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部分(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勖xù訾zī詈蟋蟀小溪淙淙草菅人命
B. 肄sì业翠幄wò鸣啭义愤填膺晨光熹微
C. 委蛇yí舷xián梯屠勠顶礼膜拜殒身不恤
D. 炮páo制滂pāng沱觊觎病入膏盲汗流浃背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B项,肄sì业——yì;C项,屠勠——屠戮;D项,病入膏盲——病入膏肓。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镇朱家角老街依水傍河,木筏小船络绎不绝,临河民宅鳞次栉比
....,石板小巷曲径通幽,展现出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B. “大干快上,速干速成”,在某些领域内还能运转有效,但也不是屡试不爽
....,如在教育培养、精神塑造、创新创造等领域就不适用。
C. 在这个流金铄石
....的夏日,电力工人冒着高温奋战在迎峰保电的第一线,他们用强劲的臂膀、汗湿的衣背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绿荫”。
D. 书信虽轻似鸿毛,但蕴含的寄信双方的款款深情,所以“见字如面”从情出发,讲述字里行间深
的深藏的感情,力透纸背
....,打动人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此处用来形容临河的民宅数量多,使用恰当。
B项,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结合“在某些领域内还能运转有效”“等领域就不适用”等分析,使用正确。
C项,流金铄石:能
使金石融化,形容天气极热。
此处用来形容夏日天气炎热,使用恰当。
D项,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
结合“讲述字里行间深的深藏的感情”“打动人心”分析,不合语境。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 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徒轻松。
C.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D. 重庆一中一直致力于为学生的阅读构建一流的资源和平台,希望阅读雅正的作品、经典的作品成为他们一生的生活习惯和自党选择。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结构混乱,将“包括……在内”“由……组成的”两个句子杂糅,可以删去“组成”。
C项,语序不当,“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
D项,搭配不当,“构建……资源”不搭配;“雅正的作品、经典的作品”不能并列。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___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_______。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_______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
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4. 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
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
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
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 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 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运筹帷幄迫在眉睫按部就班众志成城
B. 建言献策千钧一发循规蹈矩同仇敌忾
C. 运筹帷幄千钧一发按部就班同仇敌忾
D. 建言献策迫在眉睫循规蹈矩众志成城
【答案】4. B 5. A 6. A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
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应改为“检验”。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 CD 两项;“矛盾和问题”
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 B 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
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
也泛指主持大计,
考虑决策。
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
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
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
7.马太效应是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下列属于马太效应的一项是
A. 甲是官二代,嫁给了一个富二代,我的家庭从此更加幸福
B. 乙是著名律师,每日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当事人不计其数。
C. 并曾获得全运会举重冠军,退役后在某温泉城当搓澡工。
D. 丁是某商人的亲属,借用其名义募集资金并开办了个人公司。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下列属于马太效应的一项”,理解马太效应的内涵,然后分析选项内容。
本题属于单定义判断。
A项,甲和富二代之前并没有获得某种成功,不合题干要求。
B项,乙是著名律师,说明其在律师界已经取得成功,更多的当事人来找乙可以给其更多的机会,使乙更加成功,正确。
C项,丙曾获得全会举重冠军,是一种成功,但是并没有取得比冠军更成功的进步,而是改行了,错误。
D项,丁的亲属具有某种成功(金钱或地位),丁借助其亲属的名义获得机会,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成功获得机会,错误。
故选B。
8.某中华名校建校100周年,刘教授作为校友代表在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下列各句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能作为校友代表在这里发言,我真的很激动,刚才校长对我的表扬那是溢美之词,我受之有愧,今后我一办定加倍努力,再创辉煌,为敝校争光添彩!
B. 刚才经过行政楼,看到电子屏幕上杰出校友的名字,我也忝列其中,真是愧不敢当,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老题的希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C. 今天来了这么多杰出的校友,我一走进会场就觉得蓬荜生辉,能在这样特殊的场合讲话,感到荣幸之至,这里首办先让我祝愿我们的学校生日快乐!
D. 时间过得真快。
如白驹过隙,一晃就是二十年。
如今莅临母校,故地重游,我由衷地为同学们取得的成绩、为学校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
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
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A 项,“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应该为“母校”。
C 项,“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结合“我一走进会场就觉得”分析,敬谦误用。
D 项,“莅临”为敬辞,结合“我”“母校”分析,使用错误。
故选B 。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
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
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
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
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
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
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
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
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
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
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9.下面作品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 ) A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章回体小说 反抗礼教、揭露黑暗
聂小倩、朱尔旦
B 巴黎圣母院 雨果 章回体小说 浪漫喜剧、人文 主义 卡西莫多、埃斯梅拉达
C 乡土中国 费孝自传体散文 人文环境、社会结构 乡下人、长老
通
D 浮生六记沈复自传体散文生活琐事、夫妻情深沈复、陈芸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
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A项,“章回体小说”错误,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B项,“章回体小说”错误。
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浪漫喜剧”错误,应该是善良的无辜者在专制制度下遭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
C项,“自传体散文”错误。
《乡土中国》是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创作的社会学著作,全书由12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故选D。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2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性爽直,落拓不羁;芸若腐儒,迂拘多礼。
偶为披衣整袖,必连声道“得罪”;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
余始厌.之,曰:“卿欲以礼缚我耶?语曰:’礼多必诈’。
”芸两颊发赤,曰:“恭
而有礼,何反言诈?”余曰:“恭敬在心,不在虚文
..。
“芸曰:“至亲莫如父母,可内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余曰:“前言戏之耳。
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
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
芸或与.人坐谈,见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
彼此皆不觉其所以然者,始以为惭,继成不期然而然。
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斯言诚然欤?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始厌.之厌:讨厌
B. 不在虚文
..虚文:虚幻荒诞的文字
C. 廿.有三年廿:二十
D. 余就.而并焉:靠近
1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或.暗室相逢所守或.匪亲
B. 久则.不以为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芸或与.人坐谈不与.秦塞通人烟
D. 偏揶其.身其.孰能讥之乎
12.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
A.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3. 下列对《浮生六记》卷—、卷二有关芸娘形象的概括和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芸娘颖慧聪明。
小时听人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长大通过背诵的《琵琶行》学会认字并且渐通吟咏。
B. 芸娘独立能干。
她四岁丧父,家徒四壁,年纪稍大—些,靠自己的女红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并且供弟弟读书。
C. 芸娘克己复礼,她虽然想在神诞之日与丈夫一起游祠庙,赏“花照”,但是碍于自己女子身份,只能作罢。
D. 芸娘富有情趣,她将普通的小菜装在梅花状的盒子里,她把普通的木条改进成活花屏,她把日子过出了诗意。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斯言诚然欤?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C
14. 有人说:“如果不像这样,怎么能一起白头到老呢?”这话果真是对的(这样)吧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 项,“虛文”,结合“恭敬在心”分析,“虚幻荒诞的文字”错误。
应该是空洞的文字,空话。
故选B 。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
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 项,副词,有时;表假设,如果。
B 项,连词,就、却;副词,就是。
C 项,介词,和。
D 项,代词,她的;副词,难道。
故选C 。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例句,“于我取轩中”,状语后置句;A 项,“于上青天”,状语后置句;B 项,陈述句;C 项,“于”表被动,被动句;D 项,陈述句。
故选A 。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 项,“克己复礼”错误。
原文写她于神诞之夜,化扮男装,赴会观“花照”,可以看出她不是“克己复礼”。
故选C 。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或”,代词,有的人;“如”,像;“是”,代词,这样;“焉”,代词,怎么;“斯”,代词,这;“诚”,真实的、确实的;“然”,正确;“斯言诚然欤”(反问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
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我的性格直爽,行为散漫而不受拘束。
芸则象腐儒,拘束多礼。
我偶尔为她披衣整袖,她必连声道“得罪了”;或是为她递送手巾和扇子,她非要站起来接受。
我开始讨厌她了,说:“你是要用礼节来束缚我啦?俗话说‘礼多必诈’呀!(诈,虚假)”芸红着脸反问:“对你恭敬而且有礼,为什么反说我虚假?”我说:“恭敬关键在心,不在做表面文章。
”芸说:“最亲莫如父母,难道对他们也可以内敬在心,而外表则狂荡放肆了?”我心里有愧,说:“我前面说的话都是开玩笑呢!”芸严肃说:“世间夫妻俩反目争吵,多数是由于玩笑话引起的,以后不准你随便冤枉妾,让我郁闷而死!”我便将她搂在怀里抚慰起来,她才开颜露出笑容。
从此,“岂敢”“得罪”竟成我们说话的助词了。
我们夫妻恩爱,举案齐眉,共有二十三年。
时间越长而感情越深、越亲密。
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路邂逅,必握手问“何处去?”我们相爱得太密切,好象总怕旁人看见一样。
实际上当初同行并肩还特别避人,久了则不以为然了。
芸或与人座谈,见我到来,必起立挪身子让位,我则紧挨着她坐下来,彼此全不在乎其所以然了。
从开始的有所羞愧,继而变为不期然而然。
唯独怪老年夫妇们看了视如仇人,不明白我们是什么意思,或说:“不是这样,怎么能白头偕老呢!”他们的话是不是确实呢?
当年七夕,芸摆设了香炉瓜果,同我在“我取”轩亭内拜织女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
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
..累年。
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
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
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
尝短皇甫惟明义北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
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
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
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
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
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
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于上以记之烟罢却纳若遭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
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
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
若顿兵坚城之
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
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玄宗因不快。
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
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
玄宗大怒,因征入朝,
令三司
..汉东郡太守。
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推讯之,几陷极刑。
十一月,贬汉阳太守。
七载,量移
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
故蓄马益少,而汉军益壮。
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
迄于
天宝末,战马蓄息
..兵部尚书。
..。
宝应元年,追赠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1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尝短.皇甫惟明义北王昱短:说人坏话
B. 希望即奏闻.闻:使……听到
C. 当者无不辟易
..辟易:因畏惧而退缩
D. 战马蓄息
..蓄息:繁殖生长
16.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玄宗以.其兵家子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
B. 当者.无不辟易
..死.者大半
C. 固.让朔方、河东节度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 林甫尤.忌忠嗣忍尤.而攘诟
17.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诏问以攻取之略
B. 计之上者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客有吹洞箫者
18. 下列对又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B.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C.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D.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禁中,禁,指禁令,法规:也指宫禁,帝王的住处,宮中禁卫森严。
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文中即是后一义。
B. 三司,唐时指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个部门,文中“三司推讯”即指三者协同审理案件,表明对此案的重视。
C. 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此处衣明王忠嗣遇赦后官职得到了提升。
D. 兵部,官署名,是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最高长官是尚书。
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忠嗣深受皇恩。
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将其养于禁中多年并是他姓名。
B. 王忠嗣具有武略。
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付,玄宗认为他以后会成为良将。
C. 王忠嗣治军有方。
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要务,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
D. 王忠嗣目光长远。
他在攻占石堡城一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又在购买战马上高瞻远瞩。
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
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
【答案】15. A 16. B 17. A 18. D 19. C 20. C
21. 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
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求取个人功名啊。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短”,结合“皇甫惟明义北王昱,遂为所陷”分析,“说人坏话”错误。
应该是指出别人的短处。
句意: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