预后处理策略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等问题.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对设计小波滤波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2.提出了两类新的适合于图像压缩应用的优化滤波器NVMF类和BNVF类,并推导出NVMF类滤波器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BNVF类滤波器的设计方案和算法.3.建立了一般的具有延拓和加窗预后边界处理的M——通道分解/综合系统新框架.提出了两种可实现非膨胀多小波分解精确重构的边界预后处理新方法,最佳增广型对称延拓法和r因子拟周期延拓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这两种方法在适用范围的广泛性,灵活性和压缩潜力方面的优越性,为小波变换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4.揭示了零树编码和传统的游程编码方法的关系,其实类似地,零块编码法的思想也与游程编码差不多.5.由于相邻系数符号之间也存在相关性,相邻系数、森林和树的重要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相关性,提高MRZF的压缩性能,该文将相邻系数、森林和树的重要性信息进行联合编码,相邻系数符号和重要性进行联合编码,再将输出的符号用自适应算术编码方法进行编码,于是得到改进的编码算法IMMRZF.新方法MRZF和IMMRZF,具有多率特性和低计算复杂性的特点,可实现码流的累进传送.6.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测试图像对提出的图像压缩全过程进行测试.
10.学位论文刘评基于快速搜索算法的图像压缩技术1997
本文链接:/Thesis_Y1565887.aspx
授权使用:北京服装学院(bjfzxy),授权号:5fe61c24-39eb-428a-b403-9e6f013bca3d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8日
作者:纪秀花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1.学位论文徐驰基于变换编码的图像压缩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2007
基于变换编码的图像压缩技术在图像编解码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已被JPEG、JPEG2000、MPEG系列和H26X等著名的国际标准采用。本文研究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在数字图像编解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综述变换编码的基本思想和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嵌套零树小波的图像压缩系统,并对样图进行了压缩性能实验。在相同目标码率下图像重建质量的对比实验中,我们发现基于EZW的压缩算法在抗“方块效应”和低码率下提升压缩比和重建质量上的性能明显优于基于DCT的压缩算法。我们还对影响图像压缩性能的因素,如编码方法、拼接块大小和小波分解级数等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改进RLC编码方法对基于DCT的编码算法性能进行了提升。在码率可控的条件下,建构了一种自适应生成量化表的量化方法。实验表明,相关优化有效提升了图像压缩的率失真性能。 我们讨论和实现了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压缩方法。通过Maxshift算法,对影响感兴趣区域的系数所在的位平面进行提升,使得感兴趣区域的局部图像能够在低码率的环境下,可被优先编码、传送和重建。实验表明,在较低的传输码率下,采用ROI编码的图像在感兴趣区域内的重建质量明显优于未采用ROI编码的图像的相关区域。
2.学位论文戴彦群神经网络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研究2004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多媒体、因特网、电视、传真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像压缩是数字图像处理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图像压缩方法有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和矢量量化等.近二十年来,基于神经网络、分形理论、小波变换的现代压缩方法已成功地用于图像压缩.论文研究神经网络在静止图像压缩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将对向传播神经网络(CPN)用于矢量量化图像压缩,并对标准CPN矢量量化器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快速码书设计算法FCLECA和一个基于改进CPN的快速矢量量化器模型;二是在研究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CHNN)优化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实现码书设计的竞争性CHNN模型,设计了相应的能量函数和神经元动力学方程,并给出基于该模型的码书设计算法;三是讨论神经网络在KL变换编码中的应用,提出一个求图像矢量协方差矩阵(对称矩阵)全部特征值及特征矢量的神经网络模型SEVNN,设计了相应的学习规则,并使用基于SEVNN的KL变换算法来实现图像压缩.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压缩算法在训练速度、压缩质量、健壮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图像数据压缩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在图像存储和图像传输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小波变换和矢量量化都是现代图像编码领域的重要工具.矢量量化能够将小波系数有效地转化为比特流,实现图像数据压缩,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变革和生机.针对以上背景,该文对传统的图像数据压缩方法、小波分析、矢量量化技术、小波变换编码以及WT/VQ系统在静态图像数据压缩领域的应用方法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主要工作包括对一些常用的量化编码方法作了仿真实验;给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矢量量化的图像渐进传输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少计算复杂度和存储空间,加快图像传输速度;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矢量量化的图像压缩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在高压缩比下仍可以较好的恢复图像,满足图像海量存储和快速传输的需要.
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H.264中的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技术,并最终在ADI公司的高速DSPBlackfin-561芯片上实现、优化这些模块。 首先,对H.264视频编码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熟悉并掌握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模块原理。其次,将H.264编码程序移植到BF-561上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测试,针对其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部分在编码中的耗时比例,对算法进行优化,减少程序执行时间,提高编码速度。最后,针对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模块的特点,提出适合这些模块本身的优化方案,并予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帧内预测、变换编码、变长编码模块,在保证图像质量和码率提高很多的情况下,达到了实时编码器的要求。
6.学位论文杨曦运动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的研究2000
该文系统介绍了运动视频图像压缩编码的一般原理,掌握了以运动补偿帧间预测结合DCT变换和自适应量化为特点的运动视频编码方法,并对美国微软公司制定的AVI(Audio-Video Interleaved音频-视频交错)文件格式和当前国际流行的运动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标准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5.会议论文徐欣锋MERs深空在轨图像压缩技术研究2007
介绍了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MERs)所采用的在轨图像压缩方法,包括ICER有损压缩和MLOCO无损压缩算法;重点分析了MERs所应用的小波变换编码技术、容错技术、渐进式编码及传输技术,以及其它有益于深空科学数据/图像处理、传输、重构的技术措施:作为成功案例,MERs所采用的图像压缩技术和MERs本身一样,对推动人类探索深空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后来者学习借鉴。
9.会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徐欣锋.黄廉卿.徐抒岩.王家骐一种高分辨力遥感图像星上压缩方案2004
DW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据变换方式,它对整幅图像进行相关计算,比DCT更适合图像压缩.DSP芯片的飞速发展为实时图像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DWT变换编码和高档DSP芯片相结合,可以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星上压缩方案之一.在此分析了DWT+DSP方案应用于高分辨力遥感图像星上压缩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初步构想.
山东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图像/视频压缩技术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
20090405
图像/视频压缩技术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3.期刊论文方建斌变换编码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12)
分析了图像压缩及变换编码的基本理论和特点,并将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应用于图像压缩之中,利用matlab 编程进行了图像压缩实验,取得了较好的较果.
4.学位论文徐金雷基于BF-561的H.264帧内预测、变长编码、变换编码的实现与优化2006
7.学位论文龚劬小波的设计与图像压缩新方法研究2002
该文研究了正交小波和双正交小波的设计方法、适合于图像压缩编码的优化滤波器组的设计、可实现非膨胀小波分解精确重构的边界预后处理策略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等问题.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对设计小波滤波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2.提出了两类新的适合于图像压缩应用的优化滤波器NVMF类和BNVF类,并推导出NVMF类滤波器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BNVF类滤波器的设计方案和算法.3.建立了一般的具有延拓和加窗预后边界处理的M——通道分解/综合系统新框架.提出了两种可实现非膨胀多小波分解精确重构的边界预后处理新方法,最佳增广型对称延拓法和r因子拟周期延拓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这两种方法在适用范围的广泛性,灵活性和压缩潜力方面的优越性,为小波变换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4.揭示了零树编码和传统的游程编码方法的关系,其实类似地,零块编码法的思想也与游程编码差不多.5.由于相邻系数符号之间也存在相关性,相邻系数、森林和树的重要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相关性,提高MRZF的压缩性能,该文将相邻系数、森林和树的重要性信息进行联合编码,相邻系数符号和重要性进行联合编码,再将输出的符号用自适应算术编码方法进行编码,于是得到改进的编码算法IMMRZF.新方法MRZF和IMMRZF,具有多率特性和低计算复杂性的特点,可实现码流的累进传送.6.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测试图像对提出的图像压缩全过程进行测试.
10.学位论文刘评基于快速搜索算法的图像压缩技术1997
本文链接:/Thesis_Y1565887.aspx
授权使用:北京服装学院(bjfzxy),授权号:5fe61c24-39eb-428a-b403-9e6f013bca3d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8日
作者:纪秀花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1.学位论文徐驰基于变换编码的图像压缩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2007
基于变换编码的图像压缩技术在图像编解码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已被JPEG、JPEG2000、MPEG系列和H26X等著名的国际标准采用。本文研究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在数字图像编解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综述变换编码的基本思想和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嵌套零树小波的图像压缩系统,并对样图进行了压缩性能实验。在相同目标码率下图像重建质量的对比实验中,我们发现基于EZW的压缩算法在抗“方块效应”和低码率下提升压缩比和重建质量上的性能明显优于基于DCT的压缩算法。我们还对影响图像压缩性能的因素,如编码方法、拼接块大小和小波分解级数等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改进RLC编码方法对基于DCT的编码算法性能进行了提升。在码率可控的条件下,建构了一种自适应生成量化表的量化方法。实验表明,相关优化有效提升了图像压缩的率失真性能。 我们讨论和实现了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压缩方法。通过Maxshift算法,对影响感兴趣区域的系数所在的位平面进行提升,使得感兴趣区域的局部图像能够在低码率的环境下,可被优先编码、传送和重建。实验表明,在较低的传输码率下,采用ROI编码的图像在感兴趣区域内的重建质量明显优于未采用ROI编码的图像的相关区域。
2.学位论文戴彦群神经网络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研究2004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多媒体、因特网、电视、传真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像压缩是数字图像处理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图像压缩方法有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和矢量量化等.近二十年来,基于神经网络、分形理论、小波变换的现代压缩方法已成功地用于图像压缩.论文研究神经网络在静止图像压缩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将对向传播神经网络(CPN)用于矢量量化图像压缩,并对标准CPN矢量量化器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快速码书设计算法FCLECA和一个基于改进CPN的快速矢量量化器模型;二是在研究连续Hopfield神经网络(CHNN)优化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实现码书设计的竞争性CHNN模型,设计了相应的能量函数和神经元动力学方程,并给出基于该模型的码书设计算法;三是讨论神经网络在KL变换编码中的应用,提出一个求图像矢量协方差矩阵(对称矩阵)全部特征值及特征矢量的神经网络模型SEVNN,设计了相应的学习规则,并使用基于SEVNN的KL变换算法来实现图像压缩.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压缩算法在训练速度、压缩质量、健壮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