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作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作文范文
三代人玩的圈作文篇1
打开朋友圈,看到越来越多的,无外乎别人转发的段子,或者不知道什么媒体写的“震惊”体新闻,或者某个微商又在“安利”新产品,还有无聊的朋友不厌其烦地上传着自己刚p 了一个下午的自拍照片。

不得不说,自从火遍大江南北之后,所谓的朋友圈社交,正在一点点地变味成现代娱乐主义的产物。

朋友圈建立之初,想法是美好的,能够和朋友们分享幸福的瞬间,就像创始人在首次运行界面上加上的那句话“看见,即存在”。

可这般“看见”,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朋友圈充斥着广告轰炸,低俗趣味,耸人听闻,仿佛一切都是可以被物化、娱乐化、商业化的对象。

想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祖辈、父辈采取的娱乐方式,滚铁环、摇呼啦圈,他们在游戏之余,还不忘强身健体;可到了我们这一辈,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手机奴”出现了。

看看身边的人,有多少是手机从不离身,一坐下就掏出来的?有人说这是科技的进步,但科技的进步,应该为人类服务,而不是让人成为科技的奴仆。

诚然,如果我们善加利用,朋友圈确实可以成为我们分享喜悦、交流思想的工具,但若没有强大的分辨力和自制力,“娱乐至上”的洪流就很有可能将我们卷入其中,最后“圈”进了娱乐,“圈”走了思想,把我们变成没有思想、只会随波逐流的空壳。

蒙田说过:“人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根稻草,唯有思考才能给人永恒的力量。

”对于朋友圈,我们应该学会取舍,卖
假货的微商,删掉;只发段子的朋友,删掉;来历不明的自媒体,删掉。

只留下真心观察生活,有经验分享的朋友;只留下每日一篇,将哲理解读的良师;只留下社会热点、弘扬正气的新闻。

“圈”进了娱乐,我们更要“圈”进思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抵制“娱乐至上”的低俗潮流,拥抱“智慧为先”的人生;我们只有不断加深自己的思考,充实自己的内心,用知识和思想武装自身,才能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成为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三代人玩的圈作文篇2
铁圈在圈上滚,几个好玩伴在地里跑。

阳光映照着欢笑的身影,仿佛天高云淡,地广人稀,任它们自由驰骋。

这是爷爷小时候的记忆。

一个小小的铁圈圈住了他们一段时间,把他们的心连在一起,圈住了无限的欢乐。

场院里散落着黍米,呼啦圈眼花缭乱地旋转。

不意中有人跌落了圈,母鸡“咯咯”地跑向远处。

奶奶笑捶着腰,同伴们拍着手,跌落者一副不服输的表情。

这是爸爸小时候的生活,呼啦圈舞动着年少的热情,犹如上下翻飞的蝴蝶。

一个学生疲倦地躺在椅子上,桌上放着半开或紧闭的书。

他手中的一个方形屏幕被神奇地点亮,手指熟练地敲击滑动。

夕阳明亮地挂在枝头,他扶了一圈厚厚的眼镜,房间渐渐暗了下来。

这就是今天的我们。

聪明人,你发现什么不对了吗?
老一辈的人常常带着如梦似幻的气息讲述他们美好的童年,我们总是觉得无聊,撇着嘴角,尽管他们脸上挂着甜蜜的微笑。

那些圈子,那些游戏有什么好玩的?看看这个,朋友圈多有趣啊!于是我们再次拿起手机,一切都变成了角落里的角落屏幕。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朋友圈就是其中之一。

在朋友圈,不用出门,甚至不用找那个难找的电话,就能联系到世界各地的朋友。

别人的生活,如果你乐于披上,就像市场上的馅饼一样丰富多彩,你也不用费心自己去逛世界了。

似乎朋友圈已经接管了世界,无所遁形,无奇不有,没有人不能做朋友。

然而,有多少朋友生活在这个屏幕上呢?诚然,有许多头上,有数百个绿色和灰色的记录。

但这个无声的词已经失去了风的波浪;光明画面中的食物,并不能带来分享的乐趣。

世界被无情地简化了,变成了表面上我们不知道的人物和事物。

当交流在心与心之间间隔了一道道屏障,所有的泪水和笑声都被隔离在屏外;面对面时有温度的表情,成为了黄圆豌豆一般的头像。

这样的交流还能算是心与心的共鸣吗?更不用说许许多多“朋友”被尘封在的下角,也许是今晨的司机,或是很久之前的同学与记忆……就像垃圾桶里的纸团,也许上面曾绘过美妙的图画,长久地被压在桶底,不愿清理。

这是一件多么滑稽的事情,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忘记了世界,朋友之间的联系靠的是一段段虚无的数据,最后身边只剩下你,依然抱着屏幕,刷着朋友圈里孤独的你。

我想,今日我们如此热爱在朋友圈中游戏,在某些方面也许还不如铁圈上的玩乐。

对朋友圈如当年铁圈般的痴迷,只会留下越来越小的真实的“朋友圈”。

三代人玩的圈作文篇3
爷爷小时候,呼朋唤友,用铁钩推动铁环,圈出自在的童年;爸爸小时候,携上家人,套起呼啦圈,圈出自足的生活。

时代在变,“圈”也在变,不知何时,我们这一代早已厌烦了滚铁环、玩呼啦圈这类游戏,将自己套进了一个个“朋友
圈”,也将自己束缚进了狭隘的圈套。

也许,我们应学会,跳出圈,看世界。

不可否认的.是,朋友圈圈出了一方天地。

它方便了我们的交流,真正是应了“顺流而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只消手指轻轻按上“发送”一键,消息便立即传送到位。

同时,它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古时若想了解远方亲人的情况,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这才有“洛阳亲友如相问”的亲切,有了“乡书何处达”的期盼。

而现在,只用点开朋友圈,不管是配图还是文字,都可以将对方的生活了解得一清二楚。

它更是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上到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下到邻居家的家长里短,皆可料知一二;不管是五湖四海的朋友,还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都可以给我们带来闻所未闻的新鲜与惊奇。

可以说,朋友圈圈出的的确是一方广阔的天地。

但是,另一方面,朋友圈圈住了人心。

从大头照来看,只能知人面不知心。

所以才会有层出不穷的诈骗案件,才会有被朋友圈狂轰滥炸的微信商业广告。

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些真正值得在意的人和话。

网上有个传言,一个大学宿舍只有四个女生,却有六个之多,甚至每两个人就建一个小群。

这件事乍一看很可笑,但仔细想想确实有说不完的悲哀。

我们的心被朋友圈束缚,在勾心斗角的漩涡里打转。

这样的朋友圈有什么意义?
朋友圈的使用,让我们多了几分人与人之间的猜测怀疑,少了几分爷爷爸爸那个年代人们之间无条件的信任;多了几分对待生活的焦躁,少了几分享受生活的宁静祥和;多了几分心灵的狭隘和束缚,少了几分拥抱世界的宽广和博大……
也许我们应该拿起呼啦圈,戴上呼啦圈,感受生活的轻松和亲近;也许我们应该退出网上的朋友圈,进入真实的朋友圈,
享受友谊的真实和简单;也许我们应该解除内心的枷锁,褪去尘世的浮华,触及灵魂深处的渴望与冷漠。

跳出圈子,会是更广阔的天地!
三代人玩的圈作文篇4
人们都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有的娱乐,比如在爷爷那个时代,孩子们都喜欢聚在一起滚铁圈;在爸爸那个时代,孩子们喜欢一起耍呼啦圈;在我们这个时代,铁圈和呼啦圈几乎不见踪影,在大街上随处可见青少年们埋头玩着手机,刷着朋友圈,乐此不疲。

难道以前人们的朋友圈到我们这个时代就变成手机上虚拟的“朋友圈”了吗?我们当然要对这种情况说“不!”
沉迷于刷朋友圈,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现如今青少年中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玩电子产品导致的。

在爸爸和爷爷的那个时代,孩子们都喜欢在户外和朋友们一起活动游戏,一到假期就三两结伴,出门郊游。

而到了我们这个年代,一到节假日,孩子们先是忙于做假期作业,一有空闲时间,就闭门不出,开始玩电子游戏、刷朋友圈。

久而久之,中国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悄悄上升,近视人数越来越多。

那我们何妨不放下手中的“朋友圈”,去和现实中的朋友们亲密相处呢?
沉迷于刷朋友圈,还不利于人际交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前段时间听闻一名中国留学生回国后,不仅整天打网络游戏,竟然吃饭还要奶奶喂。

这件事情传到网上,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

许多网友都批评这位留学生。

他的家人说:“他一有时间就上网,认识了很多网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几个好友,所以性格十分孤僻。

”这些话,让人唏嘘。

长期沉迷于网络中“朋友圈”,和人们在网络上交流,虽然很方便,容易给人一时的充实感,但长此下去,便会渐渐疏远现实中的好友,
进而愈加沉迷于网络。

我们应该少刷一点朋友圈,走到户外,去和现实中真实的人交往。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比网络上那些虚拟的真是多了,也精彩多了。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圈?一个真正的朋友圈,应该是每天都能在现实中接触到的朋友,能陪你玩得开心,分享你烦恼的朋友,而不是网络上连名字和性别都不知道的网友。

所以我们要放下朋友圈,和现实中的人交往,才能真正发现这个世界的有趣和精彩。

三代人玩的圈作文篇5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休闲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从滚铁环到朋友圈,看似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实则反映了中国的发展变化。

“滚铁环”与“呼啦圈”是中国在起步。

你可否记得爷爷小时候生活拮据,物资匮乏?也许当时较大的快乐就是与伙伴们一起奔走、滚铁环;你可曾听说爸爸小时候较爱玩的就是呼啦圈,这个圈虽然少了与伙伴玩乐的趣味,却依旧没能分开伙伴之间的联系。

人们逐渐投身于建设事业,与朋友之间的集体娱乐慢慢变成了个人娱乐。

这时中国已经站上了新起点,饱含着人们的希望,准备起跑。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信息畅通,网络广布,5G将至,中国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

朋友圈是科技的展现,更是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缩影。

人们的休闲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朋友圈里便能知万事、至各地。

然而,朋友圈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信息爆炸充满生活,虚假信息大肆扩散。

大量信息涌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把人们包在了信息圈里无法动弹,索尔仁
尼琴曾说,“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种不需要的负担。

”种种耸人听闻的谣言充斥着网络平台,不仅扰乱着老百姓的生活,伤害的更是老百姓的利益。

人人低头注视手机,日常交往冷漠至极。

朋友圈的确方便了好友之间的联系,让我们知道朋友们的生活,却又在无形中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君不见同学聚会围坐一起,到头来每个人沉默寡言在看手机?君不见孩子们沉迷于朋友圈,在现实中却不知怎么与父母沟通交流?网上活跃似脱兔,现实交往成问题,类似的网络社交综合症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管子》曾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我们如今在使用朋友圈时,不该被它支配了左右,朋友圈这种休闲方式的确比滚铁环和呼啦圈有乐趣得多,但其中思于言、真与假都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利用它来丰富生活,而不是拖累生活?顺着什么方向发展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应该谨慎选择。

环顾寰宇,世界各国的交流往来变得频繁,世界已经俨然成为一个网络连接的地球村,我们要用好“圈”广结善友、传播中华风范,也要用好它感受生活,别让它圈住了身边你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