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个大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地产是个大死结
最近,国内房地产完全进入了宏观调控的真空期,多数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而且“地王”频出:香港企业以217.7亿元拍得上海徐家汇土地成为上海新总价地王。
同时,融创以总价21亿投得北京朝阳农展馆土地,成为北京及全国新单价地王。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明国内外企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预期看好,认为新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会比之前的政策会更为宽松,未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会继续上涨。
这就是房地产“地王满天飞”的原因所在。
而且这种情况可能迅速向全国各城市蔓延。
《经济学人》的研究指出,香港、加拿大、新西兰是全球房地产泡沫最大的地方,其居民住房收入比及住房租售比远远超过其他地方。
比如香港住房的租售比达到35以上,即购买一套住房投资出租,其收回成本要35年以上。
至于房价上涨比,香港历史最高年份高于84%,另外两个国家分别为74%和68%。
如果以这样的指标,这些地方的房地产泡沫与北京与上海比只是微不足道了。
因为,近十年北京与上海的房价上涨十倍以上了。
日本当年曾有“英雄胆”,即当年东京的土地价格可购买整个美国,同样,当前中国,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其土地的价格远大于整个美国了。
此后,日本经济
泡沫破灭造成日本经济迷失了20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有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中国呢?难道中国房地产泡沫可逃出市场发展之法则?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年初新“国五条”出台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问题却越来越陷入高风险之中。
新政府上任之后,其他经济政策有所调整,比如强调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升级、经济增长的中速性等,但是就是房地产政策上没有变化,之前十年政府所强调的房地产宏观政策严厉性也消失了,以至出现了几个月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空窗期。
试想,过往十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早就发展为一个完全是投机炒作的投资市场,早就是全民获取暴利的赚钱工具,由此房地产泡沫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与趋势完全取决于市场预期,如果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没有一个清楚的政策取向,那么市场一定会认为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会放松,一定会认为新政府根本上就不敢放弃“房地产化”经济的工具性,一定会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会重演前十年发展之路。
最近不少城市住房市场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所谓“日光盘”(即房地产项目开盘一天就全部销售完),看上去以预售为主导的住房销售形势一片大好,早些时候许多城市所担心的住房库存也在短期内消失。
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国内绝大多数人都在认为是由于住房“刚性需求”太大,是住房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在这种强劲的住房需求下,如果政府不加大住房供给,那么住房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比如,北京的房价早就涨到离谱之地步,整个市场预期还会大涨。
何也?因为全国人民都在北京购买住房,住房市场如何可满足这种巨大“需求”,房价岂能不上涨吗?
可实际上,就当前这些城市出现的“日光盘”来看,住房市场并非是所谓“刚性需求”的供不应求,而是在这种恐慌性房价上涨的市场预期下,迫使一些购买者恐慌地进入市场,怕错过这波房价上涨潮。
尽管这些人的支付能力不足,但在当前中国这种人口结构下,许多人不得不积蓄几代人的财富进入高房价市场。
再就是住房投资投机者千方百计地进入市场。
由于有了前十年在中国只要购买到住房就一本万利的经验,全国人民炒房成为必然。
谁也不想再错过这次炒房暴富之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不是从房地产市场性质上区分、并通过有效的市场手段来遏制房地产泡沫,反而认为只要增加市场供给以解决住房市场供不应,房价就会调整。
实际上,如果住房是一个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又有好的金融市场条件,那么增加住房供给解决住房的无限需求根本不可能。
各地政府为了保持GDP增长,并不想真正调整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空窗期,则是给市场的信号,未来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更为盛行,房价仍然会上涨。
这就是当前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所在。
也是当前中国房地产产业的死结。
可以说,面对这样一个住房市场,不仅国内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也会影响到新政府所希望的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升级。
腾讯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