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常常发生相关的法律问题,因此必须在合同管理中做好相关的法律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保障。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对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法律风险及其防控措施与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措施;策略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包含了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签订、履行、变更以及为履约过程中的违约行为所承担的违约责任和相关的监督管理行为。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以下就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法律风险
1.前期准备阶段的法律风险
(1)招投标阶段风险。

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部分内容作为合同文件的一部分,对其中的条款如理解不透彻将带来盲目投标的风险。

(2)合同谈判过程风险。

合同谈判过程风险是指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忽略了重大问题或在重大问题上作出不当让步的风险。

建筑合同中的施工方作为弱势方,在合同谈判过程中极有可能为了承揽工程做出不当让步。

(3)对建筑工程发包方的商业信誉和履约能力等审核不严,或者资信调查不完全,导致合同签订后发包方履约能力不足,致使施工方的合同权利得不到保障.
2.合同订立过程的法律风险
(1)合同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表述内容不明晰的风险。

实践中发包方为了规避责任,通常要求施工方出具授权内容模糊的授权委托书,这无疑增加了施工方的合同管理难度。

(2)合同文本风险。

主要表现为:合同内容和条款可能在招标文件没有体现而是出现在合同中,存在易导致重大误解的表述,对施工方合同义务的约定采用责任全部由施工方承担的兜底条款,或者合同中约定承担大额违约金的违约责任条款等。

3.合同履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履约过程中的风险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不当行为风险,包括履约过程中的不当履约引起的违约风险、合同纠纷处理不当的风险等。

这种风险的发生主要忽视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与发包方进行新增或变更事项的沟通没有采用合同约定的方式,或者没有及时留存书面履约证据,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合同义务履行不到位,未按照相关要求将竣工验收资料准备齐全等。

4.合同履行后的法律风险
合同履行后的法律风险即在合同履行完毕或终止后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合同归档保管的风险、执行情况评价的风险、工程质量维护的风险、质保金的扣除及索要风险等。

二、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1.前期准备阶段的法律风险防范
招投标通常都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拟签订的合同条款,要注重经济标、技术标如何评分,对同类型的工程进行比较摸排等,更要注意在招标文件中明示的条款,中标了就要完全响应招标文件。

而且施工合同的解释顺序中,“中标通知书、
招标文件”的解释顺序明显要优先于“合同专用条款”。

所以在项目招标开始就应该
打起精神,原则性的条款坚决不能让步,要找一个合适的方式提出己方的意见并
尽量争取解决。

2.订立合同时的法律风险防范
订立合同前一定在对合同相对人做尽职调查或者资信调查,特别对新成立的
企业的股东方进行履约能力和商业信誉调查。

订立合同时,签字人必须有法人授权,授权范围和授权期限、授权内容等一定要完整明晰。

同时应加强企业行政公章、合同专用章或项目部印章的保管,实行专人保管,专人记录盖章事项,推行
合同电子用印管理系统等。

3.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合同承办部门要随时关注合同的履行情况,对合同条款中的阶段性节点问题
做好标记,并注意留存有载体形式的履行证据,如书面记录、照片记录、拍摄视
频等,随时关注合同相对人的商业信誉和履约能力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有不利
变化,及时关注是否履行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如没有及时履行要做好书面催告、督促履行,必要时借助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合同履行后的法律风险防范
及时做好工程的竣工验收并结算,有条件的签订封账协议,明确债权债务最
终的具体数额及支付方式等。

合同封账协议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合同编号及合
同名称,承包作业的工程量完成情况及计量情况,进度款支付情况,双方对计量、索赔和调价的解决方案,双方债权债务情况,分包队伍拖欠款情况等。

三、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策略
1.加强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的制度建设
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关于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的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化、专业化合同管理体制。

在具体实践中,制定专门的合同范本;完善合同的档
案管理,资料数据化备份和取存留痕制度;对合同履行全程实施有效监管;制定
有效的合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对合同管理人员法律知识专业化培训和
考核制度;细化合同管理中相关人员责任并督促落实等。

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法
律风险防控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整体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从而使合同
的签订、履行、终止以及法律纠纷处理等都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使合同的履行
圆满完成。

2.合理转移法律风险
首先可以应用保险风险转移措施,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机制,保险能够承担合
同双方不愿意或难以承担的法律风险。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施工企业遭遇法律风
险的情况比较常见,一旦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建筑施工企业
可以为自己购买相应的保险,如“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
责任保险”等,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施工企业可以将部分损失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从而获取补偿款,将自身所承担的法律风险进行转移。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
可以通过业务分包、联合体投标、提供担保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方式来转移施工
企业合同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并在签署合同过程中尽可能约定对己方有利的条款,或者与发包方签订的合同条款同样应用于分包方合同,或者在选择计价方式过程中,对一些固定单价的设备和材料所存在的价格上涨风险进行按比例担负或其他
合理约定,或者在合同中明确依照市场的变化来对设备、材料等价值波动风险的
幅度和范围进行约定,从而规避因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法律风险。

3.提升突发法律纠纷事件管理能力
突发法律纠纷事件管理能力是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施工企业合同的复杂性和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决定了即使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十分完善,也无法避免突发法律纠纷事件的发生。

由于建筑施工分包单位和人员本身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施工方除了要做好本身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外,还要随时关注分包方、联合投标方等下游企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避免出现叠加风险。

具体而言,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突发法律纠纷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结合当前法律规范和企业制度,做好突发应急处理预案。

其次,对已发生的法律纠纷或者风险事件把控进行复盘,总结突发事件处理经验,扬长避短,并在实践中予以修正优化。

再次,备有专业的法律纠纷处理团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马上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分析纠纷产生原因、评估造成的损失和引发的社会影响等,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纠纷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识别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与策略对法律风险进行防控,最大程度地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维护施工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蒋君芳.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J].科技资讯,2017(29)
[2]王佳平.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探究[J].中国市场,2017(12)
[3]雷辉.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智能城市.201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