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谨防舆论抹黑现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为什么要谨防舆论抹黑现象-法律
我们为什么要谨防舆论抹黑现象
文/崔奥
近年来,一系列丑化国人形象的视频和新闻时常见诸国内外各大媒体。
此类视频和新闻通常以微博转发、媒体跟进等方式,引发全民关注和热议。
同时,由于其常伴随煽动性的内容,导致网友评论往往会形成一边倒的批判模式。
部分媒体为迎合大众,也会对此类事件进行片面评论,导致国人形象被极度抹黑。
诸多类似的网络行为,不得不引人深思。
一、舆论抹黑现象是现代互联网中的新兴传播方式
2016年3月,一段题为“中国游客到泰国吃自助餐,哄抢大虾吓坏泰国人”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并在短时间内在诸多媒体疯传,进而引发了全民讨论和批判热潮。
随后,《北京青年报》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这段视频是发生在两年前的事情,于是澄清了事实真相。
很明显,这是针对中国游客和国人素质的一场舆论抹黑行动。
该行动由微博发起,经国内社交媒体大量转发,网站和电视台跟进报道,形成了一套传播组合拳。
实际上,类似的造谣事件不只这一次,还有中国人到泰国偷钻石吞下肚、中国老太去日本碰瓷、中国人在泰国酒后裸泳、中国妈妈给孩子换尿布等。
经过某些人的断章取义,制造出博人眼球的“新闻”,混淆和蒙骗大众视线,并利用大众心理引发社会热议,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如在中国人哄抢大虾视频流传的同一时间,一名英国游客浑身酒气地对着一名中国女性大肆侮辱漫骂、嚣张威胁。
然而,此事件并没有在英国引起媒体的波动。
针对国内一些此类舆论现象,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
如果这仅是偶然出现的个案,我们姑且可以说是社会新闻特性使然。
但是,大量负面新闻的出现就需
要质疑其背后是否有团队在操控。
这些隐匿于互联网中的幕后操手,应当成为现代网络安全的一大打击对象。
二、网络诽谤的危害是恶化相关国家与地区关系
近年来,一些丑化国人形象的新闻,往往针对与中国联系紧密的国家和地区。
与其说此类新闻是在批判国人,不如说它们会对中国大陆与相应国家和地区的关系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东南亚一直是中美势力的角斗场。
近年来,随着中泰双方高铁、资源以及旅游市场的频繁往来,妨碍了许多国际势力的发展。
针对中国游客的抹黑舆论行动也在东南亚诸国中不断被掀起,以达到恶化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关系的目的。
现代战争已经不仅是兵器时代的枪炮相拼的国防战争,而且包括当今诸国之间的软实力较量,如信息工程、社会舆论等。
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舆论抹黑并不是少数派的存在。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现象呢?
三、应对“网络汉奸”的方法
应对“网络汉奸”的方法有以下三点:
1.充分利用媒体的导向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收信息和新闻,而这些新闻大部分是由各路媒体传达出来的。
在给予广大网友信息的环节中,媒体往往起到导向作用,只言片语的差别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效果。
因此,必须加大对媒体特别是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
同时,还要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2.增强国人的辨别能力。
一些网络舆论抹黑者利用群众喜欢抨击的特点,大肆炮制各类“新闻”抹黑国人,骗取点击率。
从自身的角度看,一部分网友也在借机炒作。
而从传统思维认知看,对西方社会文明程度的过分夸大,会导致社
会舆论导向出现偏颇。
现代社会,人们自己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从众现象越来越多。
因此,学会理智看待及分辨网络信息是现代人的必修课程,也是从本质上遏制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方法。
3.保持自我的民族自豪感及对国家的信心。
近年来,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国防实力不断提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超级计算机、暗物质探测卫星、5倍音速战机试飞、高超音速导弹实验成功、即将竣工的“天眼”工程、强子对撞机项目顺利、可控核聚变一次性放电超过100秒等重大成果,应当成为新闻关注的热点,以达到重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的最终目的。
综上,只有全民提高自我认知及防护意识,学会理智地筛选网络信息;同时,国家采取监管手段,政府增强公信力,主流媒体起到积极导向作用,才能有力地抑制网络舆论抹黑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