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范文(四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读后感范文
从小学到现在,《围城》只看了三遍,却一直不能忘怀苏文纨那句:“冷若冰霜,艳若桃花。
”官小姐出身的苏文纨本身就有了高人一等的权利,再加上留学博士的头衔更是让她把爱情看得特别珍贵,不肯轻易施与。
然而留学归来的她,也许是受到了方鸿渐和鲍小姐亲热的刺激,也许是回国后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熏陶”,她的“冷若冰霜”早已热得蒸成了汽了。
在赵辛楣、方鸿渐和曹元朗中游离,看着他们三个男人为她“争斗”成了她最大的乐趣。
有人说,一切都会变,除了改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
也许正是如此吧,时光如梭,命运如滚滚车轮将我们带往未知的世界。
看到赵辛楣与方鸿渐的针锋相对时,有谁会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曹元朗来,还最终和苏文纨结了婚。
在看到唐晓芙和方鸿渐之间的不断互相爱慕、猜疑和争吵这些小打小闹的时候,有谁又会想到晓芙将会远去,而方鸿渐却被孙柔嘉“骗婚”。
也许正是因为方鸿渐和孙柔嘉之间本身并无感情基础,平常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才会发展成为最后的离家出走。
良好的感情基础对于婚姻来说真的很重要啊。
在书中,婚姻中的“平等”也是从头到尾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假如婚姻中有一方过于强盛而一直对另一方不公平的话,婚姻便时刻处在崩溃的边缘了。
方逐翁说过:“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
”只可惜后来他儿子并没听他的话,娶了个背景比他好得多的孙柔嘉,仗着个好管闲事的姑妈,压迫得方鸿渐喘不过气,逼得婚姻进了死胡同。
也许这正好应了那句话:围城里的人想出来,而围城外的人想进去。
我们的世界正像这么一个大染缸,缸外的人瞅着这鲜艳多彩的繁华而羡慕不已,而缸里的人,却回想着这外面的纯洁干净的好。
婚姻不过是两个人的一种协议,却有着这无穷的吸引力,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为之疯狂。
围城里的好戏还在上演,而围城外,羡慕的人们仍在继续渴望着。
《围城》读后感范文(二)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人的教科书”。
这部小说由钱钟书创作,于1947年发表。
小说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展开,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揭示了围城主题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阅读完《围城》后,我深受触动,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以及主题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曾经梦想成为知识分子的人,但却因为逃避困境而变得渺小和庸俗。
他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也是矛盾的。
与他相爱的傅聪是一个开明自由的女性,她对方鸿渐充满了真挚的感情。
然而,方鸿渐却因为自卑和怯懦而不敢承担责任。
相比之下,方鸿渐的妻子孙少安虽然平凡朴实,却是一个能够坚定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的女性。
她的出现让方鸿渐陷入了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从这些人物形象中,我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们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巧妙,引人入胜。
小说以围城的意象为线索,展示了方鸿渐在围城中的一生。
他的一生像是一个围城,围墙
将他与外界隔绝,他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被困住了。
小说中的情节设置让我忍不住想要继续读下去。
例如,方鸿渐和傅聪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甜蜜和痛苦,让人无法释怀。
另外,小说中的插叙技巧也很巧妙,通过插叙的方式,给读者展现了方鸿渐过去的经历,加深了对他内心世界的理解。
这些情节的设计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读者不禁会为方鸿渐的命运感到惋惜和心疼。
最后,小说中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围城》这个题目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在围墙中的困境。
小说通过方鸿渐的故事和思考,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人们常常处在困境中,而自身的困境往往是由于自身的内心和心态所造成的。
方鸿渐一直在逃避现实,渴望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却最终成为了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计,都在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我不禁思考人们在困境中的选择和抉择。
综上所述,阅读《围城》是一次有意义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以及主题思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方鸿渐的故事和思考,我深入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围城》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小说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对于现代人了解自己内心世界,面对困境和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围城》读后感范文(三)
《围城》是由钱钟书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方鸿渐在古朴悠闲的生活中困顿不已的故事,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这是一部具有深邃思考的作品,读后令我颇有感悟。
首先,小说以“围城”为隐喻,把方鸿渐所处的社会比喻成一个围城,而主人公则是城墙上的守卫者。
这个城市悠闲静谧,不像外面的世界那么喧嚣繁忙。
但正是因为这种安逸,让方鸿渐渐渐地迷失了自我,无法进入城外的世界,也无法摆脱城内的束缚。
这个“围城”成为了方鸿渐一生的悲剧,也成为了许多读者思考的焦点。
其次,小说通过描写方鸿渐与悠然的曾菁在婚姻生活中的变化,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
方鸿渐一开始对曾菁是深爱着的,但是慢慢地他们之间发生了转变,渐渐地相互之间产生了距离。
他们之间的关系被社会习俗所束缚,也被个人欲望所困扰,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分离。
这个婚姻故事呈现了真实婚姻中的困扰和矛盾,让人感到深深的心酸。
再次,小说通过方鸿渐与其它人物的相处,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方鸿渐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但他却被自己的内心所困扰。
与最好的朋友聂于川相比,方鸿渐更像一个“围城”中的孤独人。
他表面上与他人相处和谐,但内心却是矛盾的,追求自由,又畏惧外界的压力。
这种复杂性让人深思,也让人更加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复杂性。
最后,小说着眼于社会的变革,展示了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氛围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个大变革时期,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心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说中展现了渐渐地向传统社会秩序逼近的现代社会。
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主人公方鸿渐身上,他既渴望自由和进步,又无法摆脱传统价值观的束缚。
这种社会背景的设置让我深入思考了社会的变迁对个人的影响。
总的来说,《围城》是一部富有思想深度的小说。
作者通过独到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迁。
通过方鸿渐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对自由的追求、对传统和现代的纠结。
这个作品让我对人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让我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共鸣。
无论是当时的社会还是现在的社会,这种困扰人的心理状态仍然普遍存在。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触动,也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像方鸿渐一样被困在一座“围城”中。
《围城》读后感范文(四)
读罢《围城》,我的情绪是复杂的。
我同情方鸿渐的遗憾人生,我难过孙柔嘉的工于心计,我思考苏文纨的执着追求,我欣赏唐晓芙的直爽聪慧,我感叹书中无止境的斗争,我感叹人生的变幻无常。
正像苏文纨说:“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也由这样的一座城。
方鸿渐的优柔寡断,玩世不恭以及苏文纨的矜持自负使他们错过了彼此。
思想陈腐守旧的董斜川,“新古典主义”诗人曹元朗,方鸿渐好友赵辛楣,以及聪颖美丽的唐晓芙,在小说的一开始就上演了一出知识分子百无聊赖的宴饮大戏,这足以见到他们各自内心的“围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在这样庸俗无聊充斥着虚假笑脸的社会中,他们用这样的一座城保护自己。
方鸿渐,赵辛楣和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和青年助教孙柔嘉在起航南下的过程中组成了“小社会”,各种矛盾
和各种调侃,各种嬉戏及丑态,将人性的思想弱点描绘的淋漓紧致。
接着是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教书的经历。
大学里,上自校长,下至学生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诽谤,阴谋诡计。
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镜像逐鹿的舞台。
一些学者粉末登场,他们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的半旧遗老,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的假洋博士,也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伪君子,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的势利小人。
这座大学,也是一座“围城”,在这一座城里,表面光鲜灿烂,而暗地里各有各的无奈虚伪。
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结婚了,他进入了另一座“围城”,孙小姐“千方百计”地嫁给方鸿渐后,她的挑剔,她的心机,她的虚荣,她的势利,渐渐都映在方鸿渐眼里。
最后那掷梳子的一幕,大概是让方鸿渐最伤心的吧。
毕竟他俩从确定恋爱到结婚,实在是太迅速。
婚后的吵吵闹闹也许是很多青年男女婚后的故事,他俩像是一家人,又不像是一家人,两人的个性都太强,一个人不喜欢她的姑妈,一个人不喜欢她的叔叔,谁也不肯让谁。
但也许是因为责任心,方鸿渐还是希望维持这种夫妻关系,而又因为心太软的人一出手就太恨了点,方鸿渐还是将她打走了。
在这一座“围城”中,方鸿渐试图逃出来。
“天下只有两种人。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
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我总觉得方鸿渐属于第一种人。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
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
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
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也有着这样的一座城,我们努力着努力着走进它,当回过头时,我们发现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此时的我们就只剩下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