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系统分析
第四章 应用项目的系统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3. 输入数据
首先打开数据表
打开方法:File→Open→Table,在显示的对话 框中选择要打开的数据表即可.
进入修改状态
1. 按"F9"功能键 2. Table→Edit Data 3. 单击编辑按钮.
修改表 结构 设置修 改状态
小结
本节要求学会书写需求文档,及基 本的系统分析,学会建立Paradox数据 表
① Fill No Help 表示在输入细表数据时,不能查看主表内容,除非 专门打开主表; ② Help and Fill表示在输入细表的窗口中,按Ctrl_Space键可显示 主表内容.
在此处按 Ctrl_Space键 Ctrl_Space键
C. 定义副索引属性(Secondary Indexes)
选择数据 表类型
(2) 设置数据表的结构
设置数据表结构由两部分部分组成:
① 字段列表(Field roster) ② 表属性(Table properties)
它们决定表存储数据及其功能特征,下面是这两 个部分的设置方法:
① 字段列表(Field roster)
字段名 类型 宽度
关键字
本部分用于完成 表的字段名(Field Name),类型 (Type),长度(Size) 和关键字(Key) 修改. 如右图:
操作 提示窗
其中: "字段名"长度不超过25个字节. "字段类型"用于设置字段中保存的数据类型,有两种设 置字段类型的方法:
1. 直接输入类型标识符,如字符类型的标识符为A等; 2. 在数据类型输入处单击鼠标右键或按空格键,选择所需要
类型即可.
"字段宽度" 用于字段中允许存放数据的最大长度 Paradox表时经常使用的字段类型及其长度如书中列表. "Key"用于设置表的主索引,设置方法是: 双击Key栏, 若出现一个*号,表示设置成功.多个字段作为主索引必 须由从第一个字段开始的连续字段构成. 注意:不设置主索引的表不能建立副索引.
uml课后习题答案

uml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系统建模与分析设计的演变课后习题:1、A2、C3、D4、B5、软件按照其工作方式可划分为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和批处理软件。
6、软件生存周期由软件的定义、软件的开发和软件的使用维护和更新换代三部分组成。
7、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智能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等五种主要模型8、面向对象技术采用以类为中心的封装、继承、多态等不仅支持软件复用,而且使软件维护工作可靠有效,可实现软件系统的柔性制造。
9、UML的优点是:唯一性、连续性、维护性、复用性和完善性。
第二章统一建模语言UML1、A2、B3、C4、D5、B6、UML分析和设计模型由三类模型图表示,三类模型图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7、UML的软件统一开发过程,即生命周期按时间顺序可以划分为,开始,详细设计,系统构造和移交四个阶段及阶段中一系列的循环重复。
8、UML开发过程是一种二维结构软件开发过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流程包括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配置9、UML中的五个不同的视图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所建造的系统,这五种视图是用例视图、逻辑视图、构件视图、进程视图和配置视图。
10、UML中有10中基本图可以完整地描述出所有建造的系统,这10中视图是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图、构件图、配置图、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和合作图。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用例建模习题:1、B2、A3、C4、D5、B6、A7、A8、UML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模型由三类模型图表示。
他们是:用例模型图、静态模型图和动态模型图。
9、CRC卡中的描述由类名、类特征、类类型、责任和协作者共五部分组成10、软件项目的目的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中,技术可行性研究包括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技术分析三部分组成11、在UML软件开发过程的需求分析阶段,建立用例模型的步骤分为,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确定系统的执行者和用例,对用例进行描述,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和审核用例模型。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章

A0 An j ( nt n ) j ( nt n ) [e e ] 2 n 1 2
A0 1 j n jnt 1 An e e An e j n e jnt 2 2 n 1 2 n 1 第
23 页
指数形式的傅里叶形式
2 an T 2 bn T
T 2 T 2
f ( t ) cos(nt )dt f ( t ) sin ( nt )dt
第 11 页
T 2 T 2
例题1
an 0 n 2,4,6, 0, bn 4 , n 1,3,5, n
• 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为:
上式中第三项的n用–n代换,A– n=An、 – n= – n
A0 1 j n jnt 1 上式写为: An e e An e j n e jnt 2 2 n 1 2 n 1
令A0=A0ej0ej0t ,0=0 1 所以 f ( t ) An e j n e j nt 2 n
f (t )
n
F e
n
jnt
1 j cos(n )e jnt n n
第 19 页
四、周期信号的功率 —— Parseval 等式 A
f (t )
0
2
An cos(nt n )
n 1
周期信号一般是功率信号,其平均功率为
1 T
2
2
a0 f ( t ) an cos(nt ) bn sin( nt ) 2 n 1 n 1
2 .f(t)为奇函数——对称于原点
f (t ) f ( t )
4 an =0, bn T
第四章 系统分析案例讲解

从这个折衷方案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首先,整个系统线路布局没有更改,这是为了照顾 供水委员会的威信,该委员会为了保持其威望绝不会从 原定的布局后退一步的。然而该委员会认为,为了节约 费用,可以对原设计作些更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技术 或工程上出了什么问题。当然,纽约市的预算当局是欢 迎削减规模、节约费用的。由此可见,经过折衷后产生 的设计方案,其系统的最优化并不是占主导地位的。
8
2. 开发方案
方案竞争的第一阶段开发两个方案:
方案Ⅰ:油船运。每天只需4-5艘,但要破冰船引航,起点和 终点需建大油库;不安全、费用大、无保证。
方案Ⅱ:用带加温S的油管输。可用成熟的管道输油技术,但 沿途设站无人愿干,为防管道断裂必须用底架支撑和 作保温处理,成本提高3倍。
为保安全和稳定,淘汰方案Ⅰ,保留方案Ⅱ,继续拨款 鼓励竞争出新方案。
21
关于总投资和总性能 使用计算机计算后获得的第一个结果是总投资
可以节约30%,其措施是缩小原定的扩建计划,而 性能并没有什么重大改变。分析证明,投资大量减 少后还能使设计有效。分析同时表明存在着两种构 型,并且第二种构型更好。第二种构型是有备用水 管,它能弥补压力的损失,从而改进了整个系统的 性能。对供水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探讨后也证实,铺 设一定规模的备用水管是必要的,否则全市的用水 将受到很大威胁,因为现有的水管正在不断损坏。 这同时说明供水委员会提出急需扩建供水系统是完 全正确的。对各方案进行各种敏感性分析。从管路 布局的敏感性分析中得出,不同物理构型的能量损 失是不同的,因此,最有效的结构应是能够减少压 降、提高供水系统性能的方案。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案Ⅲ:把含10%-20%氯化钠的海水加到原油中去,提 高低温下原油流动性,用普通油管即可输送,取 得专利。
第四章投入产出技术与经济系统分析

acj = ∑aij
i=1
为j部门的中间投入率 , 反映了j 部门与所有部门的 直接经济联系。acj越大,说明某一部门与所有其 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直接消耗系数的矩阵分析
♦ n 个部门的中间投入率构成中间投入率的行向
量 Ac 。
Ac = (ac1, ac2 Lacn ) = IA
其中 , I 为单位行向量。
(3)定义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行向结构系数
β :β =
a ij a ij
aij aie
因此 ,
β
a ij 就是
j 部门对第 i 种产品的单位消耗
占全部 n个部门单位消耗总量的比例。
直接消耗系数的矩阵分析
(4)如果将aie除以n , 得到,
1 ai = aie n
即是国民经济平均生产单位产品对第i产品的消 耗量。以 a为参照值 , 比较第 i 行aij的大小 , 可 i 分析第i种产品在各部门单位消耗中的地位。
第四章
投入产出技术 与经济系统分析
主要内容
§4.1 §4.2 §4.3
经济联系分析 经济结构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4.1
经济联系分析
♦ 一、直接经济联系分析 ♦ 二、完全经济联系分析 ♦ 三、产业关联分析 ♦ 四、影响乘数分析
一、直接经济联系分析
直接经济联系的基本表现是成品生产与原料 投入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投入产出工具可 以分析这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济关系。具 体地说 , 可以用投入产出中许多重要的经济 系数反映经济活动中的若干直接经济联系。 。 (3)增加值流量 是各部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 折旧和营业盈余的数量。这些数据本身直接反 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与经济总体之间、各部门之 间的技术经济 联系。
MIS--系统分析资料

内容
系统分析概述 系统调查及用户需求分析 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 数据查询应用分析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报告
返回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第5章系统分析
MIS的系统分析定义:
系统分析:是对要用信息系统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它包括问题 的定义、问题原因的识别、问题解答(solution)的详细说明和 满足系统解决方案的信息需求的识别。
数据暂时存储或永久存储的地方。不考虑存储介质或 存储技术的限制。(搭载静态数据) 定义:供本系统长期使用、更新的数据资源 例如:“库存台账”
返回
外部实体(项)
外部实体是系统之外的信息提供者或使用者,又称外部 项,即存在于系统之外的人员或组织。用于说明数据输 入的源点(数据源)或数据输出的终点(数据终点) ,起 辅助理解的作用,不是系统中的元素。 它可以是某个人员、组织、某一信息系统或某种事物。
★ 可用资源和限制条件
★ 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返回
4. 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数据——信息的载体,是系统要处理的
主要对象,因此要全面准确的收集、整
理和分析数据。这是在系统分析阶段必
须要进行的工作。
⑴ 数据的收集
⑵ 数据的分析
⑶ 数据分析的工具
返回
⑴ 数据的收集
① 数据的来源 ② 数据收集的方法
返回
① 数据的来源
按键或
击鼠标
2.基本成分
★
数据流
加工(或称处理逻辑)
数据存储
外部项(实体)
返回
数据流
由一组确定的数据组成,用带 有名字的箭头表示,名字表示流经 的数据,箭头表示流向。
例如:
“发票”——由品名、规格、 单价、数量等数据组成。
第四章物流系统分析

物流系统分析:在一定时间、空间里,以 所从事的物流活动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 处理,用系统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 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 经济效应。
• 系统分析概述 • 物流系统分析的本质、原则和内容 • 物流系统目的分析 • 物流系统结构分析 • 物流子系统分析
• 解决方法
通常可将内部因素作为决策变量,将 外部条件作为约束条件,用一组联立 方程式来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 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最终实现系 统的最优化。 • 选择最优方案,不仅要从目前利益 出发,而且还要同时考虑长远利益, 要两者兼顾。
• 两者发生矛盾,应该坚持当前利益 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
• 决策人员的处理策略
▲ 考虑到系统的安全和供油的稳定性,暂把方案Ⅱ 作 为参考方案做进一步的细致研究,为规划做准备; ▲ 继续拨出经费,广泛邀请系统分析人员提出竞争的 新方案。
提高原油输送效率的一般思路
• • • • • 选择最优的管道直径、 选择最优的管道壁厚、 选择最优的加压泵站的压力 确定合适的管道输送距离 ,,,,
从专业角度提出 和分析各种问题 的途径
阐明问题
分析者的任务
提出问题的目的、问题的边界和约束条 件、划分系统和环境、阐明解决问题的 对策和资源、确定评价指标。 最关键: 系统目的、评价指标和约束条件的确定
寻找备选方案
• 良好的备选方案 是进行良好系统分析的基础。
• 备选方案是多多益善。
建模和预计结果
Where:
使用的场所在哪里?即在何处做?
Who:
是以谁为对象的系统?即谁来做?
电力系统分析第四章-新

试确定当总负荷分别为400MW、700MW时,发电厂间功率
的经济分配(不计网损的影响)?
4.2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解:(1) 按所给耗量特性可得各厂的微增耗量特性为:
dF1 λ1 = = 0.3 + 0.0014PG1 dPG1 dF2 λ2 = = 0.32 + 0.0008PG2 dPG2 dF3 λ3 = = 0.3 + 0.0009PG3 dPG3
t
活、气象等引起,三次调频)
4.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
2、有功平衡和频率调整: 根据负荷变动的分类,有功平衡和频率调整也相应分为三类: a. 一次调频:由发电机调速器进行; b. 二次调频:由发电机调频器进行; c. 三次调频:由调度部门根据负荷预测曲线进行最优分配。 ☆ 前两种是事后的,第三种是事前的。 ☆ 一次调频时所有运行中的发电机组都可以参加,取决于发 电机组是否已经满负荷发电,这类发电厂称为负荷监视厂; 二次调频是由平衡节点来承担;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 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2、主要内容
要求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条件下,在所研究的周期内,以小
时为单位合理选择电力系统中哪些机组应该运行、何时运行
及运行时各机组的发电功率,其目标是在满足系统负载及其 它物理和运行约束的前提下使周期内系统消耗的燃料总量或
总费用值为最少。
4.2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三次调频则属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调度的范畴。
4.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
三、有功功率平衡和备用容量
1、有功功率平衡:
P
Gi
= PLDi + ΔPLoss,Σ
即保证有功功率电源发出有功与系统发电负荷相平衡。 2、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有功功率电源:电力系统各类发电厂的发电机; 系统电源容量(系统装机容量):系统中所有发电厂机组
第4章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33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单一继承和多重继承
34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多态(Polymorphism)
在父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服务被子类继承后,可 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35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多态性表明同一个操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上可以有不同
的解释,并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
在面向对象开发模式中,把标识和模型化问题论域中
的主要实体做为系统开发的起点,主要考虑对象的行 为而不是必须执行的一系列动作;
• • • • • 对象是数据抽象与过程抽象的综合; 系统的状态保存在各个数据抽象的所定义的数据存储中; 控制流包含在各个数据抽象中的操作内; 消息从一个对象传送到另一个对象; 算法被分布到各种实体中。
39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Fra bibliotek 组成结构实例
40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实例连接--关联关系
实例连接 实例连接表示对象之间的静态联系,它是通过对 象的属性来表现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对象之间的实例连接称为链接(Link),存在实例连接 的对象类之间的联系称为关联(Association)。 „ has a „ 关联是一种结构关系,它描述了一组对象之间的连接, 关联具有多重性。
比较一下,实体关系图(ERD)中的关系和类图中的关联
实体关系图(关系型数据库) 类图(面向对象) 表(table) 类(class) 记录(record) 字段(field) 对象(object) 属性(attribute)
-关系(relationship)
操作(operation) 关联(association)
23
第四章 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61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Bode图)
62
4.3 频率特性的特征量
如图4.31所示,在频域分析时要用到的一些有关频率的特征量 或频域性能指标有 A(0)、wm、wr(Mr)、wb。
1.零频幅值 A(0 ) 零频幅值A(0 )表示当频率ω 接近于零时,闭环系统稳态输出 的幅值与输入幅值之比。
解:根据回路电压定律有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频率特性为 :
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17
4.1 频率特性概述
系统的相频特性为:
根据系统频率特性的定义有 ,系统稳态输出为:
18
4.1 频率特性概述
例4.4 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当系统的输入 时,测得 系统的输出 ,试确定该系统的参数nω,ξ。 解: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因为,如果不知道系统的传递函数或微分方程等数学模型就无法
用上面两种方法求取频率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实验 求得频率特性后才能求出传递函数。这正是频率特性的一个极为 重要的作用。
12
4.1 频率特性概述
三、 根据定义来求,此方法麻烦。
13
4.1 频率特性概述
四、
14
4.1 频率特性概述
五、
27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所以,微分环节频率特性的nyquist图是:
28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29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30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31
4.2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系统分析

答案: 电话号码=[校内电话|校外电话] 校内电话号码=1..9+3{0..9}3 校外电话号码=[本市电话|外地电话] 本市电话=0+1..9+7{0..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地电话=0+3{0..9}3+1..9+7{0..9}7
实施硬件工程的过程: 1、制定开发计划,确定项目的预算及工程进度; 2、评审,确定硬件的规格说明; 3、如果需要制造硬件,则需要如下几步: 分析→设计→原型→制造→维修
软件和软件工程 即本课程所讲的主要讲的内容 当前软件和软件工程开发过程和以往的不同点: 更加强软件的可重用性。可重用的软件可以是自己 开发的,也可以是第三方提供的软件。 当然,可重用的部件不仅指代码,也可以是算法,思 想、工具,方法等。
六、系统建模的基本原则: (1)模型要有一定的精度;(难) (2)模型要足够简单; (3)符合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公式要有依据, 数据可靠。 (4)尽量采用已有的模型;(难) (5)模型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七、系统建模的基本步骤
八、系统结构模型
系统结构图
九、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1)货币的时间价值,假设现在有P元钱,利率 为i ,则n年后这P元钱的价值为:F=P(1+i)n (2)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指使累计的经济 效益等于最初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3)纯收入,所谓纯收入是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 系统的累计经济效益与投资之差。 (4)投资回收率,假设现在投资为P,则第一年 年底的效益是F1,第二年的效益是F2,第n年的效益是 Fn,设投资回收率为j,则由下式可算出j: P=F1/(1+j)+F2/(1+j)2......
(5)追求的是有限目标,因为系统不可能一次性解 决所有问题,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而且有些 需求本身是矛盾和不可调和的。 (6)避免了重复工作 系统分析阶段得到的文档保存下来,可供软件开发 过程中使用,避免在各个阶段阐述相同的问题。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由以上分析得知:
根轨迹表明了系统参数对闭环极点分布的影 响,通过它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稳态和 暂态性能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利用根轨迹,可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下述分析: (1)判断该系统在K1从0到变化时的稳定性; (2)判断系统在K1从0到变化时根轨迹的条数; (3)判断该系统K1取值在何范围时处于过阻尼、 临界阻尼和 欠阻尼状态; (4)判断系统的“型”,从而计算系统稳态特性; (5)当K1值确定后,在根轨迹上找到闭环极点,从而计算系 统闭环性能指标;或反之;
•根轨迹法作为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与频率特性法 互为补充,是分析和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效工具。
•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matlab方便地绘制系统的根轨 迹图。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绘制根轨迹的方法 第三节 参量根轨迹和多回路系统根轨迹 第四节 正反馈系统和零度根轨迹 第五节 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暂态性能 第六节 延迟系统的根轨迹 本章小结、重点和习题
当K1由0变化到时,试按一般步骤与规则绘制 其根轨迹图。 解: (1)本系统为3阶系统,有3条根轨迹; (2)起始点:系统没有开环零点,只有三个开环 极点,分别为p1=0,p2=-1,p3=-2。 (3)渐近线:K1时, p1 p2 p3 0 1 2 a 1 有3条根轨迹趋向无穷远处, nm 30 其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和 (2q 1)180 (2q 1)180 a nm 3 倾角分别为:
满足相角条件,s1=-1.5+j2.5是该系统根轨迹上的点。
(3)利用幅值条件求得与s1 相对应的K1值。
K1
s1 ( s1 2) ( s1 6.6) ( s1 4)
1.5 j 2.5 0.5 j 2.5 5.1 j 2.5 2.5 j 2.5
第四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1(稳定性分析)

lim y (k ) = lim ∑ Ai pik = 0
§4.2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本节首先讨论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主要介绍 本节首先讨论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z 域中的朱雷(Jury )和劳斯稳定判据。进一步讨论李雅 域中的朱雷(Jury)和劳斯稳定判据。 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1.Z域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域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朱雷(Jury) (1)朱雷(Jury)稳定判据 在应用朱雷稳定判据时,首先根据闭环 闭环特征方程式 在应用朱雷稳定判据时,首先根据闭环特征方程式 的多项式的系数构造一个表格。为此, 的 P(z) 的多项式的系数构造一个表格。为此,将式改写为
a1
zn
a0
1 2 3 4 5 6
an−1 an-2
⋅⋅⋅ a2
a0
a1a2a3an−2an−1
an
bn−1 bn-2 bn−3 bn−4
b0 b1 b2 b3
⋅⋅⋅ b 1
b0
bn−2 bn−1
cn−2 cn−3 cn−4 cn−5 ⋅⋅⋅
c0 c1 c2 c3 ⋅⋅⋅
c0
cn−2
2n − 4
2n − 3
K ( z) = R( z ) =
0 1 m
z n + a1 z n−1 + ⋅⋅⋅ + an
R 函数, 若系统输入为 δ 函数, ( z ) = 1 ,系统的输出为
b j z m− j ∑ Y ( z ) = K ( z ) R( z ) = ai z n −i ∑
i =0 j =0 n
m
(4.6)
图4.8 S平面主带右半平面的映射
根据与前述相同的分析方法,可得出S右半平面主带区在 根据与前述相同的分析方法 ,可得出 右半平面主带区在 Z平面上映射为单位圆的外部区域,如图 所示。 平面上映射为单位圆的外部区域, 所示。 平面上映射为单位圆的外部区域 如图4.8所示
第四章 MIS的系统分析

第四章 MIS的系统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
3、详细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 召开调查会 调查人员直接参加业务实践 查阅企业的有关资料 个别访问 由用户的管理人员向开发者介绍情况 其他还有专家调查等方法,可以根据系统调查的具 体需要确定调查方法。总的原则是,以了解清楚现 状为最终目标。
第四章 MIS的系统分析
三、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 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 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 管理上的可行性 和条件。这项工作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 础上。
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 件
分析当前的软、硬件技术能 否满足对系统提出的要求 (如增加存储能力,实现通 讯功能,提高处理速度)
业务功能一览表:
了解依附于组织结构的各项业务功能 对于各项交叉管理、交叉部分层次的深度及 各种不合理现象有一个总体了解。
第四章 MIS的系统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章 MIS的系统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
二、管理功能调查
功能指的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 调能的层次关系。下页是一张某销 售系统的管理功能层次图。
第四章 MIS的系统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
二、管理功能调查
销售系统管理
销售计划管理
合同管理
销售核算与统计
成品库管理
市场预测
销 售 历 史 资 料 管 理
编 制 年 度 销 售 大 纲
编 制 销 售 计 划
合 同 有 效 性 审 查
合 同 执 行 情 况 分 析
合 同 登 记 和 变 更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组织/功能关系表)
质预
材
组织 计 划
功能
统 生 量算 计 产 安合 科 科 全同
科科
财 务 科
销料 售供 科应
科
设 备 科
劳人行 资事政 科科科
保 卫… 科
计划
●√○
销售
√
√
○○ ○●
供应
√
○
人事
生产
√√ ●○ ○
● √○ ○
○●
√√
设备更新
√√
○●
……
注:“●” 表示该项功能是对应组织的主要功能(主持工作的单位);
组成形式 按材料类别排序 输入数据流
提料单、入库单
定货报表
主要供应者
次要供应者 4-19
4.4 数据流程分析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判定树
检查 库
存量
库存量 〉
极限值
订货-取消订货 未订货-什么也不做
库存量 〈
极限值
库存量 ≥
订货点
库存量 〈
订货点
订货-要求订货延期
未订货-什么也不做
库存量〉 最低储备
设备选配的依据
➢ 根据实际情况及系统信息处理方案来确定,按照分析结果确 定系统处理方案,如集中式、分布式或分布-集中式;
➢ 资金的投入情况,是一次性投入,还是分期分批投入;
➢ 根据系统分析中所提供的数据存储容量总数,确定所要购置 的机器需要配置多大的存储容量;
➢ 外设、终端及网络的配置;速度,包括主机的运行速度、终 端的运行速度和网络的通讯速度等。
订货
订货迟到-催订货 订货未迟到-什么也不做
未订货-订货
库存量≤ 最低储备
订货-催订货 未订货-紧急订货
《计算机控制及网络技术》-第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d 2 z exp 1 2 s
d z 2 s
s域到z域的映射
由于左半平面的σ为负值,所以左半s平面对 应于 |z|=eTσ<1 s平面的虚轴表示实部σ=0和虚部ω从-∞变到+∞, 映射到z平面上,表示|z|=eTσ=e0=1,即单位圆 上,和θ=Tω也从-∞变到+∞,即z在单位圆上逆时 针旋转无限多圈。简单地说,就是s平面的虚轴 在z平面的映射为一单位圆, 如图4.2所示。
第四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计算机控制系统要想正常工作,首先要满足稳定性 条件,其次还要满足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这 样才能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动态特性和稳态性能进行分析是研究计算机控制系统必 不可少的过程。
4.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 4.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4.4 离散系统根轨迹
修尔—科恩稳定判据
该判据提供了一种用解析法判断离散系统稳定性的 途径。设离散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 G( z ) 0
其中G(z)一般为两个多项式之比,用W(z)表示特征方程 的分子,即
W ( z ) a n z n a n1 z n1 a1 z a0 0
把系数写成如下所示的行列式形式
s域到z域的映射
将s平面映射到z平面,并找出离散系统稳定时其闭 环脉冲传递函数零、极点在z平面的分布规律,从而获得 离散系统的稳定判据。令
s j
则有
S平面内频率相差采样频率 整数倍的零点、极点都映 射到Z平面同一位置
z e e
Ts
T ( j )
e e e e
T
管理信息系统第4章 系统分析

么,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一过程不涉及 具体的物理实现。因此,在系统分析阶段,要 集中精力,认真分析用户的需求,在理解用户 需求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将新系统的方案 表达出来,然后分析新系统方案。
4.1.1 系统分析的概念
2.系统分析的定义
结构。虽然信息系统并不完全依赖于组织结构, 但也不能脱离组织结构凭空设计一个理想的系 统结构。了解企业内部各级组织机构,可以使 系统分析人员明确进一步调查的对象与方向。
4.3.1 组织结构分析
1.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
系的树状结构图。
厂长
计划科
生产部
财务部
供销科
计 划 组
为了得到详尽有用的资料,系统分析人员可以 采用座谈、访问、填表、抽样、查阅资料、发 电子邮件、电话和电视会议、深入现场和跟班 劳动等方法,进行详细调查研究。
1.开调查座谈会 2.重点询问 3.发放调查表 4.直接参加业务实践
4.3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4.3.1 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分析就是调查分析系统内的各级组织
系统的逻辑模型。 (3)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的任务如图4.1所示。
新系统目标 调查、讨论
(具体化)
用户需求 调查、分析
新系统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报告)
4.1.3 系统分析的方法
1.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 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
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 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并 用结构化分析的图表作为系统逻辑模型描述的 主要手段。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4.3所示。
销售系统管理
控制工程基础第四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此阵列称为劳斯阵列(劳斯表)。其中,各未知元素 b1,b2,b3,b4,,
c1 , c2 , c3 , c4 , ,
e1,e2 ,
f
,
1
g 1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b1
a1
a2 a0 a1
a3
,b2
a1
a4 a0 a1
a5
,b3
a1
a6 a0 a1
a7
,
c1
b1
a3 a1b2 b1
,
c2
b1
X
0
(s)
s
A1 p
A2 s p
Aj s p
An s p
1
2
j
n
式中,A1,A2,…,Aj,…,An为待定系数。对其进行拉氏反变换,
得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
x A e A e A e A e (t)
pt 1
pt 2
pjt
pt n
0
1
2
j
n
A e n
j 1
pt j
j
根据稳定性的定义,若系统稳定,应有
a a a a 0
0
0
0
ao (s
p )(s 1
p )(s 2
p) n
0
式中,p1,p2,…,pn为系统的特征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若使全部特征根p1,p2,…,pn均具有 负实部,系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a0,a1,a2,…,an都不等于零。 (2)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a0,a1,a2,…,an的符号都相同。 在控制工程中,一般取a0为正值,则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为:特征方 程的各项系数a0,a1,a2,…,an均必须为正值。若a0为负值,可在特 征方程的两边同乘以-1使其变为正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系统分析的主要活动内容。 系统分析的主要活动内容。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及常用工具 系统分析阶段各项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关键问题。 系统分析阶段各项活动的目标,内容及关键问题。 系统分析各项必备文档的编写要求。 系统分析各项必备文档的编写要求。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和系统分析各阶段活动的内容 系统分析中的主要工具和系统分析中各项文档的编写。 系统分析中的主要工具和系统分析中各项文档的编写。
3
教学内容
4.1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4.2 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 4.3 系统分析中的信息收集 4.4 系统分析阶段各项活动的内容 4.5 系统说明书 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
理论:6学时 理论:6学时
4
4.1 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系统分析含义 二、系统分析的目标和主要活动 三、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 四、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
(4)数据流 (4)数据流
与所描述系统信息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信息的载体,是各加 与所描述系统信息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信息的载体, 工环节进行处理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工环节进行处理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17
常用的三类数据沈图基本成份的符号
或
数据加工 (数据变换) 数据变换
四、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就是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 原则, 原则,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所形成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 有关工具的总称。 有关工具的总称。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是描述反映用户信息需求的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 逻辑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有关工具。 逻辑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有关工具。 主要工具包括: 主要工具包括: 数据流图(DFD: Diagram); 数据流图(DFD: Data Flow Diagram); 数据词典(DD: Dictionary); 数据词典(DD: Data Dictionary); 结构化语言; 结构化语言; 决策树; 决策树; 决策表。 决策表。
6
二、系统分析的目标和主要活动内容
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就是按系统规则所定的某个开发 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 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 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 出系统的逻辑方案。 出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分析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 做什么” 系统分析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 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 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 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 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者说从信息处理的功能 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即逻辑模型, 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即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进行 物理方案(即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方案)设计,解决: 物理方案(即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方案)设计,解决: 怎么做”提供依据。 “怎么做”提供依据。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 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10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明确用户信息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明确用户信息需求, 关键问题:用户需求分析, 关键问题:用户需求分析,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系统说明书 管理决策:审查系统说明书,若同意,则批准进入系 管理决策:审查系统说明书,若同意, 统设计阶段。 统设计阶段。
9
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目标:详细调查现行系统的工作过程, 目标:详细调查现行系统的工作过程,建立现行系统 的逻辑模型,发现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的逻辑模型,发现现行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问题:现行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数据流的详细分 关键问题:现行系统的结构, 具体问题的认定。 析,具体问题的认定。 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现行系统的调查报告 管理决策: 管理决策:审查现行系统的调查报告
16
2、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及符号 (1)外部项(外部实体) (1)外部项 外部实体) 外部项(
外部项在数据流图中表示所描述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的各 种实体或工作环节。 种实体或工作环节。这些实体或环节向所开发的系统发出或 接收信息。 接收信息。系统开发不能改变这些外部项本身的结构和固有 属性。 属性。
5
一、系统分析的含义
“分析”通常是指对现有系统的内、外情况进行 分析”通常是指对现有系统的内、 调查、分析、研究、分解、剖析, 调查、分析、研究、分解、剖析,以明确问题或 机会所在,认识解决这些问题或把握这些机会的 机会所在, 必要性, 必要性,为确定有关活动的目标和可能的方案提 供科学依据。 供科学依据。 本章所讨论的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是 本章所讨论的系统分析( analysis),是 ), 指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系统分析阶 段的各项活动和方法。 段的各项活动和方法。 系统分析也指应用系统思想和系统科学的原理进 行分析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行分析工作的方法与技术。
8
可行性研究
目标:时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 目标:时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提出系 统开发的初步方案与计划。 统开发的初步方案与计划。 关键问题:系统开发的技术可行性研究,经济可行性 关键问题:系统开发的技术可行性研究, 研究,营运可行性研究, 研究,营运可行性研究,系统开发初步方案与开发计 划制定。 划制定。 主要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发任务书。 主要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发任务书。 管理决策:审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若同意,下达系统 管理决策:审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若同意, 开发任务书。 开发任务书。
20
(3)合理布局。 (3)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
数据流图各种符号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整齐、清 数据流图各种符号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整齐、 使读者一目了然。 晰,使读者一目了然。
(4)数据流图只反映数据流向,数据加工和逻辑 (4)数据流图只反映数据流向 数据流图只反映数据流向, 意义上的数据存储。 意义上的数据存储。 (5)数据流图绘制过程,就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的 (5)数据流图绘制过程 数据流图绘制过程, 形成过程,必须始终与用户密切接触。 形成过程,必须始终与用户密切接触。
7
初步调查: 初步调查:
目标: 目标: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规模 关键问题:是否开发新系统,若开发,提出新系统的目标, 关键问题:是否开发新系统,若开发,提出新系统的目标, 规模,主要功能和初步设想,粗估系统开发所需资源. 规模,主要功能和初步设想,粗估系统开发所需资源. 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系统开发建议书 管理决策:是否同意系统开发建议书?若同意, 管理决策:是否同意系统开发建议书?若同意,安排可行 性研究工作. 性研究工作.
22
5、数据流图的绘制的主要步骤
(1)确定所开发系统的外部项(外部实体),即系统的数 (1)确定所开发系统的外部项(外部实体),即系统的数 确定所开发系统的外部项 ), 据来源和去处。 据来源和去处。 (2)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把系统 (2)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 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 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关联图。 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关联图。一般应把数据来源置 于图的左侧,数据去处置于国的右侧。 于图的左侧,数据去处置于国的右侧。 (3)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按此将整个系统分 (3)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 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 解成几个加工环节(子系统)。 解成几个加工环节(子系统)。 (4)根据自须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对上层图中全部 (4)根据自须向下 逐层分解的原则, 根据自须向下, 或加工环节进行分解。 或加工环节进行分解。 (5)重复步骤(4),直到逐层分解结束。分解结束的标 (5)重复步骤 ),直到逐层分解结束 重复步骤( 直到逐层分解结束。 志是:对于每一个最底层的加工,即各层数据流图中不 志是:对于每一个最底层的加工, 做进一步分解的加工,其逻辑功能已足够简单、 做进一步分解的加工,其逻辑功能已足够简单、明确和 具体。 具体。
11
三、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
系统分析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系统分析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 (1)工作内容涉及面广 不确定性大。 工作内容涉及面广, (2)系统分析工作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工作 (2)系统分析工作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 系统分析工作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 方式主要是和人打交道。 方式主要是和人打交道。 (3)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文件。 (3)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文件 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文件。 (4)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 (4)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 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
21
4、数据流图与程序流图区别
数据流图(DFD) 数据流图(DFD) 程序流程图(PFC) 程序流程图(PFC) 描述的主 从系统各部分数据的联 从实现某项功能的数 系与处理功能来描述 据流加工过程来描述 要方面 表示数据流, 图中箭头 表示数据流,是给所所 表示的内 向的环节的加工材料 容 应用范围 适于表示系统总体功能 表示控制流,是激励 表示控制流, 下一级开始工作的信 号 适于表示数据加工的 执行细节
(2)加工(数据加工) (2)加工(数据加工) 加工
又称数据处理逻辑,描述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逻辑功能. 又称数据处理逻辑,描述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逻辑功能.
(3)数据存储 (3)数据存储
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环节,即系统信息处理功能需要的, 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环节,即系统信息处理功能需要的, 不考虑存储物理介质和技术手段的数据存储环节。 不考虑存储物理介质和技术手段的数据存储环节。
14
4.2 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
一、数据流图 二、数据词典 三、基本加工的描述 四、结构化语言 五、决策树 六、决策表 七、其他工具
15
一、数据流图
概述: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