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高分子化学配套课后习题全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
5.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以及单体、聚合物名称
a 、
b 、
c 、
d 、
e 、
CH
2CHF
CH 2
CHF
n CH 2
CH n
氟乙烯
聚氟乙烯
CH 2C(CH 3)2
CH 2
C(CH 3)2
CH 2
C CH 3CH 3
n n
异丁烯 聚异丁烯
H O(CH 2)5COO H
HO(CH 2)5COOH
O(CH 2)5C
n
n +nH 2O
ώ-羟基己酸
聚己内酯
CH 2CH 2CH 2O
CH 2CH 2CH 2O
CH 2CH 2CH 2O
n
n 丁氧环
聚(氧化三亚甲基)(聚亚丙基醚)
NH 2(CH 2)6NH 2+HOOC(CH 2)4COOH
NH 2(CH 2)6NH 2+HOOC(CH 2)4COOH
n n NH(CH 2)6NHCO(CH 2)4CHO
H
OH
n
+H 2O
(2n-1)己二胺+己二酸
聚己二酰己二胺
6、按分子式写出聚合物和单体名称以及聚合反应式,说明属于加聚、缩聚还是开环聚合,连锁聚合还是逐步聚合。
a 、聚异丁烯;单体:异丁烯;加聚;连锁聚合。
b 、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单体: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逐步聚合。
c 、聚己内酰胺(尼龙6),单体:己内酰胺;开环聚合;逐步聚合。
d 、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单体:异戊二烯;加聚;连锁聚合。
7、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分子式和常用的聚合反应式:聚丙烯腈、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聚甲醛、聚苯醚、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
CN
(1)nCH 22CH
n
n
C CH 3
CH 2C CH CH 2
3
CH (2)nCH
2n
(3)nCH 2CH CH 2CH CH 2CH CH 2+n CH 2CH 2CH
CH n
CH 2(4)nHCHO O
n (5)2n
CH 3
CH 3
CH 3
CH
3
OH +n/2O 2O +nH 2O n
(6)nCF 2CF 2
2CF 2
n (7)nCl Si CH 3
CH 3
Si CH 3
CH 3
Cl +nH 2O
O +2nHCl
n
(8)nHO(CH 2)2OH+nOCN(CH 2)6NCO O(CH 2)2OC NH(CH 2)6NH C
O O
计算题:
2、等质量的聚合物A 和聚合物B 共混,计算共混物的Mn 和Mw 。
聚合物A :35000,90000n w M M == 聚合物B :15000,300000n w M M ==
解答:假设0A B m m m ==
所以混合物000235000150210000
0A B
n A B nA nB m m m M m m m m M M +=
=
⎛⎫⎛⎫⎛⎫⎛⎫
+ ⎪ ⎪+ ⎪ ⎪⎝⎭⎝⎭⎝
⎭⎝⎭= 119000030000022195000
A B w wA wB
A B A B m m M M M m m m m ⎛⎫⎛⎫=+=⨯+⨯ ⎪ ⎪++⎝⎭⎝⎭
=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计算题:
3、等摩尔己二胺和己二酸进行缩聚,反应程度p 为0.500、0.800、0.900、0.950、0.980、0.990、0.995,试求数均聚合度n X 、DP 和数均分子量n M ,并做n X P -关系图。
注意:0M 为结构单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这里等于113;且如果聚合度很大,
n M 的计算公式中可以不考虑分子链两端端基的化学式量。
5、由1mol 丁二醇和1mol 己二酸合成n 5000M =的聚酯,试做下列计算: a 、两基团数完全相等,忽略端基对n M 的影响,求终止缩聚的反应程度p 。
b 、在缩聚过程中如果有0.5%(mol 分数)丁二醇脱水成乙烯而损失,求到达同一反应程度p 时的n M 。
c 、如何补偿丁二醇脱水损失,才能获得同一n M 的缩聚物。
d 、假定原始混合物中羧基的总浓度为2mol ,其中1.0%为乙酸,无其他因素影响两基团数比,求获得同一数均聚合度所需的反应程度p 。
解答:(a )忽略端基影响,按照聚合物结构式,知道结构单元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02001002
M ==,所以
n 0500050100n M X M =
==, 1501
0.98
50n n
X p X --=== 即:等mol 配比时,缩聚反应终止程度为0.98时,数均分子量=5000.
(b) 在缩聚过程中有0.5%(mol 分数)丁二醇损失,则意味着其中一种官能团过
量,此时,两种单体的基团数比(mol 比)10.005
0.9951
r -=
= 所以,达到同一反应程度(p=0.98)时产物的聚合度为
n 110.995
44.531210.99520.9950.98
r X r rp ++=
==+-+-⨯⨯
(c )可以通过提高反应程度来补偿丁二醇脱水损失,从而获得同一n M 缩聚物。
根据n '
110.995
501210.99520.995r X r rp p ++=
==+-+-⨯⨯
得出:'0.983p =
即:将反应程度提高到0.983时,可以补偿丁二醇的损失,从而获得n M 为5000的聚酯。
(d )假定原始混合物中羧基的总浓度为2mol ,其中1.0%为乙酸。
即体系中存在单官能团物质。
原始混合物中羧基总浓度为2mol ,其中包含了1.0%的乙酸。
所以初始混合物中羧基mol 数N b =2-2×1.0%=1.98mol ,无其他因素影响两基团数比,按照题首条件,羟基mol 数为N a =2mol 。
此时b 2
0.9902 1.9822 1.0%
a b N r N N =
==++⨯⨯’
n ''
110.99501210.9920.98r X r rp p ++=
==+-+-⨯⨯
所以
''0.985p =
8、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280℃下封管内进行缩聚,平衡常数K=4,求最终n X 。
另在排除副产物水的条件下缩聚,欲得n 100X =,问体系中残留水分有多少?
解答:(1)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等摩尔配比且封闭体系内
3141=+=+=K X n
(2)若在排除副产物的条件下缩聚,即开口体系
w
n Pn K
P
X =
-=11, 2
)(n w X P K n =
欲使100=n X , 故 P=0.99,
41004.4-⨯=w n
所以,要是聚合度达到100,体系中残留水分41004.4-⨯=w
n 。
9、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1.5%,求p=0.995或0.999时聚酯的聚合度是多少?
解答:解法一:二元醇与二元酸等摩尔配比,另加单官能团物质,此时体系中羧基过量,所以 '
121
0.98521221 1.5% 1.015
a a
b N r N N ⨯=
===+⨯+⨯⨯ 当p=0.995时,n 110.985
801210.98520.9850.995
r X r rp ++=
==+-+-⨯⨯
当p=0.999时,n 110.985
1171210.98520.9850.999
r X r rp ++=
==+-+-⨯⨯
解法二、可利用Carothers 方程计算线形缩聚的聚合度
设二元酸为1mol (Na ),二元醇为1mol (Nb ),则外加醋酸为0.015mol (Nc )。
很明显a a
c c b b N f N f N f +>
所以,平均官能度22(12)
1.985110.015
b b a b
c N f f N N N ⨯=
==++++
当p=0.995时,n 22
8020.995 1.9852X p f =
==-⨯-
当p=0.999时,n 22
11820.999 1.985
2X p f =
==-⨯-
10、尼龙-1010是根据1010盐中过量的癸二酸来控制分子量,如果要求分子量为20000,问1010盐的酸值应该是多少?(以mgKOH/g 计)
解答:尼龙-1010盐结构为-+
COO CH OOC NH CH NH 8231023)()(
分子量374,尼龙1010结构单元平均分子量M 0=169
34.118169
1024=⨯=n X
假设对癸二胺 P=1,根据r
r
X n -+=
11 得 r=0.983 设N a (癸二胺)=1, N b =1.0/0.983=1.0173,
则酸值=
1010/(18.52
)(g mgKOH M N M N N KOH
a KOH a
b =⨯⨯⨯-盐)
14、分别按Carothers 法和Flory 统计法计算下列混合物的凝胶点: a 、邻苯二甲酸酐和甘油的摩尔比为1.50:0.98
b 、邻苯二甲酸酐、甘油、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50:0.99:0.002和1.50:0.500:0.700 解答:
(a )Carothers 法:因为A A B B N f N f >,所以22 2.94
2.371.50.98
B B A B N f f N N ⨯=
==++
所以22
0.8442.37
c P f =
== Flory 法:3,1f ρ==,两基团数比 2.94
0.983
r == 所以:0.714cf P =
==
(b1)Carothers 法:因为A A B B C C N f N f N f >+, 所以22 2.974
2.3871.50.990.002
B B
C C A B C N f N f f N N N +⨯=
==++++()
所以220.8382.387
c P f =
== Flory 法:3f =,有双官能团的乙二醇存在,
所以0.993
0.99870.9930.0022
ρ⨯=
=⨯+⨯
而两基团数比 2.974
0.99133
r ==
所以:
0.71cf P ===
(b2)Carothers 法:因为3 2.9A A B B C C N f N f N f =>+=, 所以22 2.9
2.1481.50.5000.700B B C C A B C N f N f f N N N +⨯=
==++++()
所以220.9312.148
c P f =
== Flory 法:3f =,有双官能团的乙二醇存在,
所以0.5003
0.51720.50030.7002
ρ⨯=
=⨯+⨯
而两基团数比 2.9
0.96673
r =
=
所以:0.826cf P =
==
第二章补充练习题:
1、邻苯二甲酸酐与等物质量的甘油或季戊四醇缩聚,试分别求其: 1)平均官能度
2)分别按Carothers 法和Flory 法求凝胶点。
解答:
1)计算平均官能度
A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体系,等物质的量(都为nmol ),则羟基过量
222n f n n
⨯⨯==+
B )邻苯二甲酸酐与季戊四醇体系,等物质的量(都为nmol ),则羟基过量
22
2n f n n
⨯⨯=
=+
2)计算凝胶点
A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体系,等物质的量,由Carothers 法计算
2f =,2
1c P f
==,可以知道该体系无凝胶点。
对邻苯二甲酸酐和季戊四醇体系,等物质的量,由Carothers 法计算结果同上。
B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体系,为f+2体系,f 为多官能团物质的官能度,则
3f =,22
33
n
r n
⨯==⨯,
=1ρ,由Flory 法计算
11
0.866cf P =
=
=
对邻苯二甲酸酐和季戊四醇体系,为f+2体系,f 为多官能团物质的官能度,则
4f =,2
0.54r ==,=1ρ,由Flory 法计算
11
0.816cf P ===
2、写出由己二胺与己二酸合成尼龙-66的反应方程式。
如尼龙-6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反应程度P =1,试计算两原料的摩尔比。
解答:1)化学反应放出式:
n HOOC(CH 2)4COOH + n H 2N(CH 2)6NH 2
HO —[OC(CH 2)4CO —HN(CH 2)6NH]n —H + (2n ―1)H 2O
2)当己二酸过量时,尼龙66最终的分子结构为
则结构单元的平均分子量:0112114
1132
M +=
= 则要使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其平均聚合度为
15000146
118113
n X -=
=
当反应程度P=1时,根据公式112n r
X r rP +=+-知道
1+118=120.994r
r r
+-⨯,所以求得两基团摩尔比0.985r =
所以,当假设己二酸过量时,求得单体己二胺与己二酸的摩尔比为0.985. 当假设己二胺过量时,则尼龙66最终的分子结构为 计算结果为己二酸与己二胺的摩尔比为0.985
3、 ⑴ 写出合成双酚A 型环氧树脂预聚体及用乙二胺固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欲使1500g 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2),用等物质的量的乙二胺为固化剂进行固化,试计算固化剂的用量。
解答:1)化学反应放出式: 预聚体:
当采用乙二胺作为固化剂时,是与分子链端的环氧基团发生反应 环氧树脂 f=2, 乙二胺 f=4
H O CO(CH 2)4CON H (CH 2)6N H CO(CH 2)4COOH n
112
114
乙二胺用量 (1500/100)×0.2×(1/4)=0.75mol 重量=0.75×60=45g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
2、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氯乙烯,只能自由基聚合
因为:氯乙烯中氯原子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但P=π共轭效应却有供电性,两者均较弱,所以氯乙烯只能自由基聚合。
2)偏二氯乙烯,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因为:两个—Cl 原子的诱导效应叠加,使吸电性增加,但位阻效应不明显,所以可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3)丙烯腈,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因为:—CN 基具有吸电子性,丙烯腈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4) 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因为:取代基的吸电性过于强烈,只能在负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异裂,所以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5)丙烯,只能配位聚合
因为:一个甲基的供电性非常弱,不能进行离子聚合,且丙烯采用自由基聚合时,由于存在烯丙基单体自阻聚作用而难以制备高分子量产物,所以丙烯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只能进行配位聚合。
6)异丁烯,能进行阳离子聚合、配位聚合
CH 2C CN ()2
因为:一个碳原子上双甲基取代,供电性相对较强,能进行阳离子聚合,也可以进行配位聚合。
7)苯乙烯,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配位聚合 因为:苯乙烯单体, π- π共轭,易诱导极化,能按三种机理进行聚合 8)四氟乙烯,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
因为:四氟乙烯由于F 的电负性很大,并且分子的对称性好,不易发生异裂,而基本上只能发生均裂,而进行自由基聚合。
不能进行离子聚合。
9)
只能阴离子聚合
因为:腈基和酯基都为吸电子基团,吸电性叠加后,分子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10)异戊二烯,能进行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
因为:π- π共轭体系中电子流动性较大,易诱导极化,能按三种机理进行聚合。
6、以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写出氯乙烯自由基聚合中各基元反应:链引发、链增长、偶合终止、歧化终止、向单体转移、向大分子转移。
参考答案: 链引发:
链增长:
偶合终止:
CH 2C CN COOR ()
歧化终止:
向单体链转移:
向大分子链转移:
23、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分别在苯、甲苯、乙苯、异丙苯中聚合,从链转移常数来比较不同自由基向不同溶剂链转移的难易程度和对聚合度的影响,并作出分子级的解释。
参考答案:
A:链转移常数的大小顺序为异丙苯>乙苯>甲苯>苯
原因:含活泼氢或卤素原子的溶剂容易发生链转移反应,其链转移常数也较大。
B、由于“活泼单体的自由基不活泼,不活泼单体的自由基活泼”和“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自由基的活性起决定性作用”两条规律,所以活泼单体如苯乙烯聚合时对溶剂的链转移倾向就较小;那些不活泼单体如乙酸乙烯酯、氯乙烯等聚合时向溶剂的链转移倾向较大。
所以:
1)采用同一种溶剂聚合时,醋酸乙烯酯的自由基比苯乙烯自由基更容易发生链转移。
2)相对同一种自由基,采用链转移常数较大的溶剂时,更容易发生链转移。
即对同一种自由基,发生链转移的从易到难分别为:异丙苯>乙苯>甲苯>苯
3)不管任何溶剂或自由基,发生向溶剂的链转移,必然导致聚合度的下降。
链转移常数越大,聚合度下降越多;越容易发生链转移的体系,聚合度下降的越明显。
思考:把这道题延伸出去,会问什么呢?
计算题:
2、60℃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在某溶剂中分解,用碘量法测定不同时间的残留引发剂浓度,数据如下,试计算分解速率常数(s-1)和半衰期(h)。
I=
解答:设d k为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引发剂初始浓度[]00.0754
因为
[][]0
ln d I k t I =-
随着时间的增加,求出不同时间的[][]0
ln
I I -,数据列于上表中。
用[][]0
ln
~t I I -作图,
直线斜率为d k ,所以1410.61 1.7610d k hr s ---==⨯
则,半衰期()12
ln 2ln 2
1.1360.61
d t h k =
== 9、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在60℃进行苯乙烯聚合动力学研究,数据如下:
a 、60℃苯乙烯的密度为0.887g/cm 3;
b 、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量的0.109%;
c 、40.25510/p
R mol L s -=⨯g ;
d 、聚合度=2460;
e 、f=0.80;
f 、自由基寿命=0.82s 。
试求d k 、p k 、t k ,建立三常数的数量级概念,比较[]M 和[]M g 的大小,比较i R 、p R 、t R 的大小。
解答:苯乙烯的化学式量为104,60℃时的密度为0.887g/ml 对于本体聚合:[]30.887
8.53108.53104
mol mol M mL L -=
=⨯=
[]3
30.8870.109%10 3.99510242
mol I L -⨯⨯==⨯ (一)建立三常数的数量级概念
(1)求d k 。
由链引发的速率方程[]2i d R fk I =,[]
2i
d R k f I =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求i R
已经知道,稳态时,链引发速率等于链终止速率,可以利用题中已知聚合度的条件求i R
所以:苯乙烯以偶合终止为主,无链转移时222p
p
n
t
i R R X R R ν==
=
4
8220.25510 2.07102460p
i
R mol
R L s X --⨯⨯===⨯g (2)求
p
k 与
t
k 。
链增长速率方程中,
[][]
p p R k M M =g ,
[]2
2t t R k M =g ,根据链引发速率等于链终止速率,[]12
2i t R M k ⎛⎫
= ⎪
⎝⎭
g ,
结合上述三式,[]12
2i p p t R R k M k ⎛⎫
=
⎪⎝⎭
所以
[]
()
()
2
42242
2
8
20.25510
28.63102.07108.53p
p
t
i k
R
k R M ---⨯=
=
=⨯⨯⨯g ①
根据自由基寿命的定义,[]2p t
p
k M k R τ
=
⨯,
推出
[]
4
6220.820.25510 4.90108.53
p
p
t k R k M τ--⨯⨯⨯=
==⨯ ② 所以:d k ,p k 与t k 三常数的数量级比较结果为:t p d k k k >>>
(二)比较[]M 和[]M g 的大小 根据自由基寿命[][]
1
2t
t M R k M τ==
g g ,
所以[]87
11 1.69810
220.82 3.5910t mol M L k τ-=
==⨯⨯⨯⨯g []30.887
8.53108.53104
mol mol M mL L -=
=⨯=
所以[M] »[M·]
(三)比较i R 、p R 、t R 的大小
82.0710i mol
R L s -==⨯g ,40.25510/p
R mol L s -=⨯g
[]881.69810 2.0710/0.82
t
M R mol L s
τ--⨯===⨯g g
所以:p i t R R R >>=
12、以过氧化叔丁基作引发剂,60℃时苯乙烯在苯中进行溶液聚合,苯乙烯浓
度为1.0mol
L ,过氧化物浓度为
0.01
mol L
,初期引发速率和聚合速率分
别为114.010mol L s -⨯⋅和71.510mol L s -⨯⋅。
苯乙烯-苯为理想体系,
计算
d fk ,初期聚合度,初期动力学链长,求由过氧化物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
平均要转移几次,分子量分布宽度如何? 计算时采用下列数据:
58.010M C -=⨯,43.210I C -=⨯,62.310S C -=⨯,60℃下苯乙烯密度
为0.887g/mL ,苯的密度为0.839 g/mL 。
解答: 已知[] 1.0mol M L =,[]0.01mol I L =,
114.010i mol
R L s -=⨯⋅,
71.510p mol
R L s -=⨯⋅
(1)因为[]2i
d R fk I =,所以
[]()11
914.010210220.01
i d R fk s I ---⨯===⨯⨯
(2)初期动力学链长7
111.51037504.010
p
i R R ν--⨯===⨯ (3)聚合度公式为:
[][][][][]
()[][][][]2
20
21
1
t p M I s
n p M I s
n k R I S C C C M M X k M I S C C C M M X =+++=+++
式中
1n
X 是有链转移时的聚合度,
()
1
n
X 为无链转移时的聚合度。
对聚苯乙烯,60℃时,偶合终止,无链转移时的聚合度
()
1
12n
X ν=
所以
[][][][]
[]
54611
210.01
8.010 3.210 2.31023750 1.0 1.0
M I s n I S C C C M M X S ν---=+++=
+⨯+⨯⨯+⨯⨯
⨯①
因此,要求出溶剂苯的浓度[S]。
假设反应体系为1L ,理想溶液中,溶剂苯的浓度
[]3
310410.839100.887109.5078
mol S L ⎡⎤⎛⎫-⨯⨯ ⎪⎢⎥
⨯⎝⎭⎣⎦
== 代入上面的①式,
546
45654
110.019.58.010 3.210 2.31023750
1.0 1.01.33108.010 3.210
2.18102.3810n X --------=+⨯+⨯⨯+⨯⨯
⨯=⨯+⨯+⨯+⨯=⨯
所以,求得聚合度:
4202n X =
(4)由过氧化物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平均要转移的次数: 发生链转移后聚合度为:
4202n X =
所以有链转移时的平均动力学链长
'
21012
n
X ν==
已知初期动力学链长为7111.51037504.010
p
i R R ν--⨯===⨯
'3750 1.782101
νν== 所以粗略估算,由过氧化物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平均要转移的次数为:1.78-1=0.78次(约等于1次) 发生链转移后,分子量分布宽度变宽。
13、按上题制得的聚苯乙烯分子量很高,常加入正丁硫醇(Cs=21)调节,问加多少才能制得分子量为8.5万的聚苯乙烯?加入正丁硫醇后,聚合速率有何变化?
解答:加入调节剂后,
][]
[)(110
M S C X X S n n +=
0)(n X 为不加调节剂时的聚合度,即上题答案,=0)(n X 4202
1]
[214202
1)104/105.8(14
S ⨯+=⨯ 即加入正丁硫醇的浓度为:[S]=4.68×10-5(mol/L )。
加入正丁硫醇后,聚合速率会降低。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思考题
5、示意画出下列各对竞聚率的共聚物组成曲线,并说明其特征。
10.5f =时,低转化率阶段的1F 约为多少?
解答:
(1)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①r 1=r 2=0.1 ;④r 1=r 2=0.5; ⑤r 1=r 2=0.2 ;⑥r 1=r 2=0.8,恒比点处于5.0212
12
11=---=
=r r r f F ,且12,r r 越接近于1,曲线越靠近对角线,恒
比共聚的倾向越大,12,r r 越小于1,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出现平坦的倾向大,即交替共聚倾向大。
图示如下:
(2)⑦r 1=0.2 r 2=0.8,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恒比点处于
,图示如下:
(3)理想非恒比共聚,③r 1=0.1 r 2=10 ⑧r 1=0.2 r 2=5,共聚组成曲线不与恒比对角线相交,却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状况。
2.0212
12
11=---==r r r f F
(4)非理想共聚②r 1=0.1 r 2=1,⑨r 1=0.2 r 2=10,曲线在对角线下方,且不呈点对称。
计算题
1、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两对单体共聚,若两体系中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的浓度均为15%(质量分数),根据文献报道的竞聚率,试求共聚物起始组成。
解答:(1)氯乙烯—醋酸乙烯酯 r 1=1.68 r 2=0.23 m 2=15%
89.08615
.05.6285.05.6285
.02
2111
1
1=+=+
=M m M m M m f 11.02=f
93.011.023.011.089.0289.068.111
.089.089.068.122
2222221211212111=⨯+⨯⨯+⨯⨯+⨯=+++=f r f f f r f f f r F (2)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r 1=0.46 r 2=0.52 m 1=15%
855.010415.010085.010085
.022111
11=+=+=M m M m M m f ,145.02=f 773.0145.052.0145.0855.02855.046.0145.0855.0855.046.022
2222221211212111=⨯+⨯⨯+⨯⨯+⨯=+++=f r f f f r f f f r F 同理可得f 1=0.855, F 1=0.773
2、甲基丙烯酸甲酯(M 1)浓度为5mol/L ,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为1mol/L ,竞聚率r 1=0.40,r 2=0.69。
a 、计算聚合共聚物起始组成(以mol 分数计);
b 、求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时两单体的摩尔配比。
解答: a 、0150.8336f =
=,0210.1676f == 20
1220.40.8330.8330.1670.7250.40.83320.8330.1670.690.167
F ⨯+⨯==⨯+⨯⨯+⨯ 002110.275F F =-=
b 、r 1=0.40,r 2=0.69,此体系是有恒比点的非理想共聚,在恒比点上配料时,所得的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则有21112110.690.34220.400.69r F f r r --====---- 所以:
[][]11220.340.5170.69M f M f ===或者根据[][]122110.310.51710.6
M r M r -===-
第五章 聚合方法作业
1、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调节相对分子质量的措施有那些?试讨论氯乙烯悬浮聚合、苯乙烯本体聚合、乙酸乙烯酯溶液聚合和丁二烯乳液聚合中是如何调节相对分子质量的。
解答:
(一)调节分子量的措施主要有:调节单体浓度、
(二)不同聚合体系,调节分子量的措施是不同的。
1)氯乙烯悬浮聚合: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中,易发生向单体链转移,从而影响产物分子质量,单体转移速率远超过正常的动力学终止速率。
考虑聚合方法,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中,不适用溶剂,没有向溶剂的链转移,而向引发剂的链转移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聚氯乙烯的平均聚合度主要由C M这一项决定,C M的大小取决于聚合温度,因此在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中靠改变聚合温度来调节相对分子质量。
2)苯乙烯本体聚合:
3)乙酸乙烯酯溶液聚合:
4)丁二烯乳液聚合:
2、在乳液聚合中,影响体系乳胶粒数量、乳胶粒大小、聚合速率、聚合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它们对上述参数是如何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