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A4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A4打印版)
一、阅读
蜜蜂和蚂蚁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

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

我们干的活不少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气乎乎地说: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

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填空:
蚂蚁忌妒蜜蜂的是,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蜜蜂勤劳是,蚂蚁勤劳为的是。

从中看
出。

2.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写( )里。

( ) -----( ) ----- ( )
3.联系上下文,在“”上补全对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
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而是。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这个片段写了作者第几次去“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童话王国——丹麦
①丹麦是举世闻名的“童话王国”,面积约为4.3万平方千米,是北欧最小的国家,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至北海的出口处。

由于靠近海洋,丹麦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温和,全年有雨。

②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麦最大的城市,人口约为77.5万。

这里最初是个渔村,到公元1 2世纪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镇,1 443年成为丹麦首都,发展成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

这座城市有著名的哥本哈根大学,还有北欧最大的动物园以及植物园、国家博物馆、艺术画廊等。

以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为灵感创作的关人鱼铜像,是哥本哈根的代表性景点。

③欧登塞是丹麦的第三大城市,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年4月2日诞坐于此,他的故居现为丹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此外,城市内还有建于14世纪的大教堂,吸引着无数游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枢纽:_______________
(2)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丹麦被称为“童话王国”,它的国土面积是4.3万平方千米。

(________)
(2)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在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

(________)
(3)短文中使用的很多数字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真实具体地了解丹麦。

(________)
3.短文介绍了丹麦的两个著名城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简单说说丹麦被称为“童话王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是按照( )叙述的。

A.事情发展的顺序 B.时间顺序 C.不同方面 D.空间顺序6.《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故事里,小美人鱼最后的结局是( )。

A.变成了泡沫 B.与王子结婚 C.变回了人鱼,回到了大海 D.变成了人7.小明放寒假时想去丹麦旅游,收拾行李的时候,他觉得反正冬天不会下雨,就不想带伞了。

你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秋天来了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火红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

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还挂在枝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

红彤彤的海棠把树枝压弯了。

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2.短文中用了很多生动的拟人句,请你把最喜欢的一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你用“______”画出来。

4.短文写到的秋天的景物有:________树、________树、________树;还有美不胜收的________,黄澄澄的________,红彤彤的________。

5.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景色?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的学校(节选)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他
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花孩子们的衣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由此我可以想到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

2.赏析词句。

(1)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儿们因为有了雨的滋润______的情态,朗读时要读出______(A.兴奋 B.悲伤 C.惊讶)(填序号)的语气。

(2)结合课文内容,对画“”句子中的”冲”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体现出了花孩子们迫不及待想回家的欢快心情。

B.体现出了花孩子们无组织、无纪律的横冲直撞的情态。

C.体现出了花孩子们急于逃离学校,向往自由的迫切心情。

3.花孩子们是怎样在地下学校学习的呢?用“~~~”在选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朗读时,我们要读出花孩子们的心情。

4.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冲出来以后的情景吗?动笔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念山归来思念山
①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油画,一见便深深烙进了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像。

以至于归来数月,它仍然反复地在我的心田放映。

②念山村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约860米,以云上梯田闻名八荒。

念山村地处大山的顶部,上山的路自然没有“平坦”二字。

山道弯弯,弯出了茂林修竹、悠悠溪水,弯出了形状各异的梯田、重叠错综的山岗峰峦。

待到达最高峰念山余屯,一切皆隐去了,眼前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古树林,
古红豆杉、古枫树、古银杏、古南酸枣树等树木,一树古过一树,争相参天,几百年几千年了,似乎仍在向上生长扩张。

③上观景台的路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古朴结实。

路旁边是一纵随着坡度向上的白茶园,清新碧翠,色泽圆润,充满生机。

我摘了一片茶树叶放进嘴里咀嚼,果然是无尘无土,苦中带甘,别是一番自然天赐的青青白茶味道。

④越过茶园,我们上到了观景台。

观景台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大亭子。

绕着观景台转几圈,我心震撼:风光无限,视野无边,整个念山已是一览无余。

⑤我静静地凝视着山野中那层层叠叠金黄色的梯田,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云上梯田,福建最美最大的梯田。

纵向,梯田从山脚海拔300米左右的星溪河梯级而上,最高处海拔860米左右,垂直高度达500多米,高低错落,如链似带;横向,梯田绕过山梁岭脊,连绵5公里,共1600多亩,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千姿百态,波澜壮阔。

在青翠的茶园和金黄的梯田之间,村舍如棋盘落珠,从容祥和。

此时,阳光普照,成熟的稻谷一丘连着一丘,风吹稻浪连绵起伏,铺成一幅金色的巨型油画,将整个念山映衬得明亮耀眼,美不胜收。

⑥我忽然热泪盈眶,为这遗世独立的风景,那如锦如绣的念山画卷倏地嵌进了我心灵的画框,让我久久记忆,久久思念。

1.根据下面的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_________)
(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_________)
2.认真阅读短文,从文中寻找恰当的短语,补充写景顺序。

(_______)→到达最高峰→(______)→上到观景台
3.下列选项中不是云上梯田的特点的一项是()。

A.规模宏大 B.美丽如画 C.层次丰富 D.从容祥和
4.画“”的句子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梯田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5.想象念山的美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美在山道_______,美在最高峰顶古木______,美在茶园生机_______,更美在云上梯田如一幅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粒种子
春天到了。

两粒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粒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zāzhā)根,还要‘出人
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lùlòu)滴落花瓣的喜悦。

”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粒种子说:“我没你那么勇敢。

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

我若用力向上钻,也许会伤到我脆弱的茎。

我若长出幼芽,难.(nán nàn)保不会被蜗牛吃掉。

我若开花结.(jiējié)果,只怕小孩子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

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


于是,第二粒种子继续瑟缩在泥土里。

几天以后,一只母鸡在院子里东啄西啄,这粒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的泥土(_____)的茎叶(_____)的春天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强壮——(_____)危险——(_____)
4.文中的第一粒种子____,最后它会_____;第二粒种子____,结果它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我们要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B.只有等安全的时候才能生长
C.只有你付出了努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D.努力或不努力结果都一样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迪斯尼和米老鼠
沃尔特·迪斯尼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

他在少年时代,曾经到美国的堪萨斯明星报社应聘,没有被录用。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替教堂作画的
工作。

有一天,当他(象像)往常一样在车库工作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跃。

他赶紧回到家里,拿了一些面包屑给它吃。

渐渐地,彼此混得很熟。

有时候,那只老鼠竟大胆地爬到他工作的画板上,并且有节奏地跳跃着。

出于好奇心,他每天都要(带代)一些面包屑去喂老鼠。

老鼠美美地饱餐,他就在一旁瞪大眼(晴睛)细细地观看,直到老鼠跑走为(至止)。

不久,他失业了。

正当他穷困潦倒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堪萨斯车库里那只跑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

他立刻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米老鼠》卡通片就这样诞生了。

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1.用“/”划去第2自然段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字。

2.按意思在文中找词语并写在括号里。

(1)形容生活贫困,十分失意。

(___)
(2)比喻因做某件事成功而一下子出名。

(___)
3.“渐渐地,彼此混得很熟”一句中的“彼此”指的是:()
A.面包和老鼠。

B.面包、老鼠和沃尔特·迪斯尼。

C.老鼠和沃尔特·迪斯尼。

4.“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一句中的“一举”指的是:A.沃尔特·迪斯尼每天喂老鼠。

()
B.沃尔特·迪斯尼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
C.沃尔特·迪斯尼想起了堪萨斯车库里那只跑到画板上跳跃的老鼠。

()5.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A.一只老鼠使沃尔特·迪斯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B.任何人在困难面前都不要低头。

C.创作是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的。

6.沃尔特·迪斯尼为什么能画出这只米老鼠呢?用“”画出文中揭示原因的句子。

九、阅读,回答问题。

读书让我长知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书把我带到神秘的太空中,让我知道九大行星,让我了解各种彗星,让我懂得怎样生活。

书把我带到地下,让我领略祖国的宝藏。

金属的形成是多么的奇妙,地下的矿物是多么的丰富。

翻开书,我似乎正跟着地质学家一起去探险、去考察、去研究……
书把我带到梦幻的世界,让我了解人类美好的梦想。

从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到阿波罗飞船登月,从幻想到现实,一切都是通过想象得来的。

翻开书,我好像也变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经历着各种奇怪的事……
书带我认识了微生物“大军”。

“大军”中既有人类的“帮手”,又有人类的“敌人”。

捧着书,我像是在和人类的“帮手”打招呼,帮着抵抗人类的“敌人”……
书把我带到了动物世界,又把我带到了植物王国;把我带到人的身体里,又把我带到数学天地中;把我带到了成功人士的童年,又把我带到了各个美丽的地方……
书,像一把金钥匙,帮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书,像一叶小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让书陪伴着我们快乐成长,为人类的美好梦想而奋斗吧!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领会——(__________)丰盛——(__________)抵御——(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分别把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除了比喻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用心读书”的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理解。

小老鼠去海滨
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这太可怕了!”父亲叫道,“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危险,你可千万不能去!”“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既然我们已无法阻止你,”母亲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A.我预测小老鼠会碰到,预测的依据是。


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

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

“我要吃掉你!”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使小老鼠有幸能够逃走。

但他已有一截尾巴,被咬在猫的嘴巴里了。

(B.预测小老鼠还会碰到什么困难呢?他会克服吗?)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老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

他还被追赶得迷失了道路。

一路上,他受尽了惊吓,疲乏极了。

(C.预测小老鼠会看到大海吗?为什么?)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

于是,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

一排排海浪,不时滚到海滩上,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这就是大海吗多美呀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
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1.一边读短文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并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在本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对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只小老鼠自不量力,因此遭到了猫、老鹰和狗的袭击。

B.小老鼠的父母不爱小老鼠,所以才让他独自去海边。

C.短文赞扬了小老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一枚扣花》,完成练习。

一枚扣花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

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

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

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人山人海,商场的人更多。

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

正当我被五颜六色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

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

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急忙挤出人群。

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

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给我。

我接过一看,咦,这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

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

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四下环顾,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

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拾金不昧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然而我没有找见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金不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是____描写,画“”的句子是____描写。

3.“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你认为聋哑人可敬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中“微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聋哑人拾到一枚扣花。

B.因为聋哑人很有礼貌,对待别人很热情。

C.因为聋哑人脸上总是乐呵呵的,有些痴。

D.因为聋哑人听不清楚“我”说的话。

5.短文末尾为什么说扣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美丽呢?请写出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

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

可是,当她念一年级时,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她不得不住院接受三个月的化学治疗。

出院后,原先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快掉光了。

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

所有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

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让她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

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比喻花样繁多。

(_______)
2.老师让同学们都戴自己最喜欢的帽子上学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她为什么犹豫了?( )
A.担心同学们会觉得她很奇怪,而嘲笑她。

B.害怕同学们会知道她得病。

C.她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认识她。

4.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明白的道理是( )
A.我们上学都需要戴帽子。

B.我们要听老师的话。

C.生活中要学会友善地对待别人。

十三、阅读理解。

游千尺珍珠瀑
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处。

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冲向天际。

同学们立刻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走近瀑布一角,也许是太高的缘故,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飘飘洒洒,成串成行,由天而降。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

嗬,怪不得叫千尺珍珠瀑呢!
我们在瀑布下的溪流中洗手洗脸,互相撩水嬉戏,大家的欢笑声融进了那隆隆的瀑布声中。

1.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

A.时间顺序 B.高低顺序 C.游览顺序
2.以下几句话分别写出了珍珠瀑的哪三个特点,将序号填在括号中。

A.声音大 B.景色美 C.鸟奇
(1)下面这两句话写出珍珠瀑(_______)。

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2)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

(3)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

3.为什么叫千尺珍珠瀑?用“”在文中画出来。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这一句把比作。

5.短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衣服,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甘甜的雨露,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穿上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长在一起。

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

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见黄澄澄的银梨就知道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还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
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细雨( )的雨露
( )的绿叶( )的梨花
2.读短文,找出银梨的特点填空。

(1) 形状:________________。

(2) 颜色:一开始呈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

(3) 气味: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并答题。

(一)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选文描写了学生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两个情景。

2.用“_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描写了一些小动物的表现,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吗?判断下面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