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
陈家祠与岭南建筑文化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现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所在地,位于荔湾区中山七路陈家祠地铁站旁。
于清光绪十六年动工兴建,历经四年竣工落成,是当时广东72县陈姓合族宗祠。
始建时用作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应科举时学习及住宿场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
自西周宗法制与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以来,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宗族关系成为社会主要关系,从而祖先崇拜深入人们的血脉,宗祠因此应运而生。
宗祠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处理宗族关系,解决宗族重大事情的场所。
宗祠是中国建筑所特有的,而在岭南则以陈家祠为最,这是因为陈姓为岭南大姓,陈家人众多,各行各业都有建树,这积累了大量财富,为陈家祠的修建提供了物质基础,陈姓在岭南传承久远,如雷祖陈文玉和陈济棠等,这提供了文化基础。
因而岭南建筑中陈姓建筑具有代表性。
在中国,仕途最重要,因而宗祠兼有教育人才的功能。
岭南古时被称作蛮荒之地,放逐之地,文化经济较为落后,因而岭南人对文化尤为重视,而宗祠兼有祭祀与教育的功能,显得更为重要,因而也更能体现岭南建筑的精粹。
陈氏书院坐落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式布局,为砖木结构,是清代建筑的主要结构。
屋顶则为有着传统岭南特色的飞檐脊柱式,这种结构利于雨天排水及阴天采光还有通风,这是基于岭南雨水多,瘴气阴湿而产生的,具有岭南地方特色。
建筑与地域气候有着密切联系,岭南阴湿的气候决定了其不会太封闭,建筑较为轻盈通透,采光好的特点,这与北方的四合院的封闭有着明显的区别。
另外在建筑装饰上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
院内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以表现主题的岭南特色鲜明、工艺精美、精品琳琅满目而称雄岭南。
建筑不仅是一种结构,还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载体,地方性建筑的特色与当地文化与工艺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岭南建筑的特色更多体现在装饰上。
岭南建筑的砖雕有着与众不同特点,岭南的砖雕是建筑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独特与轻灵赋予了建筑灵性。
岭南砖雕以精巧细雕著称,如其中的挂线砖雕。
岭南砖雕是先有砖后有的雕刻,是师傅在砖上的精雕细作的艺术品。
而北方的砖雕
是先有模子,然后用模子做出来的。
岭南建筑的砖雕体现了岭南建筑文化中的精细的部分。
如陈家祠前的四副大型砖雕,巧夺天工。
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
长脊饰是岭南建筑所特有的,北方则主要在檐角处加以修饰。
长脊饰的应用,让岭南建筑更多了一份灵性,文化积淀更浓厚。
早期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后逐渐演化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
广东旧式民居中有“草尾”的卷草纹做脊饰。
脊饰多用灰塑,灰塑需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需要进行创作,灰塑突出墙体,立体效果突出,形态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