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公的名言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周公的名言典故
据史书记载,周公(前1042年—前1018年),姓姬,名旦,字子载,故称周公旦,是中
国周朝的开国功臣和重要政治家,吕洞宾之师,被尊称为周文王之后周公言。
周公在周文王登基后成为了文王的重要谋士和军事将领,对周朝的建立和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不仅才智过人,而且处事公正,谋略独到,被誉为千古能臣之一。
周公的名言典故数不胜数,以下是其中的几个经典典故和名言。
第一则是《周易》中的“君子之道,独立不惑”。
这个典故来源于周公传。
当王子旦(即后来的
周公)在周文王面前,文王告诉周公:“象耳!汝可协和五牲,配享上帝,先敬龙图,王者之
义也。
”周公想到自己未曾见过真龙的形体,心里疑虑,便向在场的贤士请教如何描绘龙的形象。
贤士曰:“君子之道,独立不惑。
”周公领会到,君子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不受人
诱惑,不迷失方向,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王者之道。
从此后,周公改用“象耳”作为自己的名号。
第二则是《大学》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个典故也源于周公的
实际经历。
周公曾经听闻有人善于山岳,于是就前去拜访,向他请教山岳之术。
得到建议后,周公决心亲自上山体验,乃万里征程,历尽艰险,终于登上山巅。
周公说:“从前虽然听说过
山岳之术,但实际登山后才真正了解,这是亲身经历而来的。
”他总结了这一经验,也就是名
言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五个步骤是指通过广泛的学习、询问、深思熟虑、辨别和实践的过程,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地。
这也是一种行动和思维的方式,故被后人广泛引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第三则是《周易·系辞上》中的“观乎天文,察乎地理,考乎人事”。
这个典故起源于周文王询
问周公有关治国之道的故事。
周文王问道:“如治国理政,当如何行之。
”周公回答说:“观乎
天文,察乎地理,考乎人事。
”他认为只有观察天文地理,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民的状况,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这个典故中的“观乎天文,察乎地理,考乎人事”被后人广泛引用,用来形容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或领导者。
第四则是《大学》中的“中正仁义”。
这个典故源自《大学》的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周公在《大学》一章中论述了自己的治国方略,认为国家的道路应该
是以德为先,厚待民众,推行正义,力求至善。
其中的“中正仁义”被后世固化为官吏的德性。
周公丰富的言论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思想财富。
他的名言典故不仅具有时代特色,也具有普世价值。
这些思想和观念成为了人们崇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
周公的名言对于指导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我们应该在学习和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周公的智慧和精神,使之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