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索谷金矿金元素化探异常与矿体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索谷金矿金元素化探异常与矿体关系
摘要:矿区位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西北部,土壤金属量测量发现三处金元素异
常区,通过工程验证,找到了金矿体,与化探金元素异常区对应较好,说明土壤
中的Au 是很好的找矿指示元素,在该区用化探寻找贵金属金矿体,工作方法有效,找矿效果显著。
关键词:马来西亚;金矿;矿体特征;金元素异常;
1 矿区概况
矿区位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西北部,哥打巴鲁市西南约70km,地处低山区,热带雨林
气候,地貌复杂,植被茂盛,第四系覆盖严重。
在本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难度大,投入成
本高,所以对工作手段的选择尤为重要。
2 化探工作情况
土壤金属量测量(线距100 m,点距 20 m)上,样品采集深度一般距地表 20~40 cm,
山脚处深达 40~60 cm,采集对象为土壤的 B 层(淋积层)或 C 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样品重量大于 500 g。
每一样品经晒、凉干后用木棍敲碎,取 40 目筛下物的重量不少于100 g,装入同编号的纸袋封口,运往化验室检测。
根据化验及整理结果,其中金元素圈出了三处异常区,分为北部金元素异常区、中南部
金元素异常区、南部金元素异常区。
三处异常区的规模、形状及浓度分带情况简述如下:
北部金元素异常区:呈带状,南北向,长约 2000 m,宽约 350 m,外、中、内浓度分带
发育齐全。
中南部金元素异常区:呈带状,南北向,长约 400 m,宽约 100 m,外、中、内浓度分
带发育齐全。
南部金元素异常区:呈不规则囊状,南北向,长约 500 m,宽 1000 m,外、中、内浓度
分带发育齐全。
3工程验证情况
通过地表施工探槽、深部钻探工程分别对三处金元素异常区验证:在北部金元素异常区,浅部发现了金氧化矿体Au-RO1、深部找到了金原生矿体Au-R1;中南部金元素异常区,地表
发现了金氧化矿体Au-KO1、深部找到了金原生矿体Au-K10;南部金元素异常区,在地表发
现了金氧化矿体Au-NO1和Au-MO1、深部找到了金原生矿体Au-N10、Au-F1及Au-M1。
各矿体特征简述如下:
Au-RO1:出露于地表,主要赋存于浅地表及风化千枚岩层中。
矿体呈层状,走向;近南北,走向长2008m,倾向393m。
矿体东倾,倾角0°~26°,平均倾角15°。
矿体Au平均品位0.75×10-6。
Au-R1:位于Au-RO1矿体下部,主要赋存于凝灰岩中或凝灰岩与中性凝灰质千枚岩的过
渡带。
矿体呈层状,走向近南北,走向长2013m,倾向566m。
矿体东倾,倾角0°~30°,矿
体平均倾角26°。
矿体Au平均品位2.83×10-6。
Au-KO1:出露于地表,主要赋存于浅地表第四系、残破积、风化千枚岩中。
矿体呈层状,走向近南北,走向长827m,倾向延伸76m。
矿体东倾,倾角0°~45°,平均倾角2°。
矿体
Au平均品位1.22×10-6。
Au-K10:位于Au-KO1矿体下部,属隐伏矿体。
主要赋存于蚀变凝灰岩、凝灰质千枚岩、黄铁矿化千枚岩、黄铁矿化硅质岩、蚀变破碎带中。
矿体呈脉状,走向近南北,走向长
600m,倾向232m,矿体东倾,倾角7°~27°,平均倾角20°。
矿体Au平均品位6.56×10-6。
Au-NO1:出露于地表,主要赋存于浅地表及碳质千枚岩氧化层等。
矿体呈层状,走向近
南北,走向长365m,倾向190m。
矿体东倾,倾角0°~20°,平均倾角7°。
矿体Au平均品位2.35×10-6。
Au-N10:位于Au-NO1矿体下部,属隐伏矿体。
主要赋存于强烈片理化和揉皱变形的钙
质-凝灰质千枚岩及凝灰质千枚岩与大理岩的不整合接触带中。
矿体呈透镜状,走向近南北,走向长175m,倾向233m。
矿体向东倾,倾角0°~18°,平均倾角15°。
矿体Au平均品位
3.26×10-6。
Au-F1:属隐伏矿体,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化凝灰质千枚岩、碳质千枚岩、石英斑岩脉等中。
矿体呈脉状,走向呈110°,走向长519m,倾向189m。
矿体东倾,倾角0°~15°,平均倾角10°。
矿体Au平均品位2.84×10-6。
Au-MO1:出露于地表,赋存于第四系残破积、粘土、破碎带、风化千枚岩中。
走向长702m,倾向95m。
矿呈层状,走向240°,矿体倾角较缓,平均倾角0°。
矿体Au平均品位
2.01×10-6。
Au-M1:位于Au-MO1矿体下部,属隐伏矿体,主要赋存于钙质千枚岩、破碎带、风化
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少量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的硅化、矿化带中。
矿体产呈似层状体,
走向长632m,倾向177m,走向240°,矿体倾角较缓,平均倾角0°。
矿体Au平均品位
3.48×10-6。
4结论
从化探土壤金属量测量的金元素异常区与金矿体平面形态位置叠合图分析,矿区主成矿
元素 Au 的异常规模大、浓度高、浓集中心明显,且异常位置与后期槽探工程揭露的矿体及
深部钻探工程找到的盲矿体相对应。
说明在该区土壤中的Au 是很好的找矿指示元素。
说明在马来西亚半岛热带雨林地区,针对地表植被茂盛,第四系覆盖较厚,基岩出露较少,前期利用化探寻找贵金属金矿体,工作方法有效,找矿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乌鲁索谷”(Ulu Sokor)地区金矿地质普查报告.中南大
学.2008.03
[2] 马来西亚 Kelantan 州 Ulu Sokor 金矿勘查工作报告.中南大学.2012.04
[3] 王新元.马来西亚 Kelantan 州 Ulu Sokor 金矿区2013年补充基础性地质工作报告.湖南
天工.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