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泵治疗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对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临床疗
效。
方法:选择50例实行肺癌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CSII)组25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25例,对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估。
结果:CSII组与MSII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明显下降。
CSII组比MSII组血糖水平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少、住院时间短。
结论: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采用持续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能安全、有效、快速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手术风险及急性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
标签:胰岛素泵;肺癌;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
外科大手术后早期存在应激性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其发生率约占63%[1]。
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尤其是血糖未妥善控制者,肌肉及肝脏中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多,呈负氮平衡,患者消瘦、乏力、抵抗力差、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2]。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应加强血糖的控制,以期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对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住院的50例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39~70岁,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
上述患者均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及其他影响血糖的代谢性疾病。
将其随机分为CSII组和MSII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前BMI、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术前:CSII组采用美国MiniMed公司快易达712E型胰岛素泵,内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由皮下持续泵入基础胰岛素量,为全日总量的50%,每餐前泵入餐前胰岛素量。
MSII组采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
术后:(1)流质、半流质饮食阶段(术后第1~2天):CSII组给予基础胰岛素量,MSII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及少量餐前门冬胰岛素;(2)恢复正常饮食阶段(术后第3~7天):胰岛素应用同术前。
术前、术后均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患者均使用德国罗氏血糖仪检测手指末梢血糖,术前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 2 h 血糖≤11.1 mmol/L;术后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CSII组及MSII组FPG、2 h PG均有明显下降(P<0.05),见表2。
2.2 手术后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術后进行CSII组和MSII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CSII组血糖水平达标时间短、胰岛素日均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CSII组出现1例伤口感染,MSII组血糖控制不稳定出现4例伤口感染,两组均未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均未出现低血糖昏迷现象。
见表3。
3 讨论
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由于焦虑、恐惧等应激因素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造成应激性高血糖状态和胰岛素抵抗[4]。
加之手术引起基础代谢率增加、酮症倾向等共同导致糖代谢紊乱,白细胞及吞噬细胞的趋化性及吞噬能力减弱,易引起患者伤口愈合不良、并发感染甚至引起死亡。
因此,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进步,胰岛素种类及应用多样化,能够在围手术期有效、快速、平稳降低血糖,有利于尽快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才是良好的选择。
本研究通过比较肺癌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方案,得出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病率低、术后感染例数少,与文献[4]报道一致。
目前CSII是最符合生理条件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方法[5],根据患者情况预先设定好胰岛素基础率,可以根据血糖水平进行0.1 U/h的微调,餐前输注追加剂量,避免了围手术期患者不能按时进食或进食量较少引起的血糖波动,加之小剂量输入吸收良好,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黎明现象及sommogy 效应,达到快速平稳降糖效果。
MSII注射时间不能随意调整,可能出现胰岛素剂量的叠加,加之胰岛素吸收差异及吸收不良等问题,造成血糖波动,容易引起低血糖,依从性较差。
许多学者对胰岛素泵的治疗进行相关研究,已有文献报道CSII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II[6-7],本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
除此之外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短时间内逆转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毒性,增加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功
能[8],增强机体免疫力,较MSII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CSII可作为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首选降糖方案。
参考文献
[1]安友仲,祝学光,赵华.创伤后早期神经内分泌改变与应激性高血糖[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998,6(2):55-5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6-952.
[3]WHO.Dept of H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S].Geneva,1999.
[4]Hooqwerf B J.P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ius;how should we act on the limited evdence[J].Cleve Clin Jmed,2006,73(Suppl 1):95-99.
[5]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86.
[6]李茜,韩丽艳.应用胰岛素泵治疗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2):63.
[7]Colquitt J L,Green C,Sidhu M K,et al.Clinical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for diabetes[J].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2004,8(43):1-171.
[8]蒋海玉,齐俊荣,孙蕾.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0):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