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第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衡阳市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命题人:唐佳平王骞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
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
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
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
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
湖南省衡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衡阳八中2018年上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综合检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18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习家池的修禊习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新城中学2018—— 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 页。
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几乎所有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
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 ,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反思和选择的产物。
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
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
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而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
这恰恰表明,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
相应的,“讲道德”成为人这种生灵不仅显著而且引以为豪的标志,也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
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
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讲道德”的必要性。
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 。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会强调伦理美德与实践智慧,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会强调“仁义礼智”或“心之四端” ,为什么宗教家往往设计一些经由道德实践而获得解救的修行之途。
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

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请注意: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52分)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2分,共6分〕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①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假设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②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此岸的极乐世界。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8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二语文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3、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卷。
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費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眼不足、耽误了正事。
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竟有別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侯,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竟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湖南省衡阳县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21学年)

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的“真”不似嵇康、阮籍自由中带些放任不羁,亦不似大谢、小谢清丽里略露矫揉造作。
陶渊明的真是“真想”“真意”,是关于“真”的想,关于“真”的意,是涵盖其全部人生理想在内的抽象概念。
他的“真”是经历人生种种挫折磨难后潜心参透的某种顿悟。
这种顿悟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确是全面忖度得失荣辱、功名利禄后心如止水的灵魂净化,感情回归。
其“真”首先表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上。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由此可见,他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言”之影响,形成属于他自己的思想与情趣。
他读书可以不为繁琐的训诂,领悟文章内涵全凭自己意愿。
所有的外物情感经过他的酝酿便烙下了其独特的风格。
不仅是读书,陶渊明在饮酒方面亦表现出难得的直率与纯真,如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丛菊中坐,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
其真率达到如此,让人感叹。
他对待“仕途”的态度也同样可以用“真”形容。
陶渊明的思想构成并不单一。
他从小研读儒家“六经”,亦爱读《老子》《庄子》,因此,“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超然事外的老庄之道,甚至般若的万有皆空思想都对他的人格形成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记。
陶渊明少年时代便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他在诗文中毫不掩饰自己进取功名的热情:“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拟古》)诗中强烈地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与效忠国家的豪情。
然而,他所生活的东晋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像陶渊明这种骨子里都写满“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正义诗人是无法融入,也是不被接纳的。
诗人在矛盾中徘徊,在徘徊中冥想,面对不能改变的现状,他只能独善其身,并称“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绶去职而归。
他终于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隐归。
湖南省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4.本试题卷共8页。
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5.本试题卷共4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
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
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
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不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
它们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扩大了,主角处在各种矛盾与困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不用隐喻,不跳跃,不用读者猜谜,将所有的场景、对话,所有的故事过程,如实道来,一点点地展示给读者,把读者带到快乐阅读的体验之中。
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网络小说对接了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正能量价值观。
衡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衡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 .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B . 相去复几许(约计的数量)C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动词,似乎,好像)D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代词,你)2. (2分) (2020高二上·西安期末)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目眇眇兮愁予A . 六王毕,四海一B . 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C . 栗深林兮惊层巅D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 (2分) (2020高二下·福州月考)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 . 无端崖之辞鹏之徙于南冥也B . 尧以天下让许由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C . 是射之射是不材之木也D .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4. (2分) (2017高一下·北京期中)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安敢不尽于君侯哉/沛公安在B . 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C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旁郡国D .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5. (2分)从下列语句中选出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A . 而今安在哉B . 凌万顷之茫然C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 . 揉以为轮6. (2分) (2019高二下·和平月考) 下列各项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小相指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B . 梨园是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后来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C . 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神明时,所用的牺牲,根据祭祀的规格不同,有太牢和少牢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