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第7章 工作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工作设计概述
7.1.1 工作设计的含义
1. 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在满足
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率。
所谓生产率,是指生产系统输出的产品或服
务与生产这些产品或服务所消耗资源之比,
即
生产率
生产系统输出的产品或服务 消耗的资源
要把握提高生产率的要点,必须了解影 响生产率的因素。从企业内部环境来说,影 响生产率的因素有两大类:技术因素和行为 因素。技术因素主要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 服务所必需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的技术水 平 ,行为因素是指操作者的心理需求和感情 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
工作设计要满足两个目标,一是满足生 产率和质量的目标,二是使工作安全、有激 励性、能使工人有满意感。
7.1.2 工作设计的重要性
工作设计在生产运作管理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合理的工作设计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改善企业的管理
7.2 工作设计的内容
7.2.1 工作设计的发展过程
1. 温度对人劳动的影响 2. 空气流通对人劳动的影响 3. 空气污染对人劳动的影响
7.6.2 照明的影响与设计
1. 照明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2. 工作场地和厂房的照明
7.6.3 色彩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1. 颜色的表示方法 2. 颜色对人的影响 3. 生产环境与设备的色彩调节
在20世纪初,泰勒首创了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 与泰勒同时代的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以及埃默森 等人,发展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丰富了方法研 究和工作测定的方法,使之发展成为工作研究体系。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社会生产已进入了自动化和 计算机控制的时代,就业结构已从制造业为主转向 了服务业为主。面对如此巨大的变革,科学管理的 思想和方法仍然有效。
(2) 对劳动者而言: ① 重复同一性质的工做容易产生疲劳和厌烦 感;
② 由于对每一项任务的贡献很小,从而对工 作本身难以产生满足感;
③ 由于技能有限,很少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工 作。
7.2.3 工作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内容
1. 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工作设计是为有效组织生产劳动过程, 确定一个组织内的个人或小组的工作内容, 从而实现工作的协调和确保任务的完成。
① 工作任务的细分化不容易作到均衡,会导 致作业不平衡,作业人员忙闲不均;
② 由于工作环节增多,不同环节之间要求有 更多的协作,物流、信息流都较复杂;
③ 分工过细导致无人对整个生产负有责任, 质量控制比较困难;
④ 由于工人的期望有限,从而降低了改善制 造过程的可能性;
⑤ 改变生产过程以适应生产新的或改进产品 的灵活性有限。
7.5.3 预定时间标准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PTS)把人们所从事的所有作业都 分解成基本动作单元,对每一种基本动作都 根据它的性质与条件,经过详细观测,制成 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当要确定实际工作 时间时,只要把作业分解为这些基本动作, 从基本动作的预定时间表中查出相应的时间 值,累加起来作为正常时间,再适当考虑宽 放时间,即得到标准作业时间。
经过不断实践和理论探索,在生产与运作管理 系统中逐渐形成了工作设计(job design)和工作测量 (work measurement)学说,在生产系统设计时同时 考虑技术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因素,争取为操作者提 供一个理想的劳动场所。
3. 工作设计的目标
构建生产运作系统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员 工工作的设计。所谓工作,是指一个工人承 担的一组任务(tasks)或活动(activities)的总称。 工作设计则是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 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生产运作管理目标 的方法。
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 从而使他们能够完成一项完整工作(例如,一 个产品或提供给顾客的一项服务)的大部分程 序,这样他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工作对顾客的 意义,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2) 工作职务轮换
工作职务轮换(job rotation)是指允许员工 定期轮换所做的工作,时间可以是小时、天、 数日或数月。
工作研究是由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部分构成 的,两大部分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对立统 一关系,如图7.3所示。
方法 研究
工作研究
时间 研究
选择研究对象 过程分析 操作分析 动作分析
确定新的作业方法 标准,并付诸行动
新的 工作 标准
选择测定对象 测时法 PTS法 抽样法
制定新的作业时间 标准,并付诸行动
工作抽样法又称瞬间观测法。其基本原 理是间断性地、大量随机地观测工作人员在 瞬间时刻的工作状态(正在工作或处于空闲), 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子样。根据数理统计理论, 从大量事件中随机取样,当样本足够多时, 就可以通过子样来反映出母体的特征。该方 法并不去测定具体动作所耗用的时间,而是 为了了解某些行为在一项工作所占的时间比 例。
由谁做 who
员工的 心理、生 理特征
做什么 what
要完成 的任务
何处做 where
工作地点
何时做 when
工作日期 工作流程
时间
为何做 why
设岗原则 员工目的 和动机
如何做 how
工作方法和 激励手段
工作设计结果
图7.2 工作设计决策主要内容
2. 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1) 工作扩大化 工作扩大化(job enlargement)是指工作
团队工作方式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以下是3种常见的方式。
1) 解决问题式团队。 2) 特定目标式团队 。 3) 自我管理式团队 。在这种团队中, 包括两个重要的新概念:
(1) 员工授权(employee empowerment) (2)组织重构(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7.5 工 作 测 量
7.5.1 生产时间消耗及工时定额
1. 生产产品时间消耗 1) 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
产品的基本时间是指在产品设计正确、 工艺完善的条件下,制造产品或进行作业所 用的时间,也称定额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由作业时间与宽放时间构 成。
2) 无效时间
无效时间是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人控制范 围内的原因,而造成的人力、设备的窝工闲 置的时间。
7.3 工 作 研 究
7.3.1 工作研究概述
工作研究又称作业研究,是指运用系统 的方法对人的工作进行分析,设计和管理, 把工作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排除, 寻求更好、更经济、更容易的工作方法,以 提高系统的生产率。
7.3.2 工作研究的内容和特点
工作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 究。这两个方面又体现在: (1) 寻求最经济合理的工作方法; (2) 工作标准化; (3) 制定时间标准; (4) 培训操作人员,贯彻实施新工作方法。
有效利 用资源
提高生 产率
消除无效 的时间
图7.3 工作研究分类图
工作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体系,有这 样一些特点: ① 指导思想是创新; ② 系统分析的方法; ③ 着眼点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④ 致力于工作方法的标准化; ⑤ 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
7.3.3 工作研究的程序
工作研究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研究对象 2) 确定研究目标 3) 记录现行方法 4) 分析 5) 设计和试用新方法 6) 方法实施
7.6 工作环境设计
工作环境是指人操纵机器设备或利用各 种工具进行劳动生产时在工作地周围的物理 环境因素,它们主要包括气候状况、照明与 色彩状况、噪声与振动状况四大类影响因素。
7.6.1 气候状况的影响分析与设计
工作地和工作用房的气候状况决定于下 列因素:空气的温度、空气的流动速度、 气压与大气污染等。
第7章 工 作 设 计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的: (1) 了解工作设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满足员工工作需求的主要工作方式; (3) 了解方法研究与时间研究的关系; (4) 掌握过程分析常用的方法; (5) 了解动作经济原则; (6) 了解工作测量的主要方法; (7) 了解工作环境设计的要素。
7.3.4 过程分析
1. 作业流程图 作业流程图是描述材料、表格单据(信
息)或各种作业活动所经过的全部程序,包 括加工、搬运、检验、储存和等待等内容, 还要记录所经历的时间和距离。
2. 人机操作程序图
人机操作程序图用来描述操作者和机器 的交互作用过程,把一个工作周期内操作者 的作业活动和机器的作业活动在时间上的配 合关系绘制在一张图表上,从而分析作业安 排的合理性。该图多用于多机床看管、多工 位加工或人机共动的作业安排与分析。通过 对人机操作程序图的分析,可获得减少人机 空闲的时间、提高人机效率的新方法
7.2.2 工作专业化
工作专业化是指一个人工作任务范围较 窄,所需技能较少。由于工作专业化对员工 所需的工作技能要求单一,工作内容少,因 此,其熟练程度高,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成本。反之,则意味着工作任务范围比 较宽,变化较多,需要员工有多种技能来完 这些工作。
1. 工作专业化的优点 (1) 对企业而言:
3. 双手操作程序图
双手操作程序图是按操作者双手动作的 相互关系记录其手(或上、下肢)动作的图表。 分析研究双手操作程序图的目的,在于平衡 左右手的负荷,减少无效动作,减轻工人疲 劳,缩短作业时间,使操作过程合理化,并 据此拟定操作规程。
7.4 动 作 研 究
7.4.1 动作研究发展过程
动作研究是研究和确定完成一个特定任 务的最佳动作的个数及其组合。弗兰克·吉尔 布雷斯(Frank B. Gilbreth,1868—1924)被公 认为动作研究之父。
2. 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又称为标准工作时间,是在 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作人员完成单位特定 工作所需的时间。这里标准工作条件的含义 是指,在合理安排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下, 由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按照标准的工作方 法,通过正常的努力去完成工作任务。
7.5.2 测时法
测时法,又称直接时间研究,是用秒表 和其他一些计时工具,来实际测量完成一件 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时间。
7.5.4 模特法
模特法(MOD)与上述的两种PTS相比, 它具有形象直观、动作划分简单、好学易记、 使用方便的优点。模特法适用于加工部门、 生产技术、设计、管理、服务等方面,以及 制定时间标准、动作分析等。模特法将动作 分为四大类:移动动作、终止动作、身体动 作、其他动作,共计21个动作。
7.5.5 工作抽样法
生产率
工作的物理环境
职工的工作绩效激励 Nhomakorabea职工的工作能力
正式 组织
非正式 组织
工作 设计
领导
工会
职工心 理需要
经济 条件
个人 情况
图7.1 影响员工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2. 生产运作管理中人的行为影响
为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人们除了采用技术 先进的装备之外,还必须考虑使用和管理这些设备 的人的因素。在人类目前所能掌握的生产技术水平 条件下,任何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离不开人。除了 操作者的技能等技术要素外,其心理活动、情绪等 也会影响到生产率的提高。
① 能迅速培训劳动力; ② 使招聘新工人变得容易; ③ 更换劳动力比较容易,可降低工人工资; ④ 由于工作单一重复,故生产效率高; ⑤ 对工作流程和工作负荷可以严密控制。 (2) 对劳动者而言: ① 为了获取工作只需很少或不需受教育; ② 能比较容易地学会干一项工作。
2. 工作专业化的缺点
(1) 对企业而言:
7.4.2 动作经济原则
具体而言,动作分析要遵循动作经济原 则。动作经济原则包括以下几项。 1) 能用脚或左手做的就不要用右手做 2) 尽可能双手同时作业,同时开始,同时结 束 3) 不要使双手同时休息,空闲时尽量想办法 让它做点别的工作 4) 尽可能用小的动作去完成
5) 合理配置和摆放材料 6) 基本作业要素的数目愈少愈好 7) 减少工人基础工作量 8) 必须利用保持器具 9) 确定动作顺序 10) 对称动作 11) 尽量利用动力装置 12) 为了减轻疲劳,作业点要保持适当的高度
3) 工作丰富化
工作丰富化(job enrichment)是指工作的 纵向扩大,即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地 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
7.2.4 团队工作方式
团队工作方式(team work)是指,与以往 每个人只负责一项完整工作的一部分(如一道 工序、一项业务的某一程序等)不同,由数人 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并完成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