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北京人遗址 承传根祖文化 让每一位同学灿烂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北京人遗址承传根祖文化让每一位同学灿烂起来
周口店中心校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心小学坐落在北京西南的龙骨山脚下,与举世闻名的周口店遗址相距仅2华里。
这为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因此我校依托北京人遗址,充分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发挥其地区特色优势,彰显地域德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教育。
通过教师考察、挖掘北京人遗址中的教育点,组织学生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拓宽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渠道,寻找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德育新途径。
变地域资源为教育素材,又将教育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承传根祖文化,让每一位同学灿烂起来。
一、开发北京人遗址教育资源,让主题教育成系列
(一)理论引领行动方向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对学校教育的内容上要求用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教育学生,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养的一代公民。
(二)“根祖文化”主题教育形成系列
根祖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挖掘遗址的教育资源点,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整合起来形成系列,让孩子们通过动手磨制骨针、打磨石器、切肉、模拟考古挖掘、制作北京人模型等实践活动体会猿人生活,感受人类发展过程,学会尊重历史文化,树立保护遗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感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生我养我的这块不平凡的土地,以传承龙乡美德、继承龙乡文化为己任。
(具体主题系列活动参见附表1)
二、变教育资源为学习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根祖文化课程体系
学校本着让每一位同学都灿烂起来的“灿烂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教育学生。
把遗产文化与校园景观建立联系,将历史长河浓缩在楼道中,挖掘教材与遗产资源的关联点,开发了《校园景观课程》《楼道历史长廊课程》和《遗址导游社会实践课程》,形成根祖文化课程体系。
(一)《校园景观课程》再现人类发展进程
走进整洁优美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掩映、石书铺展、回廊旋绕,一派生机盎然……
六部石书静静的铺陈着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书一,猿人到半直立猿人——我骄傲,我生在根祖之地。
书二,直立人到现代人——我奋起,灿烂文化我传承。
书三,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我自豪,祖国有四大发明。
书四,孔子、陶行知——我敬仰,伟人给我启迪。
书五:我实践——用智慧成就未来。
书六:我创新——为梦想插上双翼。
这几部书字数不多,但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给孩子提供了求知、探索、查阅、展示的空间和舞台。
,激励孩子们放目自然,登高澄揽,在远古与未来的探索中“传承历史,立志创新”。
弟子规整齐的书写在读书廊的石柱上,生命园、植物园中悠闲的小动物、种类丰富的本土植物,彰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楼前飘扬着学生们亲手设计的六面色彩绚烂的班旗,当它们被优秀班级徐徐升起时,孩子们心中油然而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为创建和谐校园注入了更强大的凝聚力。
这些精心设计的内容构成了我校的《校园景观课程》。
(二)《楼道历史文化长廊课程》彰显古代历史文化
学校四层主教学楼以弘扬历史文化为基调,分别设计了铭记历史、传承八德、“忠”的楷模、弘扬文化四个主题。
形成了《楼道历史文化长廊课程》。
在楼道里我们分两层设计布置。
上层是文化展板:以“猿”文化为起点,以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为线条,以历史长河为载体,以《诗经》、《论语》、《弟子规》诵读为抓手,以时代杰出人物为榜样,让学生从小铭记历史,传承美德。
上层分别是:北京人—山顶洞人—田园洞人—夏—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一块展板以时间为经,以所代表的文化为纬,简明、醒目的给学生一个人类起源和历史发展的纵线,其中凸显的经典文化、历史人物就像璀璨的星星映入师生的视线,给人震撼、给人力量。
每学年更换一次但主题思路不变。
墙壁下层是“才艺天地”,把学生学识成果在这里展示给大家,使孩子体验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三)《遗址导游社会实践课程》为不同层次学生搭建发展平台
《遗址导游社会实践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大课堂活动中完成。
特别是“五小员”志愿服务团队,“五小”即小导游、小讲解、小服务、小保洁、小卫士,在休息时间参与我区“清节日”和“改善环境”志愿服务活动。
1.考古发掘。
每学期我们组织三年级以上学生到北京人遗址动手磨古针、打击石器、切肉、模拟考古、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
体会猿人生活,感受人类发展过程,收获颇多。
2.模拟创作。
孩子们在遗址进行模拟创作,制作及绘画作品,有二十几位学生作品入闱。
画面内容从猿人吃、穿、住等方面反映了猿人的生活,很生动,由此也能看出孩子们对耳濡目染的家乡文化有很深刻的理解。
3.情景演艺。
在《中华美德行动》课题阶段汇报展示活动。
在开幕式上我们自编自演了《寻访龙骨山》的小节目,用体态语言展示了人类发展的进化过程;展示了孩子们领略北京遗址文化的情况,受到一致好评。
4.环保服务。
在每年3月参与我区“清节日”和“改善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到北京人遗址门口清理垃圾,绿化环境,为保护遗址做贡献。
5.志愿者服务。
我校23名队员和2名教师参与了北京人遗址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并在“首届北京博物馆志愿者表彰大会暨北京博物馆志愿者总队成立大会”上获“五小志愿团队”优秀奖,张安琪、王亚璐获个人优秀志愿者奖励。
“五小”志愿团队是房山区首例参与志愿服务并获奖团队。
6.遗产知识竞赛。
2013年10月参加了房山区遗产教育知识竞赛,我校3名赛手以遥遥领先的成绩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7.学做新华小记者。
2014年5月30名学生作为“新华小记者”参加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受到前来领导、友人服务,受到好评。
十几年来,我校先后四次承接了国内外大型研讨会,培养了近百名“五小员”,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者队伍,接待了上万名国内外教育专家,完善了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研发了《北京遗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手册》及《教师指导手册》。
三、挖掘地域资源与教材的联接点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2009年10月22日金色的阳光普照着周口店校园,周口店中心小学作为房山区分会场的主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第四次国际论坛”的参会朋友们,聆听了兄弟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观看了兄弟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果,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于是,我们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与教材的连接点,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我们落位课堂,倡导教师根据各学科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依据各类课程的基本理念,走进遗址探究学科渗透点:“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与遗产教育的关联点;教育教学目标与遗产教育连接点;小学学科教材与世界遗产教育相关的内容等。
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遗址的文化教育中认识本学科的特点,达到全学科覆盖。
摸索构建起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习模式,并在模式基础上主动构建、创新、发展。
归结为❶观察发现——❷思考提问——❸合作探究——❹归纳反思——❺改进完善——❿实践应用。
这样通过学科渗透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养成,吸纳我国人类优秀的文明史,学会保护、维护环境,了解大气污染知识,学会低碳生活。
我们分4个梯
度追寻发展即:立足周口店——背靠房山区——面向北京市——放眼全世界。
于2010年6加入可持续发展实验校。
2013年10月被评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校。
四、借助北京人遗址等文化资源,传承祖国优秀历史文化
中华美德是支撑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是我们国家固有的道德。
我们探发了身边资源蕴含的中华美德:创建校园景观,再现优秀文化;布展楼道长廊,弘扬历史文化;创办才艺展示,彰显中华美德;设计班级文化,规范行为寓美德;多彩体验活动,践行中华美德。
于2007、2009年两次承接了《中华美德教育行动研究》课题组的国内、外研讨活动。
自编自演《寻访龙骨山》的小节目、典型经验汇报、“五小员”的导游讲解服务都受到领导专家一致好评。
原市教工委书记朱权俊在点评时肯定我们的研究是:“21世纪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德育工作的典范”。
2011年被评为“中华美德教育行动示范校”。
2012年10月被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评为“百所德育示范校”并授牌。
五、利用北京人遗址的人力资源构建起教育共同体,践行学习方式变革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还注意到三级课程整体推进,把《遗址导游社会实践课程》与国家《综合实践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大胆实践“跨部门、跨学科、多人支撑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实践和英语、科学、遗址讲解员等辅助教学探究。
于2011年11月10日代表房山区在“《世界遗产课程化策略研究》阶段研讨会”上做成果展示课。
课堂中出现多元的评价,多形式互动,多角色展示,保证了人人参与。
以至于在场的老师、领导、遗址辅导员都参与孩子评价。
这样孩子们学到做小导游的方法,学会运用做导游的基本条件衡量自己,教育自己做事讲究策略,在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从而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遗产教育研究会主任袁爱俊在展示会上,看完我们的跨学科的汇报课后评价道:“我今天看到的是遗产教育,他们的形式是立体的,学校、行政、文化的紧密结合,这样的结合从知识到文化,在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全方位的推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立足点,新的教育点,非常有价值。
你们的探索精神可贵,让学生体会到养育他的家乡,关注了人的可持续发展。
”
六、追逐梦想
我校将进一步开发利用北京人遗址等地域资源,落位八大领域,充分发挥每个领域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探索德育资源转化教育资源的新途径;落位课堂改革,探索“1653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下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使教育教学成为有机整体,一同奏响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强音。
我们坚信,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一路追逐,一定会让每一位同学都灿烂起来!
附表:根祖文化教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