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
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
1.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1921年出版了新诗集《女神》的诗人是( )
A.闻一多
B.胡适
C.艾青
D.郭沫若
2.文学作品中,唯独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的是()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迤俪报负后裔振聋发聩
B.络绎偿还气慨拈弓搭箭
C.隽刻崛起浮屠天径地义
D.匮乏陈设肮脏敛声屏气
4. “她突然看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
”这句话的宾语是()
A.路中
B.大蛇
C.盘着一条大蛇
D.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
5.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
A.A.骈赋
B.抒情小赋
C.文赋
D.骚体赋
6.侯方域在《马伶传》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这里“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
A.A.比喻
B.借代
C.拟人
D.象征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A.《左传》
B.《汉书》
C.《史记》
D.《后汉书》
8.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A.比喻、夸张、排比、对偶
B.排比、比拟、比喻、夸张
C.对偶、比拟、比喻、夸张
D.对偶、比喻、排比、夸张
9.《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
A.赵七爷
B.七斤
C.八一嫂
D.九斤老太
10. 《季氏将伐颛臾》所运用的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A.且在邦域之中矣
B.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虎兕出于柙
11.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
A.旷达飘逸
B.诗中有画
C.沉郁顿挫
D.慷慨豪迈
12. “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此句话出自
A.《论语》
B.《论快乐》
C.《谈时间》
D.《围城》
13.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14.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
A.鲁迅、沈雁冰、冰心
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
C.鲁迅、郁达夫、冰心
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15.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楚辞》
B.《诗经》
C.《古诗源》
D.《古诗十九首》
二、填空题(10题)
16. 《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
”
17. 小说的三要素是:__、情节和__。
18. 《蜀道难》中描写蜀中要塞剑阁易守难攻的两句是“__,__。
”
19. 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20. 老舍的《断魂枪》主要表现了老拳师__________在近代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
21.《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_________,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22. 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__。
”
23.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从比黄花瘦。
”
24. 《席方平》的作者是___。
25. 本文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与__________对话的寓言故事。
三、判断题(5题)
26. 《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 )
27. 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 )
28. 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
29. 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 )
30.《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 )
四、文言文阅读(3题)
31. 哪几句用了比喻手法?(4分)
3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日:“予,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日:“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
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城日: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
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
尔。
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这段文字赞扬了马伶怎样的从艺精神?
33.阅读《大同》片段,回答下列各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
(4分)
隐:家:池:固:
五、现代文阅读(3题)
34.(二)阅读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试题。
那三位麦琪,读者都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婴耶稣。
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
他们既然有智慧,他们的礼物无疑也是聪明的,可能还附带一种碰上收到同样的东西时可以交换的权利。
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
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
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他们就是麦琪。
文中的两个“笨孩子”具体指谁?
35.
你是如何理解捕鱼者“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和“不免投身在风波里”的?
36.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惟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
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
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
这里揭示了赵七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六、作文(1题)
37.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如何才能成功呢,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C
6.B
7.C
8.D
9.D
10.B解析:《季氏将伐颛臾》在论辩中采用了事实论据中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等论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其中,B项“先王以为东蒙主”属于历史材料。
从历史上看,颛臾是先王任命的东蒙山的主祭者,若伐颛臾便是违背先王旨意,违背先王旨意便是不孝,伐颛臾不合礼制。
A项“且在邦域之中矣”和C项“是社稷之臣也”,则是分别从颛臾的现实表现看,颛臾是安分守己的“社稷之臣,何以伐为?”,攻打没有过错的臣属国颛臾,非礼也;从地理位置上看,颛臾在鲁国疆域之中,对鲁国构不成任何威胁,因而不应伐之;因此只有B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11.B
12.B
13.B
14.D“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大型文学团体。
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30年代初自动解散。
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沈雁冰、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
后发展会员至200多人,主要有黄庐隐、陈大悲、俞平伯、朱自清、刘半农、熊佛西、谢冰心、徐志摩、王鲁彦、许杰、欧阳予倩、汪仲贤、李金发、蹇先艾、舒庆春(老舍)等。
15.B
16.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17.人物环境人物环境
1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论语论语
20. 沙子龙
21.诗歌总集
22.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绵绵无绝期
23.帘卷西风
24.蒲松龄蒲松龄
25. 河伯、北海若
26.N
27.N
28.Y
29.Y
30.Y
31. 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求明主,后两句是
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32.不甘失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4分)
33.隐:消失。
家:家族。
池:护城河。
固:坚固保障。
34.德拉和杰姆。
(2分)
35.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困难挫折在所难免。
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困难挫折在所难免。
36.揭示了赵七爷作为农村的复辟势力,是个不学无术、十分凶恶狡猾的人。
37.
刀刃磨好了吗?
如果成功是一条长河,积累就是河里追逐的一朵朵浪花;如果成功是一座高楼,积累就是筑成它的一块块砖瓦;如果成功是一把利刃,积累就是刀刃与石块的每一次摩擦。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其他人一次能成功的事情并不代表他百分百掌握了做此事的诀窍,也并不能表示他下一次也能成功。
所以,只有不断熟练完善,对一件事驾轻就熟,才能百分百地掌握成功的诀窍,让成功的基础更加稳固,坚不可摧。
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当我向一个目标行进时,我都会先问问我自己:刀刃磨好了吗?
中国古代有善于积累的纪昌,他向卫飞学习射箭,卫飞让他先练习视物不眨眼睛,纪昌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坚持了两年。
之后,他再练习“视小如大,视微如著”,将一个虱子系在牛毛上挂在窗前,练习了三年以后,虱子在他眼中像车轮一样大。
最后他用一箭射穿了虱子,牛毛没有断。
卫飞对他说,他这才算是掌握了射箭的诀窍。
原来所谓射箭的诀窍就在于技巧和能力的积累,在于一步步打好坚实的基础。
若是纪昌只是一般人,他也许隔天拿起弓箭射上几次,或者好几天荒废,这样下来他练习的成果必定不好。
而纪昌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人十能之,己百之,他不断地熟练完善,打好基本功,才最终将刀刃磨得锋利,在五年后掌握了学射的诀窍。
外国历史上有科学家爱迪生,他的发明总是需要经过千百次乃至上万次的实验,最后才完全达到成功。
因为他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只有将了各种材料运用到实验,才能明白用各种材料实验的效果,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研制出最完美的科研成果。
历史上也有因荒废才学而导致最后埋没才能的例子,古代历史上曾有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他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
但因方仲永长久荒疏学业,没有再进行积累与提高,到了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才能严重退化,到三十岁时他已完全沦为了普通人。
他非但没有将刀刃磨得更加锋利,更让刀刃一天天地钝化了,直到最后生锈变了形。
当我们向每一个目标前行时,都需要扪心自问:刀刃磨好了吗?只有不断熟练完善才能对一件事驾轻就熟,百分百地掌握成功的诀窍。
我们所要的并不是昙花一现的成就,而是坚实的成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成功的捷径就是勤奋与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将刀刃磨得锋利,才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