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 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铸剑》。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铸剑》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历史小说,收录在《故事新编》中。
这篇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眉间尺为父报仇”的故事,但鲁迅先生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和创新,赋予了其新的时代意义。
作品通过对复仇者与统治者之间激烈斗争的描写,揭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歌颂了复仇者的英勇和反抗精神。
从文学价值来看,《铸剑》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鲁迅先生以其犀利的笔触、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小说充满了张力和魅力。
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展现了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
二、说学情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和阅读经验,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
入理解。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对于新奇的故事和深刻
的主题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和鲁迅先生
作品的深度,学生在理解小说中的一些象征意义和社会批判方面可能
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铸剑》的故事内容和写作背景。
(2)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塑造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独特的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复仇者的英勇和反抗精神,激发学生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黑暗势力的憎恶。
(2)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如眉间尺、黑色人等。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探讨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
2、教学难点
(1)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2)体会鲁迅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2、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引导点拨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拓展思维深度。
六、说学法
1、自主阅读法
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初步了解小说的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圈点批注法
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古代复仇故事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铸剑》。
2、初读文本
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并概括主要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眉间尺、黑色人等。
(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性格。
4、探讨主题思想
(1)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探讨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小说的主题思想。
5、品味语言艺术
(1)选取小说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和品味。
(2)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如简洁、犀利、富有象征意义等。
6、拓展延伸
(1)让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复仇行为。
(2)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等,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7、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
8、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铸剑》的读后感,不少于 800 字。
(2)以“复仇”为主题,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八、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学生的讨论引导不够充分,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