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探测器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测器所测量的基本物理量
微观粒子无论是否带电,我们都必须借助探测器才能 观察到它们的存在。不仅如此,我们要知道有多少粒 子、什么样的粒子、还要知道它们的物理性质、来源 等,为此,探测器要测量许多物理量。 计数和计数率,即粒子的通量或流强。 时间,粒子到达探测器的时间或相对于某时刻的时间 间隔。 能量,特别时中性粒子(中子,光子,中微子等)的 能量。 动量,主要是带电粒子的动量。 位置, 粒子产生或衰变的位置,带电粒子在探测器内 的位置和飞行的轨迹,中性粒子进入探测器的位置和 飞行方向。 粒子的分辨。区别不同性质的粒子,特别需要分辨相 同动量下不同质量的带电粒子。
« 1/τ,
R R(1 R )

活时间 事例率太高导致总死时间大,活时间小,效率低。 需去除本底(提高甄别阈、触发) 。
5.探测器的响应函数


我们要测量的物理量很多,但是探测器能直接测量的却很少。 一般都是将各种不同的物理量最终转变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后 输出。为了由探测器输出的电压或电流信号获得我们所关心 得物理量,就必需知道探测器的响应。 响应函数就是探测器输出信号与所测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Y=f(X), X 是输出信号的大小,Y是被测物理量的值。 f(X)可能是线性函数,也可以是非线性函数。 例:被测物理量 Z 和测量得到的量的平均值<Z>之间有
2.354 N 2.354

F N
Fano因子的范围: 半导体探测器 0.06 闪烁计数器 1 探测带电粒子的惰性气体探测器(Ne, Ar) 0.17。 用氩气来测量X-ray射线时,F值在0.2-0.3之间。它与X-ray射 线能量有关。
3.探测效率


探测效率:也就是由粒子产生并被记录的脉冲的几率。 绝对的效率有两部分:一个是探测器对所测粒子的源(或 作用点)所张的立体角,可称之为几何接收效率,一个 是探测器本身的探测效率 i 。 立体角可以由实验的几何条件来计算。对于点源:
§1-2 探测器的功能
辐射源


天外的:宇宙射线 (质子、轻核、电子等) 与地球大气作用后产生次级粒子 天然的:自然界自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 人工的:用加速器,反应堆产生的放射性核素 带电粒子辐射:电子、重带电粒子 电磁辐射: X射线、 γ射线 中性粒子:中子、中微子、π0等
这些不同能量,不同来源的各种粒子或射线就是辐射与粒 子探测器的测量对象。
各种辐射与粒子探测器的工作目的




测量粒子与射线的基本性质,研究这些粒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宏观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将这些粒子与射线作为微小的探针来研究微观或亚微 观结构,如晶体结构、物质的表面结构、分子原子及 核结构等。 因为这些粒子来源不同,有的来至地球,有的来至太 阳,月亮或银河以外,它们会带有与源有密切关系的 信息。通过这些粒子或射线来研究我们达不到的各种 天体。 粒子与射线在工业,农业,地质,矿山,医疗,环保, 航天等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不可替代地获得对宏观物 质的形态,结构,成分的测量与研究。并由此产生了 新的学科,新的技术,新的产业。
U ln 2

半 U0 2 2 U
2
FWHM :U 2 U 半 U 0 2 2 ln 2 U 2.354 U
U 2.354 U U0 U0
相对分辨率被定义成标准偏差(或FWHM)与测量平均值 之比,无量纲


法诺因子修正
如果信号的涨落来源是初始带电粒子数量N 的统计涨落,并且服从泊松统计,那么当 z N 1 N>20时,响应函数基本上是髙斯分布, Z N N 其相对分辨率可以用髙斯分布的标准偏差 来表示: 一些探测的分辨率比这个值要小很多倍。这个现象叫 FANO效应。,其FANO因子F为 F= [ 观测到的分辨率/ 由泊松分布得到得期望值 ]2
虽然后两项主要是电子学和电脑软件, 但是与探测器 密切相关,特别是前端电子学,它会直接影响探测器的 信号输出。
新型探测器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四十代闪烁探测器问世,六十年代半导体兴起,七十年代正比 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到今天,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和各个领域广泛的 应用,辐射与粒子探测器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在科学上表现为: 能量测量范围的扩大,低能方向从KeV向更低的几十eV推进,高能方向从 KeV向 TeV及103 TeV更高的能量发展。 要测量的粒子的种类更多,除上述的粒子外,重离子加速器和放射核素的发 展要求探测各种带电的原子核。 向更快,更高计数率的发展。高能量快脉冲加速器的应用及快速在线成像, 对探测器的计数要求从103/mm2s 提高到107-8/mm2s。 时间的测量的精度由s发展到ps,甚直向fs进军。、 位置测量精度由cm, mm 发展到几m 。 低计数率,低本底的测量要求探测器有好的性能外,本身不具有放射性。 低阈能的大规模探测器的发展。宏大的探测器为测量能量低于10KeV量级 的辐射,必须提髙探测器的灵敏度,降低探测器和相关电子学的噪声,降低 环境本底。 在应用方面,无论是规模,数量上,还是领域扩展上都有很大得飞越。从地 质矿山发展到航天,太空,从医学,生物发展到环保,反恐…从而在各方面 出现众多的新探测器。




辐射与粒子探测器的作用或功能





将中性粒子或射线进行有效的转化,通过各种反应转化 为带电粒子。 将带电粒子通过我们非常清楚的电磁相互作用转化为电 子、离子或可见光。 利用宏观的方法,将转化过来的电子、离子或可见光进 行高效的收集、放大和接受。 将接受到的电子、离子或可见光转化为电信号-电压信 号或电流信号。 电信号的处理,放大,成形,延迟以及数字化后输出到 电脑。 数字化信息的加工,得到要测量得物理量。
Vout A Q Q ~ C f ( A 1) Ci Cf
输出电压在基本上正比于输入电荷Q,与输入电容无关。

每探测到一个粒子,探测器和相关的电路就给出 一个与收集电荷正比的电压信号。
• 这一信息有的会通过电压-数字转换ADC电路变成数 字。n个入射粒子中,每个粒子相应的脉冲高度P都会 被记录下来。脉冲高度dN/dp信息,即每个脉冲高度 为P,间隔dp中的粒子数目就称之为脉冲高度谱。 • 相对于某个参考时刻,要知道所探测到每一个粒子到 达的时间,就将电压信号通过时间-数字转换TDC电 路变成数字。时间dN/dt信息,即每个脉冲时间为t, 间隔dt中的粒子数目N就称之为脉冲时间谱。
R2

r 2
4.死时间


如果探测器不可能处理每一个事例的话,内在的效率也会 降低。因为有可能探测器正在处理一个事例的过程中又来 了一个事例。这种现象经常在高计数率事件的测量中发生, 并用死时间来说明探测器的这一性能。 探测器在记录一个事件的一段时间τ之内,不会接受新的 真实事例。 如果真的事例率为 R,而记录的事例率为 R’ R R 1 R 则 R-R’ = R * R’ τ 在低计数率时,即 R’

7. 探测器的稳定性及其监测
探测器性能会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气体探测器会受外界温度,大气压力,所 用的电源电压的影响,会受工作气体成分变化的 影响。 闪烁探测器的性能会因为闪烁体的辐照损 伤而变差。所以必须了解探测器性能随时间的变 化,即监测探测器稳定性。并且要依据监测的结 果做必要的修正。这对长时间运行的大规模的探 测器尤其重要。
2.分辨率

一个探测器的重要特性就是测量某一物理量的分辨率。 其 分辨率定义为标准偏差σ,或者是测量结果分布的半高度 处的全宽度(FWHM)。

U半 U 0
2 2 U
2
由高斯公式W (U 半 ) W (U 0 )e
和半高全宽定义
U U 2 W (U 半 ) 1 0 半 exp 2 W (U 0 ) 2 2 U
1.时间响应

如果测量的目标与粒子穿过的时刻关系不大,最简单的 记录探测器输出的办法是测量探测器的平均直流电流。 每个粒子产生的电荷是相同的话,就可以测量入射粒子 的速率。这种电流工作方式常用于剂量的测量。 积分方式
不过,到达的时刻,为此探测器要记录每一个粒子, 这就是脉冲工作方式。每个粒子在探测器中产生的电流 都要由放大器转换和放大成电压信号,这个信号的时间 响应由电路的输入阻抗来决定。 阻抗实际上是输入电阻Ri和输入电容Ci的并联, 时间常数τ= Ri Ci 。
Z cZ
常数C为探测器的响应,而且是线性响应。 如果C与Z有关,其关系为非线性关系效率。

刻度或标定探测器就是要获得响应函数。用探测器去测量已 知的物理量,改变不同物理量值求得探测器的相应信号值, 再以合理的,含有待定参数的函数对其进行拟合,求得参数 值,最终得到响应函数。测量是相反的过程,由输出信号X 通过响应函数求得Y。



τ<tc 时,这个电压信号就紧跟探测器的输出。 τ>tc 时,在输入电容Ci上的电压上升到电荷全部都收集 起来,在t= tc时达到最大值Umax=Q/C。这种情况下, 电压脉冲的上升时间由探测器的电荷收集时间所决定的, 而衰减时间常数则是电路的τ=RiCi。 对于一些探测器,如半导体探测器,电容Ci并不是常数, 这样就需要电荷灵敏放大器。这是一种反馈放大器,具有 反馈电容Cf。它可以避免输出电压对Ci的依赖。





§1-3 探测器的质量特征



微观粒子是比原子、原子核还小的粒子,人无法直接感 觉到它们的存在,所以要用专门的仪器来探测。仪器也 是宏观的,只好借助于粒子与宏观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几种作用中,电磁相互作用是人类了解最深、掌握最 好的一种。为此,带电粒子与物质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 表现以及相关的性质成为人类探测微观带电粒子的物理 基础。同时为了探测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就需要将中性粒 子通过各种反应“转换”为带电粒子。 一般来讲,粒子(或各种辐射)能被探测器探测到都是 基于粒子在t=0粒子穿过探测介质时,借助于各种相互 作用产生了电荷Q或光子来实现的。这些电荷借助于电 场或磁场而被导向收集电极,而光子则借助于各种光学 办法收集到光电转换或接受器上。在半导体或光电倍增 管中,收集时间仅有几毫微秒,电离电荷的收集需要几 微秒。所以在t=0到t=之间,探测器中会有电流,总的 积分电荷为Q。
D ( d cos )d
例如:探测器的表面是半径为r的园,距离源为R
R 2 (1 COS ) 2 1 2 r R2
r / r 2 R2

若 r «R 探测器内在的探测效率是由记录到的脉冲数与进入到探测 器的粒子数之比来得到。它依赖于粒子相互作用的几率, 电荷或辐射光的收集效率以及探测器的阈值。
6.探测器响应的修正函数

响应函数总是在某种环境下获得, 不一定与使用的条件 完全一样,甚至探测器各部位的响应函数也不尽相通,为 此要对探测器的响应函数做必要的修正。 例如,量能器在测量入射粒子的能量时, 其能量响应与 入射粒子的角度有关,因为量能器的厚度随入射粒子的角 度而变,能量泄漏也不一样, 必需给出与入射角度有关 修正。测量时间的塑料闪烁计数器的时间响应与粒子在闪 烁体中的能量沉积有关,而能量沉积又与粒子的种类及入 射角度有关,也需要对计数器的时间响应做不同粒子的, 不同角度的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