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文献综述的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序言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
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 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
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
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 、1994 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带有文献综述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文献综述的几种方法

文献综述的几种方法
1. 归纳总结法呀!就像把各种颜色的糖果收集到一个袋子里一样。
比如研究教育改革,你把不同学者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都归纳起来,哇,一下子就清晰明了啦!
2. 演绎分析法呢,如同根据线索去破案。
比如说探讨某个经济现象,从基本的理论出发,一点点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是不是很厉害!
3. 比较分析法呀,就好像比较不同口味的冰淇淋。
像是在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把它们的特点进行比较,哇塞,差异一目了然!
4. 案例分析法哦,这不就像拿着一个具体的故事来讲道理嘛。
比如以某一个成功企业为案例,深入研究它成功的因素,超有意思的呢!
5. 历史研究法呢,像回顾一部精彩的历史剧。
例如研究科技发展的历程,从过去到现在,哇,就像走过了漫长的时光隧道!
6. 系统综述法呀,和整理一个杂乱的房间一样。
像是要对某个领域进行全面梳理,让一切都井井有条。
7. 定量分析法哟,类似拿着精确的尺子去测量。
比如分析一些数据来得出结论,是不是很严谨呀!
8. 定性分析法呢,就如同感受一幅画的氛围。
比如探究人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很有趣吧!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好,就看你怎么在文献综述中巧妙运用啦,能让你的研究更加精彩呢!。
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及写作方法

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及写作方法导言: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以期对读者的学术写作有所帮助。
一、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作为研究的第一步,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理论依据: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理论基础,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综合各种文献,研究者可以掌握研究热点、前沿问题,了解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奠定基础。
2. 避免重复劳动: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已有研究的成果和发现,避免重复劳动。
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者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改进和创新的方向。
3. 扩展思路: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拓宽思路和视野,从而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的综合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问题的多个角度,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写作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1.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研究者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范围。
只有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避免陷入无限扩散的泥潭。
2.收集文献:研究者可以通过学术数据库、图书馆、专业期刊等渠道收集相关文献。
在收集过程中,可以利用关键词和搜索策略来缩小范围,并且需要反复筛选,并留下与研究目的最为相关的文献。
3.整理文献: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将文献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
可以按照主题、时间、研究方法等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4.分析文献:在分析文献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入手进行比较,可以从研究设计和方法入手进行评价,还可以从实证结果和结论入手进行总结和归纳。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了解若干篇有关该专题的原始研究论文。
国内外大多数医学期刊都辟有综述栏目。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主体,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名,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
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文献综述的范文

⽂献综述的范⽂⽂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献进⾏⼴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研究成果和研究⽔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写成的⼀种不同于毕业论⽂的⽂体。
⽂献综述的范⽂1 概述: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各种⽅法、实物为开发学前⼉童的智⼒,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且科学地对他们的⼤脑进⾏各种刺激,使⼤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进⾏的教育。
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部分。
⼉童是⼈⽣智⼒发展的基础阶段,⼜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智⼒及其⽇后的发展有很⼤的作⽤。
超常⼉童的形成、发展,⽆⼀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的学前教育。
学前智育是⼀个多⽅⾯的培养过程。
原则: 是对0岁⾄⼊⼩学前⼉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幼⼉园教育⼯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发展的规律,符合幼⼉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施教,引导幼⼉个性健康发展;⾯向全体幼⼉,热爱幼⼉,坚持积极⿎励、启发诱导的正⾯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的⼀⽇⽣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段的交互作⽤;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提供活动和表现能⼒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依据0岁~6岁⼉童⾝⼼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对学前⼉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趋势: 简述 ⾃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标之⼀。
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5篇】

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参考文献类型少篇一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包括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
当前,很多毕业生写论文参考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对国家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研究会论文等关注不够,因此参考的文献类型较少,出现比较片面、或研究不典型的情况。
从学术研究上来说,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专题来说,研究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比如国家政策不仅包含过去的研究成果,也包含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文献。
所以,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参考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做到全面有力。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篇二I 什么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简单地说就是在参考一系列的参考文献后,对文献进行相关的整理融合,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融会贯通,进而分析评价,形成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与一般性的研究论文存在明显的差别。
II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体,与一般性的研究性论文不同,格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的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文献综述与研究性论文相比,更多地介绍地是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资料、进展、展望及评价。
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与研究性的论文相比,更为多样化,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可以结合这四个部分的要求和规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进而根据提纲进行相关的写作任务。
前言,前言就是要用相关的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写作目的和写作的必要性进行叙述,并概括相关的概念性内容,提及研究的范围和领域,阐述问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动态,对于目前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讨论也要进行概括。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热门9篇)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第1篇综述型论文的初稿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
对综述的修改与完善重点在于查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囊括了选题领域的主要观点,是否包括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等内容;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不衔接、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文献综述的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含糊、笼统和非学术化等言语问题。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p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p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p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p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p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p(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p(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以及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以及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研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对其中一研究领域的现状、问题、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从而参与和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以及如何撰写一篇有效的文献综述。
1.理清并总结研究领域的现有知识: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重要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2.定位和评估研究问题的研究价值: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是否有足够的研究价值,是否与已有研究有所重叠或是填补了一定的空白。
3.阐明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文献综述可以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明确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4.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的建议:文献综述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的介绍和评估,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设计自己的研究。
5.指导研究的实施和分析过程:文献综述中的相关研究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实施研究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1.总结已有知识: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已有知识,防止重复研究,减少研究资源的浪费。
2.发现研究问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确定研究问题。
3.提供理论支持:文献综述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指导研究的理论构建和分析过程。
4.引导研究设计:文献综述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研究设计上的建议和指导,使研究更加科学和有效。
5.推动学术交流:文献综述将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学术界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思想的碰撞和学术进步。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1.确定研究议题:选择一个研究领域或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2.收集文献:通过学术数据库、图书馆目录、互联网等方式收集相关文献。
关键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广泛涵盖研究领域的主题词。
3.筛选文献: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
首先根据标题和摘要初步筛选,然后进一步阅读全文,根据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要求,筛选出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什么是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目的是说明你已经研究过该学科中现有的成果并有心得。
仅仅将他人的发现陈述出来是不够的。
你还需要洞察力,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别人的成果。
一个好的文献综述不仅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还应该达到以下的要求:• 比较和对照不同的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 把持有相同结论的作者放在一起;• 对方法论部分进行批判;• 留意观点之间的分歧;• 突出经典研究;• 突出研究中的差距;• 说明你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之间的联系;• 说明你的研究与文献之间的整体关系;• 总结文献,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文献综述有很多的目的,它使你能够:• 对你正在研究的问题进行定义和限制范围;• 为你的研究提供历史的延续性;•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评估有潜力的研究方法;• 将你的发现跟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建议。
从以上所列举的目的看来,文献综述是对一个研究领域的探索,它可以为一项研究提供准确的定义和框架。
大多数的学生在他们刚开始进行阅读之前,都不是自己所选择领域中的专家。
文献综述就是让学生掌握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的基础知识。
最终成文的文献综述所反映的正是这一基础研究的成果。
因此,一个好的文献综述提出研究的问题,确定探索的范围。
文献综述告诉读者的是该学科领域中已有的研究,让他们为之后你的研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基本理念一个好的文献综述不仅要为你的项目提供一个来龙去脉,还要显示出它值得做。
即便你在开始收集数据之前就开始撰写该部分,也一定要搞清楚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你的论文项目之间的关系。
已有的研究成果与你的研究理念之间的关系,对文献综述部分的框架和篇幅都至关重要。
时刻牢记你的研究目的所在,这有助于指导你的阅读方向,并阅读关键资料。
阅读资料发现值得阅读的资料要想做好文献综述,第一步是进行全面的文献调研。
.能够接触的文献要广泛。
记住,文献的年代很重要。
建议你最好从最新发表的文献开始,然后逐渐往后查找。
最新的文献可以指导你的阅读。
文献综述范文(通用5篇)

文献综述篇1一、引言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
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二、正文(一)叛逆心理的概念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叛逆心理的表现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
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
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
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
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
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
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
什么是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其中一领域、研究问题或主题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和综合,以便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问题和研究热点、掌握重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
文献综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搜集文献资料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进行文献检索,搜集与研究问题或主题相关的文献。
通常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图书馆、期刊、会议论文集等渠道进行文献检索。
在搜集文献资料时,应该尽可能地广泛涉猎,充分获取与研究问题或主题相关的文献,以免遗漏重要信息。
二、整理文献资料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是整理文献资料,包括对文献资料的归类、筛选和去重。
通常可以将相关文献按照时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对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综合。
同时,还需要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和去重,去除重复的文献和与研究问题或主题无关的文献,以保证所得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信度。
三、分析文献资料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对研究问题或主题的历史沿革、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研究问题或主题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掌握重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研究结果和结论。
四、归纳文献资料文献综述的第四步是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包括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分类、提炼和概括。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可以清晰地阐述研究问题或主题的内涵和特点,提炼出重要的研究结果和结论,概括出研究问题或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五、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步是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或论文。
撰写文献综述时,应该注意选取合适的论文结构和写作方式,同时要保证文献综述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在前言中明确研究问题或主题、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已有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空白,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同时,在文献综述的正文中,应该对文献资料进行严谨的分析和综合,不要只是简单的摘抄文献内容,要注重对文献资料的解读和评论,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什么是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简称综述,与动物实验等科研论文不同。
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总结。
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技术的研究成果、发展水平以及科技动态等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选择、提炼,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实用文体。
科技综述的最显著特点是述而不评,重点在“综”。
只是浓缩性地介绍己经获得的科技成果的信息,在文章中不加上编写者的见解和评论,作者的倾向性只能潜在地反映在对他人的观点、材料的取舍和引用上。
如果文章中加上编写者的观点就变成了述评。
述评的特点是“评”,即在己有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为读者献计献策。
因此,综述的重点在“述”,只“述”不评,即只对观点、数据、事实等作纯客观的分析和介绍,不作评价、评议。
科技述评的重点在“评”,又“述”又“评”。
指作者潜在的倾向性。
论文作者不应对原始文献进行直述评说、这一点有别于述评。
但这不等于作者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立场、观点、学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即用别人的资料和观点来表明白己的想法。
也就是说,要将自己的见解寓意其中,贯穿于内,含而不空。
二、文献综述的结构文献综述基本由前言(引言)、正文(主题)、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1、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正文(主题):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和展望,以及有关各种情况都应作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对该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写进去,进行分析研究。
3、结论: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
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4、参考文献: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资料,为人们核对或作进一步研究用,这些按引用顺序列出。
通过参考文献,还可以看出综述的深度和广度。
什么是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概念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
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
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2、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
它不仅为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节省了用于查阅分折文献的大量宝贵时间,而且还非常有助于科研人员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
3、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1)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 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一)选题原则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4.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
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哪些

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哪些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问题的一种学术性文献。
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背景。
文献综述首先需要对所选主题或领域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包括该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难点等。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介绍,可以让读者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文献综述内容铺垫。
二、文献概述。
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是对已有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在文献概述部分,需要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
同时,还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指出其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提出问题和方向。
三、研究进展。
在文献综述中,还需要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这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趋势、学术观点和争议等。
通过对研究进展的介绍,可以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存在问题。
在文献综述中,还需要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这包括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研究观点的争议等。
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指出,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和方向,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五、展望和建议。
最后,文献综述需要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建议。
这包括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方法的建议,以及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的展望。
通过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文献概述、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展望和建议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整理、分析和评价,可以全面地了解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什么是论文文献综述

什么是论⽂⽂献综述应该如何撰写计算机类⽂献综述⼀、⽂献综述⽂献综述是学⽣在开提前阅读过某⼀主题的⽂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组成的⼀种不同于研究论⽂的⽂体。
综述的⽬的是反映某⼀课题的新⽔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
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全⾯的介绍和评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献综述的格式⽂献综述的格式与⼀般研究性论⽂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注重研究的⽅法和结果,⽽⽂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的评述。
因此⽂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主题、总结和参考⽂献。
撰写⽂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撰写⼯作。
前⾔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家对全⽂要叙述的问题有⼀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较综述,不管⽤那⼀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献引⽤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的⼩结有些类似,将全⽂主题进⾏扼要总结,提出⾃⼰的见解并对进⼀步的发展⽅向做出预测。
参考⽂献,因为它不仅表⽰对被引⽤⽂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献的依据,⽽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
参考⽂献的编排应条⽬清楚,查找⽅便,内容准确⽆误。
关于参考⽂献的使⽤⽅法,录著项⽬及格式与研究论⽂相同,不再重复。
三、⽂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学⽣在论⽂开题之前作⽂献综述。
2. 在⽂献综述时,学⽣应系统地查阅与⾃⼰的研究⽅向有关的国内外⽂献。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以及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以及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一些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综合回顾和分析,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总结,旨在了解当前研究进展、评价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文献综述有几个主要目的和作用。
首先,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一些研究领域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从而在自己的研究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避免重复劳动。
其次,文献综述可以评估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帮助研究者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研究问题。
此外,文献综述还可以揭示研究领域的理论观点和争议,引发新的研究问题和思考,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领域和问题:明确自己要进行综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这有助于限定综述的范围和方向,避免涉及过于广泛的内容。
2. 收集文献资源:利用学术引擎,如谷歌学术、PubMed等,收集和筛选与研究领域和问题相关的文献。
此外,还可以查阅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书籍等资源。
3. 梳理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整理。
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Mendeley等,帮助管理和整理文献,方便后续的查找和引用。
4.读文献并摘要:对每篇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并进行摘要。
摘要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关键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归纳。
5.分析和归纳文献:对已摘要的文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共性和差异之处。
可以按照时间、地区、方法等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各篇文献的特点和观点。
6.组织文献综述的结构:在撰写综述时,应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文献内容,包括综述的引言、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部分,确保文献综述具有良好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7.写作综述:在写作综述时,应注重文献的解读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和汇总文献内容。
要注意提供证据和论据,支持和证实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8.检查和修改:完成初稿后,应进行适当的检查和修改,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之,文献综述是一项需要系统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工作。
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重要性

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重要性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在研究过程与学术发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它通过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问题的提出、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文献综述在论文中的重要性,并着重阐述其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提供研究背景与动机在编写学术论文时,研究背景和动机是不可或缺的。
文献综述能够提供当前研究领域的相关背景信息,让读者了解到当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综述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已有研究未能解决或仍有争议的问题,从而引导自己研究的方向,明确研究动机与目标。
二、文献综述促进理论建构与构建框架文献综述不仅能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领域的理论前沿,还可以从中获取相关理论和模型,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分析不同理论的优劣与适用性,可以选择合适的理论,并基于该理论构建研究框架,为之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
三、文献综述辅助研究方法选择与设计研究方法是保证研究可靠性与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可以了解到已有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
通过借鉴先前研究的方法,可以为自己的研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
四、文献综述揭示研究问题与研究空白文献综述通过总结已有文献,可以揭示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中可以发现未解决的问题、争议的观点和空白的领域。
对于科学研究而言,填补这些研究空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思路。
五、文献综述提升研究质量与学术声誉文献综述的编写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相关研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综合性总结。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提升研究者对研究领域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对研究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同时,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也可以提升研究者的学术声誉和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在学术界赢得尊重和认可。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在论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劝学》与《论读书》两篇文章中对比分析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一、王力的对比分析王力先生是较早进行意合形合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家。
在1936年撰写的《中国文法学初探》中,王力指出:“句子与句子的关系,在中国语里,往往让对话人意会,而不用连词。
英文的and字,译为中文时,大多数可以省略……总之,我们研究中国文法,该从‘语像的结构’上着眼。
说得更浅些,就是体会中国人的心理。
”(王力,2加0:332)在1944一1945年撰写的《中国语法理论》中,他明确指出,“中国的复合句往往是一种意合法,在西文称为parataxis”,并且用了《红楼梦》中的“你死了,我做和尚。
”作为例子进一步说明“在西洋语里是一种变态,在中国语里却是一种常态。
咱们不能说‘你死了’是‘如果你死了’的省略,因为在平常的语言里不用连词的时候比用连词的时候更多。
”后来又从关联词语的角度来研究:汉语复合句之间有时候“有一二个虚词表示它们的连带关系,有时候,它们之间的联系却是以意会的,叫做‘意合法”,。
(王力,1957:144)在《汉语语法史》中,王力先生对意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博士学位论文—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合形合问题继续讨论,指出,“我们可以看出,在《尚书》里,复句中的分句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用意合法表现的;而在《周易》、《论语》里,这种关系是用‘故’、‘况’、‘则’等语法成分(连词)表示出来的。
”(王力,1989:340)王力指出:“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这里所说的“法治”是指西方语言一整套的显性连接手段,是英语等西方语言的根本,“人治”追求的是辞约义丰,削尽冗繁,以意义的表达为根本,尽可能舍去不必要的形式,因而“古人主张不以辞害意,西人的行文却是希望不给读者以辞害意的机会”。
(1951:197;283),而汉语的“人治”则指汉语要靠人的了悟。
他说汉语的意合性还表现在显隐自如:汉语逻辑关系的表现常常既可借助于关联词,也可隐去关联词。
如“他不去我去”可以因上下文定为多种关系:(一)假设关系:“(因为)他不去,我就去”;(二)让步关系:“(即使)他不去,我(也)去”;(三)转折关系:“他不去,(但是)我去”:(四)因果关系:“(如果)他不去,(所以)我去”。
王力先生的“人治”与“法治”看法是对这两种语言意合形合的通俗总结。
他主要从汉语复合句和英语复合句的差异来分析汉语的意合情况,始终强调汉语和英语句子在连接词语使用方面的区别。
这是语言的本质性问题:连词(或虚词)的使用与否是区别汉语的意合与英语的形合的重要标志。
二、刘毖庆的对比研究刘必庆先生是汉语和英语意合形合对比研究的倡导者。
在《汉英对比与翻译))(修订本)(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著作中,刘必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
在“‘形合’与‘意合’初论”中,他对意合和形合进行了定义(参见第一章1.2.1),并认为意合、形合问题属于表现法,不同的语一言有不同的特征。
表现法离不开形式手段、形式结构,因而也是一个语法特征问题(参见刘必庆,1992:18一19)。
在“再论‘形合’与‘意合”中他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汉语的意合现象紧密相连。
他指出,中国古代文论就有汉语意合方面的观点,如王充的“意定于笔,笔集成文,文具情显”、刘姗的“意授于思,言授于意”。
汉语正是在这种重意、重神、重风骨、重凌虚的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影响下历数千年之历史,形成了注重内在关系,隐含关系、模糊关系的语言结构,与这种素质并行不悖的是汉语文字特征,也正是这样的文字才使得汉语是意合而不是形合。
(二)句法结构讨论。
汉语句子成分组织的明显特征是重意合,句子中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的特点是内在化、隐含化、模糊化,即从词的形态上看不出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意合现象体现在语段中。
在一个特定的语段中,汉语句段之间的关系也常常是内在的、隐含的、模糊的。
在任何语言中,意合和形合手段都是并行的,但只有在汉语中国,意合手段比形合更多;在英语中,形合手段比意合手段更重要、更规范了。
意合是使汉语在形式上流散、疏放的重要原因。
(参见同上:n6一118)在“三论‘形合’与‘意合”,中,刘亦庆重点解释了英语的形合问题。
英语之所以重形合,是因为英语具有比较多样的形式组合手段,如词语关系形合手段、句法关系形合手段和句法形式形合手段。
形合的优势是视觉分辨率高,语法关系属于显性表现式。
(参见同上:251一254)刘必庆先生对语言现象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考大大地推动了意合和形合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三、对比与翻译讨论近年来,从句子层面对比分析汉英语意合与形合及其翻译还是热点,发表的论文相当可观,占所有论文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作者进行了粗略的统计,从1979年到2005年,关于形合意合句子层面对比分析及翻译讨论的论文有75篇(其中1997年以后的论文近60篇),如:《意合与形合:英汉翻译中的逻辑关联映现》(但汉源,外国语,1996年第一期)、《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特点对翻译的启示》(范红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年第六期)等。
这方面的论文主要从英语出发考察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异同,对比分析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表达方式的差异,寻找翻译策略或技巧(以英汉翻译为主)。
根据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劳陇在《英汉翻译中的“意合”句法的运用—消除“翻译腔”的一个重要手段》(翻译通讯,1985年第七期)一文讨论了英汉翻译的对策:首先,必须将原文神理融会于心,然后汉语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改组;有时,需要按照逻辑程序或时间顺序将句序重新安排,方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才能使译文流转自如,明白晓畅,消除翻译腔,达到纯粹汉语化的效果。
程洪珍在《英汉语差异与英语长句的汉译》(中国科技翻译,2003年第四期)讨论了英语长句的翻译,认为英语重形合,属形态语台‘,惯用结构复杂而严密的句子,而汉语重意合,属语义型语言,句子结构简短而松散。
英语与汉语句法的差异要求英语长句汉译基本的原则是破句重组,化繁为简,常用的方法是顺拆译法、逆拆译法和综合译法。
四、汉语意合现象的研究传统上,汉语的研究就是以意合为核心。
但是,由于受到西方形态语言的影响,汉语本体研究受到挑战和质疑,人们更热衷于汉语的“形态”研究,程式或“形态”成为研究热点,语义型特征受到冷落。
随着汉语和英语对比研究的展开和加深,汉语本体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语义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史有为在《语言中的人和意义》(语文研究,1999年第二期)指出汉语的研究必须“回到起点”,立足汉语,因为“语言研究最合适的起点是某种语言的自身,对于汉语,这起点也就是‘汉语’自己。
”近百年汉语的研究受到外来影响太深了,使得汉语研究是在削足适履,如结构主义的词并不是汉语中最适用的单位。
在谈到句群范围的法则时,史有为指出: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以形式主导的能够简单而有效地代替现今所有的分类系统方法,已经尝试的系统不是支离破碎,就是复杂繁难,很难进入实用状态。
很多事实已经证明,句间的接应规则,除了形式上的因素外,还有许多是只能用语义和人的行为规则来解释的。
这后者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合”。
无论如何,“意合”现象是很难否定的。
与此同时,他也提出汉语存在形合句。
在此,史有为首先肯定了汉语中意合现象的存在,但也从辩证的角度提醒汉语中还存在形合的现象,需要通过调查证实。
根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出版了三部汉语意合研究的专著:((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鲁川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汉语意合语法学纲要》(张黎著,中国书店(日本),2001年版)和《文化的深层选择—汉语意合语法论》(张黎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汉语重意合的现象也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傅惠生教授几(2005)深入探讨了古汉语《小象》中重复和省略两种篇章衔接手段,强调要用语言事实说明汉语意合衔接问题,而非主要从思维方式中寻找原因或理由,这样也能更充分阐述汉民族与西方思维传统的差异。
其他方面的论文有:《汉人的“意合”特点与汉人的思维习惯》(徐静茜,语文导报,1987年第六期)、《意会、流动、虚实、具象—论汉语的特点》(申小龙,语文学习,1988年第二期)、《汉语句子中的意合问题(引言)》(吕冀平,哈尔滨师专学报,1993年第四期)、《新时期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现状·角度·反思》(陈昌来,烟台师院学报哲社版,19%年第一期)、《什么是意合语法?一关于意合语法的讨论之一》(张黎,汉语学习,1997年第一期)和《汉语词语中的意合现象探析》(盛林,汉字文化,2002年第三期),等等。
然而,金立鑫的《“汉语意合语法”批判》(北方论丛,1995年第五期)和《对张黎的“意合语法”批判之二》(汉语学习,1995年第六期)对张黎的“意合语法”提出了批评,认为“意合语法不拘泥于句法形式的限制,直接以语义为组合直接单位”(张黎,1994:83一83)的看法极其错误,不符合语言学的研究规律。
金立鑫认为,从普通语言学的情况来看,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种语言可以脱离语法形式,不使用任何语法手段能够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句子组织起来的。
语法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语法有自己的一套形式系统,我们不能因为现代汉语没有印欧语那样的一套形式形态,就否认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的存在。
当务之急就是我们没有能够揭示汉语的语法形式和手段,或者我们总是戴了印欧语语法的眼镜,影响了我们对汉语语法形式的认识。
金立鑫强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汉语的形式和手段。
我们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像其他语言一样,汉语有语法形式,但与英语的有本质差异,表现在意合与形合组织上,需要认真总结。
但金氏认为“意合”的提出是由于当时的研究水平、认识水平以及当时学者受到历史局限,这种观点难以接受。
五、参考文献Brown G,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UP,1983.Chesterman Andrew, Contrastive Functional Analysis. Amsterdam: John Benji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8M.A.K. Halliday & Ruqaiya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University of Essex, 1975. Partridge,Eric. The World of Words. London: Hamish Hamilton, 1954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the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Longman 1972.陈光祥. 形合与意合[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 (06).但汉源. 形合与意合[J]. 外国语,1995 (06).孟建安、李卫中. 论汉语的意合特征[J] 青海师专学报,1990.(03).刘长林. 中国系统思维文化基因的透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 1993宋志平. 英汉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综观. 东北师大学报[J]. 2003.(02).张晓云. 浅论英语的板书设计. [J]. 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6.文献综述姓名:XXX学号:XXX指导老师:XX论文题目:从《劝学》与《论读书》两篇文章中对比分析形合与意合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