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灰用泵类检修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灰用泵类检修工艺规程
1.1设备概况及参数
1.1.1设备概况
除灰系统用水泵除除灰供水泵外均为石家庄工业泵厂生产,适用于输送磨蚀性或腐蚀性渣浆,其轴封形式为付叶轮加填料组合式密封。

过流部件采用抗磨蚀的耐磨合金材料制造。

ZJ型泵为卧式轴向吸入单级单吸离心式渣浆泵,外层为金属泵壳,内层壳体为高铬合金铸铁。

ZJL型泵为立式轴向吸入单级单吸离心式渣浆泵,叶轮、涡壳、后护板的材质为高铬合金铸铁,轴承采用稀油。

泵轴与电机用联轴器直接连接,从电机方向看,水泵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除灰供水泵由保定水泵机械制造厂制造,为一般的清水泵,采用填料密封,从电机方向看,水泵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1.1.2设备参数
3.1.2.1 溢流水泵
型式:立式离心泵
数量: 4 台
安装地点:室内
3.1.2.2 溢流水泵技术参数
流量:90 m3/h
扬程:0.2 MPa
传动方式:直联
输送介质:含渣污水
污水悬浮物含量:300~1000 mg/l
入口条件:高位布置
溢流水池池深: 1.8m
轴长(从底盘至最下端): 1.5m 电动机电压:380V
绝缘等级:IP 54
防护等级: F 级
冷却方式:空冷
3.1.2.3 渣仓下排污泵
型式:立式离心泵
数量: 4 台
安装地点:渣仓下室内
3.1.2.4 渣仓下排污泵技术参数
流量: 30 m3/h
扬程: 0.15 MPa
传动方式:皮带
输送介质:含灰渣污水
入口条件:高位布置
污水池池深: 1.8m
轴长(从底盘至最下端): 1.5 m
电压:380V
绝缘等级:IP 54
防护等级: F 级
冷却方式:空冷
3.1.2.5高效浓缩机下排污泵
型式:立式离心泵
数量: 2 台
安装地点:高效浓缩机下
3.1.2.6 高效浓缩机排污泵技术参数
流量: 40 m3/h
扬程: 0.2 MPa
传动方式:皮带
输送介质:高效浓缩机排出的含渣污水
入口条件:高位布置
污水池池深: 1.8m
轴长(从底盘至最下端): 1.5 m
电压:380V
绝缘等级:IP 54
防护等级: F 级
冷却方式:空冷
型号:65QV-SP 40PV-SP 40PV-SP
3.1.2.6渣水提升泵(80ZJL-36A)、回用水泵(80ZJL-36)技术参数
1.2检修类别、周期及工期
1.3检修项目
1.3.1大修
1.3.1.1泵体解体、清理、轴承检查或更新1.3.1.2主轴检查或更新
1.3.1.3叶轮磨损检查或更新
1.3.1.4副叶轮检查或更新
1.3.1.5密封检查或更新
1.3.1.6格兰箱填料更换
1.3.1.7出口阀门修理
1.3.1.8电机找中心
1.3.1.9试运转
1.3.2小修
1.4卧立式泵的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1.4.1准备好工具、备品及起吊设备,办好工作票,通知
电气拆线
1.4.2泵的拆卸:
1.4.
2.1拆去泵的出入口连接短管及轴封水管。

1.4.
2.2拆去连轴器护罩
1.4.
2.3在两半联轴器相对位置上作记号,并测量两半连轴
器的轴向间隙,以便找正参考。

1.4.
2.4拆去所有连轴器连接螺栓
1.4.
2.5拆去前后泵壳的紧固螺栓,用吊环起吊前泵壳,放
在检修场地,松开前护板紧固螺帽,从泵上拆下前护
板。

1.4.
2.6拆去护套压板,用专用起吊工具起吊,护套放在检
修场地。

1.4.
2.7拆去卸环上的三个内六角螺栓,拆下拆卸环上的三
块环块,退出叶轮放在检修场地上
1.4.
2.8拧下后护板紧固螺帽,吊出后护板
1.4.
2.9从轴上取下副叶轮
1.4.
2.10拆下填料压盖,挖出填料,从轴端取出填料
箱,放在检修场地。

1.4.
2.11放去油箱内的油
1.4.
2.12从填料箱内取出水封环。

1.4.3轴承组件解体:
1.4.3.1拆下前轴承端盖,后轴承箱固定螺丝
1.4.3.2拆下托架与托架盖连接螺栓及定位销子,吊起托架
盖并用压铅丝的方法,测量前轴承外圈,后轴承箱与
托架盖的配合间隙,作好记录
1.4.3.3从托架上吊起转子部件,放在专用架子上
1.4.3.4用拉马拆下联轴器
1.4.3.5从轴上依次取下水轮、轴套、挡水盘前轴承端盖及
承力轴承
1.4.3.6拧出后轴承锁母,拆下后轴承压盖挡套
1.4.3.7用拉马拆下后轴承箱,轴承注意轴承装配方向。

1.4.4零部件检修
1.4.4.1各零件清洗,使零件无污垢
1.4.5泵解体后检查
1.4.5.1检查前后泵壳有无裂纹
1.4.5.2检查托架油箱、托架油盖,有无砂眼、裂纹。

1.4.5.3检验上、下轴瓦与轴箱、轴承外围接触情况,并检
查轴瓦有无裂纹
1.4.5.4检查付叶轮的磨损情况,表面无裂纹,检验端面的
平行度,同行度与轴的配合情况
1.4.5.5检查填料箱有无裂纹、磨损,轴封孔不堵塞,两端
结合面应光滑完整,与后泵壳配合严密不松动,与后
护板结合面光滑,密封槽完整
1.4.5.6检查前后护板及护套有无裂纹和砂眼,有无磨损及
气蚀点,严重的更换
1.4.5.7检查叶轮有无裂纹、砂眼磨损,气蚀是否严重
1.4.6泵的组装
1.4.6.1将两端轴承装表轴承箱内,将橡胶油封装在后轴承
盖内,并在端盖上装上石棉垫。

将后轴承端盖装到轴
承箱并拧紧端盖螺丝,将耐油轴承箱的橡胶密封圈套
在轴承箱密封槽内,轴承与轴颈的配合应有0-0.01mm
的紧力。

1.4.6.2在轴的颈处涂上油脂,将轴承连同轴承箱一同回装
到轴上,轴承外圈与轴承箱应有0-0.01mm的紧力,与
端盖间隙有0.05-0.10mm的轴向间隙,轴承与轴的顶
部间隙为0.04-0.08mm
1.4.6.3在轴套上挡套,并用轴承锁母拧紧,挡水盘与轴间
应有0-0.01mm的颈向间隙
1.4.6.4依次套上前轴承端盖、挡水盘拆卸环、轴套不封
环。

1.4.6.5将键用铜棒轻轻敲入轴端盖键槽内加热,将连轴器
装到轴上,连轴器与轴颈有0.03-0.04mm的配合紧力1.4.6.6将转子部件一起吊放到托架上,并使轴承箱轴承放
在各自轴瓦上,轴承箱与轴瓦配合紧力为0-0.02mm 1.4.7泵头部件的组装
1.4.7.1将填料箱套在后泵壳内的结合面上
1.4.7.2将付叶轮套在轴上并与轴套靠足,在会叶轮密封槽
内装上付叶轮橡胶,O型密封圈
1.4.7.3将后护板套在轴上并与后泵壳靠足,用坚固螺栓拧
紧,再装上护套密封圈。

1.4.7.4将护套装入泵壳内并用护套压板固定
1.4.7.5将叶轮旋入轴端并与付叶轮靠足,
1.4.7.6将前护板装入前泵壳,用螺栓拧紧,套上护套。

1.4.7.7将前泵壳连同前护板一起吊起,装到后泵壳上,并
用泵壳紧固螺栓拧紧。

1.4.7.8利用轴承箱上的调节螺丝,调整叶轮与前护板的轴
向间隙,叶轮与前护板的轴向间隙小于2mm
1.4.7.9拧紧托架与托架盖紧固螺栓,固定销子装好,装上
前轴承端盖加润滑油到油位标准
1.4.7.10将水封环推入填料箱内,加装填料,装上填料
压盖,装上轴封管。

水封环处缘填料箱内孔的间隙为
0.1-0.2mm,与轴套的间隙为0.3-0.5mm
1.4.7.11对轮找正,穿上销钉,对轮间隙为4-8mm,中心
偏差≤0.08mm
1.4.7.12装上出入口短管
1.4.8轴封冷却水管和轴承箱冷却水管回装,阀门更换1.4.9试运
1.4.9.1按泵的转向盘车3-5转,试转时轴承振动值<
0.05mm,轴承温度不应超65℃。

1.5立式泵的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1.5.1泵的解体
1.5.1.1拆除台板螺栓和出口短节,法兰盘解列。

1.5.1.2整体将泵吊起来,拆下皮带
1.5.1.3检查前后泵壳有无裂纹,挂角螺栓无断裂
1.5.1.4检查前后护板无砂眼、裂纹、气蚀,眼洞可以补
焊,如磨损超过2-3mm,应换新。

1.5.1.5检查叶轮磨损,测量轴的弯曲度
1.5.1.6检查轴承及各结合面密封圈、压盖、骨架油封
1.5.2泵的组装
1.5.
2.1将两盘推力轴承对心相装,然后再组装支架轴承。

轴承与轴颈的配合,应有0.01 mm的紧力
1.5.
2.2将轴颈涂上油,连同轴承底部穿入,轴承箱内装上
压盖,油封装好
1.5.
2.3后泵体套筒支架上有轴护板靠紧
1.5.
2.4将护套装入泵壳内,并用护套板固定
1.5.
2.5将叶轮旋入轴承并与后护板靠紧
1.5.
2.6将前泵壳和前护板装好,各密封圈都应装在帽内1.5.2.7泵入口短节及上下滤网的安装
1.5.
2.8泵体整体吊入水下
1.5.
2.9泵出口短节安装
1.5.
2.10对轮安装检查弹性胶块。

对轮间隙2-3mm,中心
偏差≤0.08mm
1.5.3泵的试运
1.5.3.1按泵的正转方向盘车3-5转,试转时轴承振动值<
0.05mm,轴承温度不应超60℃.
1.6安全、健康和环保
1.6.1检修作业前要对本次检修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并制
定相应措施。

1.6.2防机械伤害及防坠落伤害。

1.6.3梯子栏杆完好、排污泵坑盖板或栏杆完好。

1.6.4工作人员采取防尘措施,穿工作服、戴防尘口罩
等。

1.6.5擦洗用过的废旧棉丝要放置专用垃圾筒。

1.6.6检修现场要保持清洁,检修工作完要清理现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