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1 / 3
学号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物理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6个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8分。

每题有A 、B 、C 、D 四个可供选择的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 通过的位移是s 。

如果水平恒力变为2F ,物体仍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2t 通过的位移是 A.8S B.4s C.2s D.s
2.一个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f 的作用,当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 的作用时,下面表示的四种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物体向右运动,加速度为零 B.物体向左运动,加速度为零 C.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向右 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向左
3.如下列图,物体P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

假设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守律,那么在P 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
A.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P 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一次
C .P 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
D.有一段过程,P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
4.在平直路上行驶的一节车厢内,用细线悬挂着一个小球,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水平地板上的O 点在小球的正下方,当细线被烧断,小球落在地板上的P 点,〔 〕
A. P 与O 重合
B. 当车向右运动时P 在O 点的右侧
C. 当车向右运动时P 在O 点的左侧
D. 当车向左运动时P 在O 点的右侧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当物体以2
5/m s 的加速度加速运动时,机械能可能守恒
B .物体抑制重力做功时,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C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铁块A 和B ,分别从两个高度一样的光滑斜面和圆弧斜坡的顶点由静止滑向底部,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
A .下滑过程重力所做的功相等
B .它们到达底部时动能相等
C .它们到达底部时速度相等
D .它们分别在最高点时机械能总和跟到达最低点时的机械能总和相等
7.在离地面高为h 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 0,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 ,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如此在此过程中物块抑制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
A .mgh -
12mv 2-12mv 02 B .-12mv 2-12mv 02
-mgh C .mgh +12mv 02-12mv 2 D .mgh +12mv 2-12
mv 02
8.如下列图,车厢里悬挂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的球比下面的球质量大,当车厢向右作
匀加速运动(空气阻力不计)时,如下各图中正确的答案是( )
9.如下列图,物体P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连接一个重力G=10N 的重物,物体P 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 1;假设细线下端不挂重物,而用F=10N 的力竖直向下拉细线下端,这时物体P 的加速度为a 2,如此( ) A. a 1<a 2 B.a 1=a 2 C. a 1>a 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如下列图,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力F 作用在小物块上,小物块与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 ,经过一段时间小车运动的位移为x ,小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右端,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 这一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fL
B . 此时小车的动能为F(x+L)
C . 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x-fL
D . 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x+L)
11.如下列图,在光滑水平而上有一质量为M 的斜劈,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其光滑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 推斜劈,恰使物体m 与斜劈间无相对滑动,如此斜劈对物块m 的弹力大小为()
①.mgcos α②. mg/cos α ③.
αcos )m M (mF +④.α
sin )m M (mF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v
F F
x
L
word
2 / 3
甲 乙
a F
12.如图,质量为M 的斜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几个质量都是m 的不同物块,先后在斜面上以不同的加速度向下滑动,斜面始终保持静止不动。

如下关于水平地面对斜面底部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 .匀速下滑时,支持力N m M g =+(),静摩擦力为零;
B .匀加速下滑时,支持力N m M g <+(),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匀减速下滑时,支持力N m M g >+(),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D .无论怎样下滑,总是N m M g =+(),静摩擦力为零。

13.物体甲乙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他们的质量为m 甲、m 乙它们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分别为 μ甲、μ乙,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 分别拉两物体,其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分别如下列图,由图可知: A.μ甲>μ乙 m 甲<m 乙 B.μ甲<μ乙 m 甲>m 乙
C.μ甲>μ乙 m 甲=m 乙
D.μ甲=μ乙 m 甲< m 乙
14.如下列图,质量分别为m 1、m 2的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
为30°光滑斜面上,假设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①. a A =0 ② a A =
2
g ③ a B =
2
g
④ a B =2212)(m g m m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质量为m 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下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 ) A .假设斜面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没有做功 B .假设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做功mgs
C .假设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 匀加速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做功mas
D .假设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 匀加速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做功m(g+a)s
16.一个小孩站在船头,按图两种情况用同样大小的力拉绳,经过一样的时间t 〔船未碰撞〕,小孩所做的功W 1、W 2与在时间t 内小孩拉绳的功率P 1、P 2的关系为〔 〕
A .1W >2W ,21P P
= B . 1W <2W ,21P P < C .1W =2W ,21P P = D .2121,P P
W W =<
二、填空题作〔共18分〕
17.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质量为 m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展的一项操作是( )
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
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 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与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展质量m 和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M =200 g ,m =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40 g B .M =200 g ,m =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 C .M =400 g ,m =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40 g D .M =400 g ,m =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
(3)图11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F 、G 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AB =4.22 cm 、s BC =4.65 cm 、s CD =5.08 cm 、s DE =5.49 cm 、s EF =5.91 cm 、s FG =6.34 cm.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
如此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m/s 2
(结果保存2位有效数字).
图11
18.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下列图的装置进展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 点时,重物B 刚好接触地面.将A 拉到P 点,待B 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Q 点.分别测量OP 、OQ 的长度h 和s .改变h ,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1) 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s -h 关系的图象.
h (cm)
20.0 30.0 40.0 50.0 60.0 s (cm)
19.5
28.5
39.0
48.0
56.5
word
3 / 3
(2)实验测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0.40 kg 、M =0. 50 kg.根据s -h 图象可计算出A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存一位有效数字)
高三物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6个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8。

每题有A 、B 、C 、D 四个可供选择的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C
C
A
C
C
B
A
A
D
D
A
B
D
B
二、填空题〔共18分〕
17..[答案] (1)B (2)C (3)0.42 [解析] (1)本实验应先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轻推小车后,小车能匀速运动即说明摩擦力已平衡,同时判断小车的运动是否是匀速运动时,应根据纸带上的打点情况,而不能靠用眼观察小车运动.
(2)本实验应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 远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所以C 项最符合题意.
(3)采用逐差法求解,可得a =s DE +s EF +s FG -s AB -s BC -s CD 35T
2
=0.42 m/s 2
. 18.[答案] (1) 如下列图 (2) 0.4
[解析] (1) s -h 图象如下列图.
(2) 本实验测动摩擦因数的原理是动能定理,即由Mgh -μmgh =12(M +m )v 2
,-μmgs =-
12
mv 2,求得s =M -μm μM +m h ,图象的斜率k =M -μm μM +m ,即0.5-0.4μμ0.5+0.4=56
60
,解得μ=0.4.
三、计算题〔共34分〕
19.[解析] (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抑制阻力做功 W f =fd=500J ①
(2)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电动机牵引绳对小船做功 W =Pt 1=800J ② 由动能定理有
W -W f =12mv 21-12
mv 2
0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v 1=v 20+
2
m
Pt 1-fd = 2m/s 20.(1) a=g
(2) T=mg 5
21.解:〔1〕从A 到B 的过程中,人与雪橇损失的机械能为: 221122
A B E mgh mv mv ∆=+- ΔE=(70×10×20+
12×70×2.02-12
×70×12.02
)J =9100J 〔2〕人与雪橇在Bc 段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012
/2/104
C B v v a m s m s 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70×(-2)N=-14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