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北部海域秋季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及其影响因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中北部海域秋季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及其影响因子
张喆;巩秀玉;胡莹;张林宝;陈海刚;黄洪辉;蔡文贵
【期刊名称】《南方水产科学》
【年(卷),期】2016(012)004
【摘要】于南海中北部海域设置20个采样站位,分别采集各站位5 m、25 m、75 m、150 m和200 m水层海水样品。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了浮游细菌和病毒的生态分布特征,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分别为(1.19~151.65)×104个·m L-1和(1.37~326.70)
×105个·m L-1。

5 m和200 m层浮游细菌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4.03±30.87)×104个·m L-1和(4.94±4.15)×104个·m L-1,浮游病毒丰度则分别为(121.95±89.73)×105个·m L-1和(9.98±6.54)×105个·m L-1,随水深的增加两者丰度基本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5 m层和25 m层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均表现为北部区域大于南部区域的分布趋势。

不同水层浮游细菌和病毒分布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

5 m层浮游细菌和病毒与磷酸盐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南海中北部海域表层水存在磷限制。

75 m层浮游细菌与硝酸盐、硅酸盐和总有机氮显著正相关,而浮游病毒的分布则同时受到硝酸盐、硅酸盐、总有机氮和磷酸盐的影响,说明该区域浮游细菌和病毒受到上行控制效应的影响。

水深达到200 m时浮游细菌和病毒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温而不是营养盐。

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之间在各个水层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浮游细菌作为浮游病毒的寄主,对浮游病毒的丰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总页数】8页(P9-16)
【作者】张喆;巩秀玉;胡莹;张林宝;陈海刚;黄洪辉;蔡文贵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8.1
【相关文献】
1.大亚湾南澳海域浮游细菌丰度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 [J], 严瑶仙;梁柱源;朱泉剑;徐智焕;王海丽;杨季芳
2.三亚海域浮游病毒与细菌丰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环境因子 [J], 荆红梅;韦誉;郑丽平;许秋彤;张玥;朱文达
3.秋季辽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J], 张晓举;冯春辉;王丕波;温若冰
4.南海北部海域春季浮游细菌和病毒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张喆;王晓红;巩秀玉;刘永;廖秀丽;蔡文贵;黄洪辉
5.南海中北部海域秋季浮游细菌和病毒丰度及其影响因子 [J], 张喆;巩秀玉;胡莹;张林宝;陈海刚;黄洪辉;蔡文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