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肢手术术
后的具体镇痛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60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全部患者均施行下肢手术,应用数字排序法分组,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30例患者
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作
用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感觉阻滞起
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其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其术后V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总情况无显
著差异(P>0.05)。
结论:在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下肢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和芬
太尼,可缩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整体提升
麻醉效果及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肢手术;镇痛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236-02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为下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多应用局麻药物完成麻
醉操作。
而局麻药物中可复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对神经阻滞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多数文献已对下肢手术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进行了研究,但结论
不一[1]。
本次研究主要对本院60例行下肢手术患者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麻醉,
旨在探究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完成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
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60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全部患者
均施行下肢手术,应用数字排序法分组,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
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在20~70岁,平均(38.65±5.46)岁;平均体重为(62.58±5.46)㎏。
研究组30例患者中有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在20~70岁,平均(38.68±5.48)岁;平均体重为(62.68±5.56)㎏。
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P>0.05),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可进
行对比实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记录姓名、性别、病程及身高等基本信息,并为其建立静脉输液
通路,神经阻滞的同时,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穿刺前10~15min为患
者静脉滴注0.04mg/㎏咪唑安定(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
药准字H10980025,规格:2ml:10mg),镇静后进行阻滞。
若患者出现焦虑或
其他不适感时,可分次为患者追加0.02mg/㎏的咪唑安定。
神经阻滞方法:指导患者屈膝屈髋,患侧肢体在上方,于两侧髂嵴最高点作
垂线、脊柱棘突作横线,交叉点向垂线上方旁开5cm处取腰丛穿刺点;屈膝呈侧
卧位,再屈膝屈髋,将膝关节弯至90°,健侧的下肢为伸直状态,选择髂后上嵴、股骨大转子之间的中点位置做垂线,垂线距中点5cm处取坐骨神经穿刺点。
两处
穿刺点均确认后,选择120mm的21G绝缘刺激针连接神经刺激器进行阻滞,将
刺激频率设置为2Hz,电流强度为1.0mA,逐渐减至0.3mA,保持受刺激的肌群
呈轻微运动反应,诱发成功后,可分别注入试验用药。
对照组在腰丛神经、坐骨
神经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厂家: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
H20052716,规格:10ml:75mg)30毫升和20毫升,研究组则分别注入0.375%
罗哌卡因复合5ug/ml芬太尼(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 10ml:0.5mg)30毫升和20毫升,注药过程当中每5毫
升回抽一次。
两组的麻醉操作与评估均由一名麻醉师完成,试验药物均由专人配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作用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其中麻醉作
用时间主要通过记录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进行判定,运
动阻滞的标准以患者无法抬起大腿为准,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针刺部位无痛感为准;镇痛持续时间以镇痛起效时间至术后第一次使用镇痛药的时间为准;疼痛评
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难忍,分值越高则疼痛加剧;不良反应情况主要通过围术期发生的恶心呕吐、头晕、瘙
痒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采用t、χ2进行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 麻醉起效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1。
表1 麻醉起效情况比较(x-±s)
3.讨论
近年来,对需要做下肢手术的患者多采用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法,并将
罗哌卡因作为首选麻醉药物[2]。
其中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低毒的、长效的
酰胺类药物,对人体心脏、中枢神经所产生的毒性与布比卡因相比更轻,是当前
施行神经阻滞操作的首选药物。
而芬太尼则属于一种肠溶性非常强的阿片类镇痛
药物,也是特异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其镇痛效果是吗啡的80倍,镇痛起效快,经静脉注射后可在1min内起效,4min内可达峰,镇痛作用可维持30min,故其
镇痛持续时间较短[3]。
但该药物可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产生稳定作用,保证心肌
氧供应充足。
本研究中,研究组主要将罗哌卡因、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神经麻醉阻滞中,其
运动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镇痛持续时间显著
长于对照组(P<0.05)。
说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加快麻醉起效时间,还
可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其效果明显比单纯使用罗哌卡因的效果更佳;其术后VAS
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说明两种药物应用既可有效缓轻患者术后疼痛感,镇痛效果明显,不增加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及其他不良反应,明显增加了麻醉安全性及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下肢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可明
显缩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不增加相应的不
良反应,整体提升麻醉效果及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安玉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78-80.
[2]王福朝,赵海蕊,陈金辉,等.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镇痛效果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7, 38(18):2862-2864.
[3]张文东,张文敏,冀培宁.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PFNA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3):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