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检测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1.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刖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权的作用
D .有利于帝决策时集思厂广益
4.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帝的机要秘书处。
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人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5.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这一体制()
A .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 .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的统治
D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6.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
”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的手中。
”
7.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此现象()
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 .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
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 .导致了公民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8.哈里.狄金森认为,16世纪前英国议会商议的次数很少日不定期。
但16世纪后,随着议会召开的次数日益增多,议员们的政治认同感也越强。
至17世纪,王权和议会权力的冲突一直时断时续,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后,王权和议会才达成稳定安协。
从世界现代化的视角看,英国王权与议会的天条演变过程揭示了()
A .英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过程
B .资本主义政体的发展趋势
C .专制走向民主的艰难历程
D .英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9.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
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
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
这主要说明()
A .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
B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C .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
D .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道路曲折
11.1832年6月,议会通过罗素提出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人民代表修正案》,该法案规定,选民受财产限制,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市镇”的11名代表;人口在2000到4000的,选派的代表由原两名减为一名。
这样,选民的人数由以往的近48万增加到66.2万,占1832年全国人数2427万的2.7%,这说明()
A .改革没有涉及工人阶级的政治利益
B .使得英国政治选举更公正化
C .削弱了传统贵族在上院的政治权力
D .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扩大选举权
12.在秦孝公死后,商秧被施以车裂之刑,但秦国“卒行其法”。
这说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并没有取得成功④商映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3.近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
这主要由于()
A .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 .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 .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 .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14.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的英国等级会议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后来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大程度是为了恢复议会传统。
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A .中世纪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代议制
B .传统文化影响了英法的民主政治
C .近代欧洲议会是等级会议的翻版
D .资产阶级革命旨在恢复等级会议
15.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
“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B .明显的限袁倾向
C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D .强烈的排满色彩
16.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
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A .推翻封建统治
B .贏得民族独立
C .建立宪政民主
D .解决民生问题
17.民国二十六年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很绝赤祸之决议》中要求共产党彻底取消红军与苏维埃政府、根本停止赤化宣传、根本停止阶级斗争等。
这一文件颁布后()A .中共为联蒋抗日作出方针、政策的调整 B .国民党获得八路军、新四军指挥权
C .中共揭露了蒋介石欺骗伎俩,反蒋抗日
D .国共互相猜忌,陷人内战之中
18.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
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
这反映了()
A .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 .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 .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