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模拟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2.《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
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A.发动鸦片战争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在中国设立工厂D.抢劫北京城
3.中国以条约许外国通商,实以五口通商之约为始……自有五口通商之约,各国纷纷援例,而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
与“五口通商”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沙俄外交大臣曾经得意地说:“1900年的对华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当时中国主要的影响是()
A.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中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6.“这场持续了约三十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忽略了。
”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C.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未涉及政治改革
7.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这说明()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市B.清军已失去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8.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发表《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9.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上述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10.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李自成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秋收起义
11.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迫使清政府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上述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2.“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
”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3.这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它设计出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月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上文中的这个革命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三民主义D.《警世钟》
14.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法国D.俄国
15.1842年以前香港岛的商人给清政府交税;1842年以后,他们却要给英国政府交税。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英协定了关税B.中英签订《北京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
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7.“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18.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述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
你认为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
B.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
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D.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19.“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B.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D.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2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22.有史学家说到了十九世纪,来和我们找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
”近代,最先“来和我们找麻烦”的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
23.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25.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这份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北京条约》D.《明定国是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虎门销烟不过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A符合题意;BCD项内容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排除。
故选A。
【点睛】
注意掌握查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根本原因。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割占中国香港岛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抢劫北京城明显不符合题意;题文“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反映出英国没有完全实现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正确解读题文材料“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可以选择正确答案。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五口通商之约、闭关之局不复能守”是关键词语,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是: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鸦片战争是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A选项符合题意;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B选项不符合题意;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C选项不符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由帝国主义控制,作为偿付赔款之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的对华战争”,可知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未涉及政治改革,最终失败。
故正确答案为D。
ABC均属于洋务运动的进步方面,不符合题意,故选D。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尔率领的洋枪队代表的是外国反动势力,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代表的是中国的反动势力。
太平军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这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D符合题意;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市的说法错误,排除A;清军已失去抵抗能力的说法错误,排除B;外国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
故选D。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但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
由于受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可知,上述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没有指出战争的根本原因,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A。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可知,该学者描述的历史事件应是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64年,太平天囯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
故正确答案为C。
我国古代史上有过多次对外开放,但并未引起社会性质的改变,所以A不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一下子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说法错误;D项只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一个方面的表现,故排除。
因此选C。
【点睛】
从题干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很大,它使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因此要熟练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自己的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它主张建立“有田同耕,有饭月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故A符合题意。
《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三民主义、《警世钟》均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和刊物,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D。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所以1842年后香港商人需要给英国政府交税,D项符合题意;A项中英协定关税是指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与香港商人给英国政府交税无关,排除;B项中英《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1900—1901年进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D。
16.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的炮声”指的是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以中国禁烟造成英国巨额经济损失为由,悍然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一个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排除;C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排除。
故选B。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太平天国
政权,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但最后北伐军全军覆没,所以B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通商口岸,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结合四个选项的条约的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运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对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故C符合题意;英国、法国、美国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十九世纪”和“最先‘来和我们找麻烦’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A符合题意;美国、法国、日本“来和我们找麻烦”晚于英国,排除BCD。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十九世纪”和“最先‘来和我们找麻烦’的国家”。
2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不是“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C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以镇压义和团为目的的侵华战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比较几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的战争。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例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而继续。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浦事件,所以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规模比第一次大,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所以B项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所以C项错误。
D项表述正确,故选D。
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它带有一定封建性质, B项《资政新篇》是根据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制定的新方案,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故B符合题意;C项《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D项《明定国是诏》是光绪帝颁布的改新诏书;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期”“洪仁玕”“纲领性文件”,仔细斟酌题干四个选项,能够同时满足这些信息的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