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保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保定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

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

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

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

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

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

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梁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

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

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

但是第二天一早。

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

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

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

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

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

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

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

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

”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

”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

”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

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

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
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

他在锄草。

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

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

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

我问父亲能不能买好小米。

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

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

”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

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

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

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

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

”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

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

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

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

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

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

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

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

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⑪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

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

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

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

”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

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

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

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

”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

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

”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

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

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

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

B. “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
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

C. “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

D. 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

2. 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作为存在自身开显①的领域,应该看成是技术的一个必然结果。

时间性的出现要求:一是未来对于现在的先行,二是过去向现在的驻留。

也就是说,在现在中聚集着现在、过去与未来三种形态。

差异是它们的先决条件,因此,德里达恰当地把时间性称之为相关差异。

但是,在人的“无”②本质中并不存在差异,是技术带来了这种相关差异。

人是有时间意识的动物,意思是说人是有死亡意识的动物。

死亡的“先行”或者向死而生是时间性的基本原则,技术在什么意义上提供了这种“先行”呢?一切技术都含有预测的因素,因而都预示着未来,是向未来的先行。

技术是把自由由潜在化成现实,技术也就是现实性本身。

因而也可以说,技术是那种实现了的时间。

普罗米修斯的原则(先行)和爱比米修斯的原则(遗忘)共同构成了技术的原则,而技术的原则也是时间的原则。

普罗米修斯所盗取的火种是一个“先行”的因素,它在一片无差异的“黑暗”之中引入了差异——在火光之下,“他物”渐次出现;光明带来希望,因为它开启了未来。

但是普罗米修斯所盗得的火种如何保存?如果没有语言,就不会有知识的传播,因而也就没有对火这种最原初的开启者的维护。

毋庸置疑的是,语言作为最原始的技术形态,包含着对过去和未来的揭示,以及对这种揭示的维持。

爱比米修斯的遗忘原则也是技术的原则,这意味着技术在实现“开启”作用的同时也起遗忘作用。

遗忘是时间性的一个内在因素。

从语言到文字的技术进化,就曾被柏拉图敏锐地意识到是一种遗忘过程。

在《斐德罗篇》中,他先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字的古代传说。

传说埃及的塞乌司发明了文字,以此可以使埃及人增长记忆、变得聪明,但国王萨玛斯却持相反的看法,他认为文字只会使人们容易依赖外在的书写符号,而慢慢丢弃其内在的记忆力,所以反而使人们容易忘记。

柏拉图发挥说,文字只提供死的图像,而丧失了活泼的生命,既不能对话,也易遭误解。

自从人类有了文字的历史,鲜活的历史就成了被遗忘的历史。

计算技术也是如此。

计算从另一个方面构造了时间,并掌握了人们通常所具有的时间意识。

我把这种
时间称为测度时间。

其要害在于计算。

但是计算带来的是遗忘。

我们可以注意到、严格地说,钟表并不指示过去和未来,它永远只指示现在。

它在描绘一个线性的数字系列时,悄悄地褪除了时间性,把时间还原成了一个非时间性的系列。

当计时器械沿着计算的路线进一步前行的时候。

所得到的只是某种“遗忘”的时间。

柏拉图在《蒂迈欧篇》里把时间说成是对永恒的一种摹仿,而且是以数的方式进行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时间规定成运动的数目。

他们都强调了时间的数的方面和计算的方面,从而把“遗忘”的动机深深地注进了西方思想的血脉之中。

(摘编自吴国盛《技术与人文之技术与人文的原始关联:时间》) [注]①开显:开,即开除执着;显,即显示真义。

②“无”“无它”,即它是自已创造自己。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包含现在、过去和未来三种存在差异的形态,这是技术造成的结果。

B. 技术的原则也就是时间的原则,它由先行原则和遗忘原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

C. 技术的“开启”作用和遗忘作用是同时存在的,这是时间性的一种体现。

D. 可以这样断定,没有了计算就不能测度时间,人们也就没有了时间意识。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时间的自身开显性引入,探讨了技术与时间之间的关联性问题。

B. 文章先总后分,从先行和遗忘两个方面论证技术的原则就是时间的原则的观点。

C. 文章在论证先行原则和遗忘原则是时间原则时,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D. 文章引用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研究言论,增强了说服力和学术性。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是唯一具有时间意识的动物,人能够感知,理解死亡,世界上其他动物是不能理解死亡的真实意义的。

B. 语言是一种最原始的技术形态,包含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揭示以及对这种揭示的维持,从而带来知识的传播。

C. 柏拉图认为只提供死的图像的文字丧失了活泼的生命力,不能对话且易遭误解,萨玛斯对此持相反看法。

D. 柏拉图等哲学家都强调时间在数和计算的方面的体现,这导致西方比其他地方的人更重视“遗忘”的思想动机。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

吃过饭,他吞吞吐吐
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

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
他笑着摇头:那可不行。

只有半个月假。

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

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

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

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

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

其实不尽然。

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

就是他。

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

但去年他死了。

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

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

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

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

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可以叙叙父子情。

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

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

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

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

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

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

他也落泪了。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

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

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

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

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

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

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

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

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

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

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

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

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选自《梁晓声文集》,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速之客”本略带贬义,小说以此为题,题目与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 “唉,这些石油人哪!”是作者对石油工人家国情怀的慨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

C.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是因为“我”作为关键性人物,能直接抒情,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D. 小说语言质朴平实,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鲜明的纪实风格。

8. 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

9. “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

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缙,宇大绅,吉水人。

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

兵乱,守义死。

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

欲官之,辞去。

缙幼颍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

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

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缙即日上封事万言,书奏,帝称其才。

已,复献《太平十策),文多不录。

成祖入京师,擢侍读。

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

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

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

帝密问缙。

缙称:“室长
子仁孝,天下归心。

”帝不应。

缙又顿首曰:“好圣孙。

”谓宣宗也。

帝领之。

太子遂定。

高煦由是深恨缙。

会大发兵讨安南,缙谏。

不听。

卒平之,置郡县。

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

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

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

”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

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

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

明年,缙坐延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

既行,礼部郎中李至刚言缙怨望,改交阯,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

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

缙时方偕检讨王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

奏至,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

十三年(1415),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常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

籍其家,妻子宗族徒辽东。

后仁宗即位,出缙所疏示杨士奇曰:“人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

”诏归缙妻子宗族。

正统元年八月,诏还所籍家产。

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

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

后高煦以叛诛。

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

悉如缙言。

(节选自《明史●列传三十五》,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B. 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C. 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D. 引拔士类/有一普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武二十一年,这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我国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B. 内阁,明朝朱元璋时期及以前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采取的是丞相制,到明成祖时期才开始初设内阁,内阁是一个团体决策机构,它本身也是参议和执行机构。

C. 储位,本文指太子之位,太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需要通过“册立”才能取得太子身份,我国大部分朝代实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太子所居之地称“东宫”。

D. “诏狱”作为古代中国特有的“刑政”称谓,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或者太子亲自下诏书定罪,具有浓厚的法治属性。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福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谮缙泄禁中语。

(2)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

13. 请简析解缙冤枉致死的主要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历史的兴亡抒发人生感慨。

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又有深沉;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叹。

B.词中运用“长江”“浪花”“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等意象,营造出高远而淡泊的意境。

C.“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对名利的淡泊、轻视。

D.词人感叹英雄豪杰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羡慕在江边欣赏秋月春风,又能和朋友把酒言欢的渔夫樵夫。

15.“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2)《春望》中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

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②别求新声于异邦③横眉冷对千夫指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⑤万众同仰“民族魂”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A. 凤凰涅槃,女神再生
B. 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C. 我以我血荐轩辕
D. 当年海上惊雷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阅读下面以“约会”为题的漫画,请描述漫画的内容并阐明寓意。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

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

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

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C.“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情节段落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人物、主旨等角度分析。

结构上,第十段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第十段写详细写父亲记录种植稻谷、除草施肥的过程,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

为下文写“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

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做铺垫。

人物上,“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

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

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

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等句子详细描写了父亲认真细致种植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可知,父亲玩微信,种植羊粪小米,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

并且让“我”转发朋友圈帮忙宣传,可见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