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并发症及相关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经验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并发症及相关护理措施
赵 丹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中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15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及针对性护理措施。

方法:以我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2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2例。

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

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的切口感染情况,同时对比相关体征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切口感染与诸多因素存在关系,如手术时间、手术环境、切口部分、住院时间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尤其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护理措施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临床治疗中高龄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特点,特别是骨科治疗中高龄患者持续增加。

高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术中及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做好并发症处理及预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中选取术后切口感染这一常见并发症进行论述。

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既给自身造成巨大痛苦,又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高龄患者机体功能下降,本身存在其他基础疾病,情况严重时直接诱发死亡。

本文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汇报如下。

如表2所示。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主要有意外坠床、跌倒、用药错误、医嘱处理不当等,护理中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医生、药物等。

(1)患者及其家属。

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等特点,而且该疾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患者发生猝死,另外部分患者发病时处于意识不清等障碍状态,为护理管理增加风险。

此外,有些患者病情较轻,没有出现明显问题或者其他危险症状,再加上家属对该类病症严重性认识不足,经常出现病人不遵医嘱,私自外出等现象,病人治疗自觉性差,为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增加难度。

除此之外。

有的患者在治疗或者护理过程中会出现病情恶化,患者家属就难以理解或不能接受,认为主治医生或者护理人员不尽责,或者治疗过程存在错误操作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从而产生各种纠纷,影响医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
收治的42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
照组,每组各212例。

观察组行针对性护
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

对照组
共有4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其中26例
男性、19例女性,年龄62-81岁、平均年
龄(72.31±2.45)岁,18例股骨骨折手术、
16例骨软组织感染手术、11例其他手术;
院正常秩序。

(2)护理人员。

在患者住院期间离不
开护理,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因为护理
人员经验不足、护理过程一心多用,导致
护理记录不够全面、及时,护理人员没有
完全意识到护理风险的严重性,缺乏工作
主动性和应对护理风险的应急能力,不能
满足其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导致患者对
护理服务不够满意。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管理中风
险事件发生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13.89%)、观察组患者护理投诉率
(2.78%)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5.83%)
明显高于对照组(86.11%)。

针对性护理管理期间,医护人员充分
考虑患者临床情况,安排合理的饮食、作
息与恢复性锻炼时间表,加快患者愈合,
缩短住院所需时间;利用宣教、心理辅导
等方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护患沟通,
促使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

考虑到患
观察组共有28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其中
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64-82岁、平
均年龄(74.31±2.87)岁,12例股骨骨折
手术、8例骨软组织感染手术、8例其他手
术。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

包括定期
检查、根据医嘱用药等。

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方法。

(1)控
者情况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背景、年龄等,
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制定切
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
沟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愈
信心与信赖感,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受到多
种因素影响出现安全问题,根据护理风险
发生原因提前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显
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率,
大幅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
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玉霞.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
因素和安全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卫
生产业,2015,12(18):107-109.
[2]张明芳.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
因素与安全防范方法分析[J].中国卫
生产业,2016,13(02):175-177.
[3]黄国霞.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
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
合理用药杂志,2016,9(33):153-154.
<<上接222页
223
2018.01
护理经验
制手术环境。

手术室空气质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切口感染,因此有必要做好手术室的消毒、清洁工作。

护理人员从病房区转入手术区及时更换衣物并消毒清洁,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控制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避免手术切口被多重耐药菌的菌株侵染;(2)切口原因分析。

切口感染直接受到切口位置的影响,骨科手术中大多为创伤性外科手术。

如腰髋部以下部位存在发达的肌肉组织与较厚的脂肪层,同时具有丰富的血液循环,切口愈合所需时间较短,因此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但颈肩部以上肌肉层稀薄,存在发达的神经系统,手术过程中风险系数较大,且切口长时间暴露且较深,造成感染概率增加。

因此上肢与颈头部手术时要做好针对性护理,合理搭配使用抗生素与激素,缩短伤口愈合所需时间;(3)手术所需时间。

细菌侵染数量直接决定切口感染的严重程度,若手术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并未及时缝合窗口面,直接造成切口感染概率增加。

这就需要主刀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同时保证手术质量将所需时间控制在规定时间内;(4)做好人员控制。

手术室制定完善的人员进出制度,过于频繁的人员走动会造成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造成手术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提高切口感染的概率。

因此临床治疗中要严格控制人员数量,进出时及时清洁、消毒双手,避免形成菌落群造成切口
感染概率增加。

1.3 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室环
境、手术切口位置、住院时间、手术所需
时间、抗生素与激素使用、手术切口情况、
探视人员等因素。

感染标准体温≥38℃、
细菌培养形态学鉴定为阳性菌株,其他并
发症包括身体颤抖、低血糖、切口长时间
未愈合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
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感染因素对比
如表1所示。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
对比
如表2所示。

3 讨论
骨科手术侵入性操作不当或护理不到
位都会造成高龄患者抵抗力下降进而发生
切口感染,无菌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切口
感染应该及时检测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

医院健全护理干预制度,做好患者
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做好营养支持,
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提高治疗质量。

同时做好常见并发症护理。

3.1 心律失常护理
术前正确评估高龄患者的心功能,基
于心内科医生指导加强心肌营养支持,提
高患者心肌供血能力。

通过纠正心律失常
达成改善心肌能的目的。

同时控制患者血
压,等生命体征稳定后方能进行手术。


术过程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脉搏及血
压等指标。

3.2 寒战护理
患者行硬膜外联合麻醉后,患者阻滞
区皮肤温度明显上升,进而出现寒战与低
体温的症状。

低温是造成患者出现寒战的
主要原因,其他因素还包括室温偏低、大
量输入低体温剂量。

低体温造成患者出现
各种并发症。

因此术中要做好患者体温保
护工作,可以采用电热毯、棉被、输液加
温等,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大量热量丢失,
有效降低寒战的发生概率。

此外,骨科高龄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
症还包括肺水肿、呼吸衰竭、肺栓塞及低
血压等。

因此术前术后护理人员应该测定
患者肺功能、科学合理地评估肺功能,如
果患者肺功能不全或存在异常,积极查询
原因并进行治疗,达成肺功能改善,确保
手术顺利进行。

总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针对性的
护理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
生概率,尤其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
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婧.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
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
理杂志,2013,19(11):75-76.
[2]常亚男.高龄患者实施骨科手术护
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摘,2017,17(60):210-211.
[3]杨利.高龄患者实施骨科手术
的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
师,2017,33(03):145+147.
[4]方建芬,陈春女.个体化护理对高龄
骨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临
床医学工程,2015,22(04):506-507.
表1:两组患者感染因素的对比(n=212)
感染因素观察组对照组P
手术室环境
层流室1732
<0.05非层流室1113
手术切口位置腰髋以下部位1523
<0.05颈肩以上部分1322
住院时间≥15d1624
<0.05 <15d1221
手术所需时间超过3h1228
<0.05 3h以内1617
抗生素与激素使用常规使用1526
<0.05合理使用1319
手术切口情况<5cm1425
<0.05≤5㎝1420
探视人员
有1235
<0.05
无1610
表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的对比(n=212)
生命体征
观察组对照组
术前术后术前术后
血糖(mmol/L)7.62±3.38 5.01±6.18#*7.23±2.11 6.23±2.28
体温(℃)36.28±6.1137.18±2.08#*33.11±4.9838.23±3.29脉搏(次/min)78.12±22.1892.88±20.12#*62.18±21.88112.34±19.22血压(㎜Hg)78.98±23.1288.01±22.01#*77.22±29.22101,88±33.29(注:组内对比,*P<0.05;对比对照组术后情况#P<0.05)
224201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