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_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班级姓名完成情况
一、词语知识
重点字音:
第17课《中国石拱桥》
hú)拱桥(ɡǒnɡ)推崇(chónɡ)匀称(chèn)洨河(xiáo)桥墩(dūn)河堤(dī)混凝土(弧形(漳州hùn)(zhānɡ)饮涧(jiàn)惟妙惟肖(xiào)张鷟(zhuó)
第18课《苏州园林》
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镂空(轩榭(蔷薇lòu)(xuānxiè)池沼(qiánɡ)斟酌(zhēnzhuó)重峦叠嶂(zhànɡ)
第19课《蝉》
罅隙(xià)喧嚣(xiāo)蚋(ruì)臃肿(yōnɡ)鳍(qí)涂墁(màn)蜣(qiānɡ)窠(kē)无动于衷(zh ōnɡ)寻觅(mì跳蚤(zǎo)钹(bó)
第20课《梦回繁华》
汴梁(biàn)田畴(chóu)跋涉(bá)漕运(cáo)舳舻(zhúlú)握篙(ɡāo)摩肩接踵(zhǒnɡ)络绎不绝(luòyì)长而不冗(rǒnɡ)遒劲(qiújìnɡ)
重点词语:
长虹卧波: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上。

雄跨:威武雄壮地跨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技艺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的。

初月出云: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长虹饮涧:看起来好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千态万状:形态多种多样。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嚣,吵闹、喧哗。

罅隙:缝隙。

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主旨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二、课文内容梳理
1.《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苏州园林》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3.《蝉》分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4.《梦回繁华》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文学常识
第17课《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第18课《苏州园林》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第19课《蝉》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文学界的“维吉尔”。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第20课《梦回繁华》
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四、【复习检测】6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河堤.
(tí)B.拱.
桥(gǒng)C.罅.
隙(xià)D.地穴.(xué)池沼.(zhǎo)着.眼(zhuó)汴.梁(biàn)遒劲.(jìn)黏.土(nián)喧嚣.(xiāo)钵.声(bō)考订.
(dìng)擅.长(shàn)摄.取(niè)舳.舻(zhú)握篙.(g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推祟
C.车辙蔓延轩射嶙峋踏青络绎不绝春寒料峭 B.序幕
D.明艳
城郭唯愿翰林隧道无暇一顾长途拔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那座建筑物不愧是由远近闻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真是巧.妙.绝.伦.
,引人注目。

B.我们要因.地.制.宜.
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C.以“仙人牧鹿”传说创作的“呦呦鹿鸣寨美一方”稻田艺术作品,经过50多天的精心管护,如今这幅稻田牧鹿图更加惟.妙.惟.肖.。

D.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为了不耽误小明在校读书,撒谎说妈妈出差了,真是别.具.匠.心.。

4.下面的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6分)
①我国西南大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②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③虽然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

④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会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干旱天气。

第第句,修改意见:句,修改意见:。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②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③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④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⑤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

⑥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收支平衡,分毫不差。

A.④⑤③⑥②①
B.④①⑤③⑥②
C.③②①⑥④⑤
D.③⑥④②⑤①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中国石拱桥》——茅以昇——桥梁专家、教育家——中国
B.《苏州园林》——叶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当代
C.《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画家——宋代
D.《蝉》——法布尔——昆虫学家——英国
7.综合性学习。

(8分)
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
《局
亿元成交。

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

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

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材料二学校“墨缘”书法社展出了部分书法作品。

作品吸引了很多同学前来参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此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写书法的积极性。

(1)【活动一】热点追踪。

结合材料一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3分)
(2)【活动二】创意先锋。

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处补全宣传标语。

(2分)
弘扬书法艺术
(3)【活动三】名家讲堂。

学校拟邀请书法家陈振濂先生本周四下午三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学生做书法欣赏指导讲座。

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社长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你该怎么说?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

(11分)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

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选自《中国石拱桥》)
[乙]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

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忙起床。

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

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

这时,接近满圆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

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的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的亮度比初升
都大得多。

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

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

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身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碑亭上康熙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

桥下的永定河,因为大旱缺水,我们虽然没能见到波涛浩渺的壮丽场景,但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

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直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禁不住想起曾在元代做官多年的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选自陈寿儒《夜宿卢沟观晓月》)
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②这座桥极.少.出事②表示程度 B.①表示限制①桥宽约.8米
A.①表示估计
C.①表示程②表示程度度②表示限制
D.①表示限制②表示估计的说明方法。

(2分),又通过描写性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卢沟桥形
9.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10.甲文通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式的优美;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
分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著名的桥——卢沟桥。

(2)
11.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之情。

(2分)
12.根据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

(11分)
蔡氏古民居群
蔡氏古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地处南安官桥镇,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完工于宣统三年,历时近50年。

现存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地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

东西通长20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

轴线取南偏西五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实为最佳朝向。

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

远远望去,就像整齐精致的城郭,红墙碧瓦,蕴秀其中,那屋顶连成一片,似海浪汹涌起伏。

古民居的主体建筑为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

座座雕梁画栋,装
饰着精美的木雕、泥灰雕、砖雕、石雕,细腻逼真,富有立体感。

门墙厅堂书画点缀,施色有墨、彩、金、素,
堂皇;篆、隶、行、楷各具韵味;雕琢的图案中,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故事、山水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匾额如书卷、扇、菱,别具一格。

门窗圆、拱、菱、方,形式多样,窗棂镌花刻鸟,千姿百态,装饰巧妙。

建筑群体中的12座主体民居,面积适中,布局规整。

东部七座成一排两列组合,由南向北纵深,前后平行;之间留有约两米宽的防火通道,笔直贯串,透视感极强。

西部四座成两排组合。

其中一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东西两侧各设院门,入内是一宽大石庭,庭北正屋两进,东西护厝,大门居中,额书“莆阳世胄”;庭南有侧屋一列,为佣仆所居。

整座建筑占地1250平方米,规模不算最大,但轴线完全对称,等级分明,十分庄严。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举世罕见,它既突出闽南建筑工艺特色,又融入西方建筑风格,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蔡氏古民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1997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行六人专程到此考察,迪安博士说:“如此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家郑孝燮对此直呼:“真是相见恨晚啊!”
13.从选文看,蔡氏古民居群的总体特征是什么?(4分)
14.文末引用两位专家的赞语有何作用?(4分)
15.下面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以“总—分—总”的方式结构文章,分说部分先介绍古民居群主体建筑的装饰特色,再介绍12座主体民居的规整布局。

B.将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有机结合,使说明的内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C.说明方法灵活多样,文中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D.语言非常平实,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

(14分)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

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
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

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

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

“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

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

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

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

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

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

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

《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

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猴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

在各类工艺品中,匠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文化猴。

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有删改)
16.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6分)
17.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④段画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
18.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分)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B 解析A项,“堤”应读“dī”;B项,“摄”应读“shè”;D项,“劲”应读“jìng”。

解析A项,“祟”应为“崇”;C项,“射”应为“榭”;D
项,“拔”应为“跋”。

解析D项,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这里用来指爸爸善意3.D
的谎言,不恰当。

4.解析①句“因为”与“原因”重复;③句“虽然”与“也”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参考答案①删去“因为”③将“虽然”改成“即使”,或将“也”改成“但是”
5.A解析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可确定其中心句为④,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

细读其余的五个句子,
句①是对全段的总结,应放在最后;句②③⑤⑥是围绕中心句对算盘“文化符号”的解读,根据语言标识,⑤
句中出现“比如”,一般用于中心句后举例,应放在④后,据此可排除B项。

正确答案为A项。

6.D解析D项,法布尔是法国的。

7.示例(1)曾巩书法作品超两亿元天价成交(2)深化素质教育(3)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中学墨缘书法
社的李华。

我们学校想邀请您本周四下午三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学生做书法欣赏指导讲座,您看可以吗?
二、阅读理解
8.A解析可联系生活,采用加点字另造句的方式确定其作用。

9.作比较
10.解析概括内容要结合文体特点,说明文通常介绍事物特征,记叙文则记叙经历。

参考答案结构特点观赏晓月
11.形式优美赞美
12.解析抓住关键词,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晓月圆,距离近,明亮。

13.解析深入阅读文本,抓住能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

14.解析从突出说明对象特征的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突出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极具艺术观赏性和社会研究价值。

(或:突出这座古民居建筑群的历史价
值。

)
15.D解析D项,“语言非常平实”说法不当,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有时也不乏生动,本文中“窗棂镌花
刻鸟,千姿百态,装饰巧妙”等句子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蔡氏古民居“精工巧饰”的特点;文章并没有运用
排比的修辞手法。

16.解析第②段的中心句是“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第③段的中心句是“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
此的喜爱呢?”;第④段的中心句是“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据此可以
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17.解析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既要联系该说明方法的常规作用,又要联系语境指出说明的具体内容。

从文章列举的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可以看出人们对猴的喜爱。

参考答案具体有力地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8.解析综观全文可知,文章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猴的形象的,故“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与本文的中心内容联系不大。

答题时首先应亮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即可。

参考答案不恰当。

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的是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

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紧密,所以不恰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