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北理工附中2023届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每年春天,百万亩油菜花开与镶嵌的麦苗以及绿水青山构成了汉中盆地一道靓丽的风景。

有人观花时引起了花粉过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油菜花粉是一种抗原
B.油菜花粉和裸露的皮肤接触,使组织胺分泌增多,引发组织水肿
C.油菜花粉过敏症属于初次免疫
D.婴儿较易花粉过敏,是因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过低所致
2.3H-亮氨酸合成3H-X的过程如下图,a、b、c、d表示不同的细胞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在原核细胞中进行B.a、c中均能产生H2O
C.该过程中d的膜面积会逐渐增大D.3H-X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
3.如图所示为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
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C.两个细胞有发生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
D.两个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与a的原因一定相同
4.镜检玉米花粉母细胞时,发现细胞内正在联会的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呈异常的“十”字型结构如图所示(图中字母为染
色体上的基因)。

据此可推断()
A.①和②、③和④是同源染色体
B.图中有一个四分体,四条染色体
C.出现“十”字型结构表明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
D.该细胞只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bH,aBh的配子
5.“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

此区域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蒲公英的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当前科学家利用该区域的某些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等
D.“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其数量会呈“S”型增长
6.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B.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C.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如图为某犊牛的培育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供体牛和受体牛的要求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冲卵实质上是用特定装置,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
__________冲洗出来。

(2)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的时期有__________期。

(3)同期发情处理是给供、受体母牛注射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犊牛的性别为
__________。

8.(10分)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为预防抗病大豆品种乙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 诱变感病大豆,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

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

(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性,EMS 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________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

(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据表分析,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依次为______________性性状。

(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

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

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______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10分)据报道,某地农业示范园里,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竞相炸裂,引发人们的关注,初步调查发现西瓜的炸裂可能与使用膨大剂有关。

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CPPU),是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都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至少2点)等优点。

(2)科学家以3H-CPPU处理植物,结果发现在豌豆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出现较强的放射性,提取分离具有放射性的物质,经鉴定发现是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受体),这一事实说明,CPPU是____________(选填“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也给人们带来疑虑,即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是否会危害人体健康?请以生长情况相同的幼龄小鼠肝细胞悬液为材料,以动物细胞培养液、CPPU可溶性液剂等作为试剂,设计实验探究CPPU能否抑制动物细胞的增殖,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

10.(10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1)从氨基酸分子水平分析,决定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

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例如酶能够通过______的机制催化生化反应高效进行。

(2)“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帮助多肽进行初步折叠、组装或转运的蛋白质,由此推测其主要存在于______(填细胞结构)中。

“ATP合成酶”是一类分布于生物膜上催化ADP合成ATP的复合蛋白质,由此推测,在动物细胞中其主要存在于______(填细胞结构)上。

(3)利用蛋清做如下实验。

实验一:在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出现。

兑水稀释后絮状物消失,蛋清恢复原来的液体状态。

实验二:加热蛋清,蛋清变成白色固体。

恢复常温后,凝固的蛋清不能恢复液体状态。

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分析,上述两个实验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4)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也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

例如,与圆粒豌豆相比较,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低,游离蔗糖含量高,种子不能有效保留水分而皱缩。

由此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

11.(15分)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它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对延缓细胞衰老有重要作用
(1)对哺乳动物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并不是一回事,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

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细胞核会表现出___________的特征。

(1)研究发现,衰老细胞中NAD+的含量明显降低。

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细胞的___________(填场所)中可通过有氧呼吸将NAD+转化成NADH。

NAMPT是NAD+合成的关键限速酶(指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其可决定代谢中NAD+的水平。

为探究细胞衰老与NAMPT之间的关系,研究小组选取了两组健康的小鼠,甲组注射___________补充剂,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发现甲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1.8年,乙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1.4年;且与乙组相比较,甲组小鼠的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处均检测出了高水平的NAD+。

由此推测NAMPT延缓细胞衰老的机制是___________。

(3)NAMPT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___________。

NAMPT在血液中运输时需包裹在囊泡中,若脱去囊泡则会失去活性。

试推测NAMPT在血液中运输时脱掉囊泡会失去活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
A、油菜花粉引起过敏反应,花粉是过敏原,过敏原不能等同于抗原,A错误;
B、油菜花粉和裸露的皮肤接触,引起过敏反应,产生的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之浓度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油菜花粉过敏症是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不属于初次免疫,C错误;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高导致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
结合过敏反应的病因和机理分析选项。

2、B
图示表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经内质网进行粗加工,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最后经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d为高尔基体、c为线粒体。

【详解】
A、原核细胞没有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所以不可能发生该过程,A错误;
B、a表示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H2O,c为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水,B正确;
C、该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
D、3H-X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睛】
该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学生掌握细胞中各细胞器的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3、C
【解析】
分析题图:图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图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
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不同,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错误;
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都为两个,但图B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依据题目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两图中含A或a的染色体上都有b的变异均来自于染色体的易位,故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C正确;
D、前一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与a的原因是复制时出现了基因突变,后一细胞则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故两个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与a的原因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的识别等知识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相关知识。

4、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左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右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是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A、根据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可以看出,①和③、②和④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图中有2个四分体,四条染色体,B错误;
C、由于染色体联会时,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因此②上a所在区段与③上的B所在区段发生了易位,或①上A所在区段与④上b所在区段了生了易位,二者均发生了易位,C正确;
D、由于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复杂,该细胞减数分裂时,既可形成AbH、aBh配子,也可形成AaH、Bbh配子,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情况,意在考查考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C
【解析】
分析:“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与地表环境有很大不同,其能源是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其中生活的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

【详解】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这里特殊的生产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获得的能量,A错误;
B、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如红蛤、海蟹、管虫、水螅生物、蠕虫及硫细菌等生物种间存在捕食、竞争等关系,C正确;
D、“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将其中的细菌移到地面实验室富氧环境里,细菌会死亡,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与蛋白质构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也叫糖被。

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保护、润滑、识别等作用。

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属于细胞之间交流中的间接信息交流。

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其遗传物质DNA位于基质中。

【详解】
A、载体蛋白都是跨膜蛋白,它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A错误;
B、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B错误;
C、线粒体DNA 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C错误;
D、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健康的体质正常繁殖能力(早期)胚胎囊胚或桑椹胚激素使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环境相同雌性或雄性(不能确定)
【解析】
1、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1)供体与受体相同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植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2)胚胎在早期母体中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3)子宫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4)胚胎遗传性状不受受体任何影响。

【详解】
(1)对供体的要求是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对受体牛的要求是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

冲卵是将供体母牛子宫内的早期胚胎冲洗出来。

(2)适宜胚胎移植的时期是桑椹胚或囊胚期。

(3)为了使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环境相同,需要给供、受体母牛注射激素。

该犊牛的性别取决于配种时的受精情况,雌雄各有1/2概率,所以其性别不确定。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和意义,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目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8、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不利隐、显 2 非同源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 2 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
【解析】
1. 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2.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

3. 甲乙杂交,F1自交,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
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
(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性等特性,故EMS 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

(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

(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

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

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分析图示电泳结果可知:F2的1、4、7与甲均表现抗病,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的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 无关联,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等,解题关键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9、生长发育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细胞分裂素取两份等量的小鼠肝脏细胞悬液,分别向其中加入含一定量CPPU可溶性液剂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和等量的普通动物细胞培养液,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种培养液中的细胞数目
【解析】
(1)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一样,是一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2)植物细胞中,只有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含有放射性,说明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含有3H-CPPU,可以确定3H-CPPU 是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对照原则等,欲探究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的增殖,自变量是CPPU可溶性液剂,培养液中的细胞数目是因变量,作为衡量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增殖的指标。

【详解】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一样,是一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功能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都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因为植物体内没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2)分析题干可知,植物细胞中,经鉴定只有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含有放射性,说明细胞分裂素结合蛋白含有
3H-CPPU,根据受体与激素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可以确定3H-CPPU是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欲探究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的增殖,自变量是CPPU可溶性液剂,培养液中的细胞数目是因变量,作为衡量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增殖的指标,因此以生长情况相同的幼龄小鼠肝细胞悬液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CPPU是否抑制动物细胞的增殖,简单实验思路是取两份等量的小鼠肝脏细胞悬液,分别向其中加入含一定量CPPU可溶性液剂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和等量的普通动物细胞培养液,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种培养液中的细胞数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0、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内质网线粒体内膜前者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后者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盐析只是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度,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详解】
(1)从氨基酸分子水平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酶能够通过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机制催化生化反应高效进行。

(2)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在内质网中进行初步折叠、组装或转运,根据“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帮助多肽进行初步折叠、组装或转运的蛋白质,可推测其主要存在于内质网中。

动物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TP合成酶”是一类分布于生物膜上催化ADP合成ATP的复合蛋白质,据此推测在动物细胞中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3)实验一在蛋白质中加入食盐有白色絮状物出现,兑水稀释后絮状物消失,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实验二蛋清加热后恢复常温,蛋白质不能恢复为液态,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了破坏。

(4)淀粉分支酶基因受到破坏,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从而导致淀粉不能合成,游离蔗糖含量高,种子中的水分不能有效保留而皱缩,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点睛】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以及与性状之间的控制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1、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NAMPT NAMPT通过促进NAD+的合成来延缓细胞衰老胞吐血液中的pH等影响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解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1)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1)对哺乳动物而言,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1)哺乳动物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会将NAD+转化成NADH,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要探究细胞衰老与NAMPT之间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是否注射NAMPT,因变量是小鼠的平均寿命,两组健康的小鼠,甲组注射NAMPT补充剂,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发现甲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1.8年,乙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1.4年;且与乙组相比较,甲组小鼠的脂肪细胞、心肌细胞等处均检测出了高水平的NAD+。

由此推测NAMPT
通过促进NAD+的合成来延缓细胞衰老。

(3)NAMPT是大分子物质,其合成后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

NAMPT在血液中运输时需包裹在囊泡中,若脱去囊泡则会失去活性。

可能是血液中的pH等影响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导致NAMPT在血液中运输时脱掉囊泡会失去活性。

【点睛】
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NADH,第三阶段消耗NAD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