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永福县广西共青树桥希望小学唐永恩
一、说教材
《运动与摩擦力》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与力》单元中承上启下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学习内容:第一、
感知摩擦力。
第二、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新课程标准“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
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
我
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探究技能:
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指
导学生采集数据和记录并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研究问
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二、说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
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三、说教法
直观教学法。
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
分组实验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
经验,感受获得,使学生在过程中,感受新知,理解重难点,从
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说教学程序
1、认知摩擦
多媒体出示两物体经摩擦后的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轮胎对
比图片;一幅是新旧鞋底对比图片。
通过图片的直观感知,让学
生比较容易地认识“摩擦”现象,并让学生思考,举例说说生活、
学习中的摩擦现象。
最后,再强调指出“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
对运动时都会发生摩擦”。
通过这一引入教学,为学生理解“摩
擦力”这概念作好铺垫,因为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刚刚形成的“摩擦”概念上的。
2、感知摩擦力
让学生比较手掌按在桌面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时的用力大小
来感知摩擦力。
同时提问学生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从
而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
最后指出,摩擦力大小是可测量的:“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
到的摩擦力大小”。
明确了摩擦力大小可测量后,再将如何测量,测量方法进行强调指导,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3、推测猜想
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当学生提出猜测后,给予小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状
况有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的有关。
然后,引导学生:
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如何验证?
4、设计实验
(一)实验探究: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1)由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计划。
首先,明确实验探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
(2)结论得出要通过实验数据作为依据。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
(二)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
因为有了第一个实验计划的制定。
对这个实验计划的制定学生会比较容易得出。
所以教学时可让小组直接讨论,汇报设计方案。
明确实验方法后让学生比较物体间接触面一样但轻重不同时的运动摩擦力,最后记录分析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请各小组独立完成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五、课后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了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后,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知识。
同时,请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看来是可以改变的,那人们为了减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会想出什么办法?对物体做出怎样的设计?
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