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教材分析《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都是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来观察细胞,本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让学生用高倍镜去观察、比较,可以增加对细胞多样性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中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材通过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介绍,使学生对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但它们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只是细胞核不同,这两类不同的细胞具有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分析;再现了人类认识生命体统一于细胞的最初的一段科学史,是一则很好的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能力目标:(1)思维训练:训练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3)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难点:1.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四、学情分析本节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细胞,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服务的。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具有使用低倍镜的知识,但从未使用过高倍镜观察细胞,可借助本节内容训练学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技能。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初步具有收集资料的能力,课前可安排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细胞学说建立的资料,结合教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第2节_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节_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有以核膜为界限 无以核膜为界限 本质区别 的细胞核 的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核 共同点: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DNA分子 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核膜、核仁,有染色 有拟核(DNA) 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 细胞壁 生物类群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 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 等 植物有,成分为纤维素、 果胶 真菌、植物、动物等 类别
注意: 以蓝藻为例,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宏观 蓝 藻
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如: 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状如发丝、呈黑蓝色——发菜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
微观: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自养生物 细胞质: 核糖体
(二)部分原核生物
发菜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 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2.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两位科学家施莱登和施 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3.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提出了细胞通过分裂产 生新细胞的观点,作为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 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 生物界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提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 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 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课堂巩固
1、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SARS病毒和蘑菇 C.蓝藻和酵母菌 2、对原核生物的正确描述是 A.原核生物无核糖体 B.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无膜结构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 D.原核生物无染色体 B.大肠杆菌和草履虫 D.衣藻和变形虫
有,成分为肽聚糖
细菌、蓝藻、支原 体、衣原体、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其次,我在小组讨论环节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更多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我在随堂测试中发现,有些学生对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掌握得不够扎实。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练习和复习环节,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同时,我也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七、内容逻辑关系
1.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① 重点知识点:细胞的多样性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细胞的统一性是指所有细胞都有共有的基本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DNA等。
② 关键词:多样性、统一性、细胞膜、细胞质、DNA。
③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细胞的简图,旁边列出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用不同颜色标注,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线粒体为例,解释其结构与能量供应功能的关系;以内质网为例,解释其结构与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功能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举例:
(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内涵:通过对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如细胞核的存在、细胞器的种类等,使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细胞结构的复杂性与功能的理解:以细胞膜为例,解释其结构的复杂性(如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等)与功能(如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的关系。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上一节课中,我教授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生命系统
的层次(走

近细胞)

是 最 基
系统的 组成和

结构




系统的

功能
系统的 发展和 变化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从生物圈到细胞
组成细胞的分子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 系统的分工合作——细胞器 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的增殖(含生长)、细胞 的分化 衰老、凋亡、癌变
一,11) 6、虎克(1635~1703):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 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cell——
细胞。他即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必修一,11) 7、列文虎克(1632~1723):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
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 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
下列结构中,所有高等植物细胞都具有的
是(D )
A.叶绿体
B. 中央液泡
C. 中心体
D .细胞壁
关于细胞壁:自然界中除植物细胞具有细 胞壁外,几乎全部的真菌,原核生物中的
蓝藻﹑细菌﹑放线菌﹑衣原体﹑立克
次氏体有细胞壁.(支原体无细胞壁)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必修一,11) 3、施旺(1810~1882):细胞学说建立者之一。他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
一致性的显微研究》(必修一,11) 4、维萨里(1514~1564):1543年,他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
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必修一,10) 5、比夏:法国人。他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必修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不同生物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基因不同。 同一生物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体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分类依据及常见种类 (1) 分类依据:细胞内有无___以__核__膜__为__界__限__的__细__胞__核__。 (2) 常见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a. 原核生物 ቊ定种义类::由主_要_原_是_核_广_细_泛_胞_分_构布成的的各生种物__细__菌___ b. 真核生物 ቊ种定类义::_由植___物__真__、__核__动__细__物__胞__、___构真__成菌__的等生物
2. 原核生物 (1)细菌
富营养化
蓝细菌和绿藻
水华
拟核
细胞膜
细胞质
核糖体
藻蓝素
叶绿素
自养
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
发菜等
营腐生或寄生
异养 细胞壁
核糖体
环状DNA分子
染色体
(2)其他原核生物:支原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新陈代谢类型:同化作用(自养型、异养型),异化
作用(需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
只有裸露的环状DNA)
代表生物
蓝细菌,其他细菌,支 原体,衣原体等
动物、植物,真菌
共同点
结构上: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物质上:都有遗传物质DNA。
3. 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体现 (1)多样性: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与原 核细胞又不一样。 (2) 统一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__细__胞__膜___、细胞质、核糖 体,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 √ √
D

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结论语句 辨一辨
(1)原核生物的拟核中含有环状DNA。( √ )
(2)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水华中含有色球蓝细菌、念珠蓝细菌等。( √ )
(3)蓝细菌的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 )
(4)蓝细菌和酵母菌细胞都具有细胞壁、DNA。( √ )
(5)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不具有统一性。( × )
×
放大前放大倍数 放大后放大倍数
(2)细胞在视野中充满排布
放大后视野 放大前视野
公式 2:
=
×
中的细胞数 中的细胞数
放大前放大倍数 2 放大后放大倍数
【视角应用】 视角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2022辽宁凌源高一月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回 答下列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主要的操作 程序为: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 调节 细准焦螺旋 至物像清晰。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 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下列 B (填“A”或“B”)组视野 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少。
。个方向移动装片
【名师提醒】 使用显微镜的基本原则是“先低后高不动粗”,即先用低倍
镜观察,再使用高倍镜观察,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不能
使用粗准焦螺旋。
旁栏边角 想一想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提示 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B、E
解析 (1)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 真核细胞。图中B、E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2)B细胞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 用;C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为真核细胞,B为原核细胞,真核 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3)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 系统;图中B、E属于单细胞生物,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4)B、E均为 原核生物,但B类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 于自养型生物。(5)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异物时,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 和装片上。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 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一定不会出现在装片和物镜上。 既然不在装片和物镜上,就只有在目镜上。

【原创】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原创】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蓝细菌
色球蓝细 菌
颤蓝细菌
念珠蓝细 菌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原核生物 蓝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池塘中的水华
发菜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原核生物 蓝细菌
拟核:含环状的DNA分子
微观
核糖体
(单细胞) 细胞质

藻蓝素和叶绿素

水华:水体富营养化
宏观
(以细胞 群出现)
发菜:状如发丝、呈黑色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看到细胞
物镜与玻
物像大小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数目
片的距离
高倍镜 大




低倍镜 小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是否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拟核 核糖体
鞭毛
细胞质 纤毛
细胞膜
细胞壁
大肠杆菌模式图
核糖体
蓝细菌模式图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拟核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细胞结构的生物分类
(1)依据: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福建省安溪第六中学 杨凌志
问题探讨
1.图中共有几种细胞?它们的名 称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共同的 结构?
2.请举一两个例子,说说不同种 类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
(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细胞的形态、大小不同
细胞具有多样性
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细胞膜
叶绿体 液泡 细胞壁
共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具有统一性
(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1.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
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指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 第二次使用的
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与第一次看到的物象相比 ( A )
A. 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增多 B. 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增多
C. 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减少 D. 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减少
纤维素 和果胶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 较
细胞大小 本质区别
细胞质 生物类群
相同点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较大
较小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拟核。
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有线粒体、核糖体,植 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 泡等复杂的细胞器。
⑴大肠杆菌 ⑵乳酸菌 ⑶酵母菌 ⑷发菜
⑸放线菌
⑹青霉菌 ⑺蘑菇
⑻HIV
⑼乙肝病毒 ⑽衣藻
四、细胞学说的建立
阅读P10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 ﮕ‬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 ﮕ‬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 ﮕ‬细胞学说的意义
1.细胞学说的发现过程
从人体的解剖和 观察入手 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 里发表的《人体构造》
4、举例说明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例 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噬菌体
虫 A.②④
②颤藻变形
B.①③④ D.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
[名师点拨]噬菌体、HIV 属于病毒;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 属于真核生物;变形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A ①容易把病毒错误认为是原核生物。 ②把酵母菌错当成细菌。
2.显微镜结构歌诀
显微镜结构要记牢:镜座、镜柱和镜臂,载物台,遮光器, 准焦螺旋分粗细,目镜、物镜和镜筒,反光镜和转换器。 3.显微镜操作歌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
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 箱。
2.原核生物的判断
(1)带有“菌”字的不一定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
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的菌字前面一般有“杆”、“球”、“螺
旋”、“弧”等,比如大肠杆菌、链球菌、霍乱弧菌等。 (2)带“藻”字的也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绿藻、褐藻、 红藻等都是真核生物,颤藻、念珠藻、发菜等属于蓝藻。 (3)有些原核生物的名称前没有带有“杆”、“球”、“螺 旋”、“弧”等,例如:乳酸菌,它属于细菌中的杆菌,但是 习惯上不称为乳酸杆菌。
成。不论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
结构,遗传物质都是 DNA。
【例 1】(双选)图 1-2-1 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 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2-1 A.①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B.不同生物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体现
老细胞 中产生。 ③新细胞可以从________
配对练习 1.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模糊不清, 此时最好是( A.移动装片 C.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D ) B.调节反光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习目标 1.学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3.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内容和意义。

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归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科学探究: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发现不同细胞间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一、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1)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2)高倍镜使用的“四字诀”(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然后直接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观察()(2)高倍镜观察物像时,不可通过粗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清晰度()(3)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需先上升镜筒,以免物镜与装片挤压损坏()答案(1)×(2)√(3)×关键点拨显微镜使用中的2个易错点(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原则是“先低后高不动粗”,即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使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若看到的视野一半亮一半暗时,应调反光镜不能调光圈。

下图①②③④分别是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和物镜,⑤⑥分别是在高倍镜和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请分析回答:(1)结合图①~⑥所示,从以下方面比较低倍镜和高倍镜,完成表格:项目目镜长度物镜长度物镜与玻片的距离细胞数目细胞大小视野范围视野亮度放大倍数低长短远多小大亮放大倍数高短长近少大小暗(2)若将高倍镜下的视野调亮,应该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亮→移→转→调,能否将“移”和“转”颠倒顺序?为什么?提示不能,因为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

(4)高倍镜下,为使物像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粗准焦螺旋,为什么?提示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因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导致镜筒调节幅度过大,容易压碎玻片或损坏物镜镜头,且容易错过清晰物像。

(5)甲、乙两图为(10×)物镜和(10×)目镜下的观察结果,若将物镜换成40×,则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分别为多少?试总结推算规律。

第一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一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一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上节回顾】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课前预习学案一、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结合知识链接完成)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请指出左图中1—9分别对应的结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2、显微镜的使用:首先,在 倍镜下观察清楚并找到 ,把要放大的 移到视野中央。

其次: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若视野较暗,可调节和 。

3、特别提醒:⑴必须先用_ __倍镜观察后,再转动转换器换成____倍镜观察。

⑵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_____________。

⑶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____,视野内细胞数目变_____,每个细胞的体积变_____。

⑷目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____比;物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 __比。

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

⑹物象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像是倒立的像,若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装片中细胞的位置则偏 。

所以,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⑺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①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②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 ,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 、 和 ,这反映了细胞的 。

2、根据细胞内有无以 为界限的 ,把细胞分为 和 。

3、原核生物中除了分布广泛的各种 外,还有 (也称 )。

常见的蓝藻有 、、、。

蓝藻细胞内含有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当、会长出讨厌的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

4、原核细胞具有与相似的和,没有由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但有一个环状的,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

1.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人教版第1册第1章第2节)

1.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人教版第1册第1章第2节)
提示:“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修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资料分析讨论 提示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 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 发展的过程。 提示2: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提示3: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 ①细胞学说提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 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②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 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有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 体、内质网等多种细胞器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 核。有核膜,有核仁。
细胞核
染色体
没有染色体,有裸露的环 有染色体 状DNA分子,称为质粒 由蛋白质和DNA分子组成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资料1:人体解剖观察实验 问题1:比利时的维萨里《人体构造》在什么水平上 揭示了人体结构。 提示1:器官 问题2:比夏认为器官是由什么结构组成? 提示2:组织 资料二:显微镜下的发现 问题1:1665年,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是由什么 构成的? 问题2:从资料一与资料二,分析出生物体的生命结构层次?
本章小结
酵 母 菌 细 胞
水绵的细胞
大肠杆菌 电镜照片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蓝藻(蓝细菌)、放线菌 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宣讲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宣讲

蓝藻
支原体(最小 旳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
细菌
放线菌
衣原体
大肠杆菌 淋病球菌
霍乱弧菌
小技巧: 但凡“菌”前面有“杆”、
“球”、 “弧” 、 “螺旋”都 是细菌。
又称蓝细菌
大小:比细菌大 种类:蓝球藻
颤藻 念珠藻
以群体形式存在水中, 水体污染,富营养化{赤潮(咸水水 域),水华(淡水水域)}
发菜(保护生物):西北地和荒漠呈黑蓝色,状如发丝
质结合成染色体
只有核糖体1种
有核糖体、线粒体, 叶绿体等多种
细菌、放线菌、蓝藻、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氏体等
真菌、植物、动 物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思索下列问题: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旳区别是什么?
有无核膜(有无成形旳细胞核)
(2)拟核旳主要成份是什么?与真核细胞旳染色体有什 么不同?
⑸放线菌 ⑹青霉菌 ⑺蘑菇
⑻HIV
⑼乙肝病毒 ⑽衣藻 ⑾疟原虫 ⑿涡虫
• 7、创建细胞学说旳科学家是( B )
A.达尔文 B.施莱登和施旺
C.胡克
D.沃森和克里克
• 8、19世纪30年代创建旳细胞学说旳最主要旳意义
是( C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构造 B.使人们对生物体旳构造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发觉动、植物细胞旳不同之处

小 多大亮

3、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4、显微镜放大旳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5、放大倍数变大
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有两种情况: 扩大4倍 10x10 10x40
细胞单行排列
8
2
除以扩大旳倍数(4)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微观:
光合作用(自养生物)
细胞层面 细胞质
细胞器——核糖体
目录
原核生物—— 细菌
大肠杆菌 螺旋菌
淋病球菌
霍乱弧菌
小技巧:
凡是“菌”前面有“杆”、
“球”、“螺旋”、“弧”是
细菌。
乳酸菌、醋酸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
属于细菌。
细菌大多是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
真核生物—— 动物、植物和真菌
1. 动物:所有动物都是真核生物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 * 细胞学说的意义是_结__构__的__统__一__性_______________
_说__明__生__物__体__存__在__一__定__的__亲__缘__关__系__(__共__同__起源)
资料四: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 _耐__格__里_和__魏__尔__肖_对细胞学说进行的修正和补充。 * 其中__耐__格__里___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分生区细胞 的形成,发现了新细胞是原来的细胞_分__裂__产生的。 * __魏_尔__肖___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他的名言是_所__有__的_细__胞__都__来__源_于__先__前__存__在_的__细__胞__.
* 通过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学习,可以发现细胞学 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_开__拓__、__继__承__、__修__正__ _和__发__展__的过程
练习
下面表格所示是两种细胞所具有的特征。从表格中
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特征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壁


核糖体


成形的细胞核 无
•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科学发现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第二节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细胞的形态极微,只有通过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 在显微镜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细胞形态 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观察到细胞一些共有的结 构,这反映出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多样性的体现
• 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结构的差别:
•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中有核仁、染 色质;
• 原核细胞无核膜,拟核由一个环状裸露的DNA分 子构成。
• 2不同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存在差异 •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
叶肉细胞中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器
• 3不同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存在差异
细胞结构统一性的表现
• 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 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拟核、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质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 意义: •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拓展:区分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 1原核生物包含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 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 2 蓝藻是一类生物而不是一种生物。包括蓝球藻、 念珠藻、鱼腥藻、发菜等不同生物的种类。
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病毒:T2噬菌体病毒,HIV 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
单细胞生物
蓝藻:发菜,念珠藻,颤藻,鱼腥藻; 原核生物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
原生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酵母菌 霉菌,各种食用菌
真核生物
多细胞生物
植物
动物
生物体遗传物质总结
•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般具有DNA和RNA 两种核酸,但是都以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RNA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教材 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新教材 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显微镜的结构
粗准焦螺旋 9
细准焦螺旋
镜臂
10
11 通光孔
12
压片夹 13
镜柱 14
目镜 1 2 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载物台 6 遮光器 7 反光镜 8 镜座
一、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反之则放大倍数 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
一、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下列组合中,观察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B C GHI
DEF
A、 F、 I
一、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2、方法步骤
①转动反光镜 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 使视野变亮 楚后,把要放大观察 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 换成高倍物镜
④用细准焦螺旋 调焦并观察
一、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2、方法步骤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放线菌
支原体 (生物界最小的细
胞,无细胞壁)
衣原体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真核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其细胞有DNA分子,有染 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动物
植物
真菌
易与原核生物混淆的真核生物:衣藻、团藻、酵母菌、霉菌。
一、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注: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把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往哪里移? 左上方 同向移动(往哪儿“偏”,就往哪儿移)
一、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科组备课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科组备课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1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例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
视野内沿直径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
变,物镜换为40×时,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
的C
A、2个 B、4个 C、16 个
D、32个
【例4】64个完整的细胞充满了视野,现将物镜由10×
变为40× ,目镜不变。问换完物镜后,视野中有多少
真核细胞 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
你所知道的生物中,哪些是原核生物?哪些 是真核生物?(请看书P8—9后再回答)
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
植物、动物、真菌等——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核 染色体
原核细胞
没有核膜,称膜,有成形的 细胞核
有染色体,染色体由 DNA和蛋白质结合
P10思考与讨论: 细胞一定要有细胞核吗? 细胞一定要有染色体吗? 拟核是什么物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二 细胞的统一性
阅读P10—11“资料分析”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 发现细胞和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
维萨里 施莱登
⑴大肠杆菌 ⑵乳酸菌 ⑶酵母菌 ⑷发菜 (5)青霉菌 (6)蘑菇 (7)HIV
(8)乙肝病毒 (9)衣藻 (11)涡虫
(10)疟原虫
谢谢!
课本P12练习题2
角质层 死细胞(保护) 表皮
生发层 分裂
真皮 多种细胞(保护)
表皮 叶肉 叶脉
上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 (保护)
叶肉细胞光合作用
下表皮细胞
旋转
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
1结、论像:为“物像e ”偏实什际物么体方为向“,玻”片向什么 方2、向像移为动“ F ”实际物体为“ ”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一课时)
2、构成的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双面刀片在叶的上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方块中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开——盖上盖玻片。
学生:由每个小组长向组员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每一成员先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再交互观察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
教师设计一个观察表,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
关键
显微镜使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
各种实验仪器、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
导课
新授
实验的结果与结论
教师:将制作好的已选材料的临时装片用显微投影显示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们希望了解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吗?请自己动手吧。
(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
课题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课型
新授授课时间3.7Fra bibliotek设计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探究:根据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积累的经验,并参考教材图,小组讨论提出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和注意事项。
根据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低倍镜观察积累的经验,并参考P8图,各小组讨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问题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问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观察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到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的分类1、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有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蓝藻、细菌(球、杆、螺旋、弧菌、乳酸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等(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5)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6)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

蓝藻细胞质内含蓝藻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习题一】(2018•旌阳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和核仁B.真核生物有染色体,原核生物有染色质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能合成ATPD.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解答】解:A、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原核细胞没有核仁,而真核细胞具有核仁,A错误;B、真核生物有染色体,原核生物的DNA没有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B错误;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能合成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D、真核生物大多数是多细胞生物,但也有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1课时)
认识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下的世界
荧光染色后的滴虫
夹竹桃茎横切面
霉菌
(1)结合下图认识显微镜的 基本结构及各个部位的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 哪几步?
目镜(放大物像)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粗准焦螺旋(调焦距)
细准焦螺旋(调焦距)
转换器(调换物镜) 物镜(放大物镜)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 高倍镜的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 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 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调节细准焦 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并 损坏镜头。
四、高倍镜观察

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 至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成 高倍 镜。
只需略微调动细准焦螺旋,直
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切勿


使用粗调焦旋钮 ,否则 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 头)
低倍显微镜下和高倍显微镜下 10x10 10x40 比较
五、整理与存放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呈八字型),将镜筒 缓慢降至最低 4、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5、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 视野暗可调节反光镜或光圈)
使用显微镜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 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5 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 好目镜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 低倍物镜对准通 光孔(注意不要 用手扳物镜!)
把一个最大的光圈 对准通光孔,左眼 注视目镜,右眼睁 开,同时用两手转 动反光镜,使光线 通过通光孔反射到 镜筒内。直到整个 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目镜放大倍数越高, 镜头越短,镜片直径 越小,视野越暗。
5× 10× 12.5×
视野暗的时候,如何增加视野亮度?
(1)增加光源; (2)换大光圈; (3)将反光镜由平面镜转换为凹面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物体的宽度或长度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_________的 放大倍数。 实物边长放大的倍数 = 物镜放大的倍数× 目镜放大的倍数 实物面积放大的倍数 = 边长放大的倍数× 边长放大的倍数
取镜 → 安放→ 对光→ 安放装片→ ( 1 )低倍镜的使用: 调焦→ 观察 ( 2 )高倍镜的使用: 在低倍镜下确定目标
“找”——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至清晰后 移动装片,使用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调”——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亮度适中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典例2】如图 6-4中①、②表示物镜长度,③、④ 表示目镜长度,⑤、⑥表示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获 得最大物像时正确的组合为( C )
A、①③⑤ C、①④⑥
B、②④⑥ D、②③⑤
镜臂(提握镜身)
压片夹(固定玻片)
载物台(放玻片)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通光孔(光线通过)
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 镜柱(支持镜身)
镜座(稳定镜身)
物镜
物镜放大倍数越高, 镜头越长,镜片直径 越小,视野越暗。

目镜
10×
40×
两者的区别: 物镜有螺纹,侧面有放大的倍数标记 目镜无螺纹,上面有放大的倍数标记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х,物镜为10х时,视野中被相连的
64个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х,则在视野中 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B )个。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三、显微镜观察的像及移动 1、细胞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上是在载 左下 玻片上的____方,如果要将其移动至视野中 右上 央,应该将载玻片向___方移动,即物像位于 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载玻片。
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 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 别为 B ( )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 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 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上方,
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下方,
在视野中的细胞成行排列条件下,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与反比。
若目镜5×、物镜4×,视野中共有64个细胞,再把 目镜换成 10×, 物镜不变,则视野中能观察到_ 16 _个细胞。
在视野中充满细胞的条件下,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1.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10х,物镜为 10х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 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х,则在视野中 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 A. 2 B. 4 C.16 )个。 D.32
2、高倍镜观察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 顺 顺时针的流动状态,那细胞质实际是以__时针方 向流动。
四、判断污点位置
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上。 污物移动 在装片上 转动目镜 污物不动 在物镜上
移动装片
污物不动
污物移动 在目镜上
五、气泡
气泡
洋葱根分生区细胞
【典例1】下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
显 微 镜 的 成 像
光线 →反光镜 →遮光器(光圈) →通光孔 → 透明标本 → 物镜 ( 放 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
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 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
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一、显微镜的成像有什么特点?
实物
显微镜下物像
首先是物像比实物要大;其次是物像与实物相反,上 下物水平旋转180°
二、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关系:
目镜 5×、物镜 4×的视野中有一排细胞,共 12 个, 若把目镜换成10×,物镜不变,则视野中细胞数目 6 为__个。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 左 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保护好镜头,揩试目镜、物镜上的灰尘或 污物,必须使用专用的擦镜纸。切勿用手指、 手帕、纱布和普通纸擦。 3、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 压碎玻片标本和损坏物镜。
记忆卡片: 显微镜结构要牢记 镜座、镜柱和镜臂, 载物台、遮光器, 准焦螺旋分粗细, 目镜、物镜和镜筒, 反光镜、转换器。 显微镜的使用流程: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察 看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三、低倍镜下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 玻片标本放在 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 光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 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 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
注意:此时眼 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 看,同时逆时针方 向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上长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 螺旋,使看到的物 像更加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