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邮电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章节题库(通信产业概述)【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通信产业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通信的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信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
B.通信水平依存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工具水平受通信水平制约
C.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进步,通信水平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D.在生产力主要依赖人力、畜力、风力等自然力的时代,通信只能以基于实物运递的邮政通信为主
【答案】B
【解析】AB两项,通信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通信水平依存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受生产工具水平制约。

通信水平依存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受生产工具水平制约。

D项,在生产力主要依赖人力、畜力、风力等自然力的时代,通信只能以基于实物运递的邮政通信为主,依靠人员、马匹等作为运输手段,信息传递速度受到制约。

C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进步,通信水平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2.关于四次产业分类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战后,许多国家纷纷展开了对信息经济的研究,四次产业分类法就是在这些研究中提出来的
B.首先提出四次产业分类法的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
C.四次产业分类法在三次产业分类基础上,增加信息业为第四产业
D.四次产业分类法根据信息产品或服务是否进入市场交易,将信息业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答案】B
【解析】B项,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的是三次产业分类法,首先提出四次产业分类法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他在三次产业分类基础上。

增加信息业为第四产业,将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并进一步根据信息产品或服务是否进入市场交易,而将信息业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3.关于早期三次产业分类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B.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
C.第三阶段包括商业、旅游、运输、贸易、娱乐、文化艺术、教育、科研等
D.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答案】D
【解析】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他在1935年所著的《安全与讲步的冲突》中系统地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即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②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③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包
括商业、旅游、运输、贸易、娱乐、文化艺术、教育、科研等。

4.关于通信服务的差异性这一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信服务的差异性表现在通信服务的不同接受者之间的差异
B.同一服务提供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环境下提供的服务也会有所差别
C.作为服务的接受者,其自身因素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D.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行为
【答案】A
【解析】A项,通信服务的差异性表现在通信服务的提供者(服务人员)和接受者(用户)的差异,因为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行为。

一方面,作为服务的提供者,不同的服务提供者在同一岗位上提供的服务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同一服务提供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环境下提供的服务也会有所差别。

另一方面,作为服务的接受者,其自身因素(包括知识水平、兴趣和爱好)也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5.下列关于网络外部性说法中错误的是()。

A.网络外部性是由消费活动产生的外部性
B.网络外部性的最终表现为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果用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C.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加入网络的节点数的倍数
D.梅特卡夫定律衡量的是网络价值,但所描述的也正是网络外部性现象
【答案】C
【解析】C项,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加入网络的节点数的平方。

网络中
用户数越多,为每个人带来的价值越大。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正的网络外部性,但负的网络外部性也是存在的,如通信拥塞就是一种负的网络外部性。

6.下列关于基础设施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础设施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B.基础设施可分为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生活性基础设施
C.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
D.完善的基础设施对提高经济活动效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A项,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B项,基础设施可分为两大类:①经济性基础设施,是指公路、铁路、机场、通信、水电、煤气等物理性基础设施;②社会性基础设施,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类的社会性基础设施。

CD两项,一个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直接促进或者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提高经济活动效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7.邮政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中,要打造的邮政业优势的方面不包括()。

A.推动流通方式转型
B.促进社会消费升级
C.带动经济发展
D.引领物流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邮政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推动行业改革和创新发展为主线,转变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打造邮政业在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社会消费升级、引领物流发展三个方面的优势,推动邮政业在发展规模、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竞争实力五个方面实现大幅跨越。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根据通信主导技术和主要通信方式的不同,通信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

A.邮政通信时代
B.电报通信时代
C.电信通信时代
D.信息通信时代
E.互联网通信时代
【答案】ACD
【解析】通信方式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短途到长途、由平面到立体、由延时到实时、由一元到多元乃至综合化的发展历程。

根据通信主导技术和主要通信方式的不同,通信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邮政通信时代;②电信通信时代;③信息通信时代;④融合发展阶段。

2.信息通信的发展条件的前提有()。

A.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B.数据挖掘技术的广泛使用
C.物联网的迅速发展
D.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
E.通信技术的迅速普及
【答案】AD
【解析】信息通信的发展基于两大前提: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传统电信网络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升;②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催生了信息通信时代的来临。

3.关于通信业的产业属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通信业属于第三产业
B.在三次产业分类法中,通信业之所以属于第三产业,原因在于其生产的目的或成果是制造出有形的物品
C.按照四次产业分类法,通信业属于信息产业
D.在在四次产业分类法中,界定信息产业包含的行业范围和类型是一个关键问题E.通信业使用的劳动力和机器所发挥的作用是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其形态,符合第三产业的分类标准
【答案】ACD
【解析】B项,在三次产业分类法中,通信业之所以属于第三产业,原因在于其生产的目的或成果不是制造出有形的物品,而是提供一种服务或劳务。

E项,通信业使用的劳动力和机器设备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以改变其形态,而是实现劳动对象即信息或信息载体的空间位移,这符合第三产业的分类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