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上册《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四年级上册《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4\4拍,大调式。

歌曲的速度稍快,情绪活泼,节奏紧凑,旋律以发展的递进式乐句组成。

在弱起节奏及附点八分音符的动力性节奏推动下,给人以活泼、稚气的跳跃式行进感,旋律以音程扩展的手法展开,在出现全曲最高音后,呈波浪式旋律结束在主音上。

歌词采用了儿童生活中的动作,边唱边做,使得歌曲生动有趣,游戏性极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的唱演,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学生带着快乐情绪,借助肢体、表情来参与活动。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和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

3.在唱演过程中引导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编创歌词和对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培养学生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的音乐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动情绪听音乐《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律动进入课堂。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的这两个字吗?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学生答)
师:“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我们感到幸福?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告诉老师,这首歌里是怎么样表达幸福的”?(肢体)
1.师根据歌曲的附点八分节奏改编念歌词拍手并做动作,引导学生跟着念。

师:假如幸福的话,你们会做什么呢?(生答)等会呢,老师拍手问问题,你们在老师拍完手后,做两下动作来回应我。

2.师要求学生不拍手念,直接用嘴巴念并做动作,然后单独让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问一答。

3.师变换方式,把刚才按节奏念出来的歌词用唱的表现出来。

引入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的学习。

师:老师刚才唱的这首歌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们音乐王国的幸福之歌——《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这首歌音乐王国的每个人都会唱,每当他们遇到忧愁和烦恼的时候,就会唱起这首歌,那么他们的烦恼和忧愁就烟消云散了,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曲给同学们完整地表演一次。

(放音乐,跟节奏做律动)(二)学习歌曲:
1.第一遍老师弹伴奏,学生跟着琴轻轻地哼唱全曲。

(课件出示歌谱)
要求:(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

(2)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动作。

2.第二遍放慢歌曲的速度再次跟琴轻轻地哼唱全曲,要求学生看清楚歌词。

3.老师:刚刚老师听到你们在唱的时候,有一句有点乱,听一下,是哪一句?(师弹奏第三句),指名同学回答。

4.把歌曲中较难把握的第三句单独拿出来反复教唱。

5.再次完整地演唱全曲,要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情绪来演***曲,看清楚歌词,把第三句唱准确。

(三)快乐游戏,操练节奏,熟悉歌曲。

1.师:我们初步学习了这首歌曲,现在我们来玩个小小的游戏,名叫“幸福火车头”,让我们随着幸福的火车头一齐出发吧!(第一遍放音乐)
2.师:“同学们,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呢?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尽情表达出来吧!”(第二遍放音乐)
四、课堂小结:
快乐的四十分钟又要过去了,最后老师想在歌声与律动和游戏中结束我们的音乐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哦:
假如幸福的话你就点点头。

假如幸福的话你就跟我走。

假如幸福的话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大家都一起说再见。

构建高效课堂的做法:
一、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氛围
我注意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

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
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

”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爱师”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改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

歌唱时生动感人,分析问题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讲课深深吸引,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佩服、“欣赏”心理,进而喜欢教师,喜欢音乐,引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

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