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资料2.梅竹言志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资料
《梅竹言志》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有意图的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介,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画梅、画竹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表现特点,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

本单元的教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展开,解决具体的表现技法问题:
(1)画梅
教材对梅的枝干画法做了具体的解释,对画的结构做了图示。

选用了一些作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最后,教材设置思考练习环节引导教学活动的意境表达。

(2)画竹
画竹与画梅有相似之处,所以这一部分直接从技法开始,教材直接选用古代画谱,分竹竿、竹叶具体介绍画法。

结合郑板桥的《竹石图》理解这些分解的部分怎样组合完成完整画面。

竹子和石头的组合是传统绘画常见的表现题材。

教材就梅竹合璧的画幅中怎样进行搭配提出建议,其重点在于主次呼应。

最后,为满足学生兴趣多样性的需要,教材介绍了麻雀的画法。

3.学情分析
梅花和竹子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出现在这里,虽然对初中二年级的同学来说可能还比较的熟悉,但是他们还不具备了一定的鉴赏力,因此能够很好的去理解、欣赏梅花和竹子的基本技法、特点以及类型等艺术魅力。

因此通过图文并茂的结合,引导学生对梅花和竹子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感受梅竹精神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作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梅花和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创作不同类型的梅花和竹子。

2.通过图文并茂的结合,引导学生对梅花和竹子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3.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感受梅花和竹子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作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梅花和竹子的欣赏和了解、学习它的绘画技法及特点等。

难点:尝试画一幅梅花和竹子结合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三课时麻雀的画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麻雀的结构,能够运用国画技法画出麻雀。

2.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画出不同姿态的麻雀。

3.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感受国画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作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麻雀的身体结构,画出不同姿态的麻雀。

难点:尝试画一幅麻雀与其它物体组合的图片。

【评价任务】
1.学会画麻雀的方法。

针对目标1。

2.掌握不同姿态麻雀的画法。

针对目标2。

3.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针对目标3.
画双翅和背部,用赫墨画翅和背,用笔由实到虚,最好出现飞白。

见下图:
画飞羽和尾羽在赫墨中再加一些墨,画飞羽和尾羽,
画胸腹用淡墨顺腮往下隔过翅膀画出胸、腹部。

用浓墨点嘴、眼和腮斑嘴、眼的位置在头部前下方,麻雀脖颈两侧(腮部)各有一个黑色斑点,要趁湿点出。

见下图:
(三)学习活动
(二)麻雀的动态规律:“一头多身法”和“一身多头法”与小鸡的动态规律一样,以脖颈为轴,可以任意变化出
“一点三线法”画展翅飞行的鸟,头部为一“点”,双翅和背部为“三线”背部代表身子的方向,双翅张开角度不同,就可以变出很多的动态来。

附:板书设计
麻雀的画法
1.用笔、用墨
2.麻雀的不同姿态的表现。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