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军校学员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学习能力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tal.255
September 2013(C
)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255期2013年9月(下)提高军校学员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学习能力探析
王亚杰(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中图分类号:E2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7-0039-02摘要反恐、抢险救灾、平息骚(动)乱、参加军演和人道主义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军队在新形势下需要应对的任务,为了适应新的任务需要,必须积极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规律,拓展军校学员学习能力的培养渠道。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校学员学习能力An Inquiry into the Improvement of Cadets 'Learning A 鄄bility of Accomplishing Non -war Military Operations //Wang Yajie Abstract Counter-terrorism,disaster relief,quelling unrests,participating in military exercises and humanitarian relief and other non-war military operations are the tasks for the army to deal with in the new situation.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tasks,
we must actively explore the non-war military action rules,ex-pand channels of training cadets'learning ability.Key words non-war military operations;cadet;learning ability 非战争军事行动最突出的特点是涉及领域广、突发性强,准备时间短,这就要求军队院校在复杂、多样和不确定的军事行动中寻找共性,探寻规律。
1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规律的认识,准确定位军校学员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标准学习能力是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三要素的综合体现,对于军校学员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追求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内驱力非战争军事行动目标指向的不确定、效果评估的不确定,往往带给指战员更多的自主空间,如何选择、如何面对,依靠的不是命令或监督的力量,而是一种内化的要求。
如果军人没有足够的责任感,没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强大内驱力,在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就会在行动进程、行动质量、行动效果上大打折扣,因此,强烈的责任感和内驱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环节。
1.2坚决完成任务的持久力和坚韧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共同特点是执行任务的环境条件异常艰苦、复杂,且持续时间长。
在这种情况下,指战员不仅需要敢于冲锋的爆发力,更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力毅力,才能确保任务完成。
正如徐向前元帅所说的那样:“战争中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谁就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作为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顽强的毅力已经成为合格军人所必备的重要指标。
1.3获取完成任务的认知力和可塑性面对自然灾害、维稳处突等不同性质特点的突发事件,短时间内掌握更多与行动任务目标有关的知识,是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基本要求,也是遂行任务对军人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要及时了解任务地点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宗教、文化及民族习惯等自然情况,同时还要掌握此次行动将会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等情况;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有关工程专业技术性知识,比如抗震救灾
中,对被埋在深层倒塌建筑物中人员的抢救,洪水灾害中的
险情探查、克服管涌等。
2抓住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努力拓展军校学员
学习能力的培养渠道2.1丰富教育资源针对当前非战争军事行动人才培养过程中设施、人才、技术、教材短缺的实际问题,军队院校应本着不等不靠、多措并举的方式,广泛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组
织地搞好军校学员学习能力的专业培训。
要注意建立和完
善军政警民的联训机制,积极利用社会人力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取专题宣讲、专家讲座、现身说法,以及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丰富学员的相关知识;要注意加强与地方公安、交通、通信以及其他专职机构的沟通联系,适
时组织学员现场观看相应的抢险、救灾等专业演练,采取一
帮一、一对一的形式,让学员直接感受各类相关设施设备的
操控,明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禁忌等;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安排专人负责收集互联网络信息,在校园网开辟专栏,
及时更新完善有关内容,为学员学习相关知识提供有利条
件。
2.2改革教育方式
随着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现代传媒的大量应用,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单纯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既不生动,又很难吸引学员的眼球,因此,必须要针对教育对象和社会时代特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手段,使教育得到实际效果。
对于军队院校来讲,面对多样化非战争军事任务的
可变性、多样性、复杂性等,在提高军校学员学习力上,需要
综合灵活运用案例推演、研讨交流、实践观摩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员学会打开思路、换位思考、开发潜能,使学员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在充分求证的基础上,敢于大胆设想,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研究分析问题的内在本质,特别是要培养学员锻造合理的放射性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学习
能力。
2.3优化课程设置作者简介:王亚杰(1974—),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空军航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下转第42页). All Rights Reserved.
目标及内容设计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课程单元及教材开发要素学习情境、学习型的工作任务、课程单元、多种能力指标考核方法教师团队设计、研讨参与人员教学研究人员、本专业全体教师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构建系统化课程形式对应表格、课件、讲义或教材、教学法、网络课程输出文件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方案表课程学习情境方案设计表
学习情境设计表项目单卡(引导文法)单元课程设计表表4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军校要不断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调整优化课程的总体布局,既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把多学科、多专业、多门类的相关知识,列为军校学员的必修或选修课,不断拓展学员学习期内的知识广度,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又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大力强化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把一些专业门类相关,与本职业务临近的学科知识作为军校学员的选修课,不断深化学员对于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探索能力。
另外,军校还应适量增加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的比重,把一些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列为正课训练。
2.4突出能力培养一要加强生存营救能力的求生训练。
野外生存训练是军校学员的一个重要训练科目,虽然各军校都在开设,但训练水平相对较弱,学员缺乏实际演练,提高军校学员求生能力,必须首先将其置于“不能生存”或“很难生存”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激发起人的潜能,只有更接近实战的演练才能在
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二要加强耐力意志的心理训练。
当前各国军队都很重视军人的心理训练,部分军校也已经增加了心理训练设备设施,但真正投入使用、取得效果的并不多。
军队院校要敢于和善于大量组织学员开展心理承受力训练,要引导学员尽量突破心理极限,克服心理障碍,逐步提高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要加强军事地形学的专业训练。
军事地形学作为初级指挥院校的基础课程,一直很受军队院校的重视,但由于GPS 导航、北斗导航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大量运用,军人忽视传统知识学习的现象比较明显。
事实上在未来的多样化非战争军事任务中,现代科技手段更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误导现象,而原始的、自然的技术却更为可靠,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训练中要逐步加强。
四要加强自我救护的针对训练。
尽管现代军队中分工越来越细,作战、指挥、救援、救护、保障等都有明确的人员,但对于军人来讲,具备简单的生理救护、心理救助、防疫救护等,也是非常必要的。
2.5开展实践历练
诸如助民劳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重大集会的安全保卫等等。
总之,一切有利于学员成长的实践,都是学员学习的大课堂,作为校方都要积极协调、把握机遇、创造条件,使学员在更多的实践历练中,练指挥、练果敢、练体魄、练战
术、练意志、练心理,把一切在课堂上无法讲述、难以感受和
体会的非战争任务情景,真实地展现在学员面前,要通过实践历练,使学员懂得完成任务的不可逆性,学习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中敢于担当、敢于承受、敢于面对,进一步拉近学员学习能力与真实能力素质的实际距离。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2]庞志兵.战争历史中的军事人文[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3]罗剑明.军官能力建设理论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4]郭炎华.外军心理训练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5]胡振伟,姚起.关于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3(12).
[6]王兆海.切实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J].求是,2005(2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
用》白皮书[Z].2013.
编辑李少华3.3课程设计阶段(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的设计)这个阶段的设计一定
要
从
学
生
“学习性任务”的角度出发,侧重养成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要让学生拥有多种必要的学习和工作资源,而不是让这些资源掌握在教师手里,只
是成为教
师
的教学工具。
课程设计阶段还要体现的要求是:(1)尽可能提供与工作过程相同或接近的环境,这样才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的知识、技能、
经
验是什么样的方式运用的。
(2)尽可能设计出
与工作过程相同或接近的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
够理解活动的过程,了解怎样互动、怎样配合来完成既定的活动任务。
(3)尽可能安排与企业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主管
的接触和交流
,
通过和
企业人员
的
交流请
教,让学生有直接
的机会来更好地感受和认知企业的工作。
(4)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以不同的岗位体验来获得不同的工作感受的机会,多侧
面
地了解一个工作内容,才有可能对工作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5)尽可能在学习任务的转折点、困难点的时候,给予学生提
示、辅导,包括为他们搭建必要的桥梁。
(6)尽可能让
学生
不但完成学习性任务,更要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学会反思,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
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机械操作。
课程设计清单见表4。
4总结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首先需要树立
正
确的理念,转换思路,突破陈旧、学科式的教育模式,真正从典
型工作
任
务的
岗位要求、能力标准出发,将“工作过程
中的学习”、“课堂上的学习”和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联系
起来并系统化,在开发实施的每个阶段,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实
现“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工作任务”向
“学习任务”的转换,从而让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成为
胜任社会和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注释
①
为表述方便,基本概念有时以其英文缩写字母来代表,下同。
②包括工作过程和开发设计过程。
③多能是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奔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研究[J].轻工科技,2013(4).[2]林玉
辉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典
型职业工作任务课程开发法的认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3).
[3]王勇,曾小红.学习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的体会[J].湖北经
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4]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16).[5]曾凡玲.新课程理念下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探讨[D].
四川师范大学,2007.[6]王艳萍.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双语教学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
学,2004.编辑李少华
(上接第39页)
教改教法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