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著作等身《社戏》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B. 《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不少诗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此句主要运用了比
C.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文章人们常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D. “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此句语序合理不需要修改
【答案】C
【解析】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是《彷徨》
B.有误“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是作为起兴用的和下句“肩膀上的红旗和手中的书”在一起构成比兴
D.有误正确语序为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
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 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 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 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 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答案】B
【解析】①是对偶
②是对偶
③是排比东市……西市……南市……北市……
④是对偶“旦辞”对“暮宿” “爷娘去”对“黄河边”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 G20峰会在杭州举办让每一位杭州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办好峰会的决心
B.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 在我眼里他就是这不毛之地上涌出的泉水
D. 白求恩以医疗为职业对同志精益求精对工作从不拈轻怕重
【答案】D
【解析】A项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项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项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项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此处用来形容“对同志” 使用错误
故选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运用\underset\cdot最\underset\cdot恰
\underset\cdot当的一组是()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中国诗歌随时代而演变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它培养了我们彬彬有礼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②首要原因就是它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
③中国的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④出现了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④句中的“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紧承前文“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应为首句
①句中的“它”照应了前文“中国诗歌” 点明了中国诗歌的重要意义应为次句
③句提出问题应为第三句
②是对③句提出问题的解释应为末句
故排序为④①③②
故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热爱生活”“七颗钻石”“给我的孩子们”这几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B. 回想起来当初这些朴素的、接近事物本质的想法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今天在生物医学研究上能够取得一些成绩这句话的主干是想法和判断决定了我能够取得成绩
C. 小明总是板着脸好像人人都欠他钱似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 “只有每一个扬州人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才能将扬州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 扬州也才能真正彰显她迷人的魅力”这个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是转折关系
【答案】B
【解析】A项“热爱生活”和“给我的孩子们”都是动宾短语属于同一类型
C项此句虽然有“好像” 但不是比喻句
D项这个复句的第一层关系不是转折关系而是条件关系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6.(1)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ǐ chū wàng wài________了
6.(2)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dāo dāo________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答案】喜出望外
【解析】(1) “望”易错写成"忘”
【答案】絮絮叨叨
【解析】(2) “絮”易错写成“续”
三、默写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7.
(1)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补写完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根据原文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②回乐烽前沙似雪 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__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④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3)根据提示默写
①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思考你可以用《论语》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
②《峨眉山月歌》中写月光柔和、江面波光粼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解析】(1)注意“残”的正确书写
【答案】(2)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受降城外月如霜, ③友人惭, ④枯藤老树昏鸦【解析】(2)注意“傅”“惭”的正确书写
【答案】(3)①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解析】(3)①由“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可推知答案注意“罔”的正确书写
②由“写月光柔和、江面波光粼粼”可推知答案注意“羌”的正确书写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8.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8.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8.(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8.(4)请结合文章说一说李生都向王生讲述了哪些为学的道理?
A.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B.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C.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D.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答案】B
【解析】(1)“王生好学”是主谓短语中间可以停顿“好学”充当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项“而”是连词表转折与前面谓语之间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答案】(2)①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②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他们当中好的就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
【解析】(2)①时年当时那时戏游戏玩耍
②择选择
【答案】B
【解析】(3)A项真实/诚信
B项两个“说”都是通假字同“悦” 高兴愉快
C项识记/志向
D项更加/好处
故选B
【答案】(4)学贵善思(既要学习更要思考)不耻下问(要虚心向别人请教)择善而从之(要选择优秀的人学习其优点)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
【解析】(4)结合文章内容从“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等语句中即可概括得出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9.(1)本文围绕“我”与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个小故事?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小故事 ________
情感 ________
9.(2)文章最后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结合全文想想“我”懂得母亲还有哪些话没说完?
9.(3)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案】“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母亲为了“我” 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 , 对母亲的怀念、尊敬与后悔伤感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筛选和人物情感的分析第一部分(①)写我瘫痪后脾气的暴躁母亲默默地忍受着病痛以及我的怒气第二部分(②~⑥)写一天我终于答应和母亲一起外出看花可是过于欢喜的母亲那天却因病离开了人世第三部分(⑦)写秋天到来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想起母亲临终时的交代整体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尊敬之情后悔当初没能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痛苦以至于让母亲临死也放心不下的情绪
【答案】懂了我明白了母亲希望我和妹妹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尾段妹妹陪我去赏花作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各种开的烂漫的花其实是他在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的希望这是母亲所期望的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联系具体内容可知自我患病以后母亲一直希望着我能重新振作起来重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母亲去世以后我与妹妹都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结尾“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以看出“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所以说这句话表现了文章的主旨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答案】①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②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突出“我”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中景物描写的作用①描写树叶掉落特意用拟声词“唰啦唰啦” 充分烘托出树叶飘落的萧瑟凄凉烘托“我”残废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之情②本句写了不同花朵的开放这些花朵都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显然展现出作者心境的变化联系前后文可知此时我已经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这处景物描写表现了我已经从伤痛当中走出来像菊花一样能傲风霜与前文的的消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0.(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10.(2)根据以上材料以“英雄”为描述对象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抒发你对“英雄”的赞美之情
【答案】(1)示例中华民族不缺乏用生命担当使命(不惧艰难挺身而出)的英雄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要读懂材料了解内容抓住关键句分析概括”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不
缺乏英雄的身影” 83年前南京保卫战的敢死队 83年后武汉保卫战牺牲在抗疫的战场上的徐辉他们都是英雄他们不惧
艰险挺身而出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为中华民族不缺乏用生命担当使命(不惧艰难挺身而出)的英雄
【答案】(2)示例一英雄是一束光驱散疫情笼罩下的阴霾
示例二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是一个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是一个社会价值导向的坐标
【解析】(2)本题考查拟写句子的能力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抒发对“英雄”的赞美之情
示例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勇于担当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十作者魏学洢本文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儒家经典著作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
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D
【解析】D项“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有误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表现手法风、雅、颂指的是内容分类
B.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柔梓”指代家乡古代常用“阴阳”表示方位“汉阳”应当在汉水的南岸
C. 《回延安》是贺敬之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一首新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一片深惜诗歌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同时控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写的一篇小说小说中“奥楚蔑洛夫”在俄语中的意思是“疯癫的” 极具讽刺意味
【答案】B
【解析】B.“汉阳‘应当在汉水的南岸”错根据山南水北为阳可知“汉阳”应当在汉水的北岸
故选B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underset\cdot错\underset\cdot误的一项是()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B. 《我爱这土地》《北方》《黎明的通知》是诗人艾青的作品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C.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往往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比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发人深省
D. “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常用的敬辞还有令郎、惠顾、赐教、高见、贤弟、贵姓等
【答案】C
【解析】C.”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错《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选C.
4.给下列各句画线字注音或画线处填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发动机的_______________声音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②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③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
A. 咆哮 gè zhú
B. 轰鸣 gè zhóu
C. 咆哮 hè zhú
D. 轰鸣 hè zhóu
【答案】C
【解析】①咆哮(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轰鸣连续混杂的呼啸声“咆哮”与“轰鸣”相比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发动机声音之大故选“咆哮”
②“壑”读作“hè”
③“舳”读作“zhú”
故选C
5.对下列画线字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鄙夷”是指看不起这里也表现了杨二嫂内心的愤愤不平
B.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C. 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面善”在文中指面相看起来很和善
D.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舒服、安适之感
【答案】C
【解析】C项“面善”在这里的意思是“面熟”
6.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underset\cdot全\underset\cdot部
\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的一项是()
A. 阔undersetcdot绰(chuō)妖undersetcdot娆(ráo)鲜undersetcdot妍(yán)与日俱undersetcdot增(zēng)
B. undersetcdot糟蹋(zāo)undersetcdot箴言(zhēn)劫undersetcdot掠(lüè)undersetcdot鸠占雀巢(jiū)
C. 制undersetcdot裁(cái)undersetcdot赃物(zāng)undersetcdot汲取(jí)相得益undersetcdot彰(zhāng)
D. 宽undersetcdot宥(yòu)撩undersetcdot逗(dōu)undersetcdot掺杂(chān)形undersetcdot销骨立(xiāo)
【答案】C
【解析】A.阔绰(chuō)——(chuò)
B.鸠占雀巢——鸠占鹊巢
D.撩逗(dōu)——(dòu)
故选C.
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7.(1)《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___ ”(《咏雪》)
7.(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4)《观沧海》一诗中写风起水涌展现大海气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5)“_______________”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答案】(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解析】(1)由“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可推知答案注意“灿烂”的正确书写
【答案】(2)未若柳絮因风起
【解析】(2)注意“絮”的正确书写
【答案】(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3)由“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可推知答案注意“郎”的正确书写
【答案】(4)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解析】(4)由“写风起水涌”“展现大海气势”可推知答案注意“萧”的正确书写
【答案】(5)吹面不寒杨柳风
【解析】(5)注意“寒”的正确书写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8.(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8.(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8.(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8.(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
B. 俄而雪骤骤屡次
C. 自是书不释手释放下
D. 凛然如成人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答案】B
【解析】(1)B项句子翻译为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
【答案】A
【解析】(2)A项“纷纷”用来描述“白雪”的状态中间不可断开正确停顿应为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案】C
【解析】(3)A项应翻译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B项应翻译为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D项应翻译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故选C
【答案】A
【解析】(4)A项《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
9.(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蹴 _______________
②故患有所不辟辟 _______________
9.(2)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3)填空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是指_______________
9.(4)本文阐述的是“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
【答案】(1)①踩踏, ②同“避” 躲避
【解析】(1)①句意为用脚踩踏后再给人吃蹴踩踏
②句意为所以有了祸患而不躲避辟同“避” 躲避
【答案】(2)①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用呢?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解析】(2)①如使假如假使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②是心这种心丧丧失
【答案】(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或“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解析】(3)文章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前面就是作者总结的结论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所以“是心”指的就是前面这句话根据“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可知“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是指前面所提到的一系列行为即“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的行为
【答案】(4)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
【解析】(4)联系文章中“舍生取义”的论述将自己的理解写出即可“义”可理解为“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都是“义”的表现注意要和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江湖义气区别开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0.(1)通读全文概括小草的特点
10.(2)读文章第③段作者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了小草?分析其作用
10.(3)全文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举一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10.(4)托物言志是散文惯用的手法这篇文章不仅仅写小草更是写它的精神结合第
④段画线句子请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答案】(1)积极乐观、生命力顽强、无忧无虑、快乐无比
【解析】(1)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尽管被踩折了叶子、踩矮了身躯但还是
带着笑乐呵呵的”表现了小草积极乐观、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每当看到无忧无虑的小草”表现了小草无忧无虑的特点“在这好玩的游戏中小草们快乐无比”表现了小草快乐无比的特点
【答案】(2)“大概你想抚摸一下小草的鼻尖让它嗅一嗅手心里的气息你会感到软软的、柔柔的、麻麻的”是触觉写出了小草柔软的特点“离远了稀疏的草地就变成一块碧绿的毯子”是视觉写出了小草的颜色和早春时节小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
【解析】(2)“抚摸一下小草的鼻尖让它嗅一嗅手心里的气息你会感到软软的、柔柔的、麻麻的”一句中从“抚摸”以及后文的“这就是春天的触感”可知这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小草“软软的、柔柔的、麻麻的”写出了小草柔软的特点“稀疏的草地就变成一块碧绿
的毯子”中的“稀疏”“碧绿”说明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碧绿”说的是小草的颜色由“稀疏”到“碧绿的毯子”写出了早春时节小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
【答案】(3)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如果下点小雨小草们便嘻嘻哈哈地用草
尖拨去不停落下的雨滴那雨滴落向同伴又被同伴拨开”一句“嘻嘻哈哈”“拨去”“拨开”等词语赋予小草人的神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对小草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3)从“重新站直了努力探望远处的春色”“草尖也许是小草灵敏的鼻子它能
感知温度能嗅到阳光的芬芳能刺探春风的善意能呼吸春天的馨香”“小草一定非常开心它慢慢亲吻你用草尖刺激你的面颊”等语句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找出一例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例如“如果下点小雨小草们便嘻嘻哈哈地用草尖拨去不停落下的雨滴那雨滴落向同伴又被同伴拨开”一句把小草当作人来写“嘻嘻哈哈”写小草的神态“拨去”“拨开”写小草的动作形象逼真活泼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答案】(4)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小草的足迹遍布天涯可见生命力顽强“集体主义”“跳着同样的舞蹈”可见小草团结乐观向上“嘻嘻哈哈地拨去雨滴”可见小草
调皮可爱热爱自然作者紧紧抓住小草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让人感悟到做人也应该像
小草一样拥有顽强的意志积极乐观、互敬互爱、热爱生命这个世界才能美好
【解析】(4)仔细阅读画线句子“小草遍布海角天涯哪里都可以生长……又被同伴拨开” “小草遍布海角天涯哪里都可以生长”说明小草的分布范围广什么样的环境都能适应可见它生命力的顽强“集体主义”“跳着同样的舞蹈”说明小草大都是成片存在的它们互相依存可见小草团结乐观向上“嘻嘻哈哈地拨去雨滴”说明面对自然的风雨小草没有倒
下反而乐观地拨去雨滴可见小草调皮可爱热爱自然这些语句紧紧抓住小草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极具表现力作者以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让读者感悟到在生活中我们也应
该像小草那样做一个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活才会更美好世界才会更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