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 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当堂检测
“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词人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向孙权那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我们曾经学过的词中就有南宋词 人辛弃疾的词(如《西江月·明月别 枝惊鹊》),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 这位杰出词人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 另一篇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与他作一次心灵的对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词内容。 2.鉴赏典故和借古讽今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 3.评价作者的爱国之志和对当朝统治的愤慨之情。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6月被起用为绍兴知 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 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 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 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 (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整体阅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 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 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重点研讨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 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 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 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 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
重点研讨
3.列举词中出现的典故,查找历史知识,评析运用典故的作用。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 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 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以史为证,词文更具有说服力 和感染力。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 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 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整体阅读
头盔,这里代指兵士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
占据,割据 当如孙仲谋。
曹操、刘备
孙权的字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 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 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问答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而词人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 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重点研讨
5.词的下阕怀古,作者写到“生子当如孙仲谋”,根据你所掌握的史料,作 者为何如此推崇孙权?
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 的曹操较量,具有非凡的胆识。
突出了孙权的盖世功绩。他“坐断东南”,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以弱胜强。
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拓展延伸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他却不畏强敌、 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重点研讨 6.理解词文内容,总结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1)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 “登北固楼”的主,自相呼应, 意境深远。 (3)巧用典故,无斧凿痕迹。
重点研讨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如何理解词人登京口北固亭发出的这 一声感叹?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可以理解为 :“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 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 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 故而发问感叹。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 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整体阅读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中原地区
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连绵不尽的样子
重点研讨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自问自答,那作者问了什 么?他是怎么回答的?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回答: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悠悠” 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作者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 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 透露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 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重点研讨
4.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登楼远望,不禁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 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一句,纵观千 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 滚东流。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 南二安”。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 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 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 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 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 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