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及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溃.退/馈.赠镌.刻/隽.永翘.楚/翘.首而望颁.发/颔.首低眉
B.佃.农/河畔.解剖./陪.伴悄.悄/悄.无声息荆.棘/筋.疲力尽
C.缰.绳/僵.硬畸.形/崎.岖屏.风/屏.息敛声拖沓./杳.无消息
D.逊.色/殉.职娴.熟/弦.乐周济./同舟共济.嘹.亮/眼花缭.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台上,观众们屏息敛声
....,生怕一眨眼就错过最精彩的瞬间。
B.汽车飞跃黄河,真是二个惊心动魄
....的壮举,让我们非常惊讶。
C.那眼花缭乱
....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D.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
....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
C.《朗读者》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D.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
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6、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③②④⑤B.⑤④①③②C.③⑤④①②D.③①⑤②④
7、古诗默写。
(1)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
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5)默写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
管仲贫
困,常欺鲍叔牙,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牙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群书治要》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饿.其体肤(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
(3)鲍叔终善遇.之(_________)
(4)子孙世禄于.齐(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请从(乙)文中找出管仲经历的磨难。
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题文)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
每天,我都能看见它。
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
可是,它寂寞地待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
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
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
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
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慢慢地,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
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
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
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
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可机会还是来了。
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
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
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
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
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
”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
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
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个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
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
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
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是的,这是我写的书。
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
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
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
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是的,只是一份客套。
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
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
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
绪让我彻夜难眠。
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改动) 1.“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文中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
5.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2、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
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
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
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
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
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
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
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
③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
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
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的杭州湾畔已围起了近三十万亩的涂地。
以老浙东海塘为界,塘外那三十来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
⑤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
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
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
人窒息
..的金黄。
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⑥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⑦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
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画图,而且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
⑧春天是缤纷烂漫的代名词。
然而这缤纷烂漫,又何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春天的摄录和写真?
⑨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帮扶”几年的一位女孩。
那位女孩特别的内向和不善言辞。
那天当我与女孩的
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
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
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
她一边叫着“叔叔”,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
她低着头,满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
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
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
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而且我认为它是最美的!
(摘编自201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对江南春天的感受为行文线索,脉络清晰。
B.第②段主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写出“我”对江南春天的感知。
C.“我”认同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的说法。
D.第⑨段中女孩送“我”映山红,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2.第②段中为什么要写往日“我”对江南乡村的景致熟视无睹?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
..的金黄。
(赏析加点词语)
4.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我”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从哪三个层面来写江南春天之美。
四、写作题(40分)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
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
D
C
D
B
D
娇儿恶卧踏里裂谁道人生无再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二
1. (1)使……受饥饿 (2)在国内 (3)对待 (4)在
2.(1)这样,就知道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就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4.磨难:管仲家庭贫困,管仲被捕入狱。
三
1.示例:因为是“我”写的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
女同事向“我”祝贺并要书,“我”把书送给她,但她却不爱书。
“我”心疼自己的书,所以就把书偷回来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偷书时的紧张与慌乱。
“酸酸甜甜”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酸酸”是因为没有为自己的书找到懂它的人,让它受了“委屈”;而且为了它,“我”还当了一回“小偷”。
“甜甜”是因为“我”的书又回来了,又恢复了原样,不用再受“委屈”了。
3.描写(答“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亦可)。
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我”修复书的过程,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
4.“我”想到这个忙碌的时代,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
“我”想给书找一
个懂它的人,恐怕找不到。
5.现象:传统纸质图书在社会上受到冷落,很多人沉溺于手机。
看法示例: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个不好好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这种现象,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1.C
2.欲扬先抑/与下文“我”对江南春天的真切感知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江南春天美好景致给“我”的感动与震撼。
(意对即可)
3.(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突出表现)蛙鸣声之大、气势之盛,表现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窒息”原意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这里是指“我”被眼前广袤浓烈的金黄色油菜花震撼住了,突出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
4.环境描写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烘托出作者愉悦之情,对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美好春天的憧憬;深化主题。
5.①通过声音,“我”感知到自然界的春天生机蓬勃;②通过色彩,“我”感知人与自然和谐互动;③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