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窦综合症的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随访时 完全性心脏传导

阻滞
3年
中位数 2.1%
范围: 0-11.9%
8年
3.6%
5年
8.5%
3年
8.4%
2年
4.0%
5年
3.3%
3年
3.4%
年发生率
中位数: 0.6% 范围: 0-4.5%
0.6% 1.8% 2.8% 2.0% 0.7% 1.1%
如何使起搏更“生理性”
• 保持房室结优先,减少不必要的心室起搏
几项循证医学结果
DDDR起搏器存在不良性右室心尖部起搏 , 并非是完美的生理性起搏器
右室起搏的危害
➢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律相当于室性自
搏性节律,这种过去被称为非生理 性起搏方式的实质是病理性起搏
➢VVI与DDD右室起搏的危害相同 ➢右室起搏使左右心室不同步,左室
间隔与游离壁不同步,不同部位的 左室游离壁不同步
645-646),
➢1973年系统的描述 (Circulation 1973;47:635-641),
发病率
➢正常儿童中有65%存在窦房阻滞 ➢成人心电图发现有窦性心动过缓或窦
性停 搏患者0.4% ➢SSS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中所占比
例:美国:52%(1981) ➢中国:50.1-52.0%(2002-2005)
❖ 有减少心室起搏功能的DDDR组(530)
o EnRhythm 起搏器 (MVP) o EnPulse (Search AV+) o Kappa (Search AV)
Sweeney MO, Bank AJ, Nsah, E, et al. Minimizing Ventricular Pacing to Reduce Atrial Fibrillation in Sinus-Node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7;357:1000-8.
SAVE PACe 研究结论:
与传统双腔起搏组相比: 1. 在保障心房起搏的前提下,运用减少右室起搏策略(Search AV
+,Search AV ,MVP)的试验组可以减少90%以上不必要的右室 起搏 2. 试验组的持续性房颤风险性相对降低40%
3. 试验组由于降低了持续性房颤的发生,从而也减少了因房颤 引起的射频消融治疗和心衰住院率
AAIR、DDDR起搏被认为是生理性
生理性起搏的新定义
• 房室顺序激动 • 频率应答起搏
• 房室顺序激动 • 频率反应性起搏 • 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 • 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SAVE PACe 研究:方法
➢ 病人: 1,065个病窦病人,房室传导正常,QRS正常 ➢ 随机分组:
❖ 传统DDDR组(535):固定的AV间期(出厂值, 120-180 ms)
• ③逸搏或逸搏心律型:表现为窦性停搏伴交界性逸搏心律,频率多在20-30次/ 分之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 ④房颤或房扑复发型:表现为窦性停搏恢复一个或数个窦性心律或逸搏后房 颤或房扑立即复发;
• ⑤混合型:表现为严重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以及复发性房颤同 时存在。
不同的处理策略
• 基本型:植入以心房为基础的永久心脏起搏器. • 慢快型:植入双腔、双房或有抗房颤功能的永久
Michael O. Sweeney M.D.
鼓励房室自身传导, 减少不必要右室心尖部起搏
1. AAI起搏:
2. 设定长的AV间期: 3. 自动调节AV间期: Search AV, Search
AV+ 以及其他AV滞后功能 4 创新的起搏模式: MVP…
生理性起搏新概念
• 减少不必要的右室心尖部起搏
“ …… SAVE PACe是第一个证实了:对于病窦的病 人,新型的双腔起搏技术要明确地优于传统、过时的 起搏技术 。
“ ……尽管有对回顾性分析呈固有的怀疑态度(针对 Most亚组的结果),但我想此次SAVE PACe试验的结 果将彻底的结束这个怀疑论,根据循证医学的指导原 则,由于右室起搏所具有的潜在危害性,对于病窦病 人的治疗将会朝着更为积极的减少不必要右室起搏的 方向发展” .
慢快综合征
• 符合病窦的基本型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 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
• 同时伴有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 一般定义为:原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伴继
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快慢综合征
• 缺乏病窦的基本诊断标准 • 平时不伴有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
搏 • 但有各种主动性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终止后出现一过性的窦房结功能
➢1951年Woodburg记录跨膜电位
PC舒张期自动除极示意图
Ik1
If
++++++
-------
-70mv
ATP
--
---
++
+++
2K+
3Na+
细胞类型 静息电位 Ik1 If 自动除极
PC -70mv 无 有 有(-40mv
心肌细胞 -90mv 有 无 无
病窦分四型
➢基本型:经典型或缓慢型 ➢慢快型:慢 - 快综合征 ➢快慢型:快 - 慢综合征(假性病窦 ➢双结病/全传导系统病变型
• MVP功能适合病窦和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 • 从2002年MVP第一次在病人上应用, 现以有30万病人受益 • 目前在中国具有MVP功能的起搏器是:Adapta 和 EnRhythm • MVP可使AAIR和DDDR之间发生自动转换,并逐跳地监测房室传导
和心室激动,避免心室停搏。 • MVP能降低85%的Vp*
定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 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起 搏功能和/或冲动传导障碍,产生一系 列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历史
➢1967年Lown首先倡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一 词
➢1968年Ferrer 进一步正式阐述(JAMA 1968;206:
Karpawich AHJ 1990;119:1077
右室心尖部起搏6个月随访发现深部心肌紊乱
心室同步化起搏使生理性起搏 跨入了一个新时代(第三阶段)
房室同步性(第Βιβλιοθήκη 阶段)变时性(第二阶段)心室同步性(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90年代中 现在
生理性起搏的传统定义
• 房室顺序激动 • 频率应答起搏
右室起搏的危害
起搏性心肌病
右室起搏可引发“起搏诱导性心肌病”(pacing-induced cadiomyopathies)
现已公认,右室心尖部是 最差的起搏部位,其造成 有害的电—机械作用。
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进 一步损害左室功能。
右室心尖部起搏部位的 组织学改变
正常心肌
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心肌紊乱
(三)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起搏治疗的发展
1958年前
1958年
VOO
1967年
VVI
1977年
DDD
1982年
DDDR
起搏功能的发展趋势
VVI起搏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DDD起搏提供正常的房室激动顺序 频率应答起搏(R)解决变时性功能不全,提供
更大心率支持
对起搏器的新认识
以往对病窦病人安装起搏器是根据病情 及经济情况分别采用:
窦性停搏
快----慢综合征
慢----快综合征
混合型
诊断标准
➢ 病窦综合征 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2秒); 长时间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 ( ≤50次/分)。
➢ 快慢综合征(BTS) ➢ 双结病 ➢ 全传导系统障碍
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对症治疗
➢ 避免使用一切减慢心率的药物; ➢ 无心动过缓引起的有关症状,可不必治疗; ➢ 有心动过缓引起的有关症状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
快慢型----心律失常终止后窦房结功能抑制的表现
• ①窦性停搏型:一般大于3秒,随之恢复稳定窦性心律,由于长时间的窦性停 搏后没有逸搏心律出现,因此可以推测房室结甚至心室的低位起搏点的自律 细胞均受到了明显抑制;
• ②严重窦缓型:既房颤终止后不出现严重的窦性停搏,但出现一过性严重窦 性心动过缓,表现为心率小于40次/分,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稳定窦性心 律;
抑制 • 可以定义为:原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和继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
病窦的“慢快型”与“快慢型”的主要 区别
• 慢快型----存在严重和持续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和窦 房阻滞等证据,房颤、房扑或房速发作前为窦性 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快速性心律失 常为被动性;
• 快慢型----在无房颤发作时表现为正常窦性心律, 房颤、房扑或房速发生在正常窦性心律基础上, 即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动性。
×√
心房单腔起搏: 太冒险?
• 心房单腔起搏保留正常心室激动顺序,但是需要 可靠的房室传导。
• 窦房结功能不全可能是部分患者传导系统退行性 改变的开始。
– 心房颤动 – 房室传导阻滞
窦房结功能不全患者的房室阻滞
研究
Rosenqvist 1989 (文献综述) Andersen 1997 Brandt 1992 Sutton 1986 Rosenqvist 1986 Rosenqvist 1985 Hayes 1984
VVI AAI DDDR 但近年又有新的认识.
CTOPP试验 2,568例植入 DDDR或VVIR起搏器患者
的死亡率、突发事件 6.4 年随访结果
近年来,大病例组的 循证医学资料表明: DDD(R)起搏模式 对生存率、死亡率、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心衰等几乎等于VVI (R)起搏模式
VVIR
DDDR 死亡率、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无差异
窦房结
窦房结 (SA Node)
• 心脏的“天然起搏器”
– 休息时心率在60-100次 /分
窦房结血液供给: 右冠57% 左冠39.3% 双侧 2.9%
SA内细胞组成
➢P细胞(起搏细胞、窦房结细胞),具 有自动起搏的特性
➢T细胞(过渡细胞) ➢心房肌细胞
SA电生理特性
➢P细胞自发性舒张期(第四位相)除极 (自律性)
– AV search (AV 间期搜索) – AICS (自身传导自动搜索功能) – VIP功能(自身心室优先功能)
• DDD → AAI模式转换
– MVP (心室起搏管理) – AAIsafeR(安全心房起搏)
AV search
• 动态延长AVD(最长可达360ms),促进自身心 律下传。当发生AVB时,AVD能恢复到预先设定 的生理范围内。
心脏起搏器+服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 • 快慢型:
首选射频消融,根据随访的自然心率情况评价永久性心脏起搏的必 要性.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快慢综合征在房颤治愈后不再需要起 搏器治疗.
对于消融治疗后仍然有症状性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者房颤复发不接 受再次消融治疗的患者应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PV
PV
175
175+50
175+50
150+50
150+50
150
PVI = 150 ms AVI = 175 ms 正相滞后 delta = +50 ms
VIP 功能
• 自身心室优先功能 ( Ventricular Intrinsic Preference,VIP)是SJM Victory起搏器中的新 功能,提供更加强大的自身传导搜索
模式转换为 DDI(R)
2002至2005年 各类起搏器适应征所占比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10(6):475
病因
… 更多是 退行性变
冠脉造影:有狭窄 ≥ 50%占15%-48%
冠心病约占50%
慢性病窦综合征的病因
SA解剖
位于右心房的上腔 静脉入口处: 长10-20mm 宽厚2-3mm 心外膜下1 mm
*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5 Aug;16(8):811-7.
AT/AF Episode starts 检测pp间期,及房性心律 失常监测频率
MVP 运作
初始 MVP
AAIDDD; AAI(R)DDD(R)
AAIR+
AV Conduction Check positive AV传导测试成功,转为AAIR
– 在搜索周期内搜索到1次自身房室传导或连续3次房室传 导,AV/PV间期即延长;
– 当连续出现的AV/PV次数等于程控的周期数时,延长的 AV/PV间期即缩短至原程控值
开始搜索
搜索到R波,激活VIP
VIP 搜索周期数=3
VIP失活
MVP
• MVP不是传统的AV搜索和滞后,而是具有心室后备起搏的AAIR模 式
• AVsearch能使VP降至19%* • AVsearch对VP降低有一定限度
– AVD逐渐延长 – 从关闭到再次触发之间存在一定延搁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05 Jun;28(6):521-7
自动房室传导搜索 AICS
AV
AR
5 分钟 (搜索)
AR
P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