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
2019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副标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核糖体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胞器;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一
种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的DNA-蛋白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
下列不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A. 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 水解产物中都有糖类
C. 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
D. 都具有C、H、O、N、P化学元素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0分)
2.为探究某诱变剂X对植物细胞增殖、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
组以洋葱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表(所使用不同浓度的溶液不会使细胞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有丝分裂指数是指分裂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1)生物兴趣小组的实验流程大致是:用不同浓度的诱变剂处理洋葱、获取洋葱根尖、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镜检、统计并计算______.其中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包括了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制片等步骤,其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3)小组中有一位同学在下午5:00放学后取根尖进行实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丝分裂指数都很低.该同学经认真的分析,认为其实验材料、过程和步骤都科学规范,请你分析导致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
(4)经X处理后,部分细胞出现了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缺失等染色体畸变现象.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用高浓度的X溶液处理后,细胞出现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缺失等染色体畸变的概率降低,从细胞分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
性状表现型2009届2010届2011届2012届
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
色觉正常404398524432436328402298红绿色盲8013160120
()第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具有特点,并计算出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______.
(2)第2组同学希望了解红绿色盲症的______,所以调查色盲男生甲的家族遗传
病史,记录如下:男生甲的外祖父为红绿色盲,但其外祖母、祖父母、父母均正常.请问:男生甲的家族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______,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3)调查中发现一男生(Ⅲ10)患有红绿色盲,其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图:
①若Ⅲ7与Ⅲ9婚配,生育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
②若Ⅲ7为肤色正常的纯合子,与基因型为aaX B X B的女性结婚,妻子怀孕后到医院
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准确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妻子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填序号),若妻子基因型为aaX B X b,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填序号).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4)当地人群中约25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现在有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性,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
4.如图甲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是
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其中传入神经是______(填字母).
(2)图乙①中的内容物是______,以______方式释放到②中.
(3)图乙中结构③(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
(4)图丙中A代表的内分泌腺是______.
(5)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和A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_____调节机制,该机制对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的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5.“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面对如此“倒春寒”,
大诗人白居易是用“吃”“喝”来御寒的,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在即将来临的寒冬,你打算如何度过呢?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寒冷的户外,低温会刺激冷觉感受器,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变为______,
2019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
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在机体的传导方向是______(填“单”或
“双”)向的。
(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细胞,使其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______g/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______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
(4)经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一条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转而影响免疫功能,乙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这说明免疫细胞上有______。
6.如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配方,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成分含量
蛋白胨10.0g
乳糖 5.0g
蔗糖 5.0g
K2HPO4 2.0g
显色剂(伊红美蓝)0.2g
琼脂12.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l000mL
(1)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对培养基作出的最关键的调整是______,若还需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做出的调整是______。
(2)从培养基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的同化类型为______。
该培养基是否能分离筛选出大肠杆菌?为什么?______。
(3)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用紫外线可对空气进行灭菌的原因是______。
(4)某同学尝试纯化大肠杆菌,其中一个平板就可以养护的聚落分布如图,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A、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A错误;
B、端粒是DNA-蛋白复合体,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因此它们的水解产物中都有糖类,分别是脱氧核糖、核糖和核糖,B正确;
C、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C正确;
D、端粒是DNA-蛋白复合体,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因此它们都具有C、H、O、N、P化学元素,D正确。
故选:A。
1、核糖体:普遍分布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紧扣题干信息“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一种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的DNA-蛋白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答题。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2.【答案】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解离漂洗染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X能降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并X溶液浓度越大,有丝分裂指数越小;
X能诱导根尖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且随X溶液浓度增大,染色体畸变率先增大后减小下午5点后,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不旺盛高浓度的X溶液能抑制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使分裂细胞减少,另外高浓度的X溶液对纺锤体形成的抑制能力又减弱,导致染色体畸变率先降低
【解析】
解:(1)根据曲线信息可知,实验观察过程中,需要通过镜检,统计并计算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其中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包括了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步骤,其解离步骤的作用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2)结合曲线信息可知,X能降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并X溶液浓度
2019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
越大,有丝分裂指数越小;X能诱导根尖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且随X溶液浓度增大,染色体畸变率先增大后减小.
(3)进行该实验时,一般在10~14点之间进行取材,此阶段细胞分裂旺盛,而到下午5点后,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不旺盛,因此导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丝分裂指数都很低.
(4)经X处理后,部分细胞出现了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缺失等染色体畸变现象.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用高浓度的X溶液处理后,细胞出现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缺失等染色体畸变的概率降低,从细胞分裂角度分析,可能是高浓度的X溶液能抑制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使分裂细胞减少,另外高浓度的X 溶液对纺锤体形成的抑制能力又减弱,导致染色体畸变率先降低.
故答案为:
(1)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解离、漂洗、染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2)X能降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并X溶液浓度越大,有丝分裂指数越小;
X能诱导根尖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且随X溶液浓度增大,染色体畸变率先增大后减小
(3)下午5点后,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不旺盛
(4)高浓度的X溶液能抑制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使分裂细胞减少,另外高浓度的X溶液对纺锤体形成的抑制能力又减弱,导致染色体畸变率先降低分析曲线图:实验的自变量为诱变剂X的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率.根据曲线趋势可以看出,随着诱变剂X溶液的浓度的增大,有丝分裂指数不断下降,而染色体畸变率先升高后下降.
本题结合曲线,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及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
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曲线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3.【答案】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23% 遗传方式外祖父→母亲→男生本人交
叉遗传1
12D C 1
153
【解析】
解:(1)观察表格可以看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发病人数÷调查的总人数=(8+13+1+6+12)÷(404+398+524+432+436+328+402+298+40)=1.23%
(2)若要了解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就要调查患者家族遗传病史.红绿色盲的遗
传特点是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总是通过女儿传递给外孙.所以第2组同学希望了解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所以调查色盲男生甲的家族遗传病史.已知
男生甲的外祖父为红绿色盲,但其外祖母、祖父母、父母均正常.则男生甲的家族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外祖父→母亲→男生本人,这种现象在遗传
学上称为交叉遗传.
(3))①由表格男女患红绿色盲数量可知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可推测红绿色盲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又因为Ⅱ-3、Ⅱ-4不患白化病,生了患病的女儿Ⅲ-8,所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先分析白化病:Ⅲ-7不患病,其父母均不患病,但有一患病的姊妹,所以Ⅲ-7的基因型为AA 占,Aa占,Ⅲ-9患白化病,基因型是aa,Ⅲ-7与Ⅲ-9的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a=×=;再分析色盲:Ⅲ-7不患病,基因型为X B Y,Ⅲ-9不患病,但其母患病,Ⅲ-9的基因型是X B X b,Ⅲ-7与Ⅲ-9的后代患色盲的概率是X b Y=,所以若III7与III9婚配,生育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若III7为肤色正常的纯合子,基因型为AAX B Y,与基因型为aaX B X B的女性结婚,后代的基因型为AaX B X和AaX B Y,不会患病所以无需进行遗传咨询,若妻子基因型为aaX B X b,后代男孩有一半患病,因此在妻子妊娠早期要对胎
2019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
儿进行性别检测.
(4)当地人群中约25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则基因频率为a=、A=.由遗传平衡定律,自然人群中Aa的概率为2××,正常男性是Aa的概率应该是Aa÷(AA+Aa)=(2××)÷(1-)=,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性的基因型为A_,是Aa的概率为.所以他们所生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故答案为: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1.23%
(2)遗传方式外祖父→母亲→男生本人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3)①②D C
(4)或0.0065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遗传病的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计算及遗
传咨询,根据每一问题的具体要求结合解遗传题的规律分析综合,进行解答.本题的知识点是遗传病的调查,患病概率的计算和遗传咨询,主要考查学生
对遗传系谱进行分析,计算发病概率进行遗传咨询的能力.
4.【答案】效应器 e 神经递质胞吐(外排)化学信号--电信号垂体抑制减少反馈稳态
【解析】
解:(1)图甲中a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其中传入神经是 e.
(2)图乙①表示突触小泡,其中的内容物是神经递质,以胞吐(外排)方式释
放到②中.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则图乙中结构③(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4)图丙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A,则A代表的内分泌腺是垂体.(5)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A分泌
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
负反馈调节机制,该机制对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e
(2)神经递质胞吐(外排)
(3)化学信号--电信号
(4)垂体
(5)抑制减少反馈稳态
1、图甲: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d是突触.
2、图乙: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
3、图丙:图示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为垂体、B为甲状腺.
本题考查突触、反射弧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答案】正电位单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0.8~1.2 胰岛A细胞乙酰胆碱受体
【解析】
解:(1)寒冷时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从而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冷觉,该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其作用于垂体细胞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正常人在隆冬季节的血糖浓度是80~120mg/dL,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4)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这说明免疫细胞可以作为效应器,其细胞表面有乙酰胆碱受体存在。
2019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普通用卷
故答案为:
(1)正电位单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
(3)0.8~1.2 胰岛A细胞
(4)乙酰胆碱受体
1、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3、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
4、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
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难度不大。
6.【答案】鉴别将蛋白胨换成尿素将伊红美蓝换成酚红异养型不能,原因是培养基中的碳源种类很多,可供多种微生物生存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破坏DNA的结构涂布不均匀
【解析】
解:(1)该培养基中含有显色剂(伊红•美蓝),可用于大肠杆菌,应该属于鉴别培养基;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因此需要将蛋白
胨换成尿素;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需要使用酚红指示剂,所以应该将伊红美蓝换成酚红。
(2)大肠杆菌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有机碳源,因此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由于培养基中有多种碳源,可以供多种微生物生存,因此该培
养基不能分离筛选出大肠杆菌。
(3)微生物培养时,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感染;对于培养基和培养皿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人的双手需要消毒处理;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让蛋白质变性,同时还能破坏DNA的结构。
(4)据图分析,平板上的大肠杆菌分布不均匀,可能是该同学涂布不均匀导致的。
故答案为:
(1)鉴别将蛋白胨换成尿素将伊红美蓝换成酚红
(2)异养型不能,原因是培养基中的碳源种类很多,可供多种微生物生存(3)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破坏DNA的结构(4)涂布不均匀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种类及功能;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及注意事项,能结合表中和图中信息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